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有哪些生理特点?新生儿出生后,马上对他进行初步的检查,包括体重、头围和身高。这些数据将作为今后评价孩子发育的基础。但是你不应该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医生和接生员都不这样做。如果真的要比的话,你只能把孩子与他自己不同的发育阶段相比。
孩子出生时的平均体重是2500克到4500克,但如果孩子体重偏小,你也不必担心。孩子的正常体重范围很广,有很多因素都能影响体重,如遗传、种族和营养状况等。
孩子出生时的平均身高为45厘米到51厘米,但是大个子或小个子也很常见。
孩子出生后,身体的比例与成人比,很不均衡。由于肌肉初期无力,腹部接近于圆形。头部与身体其他部分相比,明显过大。与身体的其他部分相比,四肢与小棍子相似。上述这些“异常”,在婴儿身上都是正常的。
生理特点
头部
大小:新生儿平均头围为35厘米,与身体的其他部分相比头部明显过大,为身体的1/4,而成年人的头为身体的1/8。
形状:孩子出生时,头不是很圆,但是无论看起来多么臃肿,孩子的大脑都没有受到损伤。这是因为出生时,头部的骨骼在挤压下可以重叠,出生后,头很快恢复成圆形。
有时,孩子头部的一侧或双侧有一个大的、硬的隆起,是生产时子宫肌肉强烈收缩所致,不会给孩子颅内带来影响,无须治疗,几天后便可消失。
头部受伤在使用产钳接生时更为常见,头部的两侧留有浅压痕,这种情况在几天后也会全部消失。
囟门
囟门位于婴儿的头顶,为骨骼尚未结合好的部位。一般在孩子2岁后才能全部闭合。孩子囟门的皮肤比较硬,但是请你不要用力压这个部位。如果你发现囟门部位皮肤绷紧、突出或是凹陷,这时需要马上看医生。
眼睛
外观
大多数婴儿的眼睛由于正常生产时的挤压,看起来有些肿,一般几天内即可消失。
不要把婴儿眼睛的分泌物当作正常现象,孩子可能患有中度的感染,应该找医生治疗,而不是你自己处理。不要自己随便给孩子使用眼药水或药膏。
眼功能
你会发现孩子刚出生时的眼睛睁不开,但不能用手扒开孩子的眼睛。
孩子睁开眼睛后,你可能会发现孩子的眼睛有些斜视。这点不用担心,孩子还没有学会将双眼协调起来,不能同时把视线聚焦在同一个物体上。一二个月后,随着孩子学习聚焦,斜视会渐渐消失。如果3个月的孩子仍然斜视,需要看医生。
眼泪
婴儿是不会流泪的,你会发现婴儿大哭时不流泪。孩子需要在4-5个月的时间才能产生泪水。
口腔
口唇水泡
水泡一般出现在口腔的中部,为吮乳汁引起。水泡对孩子不会带来不良影响,会自行消除。
结舌
婴儿的舌头如果全部固定到了口腔的底部,请你不必担心,孩子在一岁内,舌头的生长主要体现在舌前部。
皮肤
新生儿皮脂
新生儿的皮肤外很可能有一层白色、粘稠样的物质,称为胎儿皮脂,主要分布于面部和手部。胎儿的皮脂具有保护作用,皮脂可以在几天内被皮肤吸收。但是,如果皮脂过多地积于皮肤褶皱内,最好还是加以清理,以防对皮肤产生刺激。
脱皮
婴儿皮肤上可能有一层干性的脱皮(主要分布于手掌与足底),这不是说孩子患了皮疹,或是一生将永远是干性皮肤。大多情况下,干性的脱皮几天会消失。
颜色
你可能会注意到孩子的手脚,特别是在躺下时,变得发紫,其原因是血液循环不良造成的。如果你再次抱起孩子时,手脚颜色便会恢复。请将室温保持在16--20℃。青色的斑迹(叫胎斑),外观与瘀伤相似,多出现在下肢,整个下肢的皮肤略呈深色。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会自然消除。
黄疸
黄疸表现为皮肤与眼白黄染的一种现象,在新生儿儿很常见。许多健康的婴儿出生后第三天开始便会出现黄疸,称为生理性黄疸。这种黄疸不是疾病。正常喂养的婴儿的生理性黄疸,一周内就会消失。但要首先请医生鉴别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斑点
经常可以看到孩子鼻子上出现白色的斑点,属于正常现象。千万不要挤它。这是由于汗腺与皮脂腺暂时阻塞所致,几乎都会在几天内消失。
体毛
婴儿出生时,体表有不同程度的体毛,叫做胎毛。有些孩子出生时只在头上有一层浅浅的绒毛,而有些孩子会在肩上一直到脊背都有一层浓浓的毛。这两种情况都属正常现象,体毛很快就会退掉。
脐带
脐带的残余部分在7天内会干枯、脱落。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脐疝,请向医生咨询。
乳房
男婴和女婴在出生时的乳房都有肿大,有时可能会有少量的乳汁分泌,这是由于母体中激素作用于胎儿所致,稍后会自然恢复正常。请不要挤压。
生殖器
男婴和女婴在出生时的生殖器与身体的其他部位相比,都比较大,睾丸或阴部发红,这是正常的,是母亲的激素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所致,有时还会引起女婴的阴道内流出少量的血液。这同样也是正常现象,几天后自然恢复。但是,如果你不放心,可以向医生咨询。
粪便
婴儿出生后的粪便一般为深绿色,粘稠,无气味,称为胎粪。胎粪一般在出生后一、二天内排出。三、四天后,婴儿排出的粪便渐渐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婴儿粪便的质地和外观与婴儿是否母乳喂养或是用什么牛奶配方喂养有关。
以上就是情缘阅读小编为您介绍新生儿有哪些生理特点的内容,本网儿童安全教育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儿童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本网的内容,以便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责任编辑:张小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