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睡眠问题的确让许多新手父母感到棘手,别烦恼了!不论您家里的宝宝有多难搞,专家的撇步都可以让您轻松搞定宝宝,那么,宝宝十大睡眠问题破解,你该这么破!就让情缘阅读网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①婴儿越困越不想睡的样子
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示:过于疲倦的儿童之所以表现得兴奋、易怒、急躁、难以入睡,是因为体内的化学物质在对抗疲劳。缺乏睡眠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高度清醒,醒太久,太疲劳容易引发睡前哭闹。所以要在还没有困得很厉害的时候,就进行安抚,安排睡眠环境。
②婴儿昼夜颠倒
婴儿在妈妈肚子里几乎全在呼呼大睡,只偶尔踹踹肚子,出生后也有一阵子睡得昏天黑地,昼夜节律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建立起来。
有时白天连睡3、4小时不醒或者早上起太晚,就容易发生昼夜颠倒,出现晚上入睡困难,睡后2小时甚至1小时一醒,半夜起来玩等现象。
白天保持活动量,接受日光照射,晚上早些休息,屋里要暗都能帮助减少昼夜颠倒发生的可能。随着成长,小睡环境过亮会刺激较敏感的婴儿,影响白天的睡眠。其实仅在小睡期间保持室内较暗一般不会造成昼夜颠倒。
③一放就醒
3个月内的婴儿,入睡先进入的是20分钟左右的浅睡眠,所以如果在成人怀中入睡,此时挪动到床上比较容易醒。一般等过20分钟后的深睡眠再放或直接在床上入睡,减少放下的步骤能够有所缓解。三个月后,入睡会先进入深睡眠,放不下的现象会有好转。
放下时也不要偷偷摸摸, 有时候小心翼翼反而不如放松些坦然告之“妈妈要把宝贝放在床上睡啦”,婴儿有了准备就不容易受到惊吓。
此外,婴儿浅睡眠比例高,而浅睡眠期间睁眼睛动两下甚至哭两声,都是正常现象,不要误会为已经醒了,从而对睡眠造成过度的干扰。
④好像自带雷达,人一走就醒
有时已经一动不动睡着十分钟了,人一走就醒,哪怕动静再轻……仿佛自带雷达。其实同样的声音对人的觉醒作用不同,是否醒来和心理预期相关。比如一模一样的音量,睡眠中听见正常杂音常能继续安睡,而听见大楼火警却往往立即觉醒。
遇到这种现象,一定和宝宝打好招呼,需要告知这是正常声音,比如解释到安心睡觉,妈妈起身而已,没有走远。有妈妈说孩子对声音特敏感,有时候翻身,床发出很轻微的声音就醒了,所以只好憋着不翻身.....可以尝试做脱敏,清醒玩时演示给孩子看:“你睡觉的时候妈妈是这样翻的,然后床就响啦,你听是这个声音哦,不要害怕,正常的。”场景再现,复现了声音的来源,帮助他们不把这类声音和恐惧关联起来。
⑤白天睡半小时就醒
婴儿睡眠周期一般在30-45分钟左右,比成人短,且周期结束后容易醒来。睡眠周期在4-6个月期间逐渐延长,届时会睡得更长一些。睡眠能力增加后,也能够增加单次小睡所含的睡眠周期,延长小睡时间。
家长往往先入为主认为小睡就是半小时结束,安排起床活动,而不像半夜醒那样鼓励婴儿接着睡。长久如此,孩子也就没有醒来还需继续睡的意识,小睡短变成了习惯。
小睡时间短受发育阶段和睡眠习惯影响,是出生前6个月睡眠中最大难题之一,当排除人为干扰因素后,受生理条件所限仍有可能睡得短,还是要耐心镇定,避免过度焦虑。
⑥入睡后抽动
婴儿大脑发育尚不完善,睡眠时控制肌肉运动的大脑仍然有部分活跃,产生间歇性的抽动。最初的3-6个月可采用襁褓、搂压等方式缓解抽动对睡眠的影响,一般这个现象随着成长自愈。
此外,一些缺乏维生素D导致血钙水平低的情况,也容易出现抽动。
⑦大运动发展、大脑发育跳跃期睡眠受影响
大运动发展期、大脑发育跳跃期涉及大量的记忆工作,而因为快速眼动睡眠(REM)有存储、整理、归纳白天记忆的功能,所以睡眠也相应的受到影响。类似白天工作文件杂乱放在桌面,晚上下了班,机器内部在做分类整理放到各个盘。
学爬、学坐、学站都会干扰到睡眠,但因为翻身期是第一次比较大的刺激,所以对睡眠影响最大。突然学会翻身,好比误打误撞闯出一个迷宫,这时候非常兴奋却也迷茫究竟是怎么出来的,会迫不及待再回头走,一遍遍确认来时的路,这种复习的迫切感冲击着大脑。
所以白天要给足条件和时间练习,熟悉后刺激就减少了。睡眠能力的底子也很重要,底子好不容易在这种时期崩盘。有时候翻身反不过来或者坐起来不会躺下,家长可以温和的帮助复位,但不要过渡的干预,更不要一味采用喂奶来催睡。
很多时候焦虑来自于不明的猜测和担忧,知道这是正常现象就会,耐心观察等待。
⑧病好、妈妈上班后睡眠恢复不到从前
以前睡得好,但生了场病就夜醒无数,病好了,怎么还醒呢?这是个常见的问题,类似的还有妈妈上班或孩子回了趟老家之后,好睡眠就一去不复返了。
这个现象就和习惯性夜醒有关,一般是由于在这个因为偶然的原因醒过,受到喂奶,抱哄等干预,又没有及时回调,变成会主动醒的习惯固化下来。佐证是,不在11点夜醒的婴儿,如果家长连续3、4天都在夜里11点主动喂奶,有可能之后婴儿就会主动在这个点醒。这表明父母的行为是能够影响和改变婴儿的睡眠。
这种固定的模式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看清楚习惯性夜醒产生的根源,就知道这个习惯并没有需要继续维持的生理基础,勇敢的打破,维护好婴儿睡眠的完整性。
⑨夜醒时间固定,几乎对表醒
有时会发现,婴儿的夜醒每天在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出现,呈现类似1点、3点、5点这种“对表醒”。
睡眠周期是45-60分钟左右,周期结束时容易醒,所以其间隔往往是整点半点。此外,还涉及到习惯性夜醒,前几天都在这个点醒,生物钟巧妙的记忆、追踪着之前的情况,今天还是很可能这样。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对表醒都是习惯性夜醒,有时候确实是饿了之类。
⑩频繁夜醒
婴儿胃容量很小,刚出生可能吃能一次吃几口,一顿吃完2小时就会饿,这是早期频繁夜醒的生理因素。随着婴儿的长大,饿不再是主导因素,尤其是远远小于饥饿周期的夜醒,更可能是睡眠环境不一致、习惯性夜醒导致的。
睡眠的道具依赖造成的入睡后醒来无法再次入睡,类似成人入睡前看手机,半夜醒来要摸出手机看一眼现在几点了,发现:“哦,才半夜”于是接着再睡,要是哪天怎么也摸不着了,有人无所谓可以接着睡,但还有人很可能接下来就难入睡了。这是一种习惯和心理因素,当然相较成人更复杂一些。
电视里面常演,阳光照在主角脸上,他突然惊醒,发现在陌生的地点,本来迷迷糊糊的回笼觉也不可能了。对婴儿来说也是一样,睡前在妈妈温暖怀抱,嘴里含着美味,醒来去发现周围一片安静漆黑,妈妈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再安心继续睡也很不容易了,仿佛灰姑娘十二点钟突然消失的马车。
如果有能力顺利继续睡着,那么这种感受还不至于蔓延,但偏偏除了被抱喝奶,根本没有在其他条件下入睡过,认为只有吃奶才能睡,也就是睡眠联想很单一,那哭也是难免的了。
入睡和睡眠中的环境不一致,孩子会很警觉的经常醒来确认睡眠环境是否发生了改变,觉自然就很轻了。
当然夜醒夜哭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夜醒不等于饿,屎尿、湿疹、冷热、白天受刺激、换床、家里来人、妈妈上班、学翻身、长牙,乃至蚊子咬都可能夜醒, 留几秒时间判断,不要一醒就塞奶头,无原则夜奶是导致习惯性夜醒的主因,这个后文会再具体谈。
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情缘阅读网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责任编辑:王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