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学习心得感悟

2020年12月27日18:48:28

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即历史发展的前提性和规律性,历史发展的选择性即历史主体的选择性。以下情缘阅读网小编为你带来历史课学习心得感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课学习心得感悟篇1

初学历史,心中不免有些空虚,历史,从初中便开始接触,洋洋洒洒六年了,不断重复着不变的故事,没有任何的创新。在过去的历史课堂,教师只是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历史知识,学生只是在下面挥汗如雨的愤笔疾书,这样老师是历史课主角,学生则成为台下的观众。殊不知,老师和学生都是历史课的主角。如今的大学历史课给我最深的感受是老师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历史事件,入木三分的讲述了具体事实,生动而引人入胜。

当今的教育应该注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学习,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这个课堂里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正是因为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对于老师的分组作业,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能动性,加强了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们所在小组做的是有关慈禧的课件,虽然与其他组重合,但是通过资料的收集,我们了解到:从历史上看,慈禧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心胸狭窄、卖国求荣的娇奢太后;而从家族来看,慈禧则是一个有血有肉、孝道先行的封建女人。我们更加知道慈禧太后是清朝政府腐败、软弱、无能、残暴的代表,是1861年至1920xx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这并不像我以前的认识,我以前的认识都是极其片面的,这样的教学对于更全面的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是十分有利的。

再者,我喜欢历史,特别是古代的传统文化故事,在您的指引下,我们的认识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

历史课学习心得感悟篇2

初中历史课,在象马营这样的城乡结合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向来是被认为副科的。学生轻视,家长忽略,学校漠视(中考算分数后情况稍好)。甚至连承担历史教学的老师也有着几许无奈何可怕的淡然。可以说,历史教学环境在今天没有什么真正的改观,这严重影响了历史的教学成果和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把历史课当作赶写语数英作业的平台,是进行调整休息的乐土。即使是部分在听课的学生,他们的骨子里也并没有把历史与语数外等科目并驾齐驱,甚至连物理和化学都比历史重要。我在此并非讨论科目的孰重孰轻,只是这种情况值得我们去反思。

层面说,学生对历史的“不买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教学的缺失,“不能让学生走进自己的课堂,这是教学的失败。”近几年,初中历史不可避免的进行了新课改,可以说,课改后的历史教学更难教了。然而,据我所知,目前的大部分农村中学,包括我校在内对于初一初二的历史课根本不重视,直到初三,要中考了,才把历史课当作主课来对待,所以历史专业的老师年年把手毕业班,初一初二的历史课,又严重打击了任课老师的积极性,只要老师能把课上完就行,好像是综合科和体育课,实际上,这些都是违背教学规律的。上述教学情况的出现让我很怀疑历史教学的成果会有多大?历史教学的明天在哪里?

历史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教学的层次感非常严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本专业的学识理解和教学钻研能力。我们提倡教学中应用构建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这些理论对教学成果的帮助很大,应该提倡和推广。可是,这就需要老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手段,需要在课下付出大量的时间来整合教材,课堂上有的放矢。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不能静下心来钻研教学,不能花更多的时间去弥补知识的短缺,存在浮躁,无奈,“得教且教”的心态,那是很难在教学上有所建树,在教学成果上有所成就的。非常遗憾的是,这种现象在广大历史老师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反思二:教师教学设计的落后于教学理念的困顿

本人在历史教学中有很深切的感受,学生能否接纳老师,能否走入老师的教学模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很重要。在很长时间里,历史等同于故事可以说是深入人心。我认为,历史不能没有故事,可以以故事为一节课的教学切点,突破教学重难点,起到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一味的故事里来故事里去,也不能在课堂上没有精彩的故事,一味地照科宣读。这两点都是误区。前者淡化了历史的学科系统性,无法把握教学环节上的诸多要求,学生在笑声中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后者忽略了教学对象,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的拒绝历史。

在历史教学中,据我所知,很少有教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原因可能是不屑一顾,可能是根本不会,或者是学校没有多媒体的教学平台。这在教学设计上就大打折扣了,笔者认为,必要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上应用效果是非常好的,一则学生可以以视觉的冲击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得理解和把握,二则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课件对教学内容给予补充和升华,遗憾的是,农村初中的历史课进行多媒体教学者寥寥无几。教学设计依然是黑板,板书,粉笔。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没有教学设计的新意和创造。

教学理念上,很多老师墨守成规,开放教学与互听上课几乎不存在。老师无法引导学生从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转变,从复制式向构建式转变,一味的继承和静听。

反思三:开卷开始对历史教学的更高要求与对策

学生淡出的认为开卷考试非常简单,所以书不用看,课不用听,历史可以不用重视,中考进考场后,拿书抄就行,几乎是每一届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事实上,开卷后,在短暂的一个半小时里,既要做历史,又要顾政治,平时书不熟,到时候再去找答案,谈何容易?开卷开始后,更加注重历史能力的考察淡化历史知识的要求,学生以为开卷带书就可以考好成绩,拿到分数的认识需要老师及时更正。20xx年20xx年和20xx年陕西中考历史试题就很明确的给出了考试趋势信息,能力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越加重要。

我认为,历史不是用来背的,当我看见很多学生迫不得已的去背他们已经失去兴趣,感觉枯燥的历史书本时,我觉得这是历史的悲哀。历史是项链,历史知识是珍珠,而感悟历史就是串成珍珠项链的线。

如何感悟呢?我对学生说:我不要你们背书,但是你们一定要常看历史课本,谈谈你们对历史中的任何你感兴趣的事或人的看法或想法或困惑,可以使书本中的,也可以是书外的,教学相长。如果哪个学生问的问题有水准,老师会充分肯定和鼓励的。这样,学生即使不背书,也要花一定的时间在历史这门课上了。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没两周写一次学习心得和得失所在,这样我可以根据学生所写的内容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和反思。在上课过程中,我还利用音频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对历史真正感兴趣。我的教学宗旨是在不耽误学生更多的时间的情况下,让学生对历史重视和喜欢起来。

历史课学习心得感悟篇3

我教历史课也只有几个月,简单谈谈我的经验吧:比起传统的教学方法,我可能比较有个性一些。我讲历史课会穿插很多小故事,还会联系到其他科目。比如,讲到《秦王扫六合》以及《伐无道诛暴秦》之前,我会给学生读语文课中的《过秦论》,先从六国联纵到秦王逐一灭六国,再讲秦朝强盛时的情况,这样学生就渐渐明白当时的形势。同时我还给学生看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纪录片,片中有情景再现,讲秦的暴政,以及秦二世时的黑暗。又讲“指鹿为马”这个成语的含义,具体让学生明白秦这个短命王朝结束的原因。同时,我还联系诸子百家思想中的法家,讲到秦的刑罚残酷,并结合商鞅变法与焚书坑儒事件来评价秦朝。当然,也评价秦王在经济,军事方面的有效措施,以此,客观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

我曾经去一些地方旅游过,也会给学生讲自己的见闻和当地的历史。在讲商朝时,就给他们讲到安阳的殷墟,讲述青铜器和甲骨文这些足以让我们中华民族自豪的文化旅游资源。在讲三国的诸葛亮时,我特意讲到南阳的诸葛庐,诸侯祠,让学生对诸葛亮的了解更为深刻。此外,我把《出师表》也拿出来给他们翻译一下,借此让学生知道诸葛亮的忠心和献身国家的志向。在讲到佛教和道教时,给他们讲洛阳龙门石窟和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一些情况。还讲到湖北武当山这个道教圣地,还结合《西游记》给他们讲道教中神仙的位子排列。讲远古人类时,也会给他们提到北京七日游就含有周口店远古人类遗址这个项目。学生听我的课就比较有兴趣。有时,我还拿出来地理书,给他们穿插一些城镇的历史故事。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还是很喜欢我这个新老师的,但是,他们喜欢我讲课,喜欢听,不喜欢动脑。每次考试,学生的成绩都不理想,我开始思考我的教学方式。后来,才了解到,学生虽然喜欢历史,但是,历史对我们现实生活太远了,一些成语典故,一些著名战役他们都没有听说过,在写连线题时,总是张冠李戴,朝代和人物都混淆了,鉴于此,我用了两节课,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的一些历史故事,将给他们听,然后又让他们复述一遍,这样,学生对每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年代,地点,人物,揭示的人生哲理也进行了掌握。比如:在讲“纸上谈兵”时,我告诉他们,这个故事形容没有真才实学,只会夸夸其谈。后比喻一些人只注重理论而不切实际导致失败. 同时也告诉他们学习不要过于张扬,不重注平时的学习,而导致止步不前。在讲到“乐不思蜀”时,告诉他们不要安于现状,乐而忘本。在讲到“一鸣惊人”时,告诉他们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喜欢默默无闻的学生也不要小看他们,因为他们不鸣则已,关键时会做出惊人的成绩。这样,学生既了解了这个成语的大意,也知道是关于哪方面的道理,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在学习评价历史人物时,我让学生各抒己见,列举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还总结这个人物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学生们讨论发言都很积极,我又做适当的评价,不至于让他们的观点过于偏激。我想这对于他们学习历史也是有帮助的。

为了使历史课堂不再枯燥,我每堂课找一个学生讲一个与本单元有关的历史故事,像三国里的,还有兵书上的三十六计。学生讲完我还进行点评,有时再把这个故事引入到本课教学中,学生在得到充分肯定后,学习兴趣很浓,课下收集资料也很积极,这样也丰富了他们的见闻和知识。学那些名人轶事,生活中的歇后语,也是我们经常开展的活动。当然,我知道,基本的知识还是要掌握的,为此,在讲课时,我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有哪些典故和流传至今的名言。在辅导学生写同步训练时,我引导他们多看历史年代表,尽量不看课本就能理出年代顺序和朝代更替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复习中,我单独将知识分类汇总,哪些是有关战役的,哪些是关于改革的,哪些著作是文学的,农学的,医学,书法,及科学的,还专门把诸子百家的思想列成表格去学习,这样,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教材,再分类掌握,学生在这种比较中不容易记混淆。

讲历史课,我还需要经验,怎样能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掌握教材知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也希望同仁们给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