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舒服过暖冬穿衣方法有哪些

2020年06月27日06:05:19

让宝宝舒服过暖冬穿衣方法有哪些?经历三次入冬失败,广东第四次入冬终于成功了!面对突如其来的低温,妈妈如临大敌,马上把宝宝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起来,裹得严严密密的。冬天给宝宝穿衣真的远不止 不要冷到就好 这么简单,要让宝宝舒服过冬,科学穿衣很重要哦!

常与大人作比较

天冷要加衣,不少家长都是抱着这种心态动不动就几件几件地往孩子身上套,觉得大冬天的穿再多都无所谓,就算热出汗也总比着凉好。殊不知,宝宝穿太多除了感觉不舒服还反而会被捂出病来。这个时候宝妈们就疑惑了,那到底要穿几件呢?

关于宝宝穿几件一直是众说纷纭,宝妈经过实践,比较认同其中一种说法:冬天里孩子穿衣件数应比大人多一件即可。宝妈们可根据自家宝宝实际情况选择,未足半岁的宝宝由于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还不完善,容易因穿衣过多或过少而出现身体问题,穿衣原则是最好比大人多一件;半岁以上的宝宝学爬学走相对好动,所以最好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我家宝宝现在三个多月,我都是帮她穿多于我一件哦。

添减衣物有学问

给宝宝加衣应该按照气温逐步增加,不能一下子就裹很多,这样有利于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和御寒性。很多家长喜欢用两三件厚衣服把孩子裹得密不透风,觉得这样一来不但暖和也省事。实际上,穿多件薄衣服比一件厚衣服的保暖效果更好,因为衣服间会形成隔绝冷空气层,比一件厚衣服的保暖作用更加明显,而且汗湿带来的不适也能减弱许多。

此外,要注重保护宝宝容易受凉的部位,比如小肚子。天冷时给宝宝24小时戴上肚兜,是保持宝宝腹部温暖的好方法。睡觉的时候如果怕宝宝容易蹬被子使肚子着凉,妈妈不妨把宝宝放在睡袋里,这样就暖和多了。

宝宝冷暖巧判断

判断宝宝是冷是暖也有多种说法,老一辈的人都是习惯通过摸宝宝的手脚来判断。他们一摸宝宝的小手如果发现凉凉的,就会惊呼:哎呀,怎么那么冻!然后又急忙给宝宝加衣服去了。

其实摸宝宝手脚根本不能准确判断她是否穿得合适,因为试过给宝宝添衣到她手脚暖和的时候发现其实她的头颈和后背已经汗津津的了,根本就是太热了嘛!

为什么手脚并不能反映宝宝的冷暖呢?育儿专家解释说,由于婴儿心脏力量较弱,每次心脏搏动到达四肢末端的血量不足,所以会出现稍凉。

总结得出,要知道宝宝的冷暖其实也不难,通过两个部位就能轻易判断,那就是宝宝的后脖子和后背。宝妈们如果不知道给自家宝贝穿多还是穿少了,只要摸摸这两个地方,如果是温热的,那就证明宝宝感觉很舒适,不热也不冷啦!

衣服材质细心挑

无论什么季节,都应给孩子选择穿棉、真丝或麻质面料的,吸汗而不刺激肌肤的衣服。过紧、过厚的衣裤会限制孩子的运动和发育,不利于排汗、透气,遇到凉风就容易伤风感冒。

到了冬天,宝宝的打底衣一定要选择纯棉织品。柔软的贴身内衣不仅可以吸汗,还能让空气滞留在皮肤周围,防止体热散发,起到较好的保暖作用,给宝宝温暖的呵护。不要给宝宝穿化纤衣服,化纤易产生静电,会刺激宝宝的皮肤,加重干燥和不适感。除了打底衣,毛衣的质地也很重要。市场上有宝宝专用的毛线,比一般毛线细小、柔软、保暖性好,十分适合宝宝。

还要注意不要选用马海毛、兔毛的毛线,因为它们极易脱毛,如被宝宝吸入肺和气管会引起疾病。宝宝的皮肤柔软娇嫩,很容易引起皮肤过敏,所以,毛衣不要直接接触宝宝的皮肤,以免引起皮肤瘙痒和荨麻疹。

冬天外出时,给宝宝罩上一件宽松、能挡风保暖的外衣,如棉防寒服、羽绒服等,使宝宝活动灵活方便。外衣的面料要柔软,材料要保温性能好,主要看填充物的成分比例。保暖性能最好的是羽绒、羽毛,其次是棉,化学纤维材料虽轻但保暖性能最差。乐妈现在给乐宝穿的都是纯棉内衣,自己用宝宝专用毛线织的毛衣,还有羽绒外套。

巧用穿衣公式法

最后,给各位宝妈介绍一个超好用的穿衣公式,是一位医师经过实践总结得出的。她的实践结论是:气温加上衣服所能增加的温度,控制在26℃,是孩子最舒服的穿衣状况,不会着凉打喷嚏,也不会动一动就出汗。即 穿衣公式 :气温+衣服增加的温度= 26℃。根据这位医师的测量,每件衣服能增加的温度:厚羽绒服9℃,薄款羽绒服6℃,稍厚弹力絮棉衣5℃,厚羊毛衫4℃,棉背心4℃,抓绒衣服3℃,薄外套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是1℃。

当然,根据每个孩子身体条件的不同,最适宜的温度也许也略有差异。家长们可以根据结论稍作调整,一定可以得出最适合自己孩子的穿衣公式。

俗话说:要想孩子保平安,要带三分饥与寒。所以说到了冬天,各位宝妈不要一味地盲目给宝宝添衣保暖,总觉得这样那样还不够暖。其实宝宝的抵抗力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弱,除了保暖我们还应该注重宝宝的耐寒训练,锻炼他们抵御寒冷的能力,这样子宝宝们才能在未来的冬天里更加容易获得温暖哦!

以上就是情缘阅读小编为您介绍让宝宝舒服过暖冬穿衣方法有哪些的内容,本网儿童安全教育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儿童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本网的内容,以便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责任编辑:张小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