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做为中国的神话小说典范,挤身四大名著之列,其故事及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名著,却存在有太多的遗憾和不足,甚至存在有关键性的“硬伤”,这就是作者本人在创作时的不严谨所致。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硬伤”的所在。
在“真假唐僧”这一篇中(为方便表达,均以连环画套书名称),说的是有一青毛狮子精变化为乌鸡国国王,要代坐江山,取身富贵。可是却让孙悟空给坏了好事。在争战中无法脱身,只好变化为唐僧的模样欲求保命…… 咱们这里就不再论述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为什么就辨不出真假,反而要忍受紧箍咒之痛,才能看出妖身(当然这也是个不小的硬伤)。现在只看结果。那妖怪无处逃脱的时节,是文殊菩萨赶到,说明是自已的坐骑。悟空以他假变国王致使三宫六院受他玷污,有坏纲常为由,要将他打死。又是菩萨告白说这是个骟了的狮子,不能行玷污之事,悟空这才让菩萨把他带走了。可是在后来“智战三魔”这一篇章中,又有一个青毛狮子精,他伙同白象精以及金翅大鹏雕精,在狮陀山阻碍四人西行,要吃唐僧肉。孙悟空在和青狮精的争斗中,使用智谋钻在了青狮的肚子里,把它折腾了个够呛…… 虽然在三个妖怪的协力下,唐僧师徒也难脱恶运,但是最终妖怪们的主人还是出面来收降了。这里又指明青狮精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
于是这里面的矛盾就显现了:同一个妖怪,同一个后台背景,但却以不同的身份特征前后出现了两次。书中又不曾交待这两者之间的联系,难道文殊菩萨有两头狮子做坐骑吗?一个是骟过的,一个是健全的?或者干脆就是头一头狮子因为在乌鸡国犯了错误,回来后文殊菩萨对它进行了制裁,又重新起用了一头狮子,可是一个不小心这个家伙也跑出来犯错误了?但是这个事情也是不成立的。时间差也不对呀!
那么好了,我们已为作者吴老找了许多个理由了,并且都解释不通。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吴老作品的人物在设定上出现了错误,一个已无法弥补的“硬伤”。
文殊菩萨在全本《西游记》中主要出场只有三次。第一次“四圣试禅心”时,变化为莫贾氏的女儿;第二次是乌鸡国收坐骑青狮精;第三次就是收伏狮陀山的大魔青狮精。事情并不复杂呀!看来作者情节设定上如果稍微严谨一些,是可以避免这种“撞车”事件的。改一个仙圣,改一个精怪就行了。可是我们却在几百年后,看到了《西游记》名著不幸保留下的这个“硬伤”。没办法这是吴老原作,我们如果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指责古人的巨作,又是否合适呢?
我本来是《西游记》的忠实“粉丝”,三十几年的人生同《西游记》有解不开的情缘,原著更不知看了多少遍了。而且一直都自欺欺人的不愿承认《西游记》中的“败笔”。但是随着年岁的增加,这种强忍的心境实在难安,这才不得不讲出来。如果真的有时空隧道的话,我真想回到明朝见作者一面。无论如何,请他在创作上再严谨一些----“恨铁不成钢啊!”
不过凭心而论《西游记》在全世界已经是相当的有名了。因为大多数人都沉迷在精彩的故事中,所以才会忽略了作品设定上的一些规范。并且《西游记》一百回本中,有四十多个可独立成篇的故事。抽出哪一部份都是一个相当精彩的单篇,不会影响到大局。但是综合全篇来看,经过仔细研读,问题才会逐一的显露出来,“前后情节失于照应”是其最大的失误。
近代以来围绕作者到底是谁,学术界一直看法不一。即使在很多知名人士如胡适、鲁迅都已认定吴承恩为作者的今天,还有人提出异议。认为从吴氏的生平情况来看他不具备创作长篇“西游记”故事的可能。其实“西游记”故事原本从唐朝玄奘法师西行之后,民间就一直累有各种传说。故事的的演化也是多少代文人及普通百姓共同参与创造的。到元代评话艺术的兴起,更为故事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一直到明朝中叶,作者才加工并再创而成。但是可惜作者是个游戏笔墨的人。我敢肯定:他在写书时,时间用的一定不长,也完全是凭着一时的灵感,几近于“一挥而就”。我甚至怀疑他在写完后,根本就不曾检查过作品一次。否则,很明显的错误都可以在反复审稿时得以发现,并及时改正过来。就象我们今天的作家一样,作品出来后,还要反复检查修改多次,甚至于几异其稿,方能最终面世。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作者本人绝对可以说是个天才,一个了不起的文学巨匠。他那份笔触“野”的让几百年后的人,光看“草稿”就能迷死人。以此我论证出:如果他再专心严谨一些的话《西游记》将何其辉煌,会使全世界从古到今的所有作家都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