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回乡过节的人不得不离开年迈的父母,重新挤上返城之路,开始新一年的打拼,前些天还热热闹闹的家里忽然又变得冷冷清清.心理医生提醒,对大多数空巢老人来说,喧嚣过后是沉寂,年后这段时间最难过,不少空巢老人自然会有心理落差,产生失落感,甚至出现失眠、抑郁、头晕、食欲下降、胸闷憋气、乏力等表现.因此,春节过后子女更需要对空巢老人给予关怀,以减少他们节后抑郁症的发生.如果发现老人情绪低落且身体不适情况严重,要及时求助心理医生或送院治疗.
“节后抑郁”是普遍存在于空巢老人中的一个现象.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到异地发展,因子女离开倍感孤独而无法调适心理并出现身体不适的老人越来越多.其实,任何人面对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应情况,但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这种心理上的不适对身体的影响会更加明显.春节过后,伴随着儿孙的离开,家中喜庆、团圆、轻松的节日氛围迅速消散,很多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都会难以适应这种巨大的反差,但程度轻重不同.老人家出现的这种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食欲减退、头痛失眠、言语减少、烦躁不安等症状,其实就是一种节后抑郁情绪的表现.如果不能及时调适的话,严重者会发展成抑郁症,既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孩子外出安心工作,所以应该引起重视.
如何预防节后抑郁症
孤独、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顾影自怜,如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时,上述消极感更会加重,这就是典型的节后抑郁症的表现.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如果老人家心态乐观,平时有自己的爱好和朋友圈,而不是将所有的幸福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的话,对子女的来去就不会反应太强烈.另一方面,子女平时要对老爸老妈有足够的关心,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等工具,通过电话、微信、可视电脑等多与父母聊天,减少他们因为子女不在身边而产生的孤独感.
节后抑郁症可防可导,为了让空巢老人在节后不空“心”,唐记华给出如下三点建议——
一要有心理准备.春节是万家团圆的节日,但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作为老人,节前就要有节后离别的心理准备,以便节日氛围散去后,能够尽快回归到平日的生活状态中.
二要保持规律的作息.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不少老人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病,老人切忌在节日里跟年轻人一样熬夜,过度消耗体能,尽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这样不至于作息完全打乱甚至忙到忘记服药而影响身体.
三要多参加户外活动和社交.老年人应多参加户外活动和社会交往,走出相对封闭的生活空间,提高自身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独居老人要多与邻居沟通,邻里有事要多帮忙,处好关系.同时要多与其他空巢老人交流,建立互动等形式.多参加集体活动,比如跳广场舞、外出散步,或与其他老人一起打一打麻将、聊聊天,扩大生活接触面.老人自己也应培养一两种业余爱好,并投身其中,使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这些都可以有效冲淡孤独、悲观、烦躁等负面情绪.
随着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剧,老人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而许多子女都有认识误区,认为只要让老人不愁吃不愁穿,身体健康就行.其实,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如果老人长期心情不好,容易繁衍出许多躯体问题,比如高血压、胃胀、头痛等.如果老人一直处于心情愉快的状态,许多原有的躯体疾病就会减轻,或者自觉症状被忽略,会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儿女应该给独居老人准备的9样东西:
1、医药包
说到药品,对于现在的老人来讲是件离不开的东西,如果有高血压常备降压药,糖尿病患者常备降血糖的药,还有速效救心丸等救急药品,放在家中显眼的位置。生死攸关的大事,切不可马虎。
2、拐杖
独居老人免不了出去散散心,有些老同志身体素质好,健步如飞。可是大部分老人走起路来颤颤巍巍,一个拐杖可以让他们去更多地方转转。毕竟憋在家里也容易得心病。
3、收音机
老人上了岁数,身体各项机能逐步退化。有些人眼睛花看不了电视,也不习惯看电视。因此买个收音机,可以随身携带满街转。听戏曲,听新闻,养生知识等等,解闷神器。
4、保暖内衣
老年人最重要的就是身体健康,冷是每个独居老人的大敌。因此一套合身保暖的内衣,可以让孩子少操很多心,再也不用担心老人感冒了。
5、轻便推车
买菜做饭是老人在家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早起购物的时候,一辆轻快便捷的购物车或许能帮助他们省下很多力气。
6、待机时间长的电话
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时髦的独居老人也有了手机,但是手机对于他们来讲是个复杂的玩意。一个待机时间长,屏幕大,易操作的手机,可以让他们更朋友或者孩子更好的交流,必备!
7、一套火灾探测器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很多独居老人再家出事故后无人知晓,往往儿女们经过很多天才知道,为时已晚。家庭安全第一位的就是火灾,灭火器对于老人来说过于复杂,一套安全的火灾探测器安置在家中,可以通过智能的方式保护安全,这点钱花的值。
8、宠物
孤独寂寞的独居老人最需要陪伴,一只听话的宠物往往能起来心理上的慰藉。
9、每天的问候或陪伴
说到底,独居老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孩子在身旁的陪伴,你在家陪老人聊聊天,吃顿饭,对他们来讲都是件幸福的事。如果实在回不了家,每天最少一通电话的问候必不可少,我想这点要求最不过分,也最应当。
责任编辑:杨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