据央视消息,有一些食用油生产企业对外打着所谓高端调和油的旗号,实际上几乎都是采用普通植物油勾兑出来的低端油。其中普遍存在高端油添加不足标示量,标称“非转基因”其实是转基因油等情况。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针对食用调和油并无国家标准,多数企业不是执行自己的标准,就是执行推荐性商务行业标准(SB/T)。而有消息称,食用油新国标或有望于今年出台,该标准要求调和油须标注成分配比。
央视调查调和油生产乱象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消息,记者通过长达半年多的深入调查发现,一些名目繁多的所谓食用调和油实际上和消费者的印象并不一样,生产厂家偷工减料的现象并非个例。在一些生产企业中,对外打着所谓高端调和油的旗号,实际上几乎都是采用普通植物油勾兑出来的低端油。在生产者眼里,这种油吃不出人命就没事。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的问题企业有福建省西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福建吉农食品有限公司,福建添顺粮油有限公司,福建旺龙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等。
市场走访:添加不同 调和油价格差价巨大
记者走访北京多家超市并未发现被央视曝光的调和油产品。而目前在超市销售的食用油品中,调和油并不是主流产品。在家乐福超市,记者粗略估算超市内销售不同品牌、品种、规格的食用油约为百余个,但是其中调和油类的产品数量只有20个左右。
在记者观察的半个小时时间里,仅有两名顾客选择了调和油,选择这一油的原因是由于价格低廉。而其他的顾客大多选择了单一品种的油,比如大豆油、花生油或玉米油。“我家里准备炸东西,需要大量的油。平时家里买花生油、菜籽油比较多。”该顾客表示。另一名顾客则表示,并没有什么特殊原因,就是随便挑了一个便宜的。
记者注意到,在众多油品中,调和油的价格整体偏低,仅比大豆油略贵一些。如5L的调和油大多在50元到65元之间,同品牌、同规格的菜籽油、葵花籽油大多在70元到100元,玉米油略贵一些,大多在80元以上。花生油则多在百元以上。不过,记者也注意到,一些标称添加了橄榄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的调和油价格更高,5L装大多在百元以上。
而现场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卖的比较好的油主要是花生油和葵花籽油,调和油仅有一两个单品销量比较大一些。但是,像橄榄调和油、玉米调和油等较新的产品,由于价格较高,在节日期间销售比较好。
调和油比例 部分厂家并未注明
记者注意到,在售的调和油大多没有在品名上注明是何种调和油,大多笼统成为“食用调和油”。只有少数标称为“茶籽橄榄清香食用调和油”、“玉米食用调和油”等。
而在配料表上,这些不同的产品则有了明显的区别。如福临门这款“茶籽橄榄清香食用调和油”,其配料表中则明确,该油中非转基因菜籽油占比为89.195%,名称中的茶籽油和橄榄油均各占比5.4%。而鲁花的“玉米食用调和油”配料表中注明玉米油占56%,其余为葵花仁油、花生油和芝麻香油。
还有一些橄榄调和油并没有在配料表中注明比例。金龙鱼则直接在品名上标称“添加10%特级初榨橄榄油”,但是在配料表中只标注了葵花籽油,特级初榨橄榄油。
食用调和油国标有望今年出台
对于调和油产品名称的规定,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目前没有关于调和油的国标,调和油大多按照推荐性商务行业标准SB/T10292。而记者查阅该标准,并没有对调和油在名称上有具体的要求,该标准也没有要求配料表中需要标出不同油的比例。
记者了解到,目前食用调和油并没有国家强制标准。而日前,江南大学教授王兴国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食用调和油新国标已经获得标准委员会通过,有望今年出台。这一新国标是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其中规定,食用调和油要标明配方比例。而这也意味着难产近10年的食用调和油新国标终于有了结果。
记者了解到,新国标难出台的原因与检测技术方面有关,油脂的本质为甘油三酸酯,结构相同、性质相近,在混合后检测起来难度很大,虽然可以检测出调和油中含有什么食用油品种,但无法对配料比例进行定量分析,也就无法对配方公布的真实性进行判定。目前经过多年的努力,检测的精度也只能做到2%。
对此,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王瑞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这方面新国标也有所准备,成分配比将按照添加的比例多少来排列,而低于2%的将不许标注。
支一招
如何挑选调和油
调和油比起单一油来,更能均衡营养,但是选择上,建议消费者不要一味只看价格。除了选择大品牌的调和油外,食品专家建议在购买时看一下配料表,根据需要进行购买。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有多家公司开始在配料表上标注调和油中所含油品的明细和比例。
如果没有看到比例,也不用担心,着重看排名靠前的配料,这些是食品中的主要成分,可以轻松判定食品的性质。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配料表中所列各种原料要按照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某种成分排名越靠前,表明食品中含此成分越多。加入的配料质量百分数(m/m)不超过2%的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