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心理康复效果揭秘

2020年06月29日22:34:28

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已近4千万人。而且糖尿病发病率也在逐年激增,从1980年的0.8%,到1995年的2.9%,再到2000年超过3.5%,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在许多人罹患疾病的时候,你是否知道除了身体上的痛苦以外,他们还存在着心理上的折磨。下面,小编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糖尿病患者心理康复效果揭秘方面的知识。

糖尿病是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从它的发病机理来看,情、志创伤是其中重要一环,所以调和情志是糖尿病康复的重要内容。心境、精神、思想负担等这些虽说是精神心理活动,但可以影响人体生理机能,尤其对内分泌、新陈代谢的影响有时是很大的。而良好的心境则有益于人体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又有利于调节脑细胞的兴奋和血液循环,进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想到疾病将伴随终生心里很难过,表现为精神抑郁,心情不畅。此种心态,自然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其实糖尿病并不象许多人认为的那么可怕,新发病人以早期治疗为好,已患病数年者也不要失去生活的信心,医学在不断地发展,病人不应该被所谓“终身疾病”所吓倒。

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应除却太过或不及的情志变化,坚持一个“松”字,就是放松;做好一个“和”字,万事以和为贵。经常保持心情平静乐观,戒怒,避忧,不悲,无虑,这样才有助于糖尿病向好的方面转化。事实上糖尿病患者已度天年者有之,病情由重转轻者有之,康复者有之,只要能调摄好情志消除病因,调动起全身抵御疾病的积极性,是可以从痛楚中解脱的。

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康复,应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观察病情,进行身心全面治疗。祖国医学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其太过则为病。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在某些患者中,形成心理、生理、病理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加大了情志为病的因素,因此应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减少“情志为病”的因素。作为医生和家属要帮助病人解除郁闷,稳定情绪,开阔心胸,因为乐观豁达、心情舒畅才是病人战胜疾病的心理基础。

心理康复对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重点是改善病人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情绪反应,合理地安排生活和遵从医嘱,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必要时可去看心理医生。

(1)支持性心理治疗:通过解释、说理、疏导、安慰等,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以帮助病人消除各种消极情绪反应;

(2)认知疗法:帮助病人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了解,消除不适当的预测、误解和错误观念。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

(3)行为疗法:某些行为疗法技术可帮助病人遵从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计划,包括血糖自我监测,行为强化,行为塑造疗法等。

总之,患了糖尿病除了需要合理用药和精心护理外,病人和家属都要对糖尿病有全面的认识,配合医生治疗,除了坚持服药、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等方面外,还要从心理上进行疏导,使患者从心理上得以康复,才能事半功倍。要纠正患者对糖尿病的错误认识,使他们认识到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以解除其精神压力,克服心理失衡状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最佳效果。

如果你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天冷了,老人养生莫忘防范四种病?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情缘阅读网患病老人心理安全常识栏目。

责任编辑:朱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