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年龄阶段的群体都会有抑郁症发生的可能,但是老年人近几年也被列入到了抑郁症多发的群体中,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我国有抑郁情绪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40%,老年人的自杀通常与抑郁心理有关。为什么抑郁情绪易困扰老人?这一人群面临的社会问题又有哪些?下面,小编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驱除老人心理抑郁亟待社会合力方面的知识。
总爱上医院竟是抑郁症所致
“我婆婆居然患上了抑郁症!”贵阳市市民陶女士在向记者讲述婆婆的病情时依然觉得难以置信。
陶女士的婆婆秦阿姨今年68岁,自从去年5月份老伴去世后,秦阿姨就总觉得心慌胸闷,疲乏无力,吃饭不香,睡不好觉。对此秦阿姨的子女不敢怠慢,带她到医院进行了全面身体检查,结果均显示没有问题。
后来医生建议子女带秦阿姨到心理门诊看看,起初老人和家人对此都不认同,但在老人总往医院跑的情况又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家人才将她带到了医院的心理科,检查后医生表示,秦阿姨确实是得了老年抑郁症。
近年来老年抑郁症患病人群逐年增多,并且呈现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的特点。“抑郁症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毕斌表示,“如退休使生活节奏发生改变,加上没有及时准确地自我定位,生活单调不丰富,老人会因心理落差变得无所适从;一些老人上了年纪后生活重心发生改变,需要照顾配偶、子女甚至孙辈,常常力不从心也会导致负面情绪的积累;配偶的亡故、空巢家庭,老人希望得到家人关注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会形成抑郁情绪;步入老年后,一些慢性疾病缠身,长期服药带来的不便和身体的不适也会引起老人情绪低落,结果旧病未愈,抑郁症又跟着上了身。”
老人“心病” 往往不被重视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让老年人健康地安享晚年已成为不得不正视的社会问题。然而近年来老年人因抑郁症厌世甚至自杀身亡的事件频频见诸媒体,这也为关注老年人身体疾病的同时,更要重视心理健康这一社会问题敲响了警钟。
一些居家老人,在抑郁症患病初期都会有头痛头晕、食欲降低、体重下降、疲乏无力、胸闷等身体不适症状,这些情况多被误认为是内科疾病。而了解真实病情后,在多数老年人的传统观念当中,总因觉得心理疾病等同于“精神病”而“讳疾忌医”,此时如果家人和子女不予以及时的疏导,老人的抑郁情绪得不到重视,往往会导致病情的加重。
长期住院的老人中至少七成以上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这些老人中有不少伴有老年抑郁,其中也有老人因此出现过厌世等自杀倾向。
据了解,因为老年人对待心理疾病的避讳心理,加上家人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当前我市抑郁症老人的就诊率相当低,初步估算就诊比例仅在5——10%左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至少有10万55岁以上的老年人自杀死亡,占每年自杀人群的36%,老年人已成为中国自杀率最高人群。另一项调查显示,有90%的老年自杀死亡者或自杀未遂者从未因其心理问题寻求过任何帮助,但老年人的自杀行为和自杀企图有50-70%源于抑郁症。
驱除老人心理抑郁亟待社会合力
毕斌表示,其实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抑郁等心理问题,如果及时干预,就能避免发展为精神疾病。比如说家庭成员多与老人沟通思想,子女常回家看看,让老人感受到家人的重视;家庭事件充分尊重老人的意见,让老人有参与感;遇事在言语上多表扬鼓励老人,让老人产生成就感等等,家庭的温暖对于抑郁情绪的舒缓有很大帮助。
社区、小区是老年人除家庭之外的第二个重要生活圈子。采访中,80%以上的老年人都希望社区提供精神关怀服务,如提供老年聊天室、康体娱乐场所等。
医生说:“我觉得现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度还不够,一些新建社区楼盘宣传的卖点都是教育配套,很少有重视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配置健身广场的。老龄化社会,希望社会能从老年人的角度换位思考,老年人多参与户外活动、勤于锻炼,有事做了,心情舒畅了,自然与抑郁症‘绝缘’。”
目前该省正逐步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居家养老就是在社区开办一个服务点,给居住在家里的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生活照料、心理疏导、医疗护理、紧急救助等等,让老年人既不离家,又能获得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而对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则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社区将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志愿者、社工等对老年人进行精神慰藉,以利于老年人安度晚年。
如果你对老年抑郁症能治愈吗?老年抑郁症发病原因?老年抑郁症如何治疗?如何预防独居老人抑郁症?老年抑郁症的表现有哪些?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情缘阅读网老人抑郁症安全常识栏目。
责任编辑:朱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