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扬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

2020年07月12日03:55:11
发布部门: 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扬府发〔2005〕150号
关于印发扬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开发区、化学工业园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市防灾、减灾和灾后救助工作,健全和完善救灾运行机制,提高救灾工作整体水平,现将《扬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希认真遵照执行。
二○○五年十一月七日
扬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风险的能力”要求,明确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在本地区发生重特大突发性自然灾害时的工作职责,快速、高效、有序地开展救灾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适用于洪涝、干旱、地震、风雹(包括龙卷风、飓风和冰雹)、台风(包括热带风暴)、雪灾、霜冻、低温、病虫害、滑坡及其它异常自然现象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第三条救灾是指灾害发生以后的人员、物资抢救,灾民生活安排,灾区生产自救、恢复重建的所有措施及活动。
第四条救灾工作坚持以下原则:
政府领导原则。救灾工作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各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效组织救灾工作。
分级管理原则。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分别制定本级政府预案。
部门协作原则。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相互衔接,密切协作,共同做好救灾的各项工作。
重点突出原则。预案突出落实救灾工作的各个环节的相关内容,强调救灾保障手段和资金的落实。
第五条救灾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发挥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和各种突击队的作用,共同做好救灾工作。
第二章灾害预警和预案启动
第六条气象、地震、水利等灾害预报部门按预报管理程序,及时发出预警,预测灾害对特定区域内的群众生命财产造成较大威胁或损失。
第七条凡遇有大灾、特大灾,市政府救灾应急预案启动,受灾的县(市、区)政府预案也同时启动。中灾由受灾的县(市、区)政府启动预案。
第八条市级救灾应急预案由市政府颁布实施。各县(市、区)救灾预案由本级政府颁布实施。
第三章灾害报告和等级划分
第九条自然灾害发生后,灾区人民政府必须迅速组织有关部门调查核实灾情,并在灾害形成的3小时内向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初步灾情,以后每日一报灾害的发展情况,主要报告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和后果,采取的措施,生产生活上必须解决的问题等;灾害结束2日内,报告此次灾害过程核定后的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灾情上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得瞒报、谎报、缓报或不报。
第十条上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接到灾情报告后,应会同灾区人民政府及其救灾主管单位,对灾情进行全面调查,确定实际损失和灾害等级。
第十一条灾害等级的划分标准。
(一)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特大灾:
1、农作物绝收面积(指因灾减产八成以上,下同)2万公顷以上;
2、倒塌房屋3000间以上;
3、因灾死亡10人以上;
4、严重破坏性地震;
5、一次性灾害过程直接经济损失达8亿元以上。
(二)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大灾;
1、农作物绝收面积1—2万公顷;
2、倒塌房屋1000—3000间;
3、因灾死亡5—10人;
4、较大破坏性地震;
5、一次性灾害过程直接经济损失达5—8亿元。
(三)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中灾;
1、农作物绝收面积0.5—1万公顷;
2、倒塌房屋500—1000间;
3、因灾死亡3—5人;
4、破坏性地震;
5、一次性灾害过程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元。
(四)未达到中灾划分标准的均为轻灾。
第四章应急反应和行动实施
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负责,各尽其职”的原则,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效组织开展救灾应急工作。为确保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后紧急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按照不同灾害等级,将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工作设定为三个响应等级,明确各个等级响应工作规程。
第十三条中灾发生后,启动三级响应。
灾区人民政府立即启动救灾应急预案,确定应急工作方案并迅速实施,及时报告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
市政府根据灾情,及时指导和帮助灾区开展救灾工作并向省人民政府报告灾情及救灾工作情况;市民政、财政、农业、水利、国土、建设、气象、地震、交通、供电、教育、卫生、公安、房管、电信、保险等部门派工作组到灾区调查灾情,协助当地政府开展救灾应急工作。
第十四条大灾发生后,启动二级响应。
(一)灾区人民政府应急反应:
立即启动救灾应急预案,确定应急工作方案,迅速组织救灾工作,及时报告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同时通报当地驻军部队领导机关;动员和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组织力量撤离、转移群众,抢救病员,安抚遇难家属和处理善后事宜;在本级财政中安排使用专项救灾应急经费;救济灾民和安排无家可归人员,稳定社会秩序;在本级行政区域内组织救灾捐赠,开展互助互济活动。
(二)市人民政府应急反应:
1、启动救灾指挥部,指导、督促灾区的救灾工作;
2、召集有关部门,研究部署救灾工作,确定应急反应的规模和应急期的起止时间;
3、组织有关部门紧急行动,协助灾区开展抢险救灾,必要时协调驻扬部队支援;
4、市政府领导率工作组赶赴灾区帮助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5、紧急动用市本级救灾应急资金,重点解决在紧急救援阶段灾民无力克服的临时吃、穿、住、医等生活困难。
6、向省政府报告灾情及救灾工作情况,请求国家支援。
7、市救灾募捐办公室组织救灾捐赠,支援灾区。
第十五条特大灾发生后,启动一级响应。
(一)灾区人民政府应急反应:
立即启动救灾应急预案,全面组织应急抢险救灾;及时向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报告灾情,并传达贯彻省、市领导对救灾工作的指示;在本级财政、计划中安排使用专项救灾应急经费、物资;在本行政区域内立即组织救灾捐赠,广泛开展互助互济,维护社会治安,确保灾区稳定。
(二)市人民政府应急反应:
1、启动救灾指挥部,指导督促灾区的救灾工作;
2、召集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救灾工作;确定应急反应的规模和应急期起止时间;
3、根据灾情决定在灾区采取有关紧急措施,同时协调驻扬部队支援;
4、市政府领导立即赶赴灾区担任现场救灾临时指挥机构总指挥,直接组织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5、紧急动用市本级救灾应急资金,重点解决灾区紧急救援、转移安置等所需要的费用。
6、迅速向省政府报告灾情及救灾工作情况,请求国家支援。
7、市有关部门、驻扬各部队按本预案规定职责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8、市救灾募捐办公室立即组织开展救灾捐赠,支援灾区。
第十六条发生突发性灾害对人员的居住和生活造成威胁时,必须进行转移安置。在农村一般由县(市、区)或乡镇政府组织实施;在城市由市政府组织实施,以政府名义发出转移安置通知,安排运输力量,按指定的路线进行转移,并确保转移安置地点社会治安良好,灾民生活稳定和防止次生灾害,如火灾、疫病等的发生。转移安置地点一般采取就近安置,安置方式可采取投亲靠友、借住公房、搭建帐篷等。要及时保障安置后灾民的生活,解决饮水、食品、衣物的调集和发放,并对转移安置灾民情况进行登记,逐级上报。
第五章应急机构和工作职责
第十七条成立扬州市救灾指挥部。总指挥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市政府分管秘书长担任。
第十八条市救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13个工作组。
市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由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市救灾募捐办公室、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地震局、市农业局、市公安局、市房管局、市广电局、市气象局、市电信公司、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市卫生局、市供电公司、市外事办、市经贸委、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环保局、市供销社、市粮食局、市商贸局、市邮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劳动局、市无管办、市红十字会、保险公司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办公地点设在市民政局。
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一)迅速收集、汇总和评估灾情,经市政府批准后,向省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二)收集灾区政府和各工作组应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
(三)负责传达、贯彻、落实省市领导和指挥部对核灾工作的指示,协调、监督各部门和灾区政府的应急工作;
(四)负责协调救灾资金、物资的筹集、安排、调运;
(五)组织救灾新闻宣传报道及新闻发布会;
(六)组织开展救灾捐赠;
(七)负责处理指挥部日常工作,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各项任务。
第十九条各工作组组成和工作职责。
1、抢险组
组长单位:各级人民政府。
成员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酌情请军分区、驻扬各部队协助。
工作职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市救灾抢险工作。
2、查灾核灾组
组长单位:市民政局。
成员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水利局、市气象局、市地震局等部门。
工作职责:做好灾害情况收集、汇总、核实和评估工作。
3、灾民安置组
组长单位:市民政局。
成员单位:市交通局、市建设局、市商贸局、市教育局、市劳动局、市房管局等部门。
工作职责:组织力量,转移、撤离需转移安置灾民。
4、应急资金组
组长单位:市财政局。
成员单位:市民政局、市各金融保险机构等。
工作职责:负责救灾资金的申请、安排、拨付、发放。
5、疾病控制防疫组
组长单位:市卫生局。
成员单位:各防疫、疾病控制机构。
工作职责:负责抢救伤病员,对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情、病情的传播蔓延。
6、物资供应组
组长单位:市发改委。
成员单位:市经贸委、市商贸局、市粮食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供销社等部门。
工作职责:做好救灾物资的组织、供应、调拨和管理,确保灾民的基本生活。
7、交通运输组
组长单位:市交通局。
成员单位:市交巡警支队、市城乡客运管理处、市公交总公司等。
工作职责:负责抢险救灾物资运输和转移安置灾民的运送。
8、基础设施保障组
组长单位:市建设局。
成员单位:市水利局、市交通局、市供电公司、市无管办、市邮政局、市电信公司、市各移动通信分公司、市政总公司、市自来水总公司、市燃气总公司等部门和单位。
工作职责:及时做好抢险修复工作,保障灾区水、电、气、道路和通讯设施的畅通无阻。
9、治安保卫组
组长单位:市公安局。
成员单位:市综治委成员单位。
工作职责: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犯罪,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
10、宣传报道组
组长单位: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成员单位:市广电局、市外事办、市民政局、市各新闻机构。
工作职责:负责救灾工作的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11、次生灾害预防与监测组
组长单位:市环保局。
成员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市卫生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民政局等部门。
工作职责:负责灾区次生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并及时对发生次生灾害的地区采取紧急处理,防止灾害扩大、减轻或消除危害。
12、灾后恢复重建组
组长单位:市民政局。
成员单位: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市房管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教育局等部门。
工作职责:负责帮助和指导灾后生产自救,做好灾民倒塌房屋、学校、水利设施的恢复重建。
13、接收援助组
组长单位:市救灾募捐办公室。
成员单位:市民政局、市外事办、市红十字会等部门和机构。
工作职责:负责做好救灾捐赠款物的接收、管理、分配工作。
第六章应急经费和物资保障
第二十条救灾经费和物资应坚持自力更生、生产自救、群众互助、保险补偿、社会捐赠、信贷和省、市、县、乡给财政部门每年预算安排的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等多渠道解决。
第二十一条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特大灾、大灾的物资扶持包括粮食、衣被、药品、种子、化肥等生活和生产必需品及其他急需物资。
第二十二条市救灾仓库要根据有关部门的意见做好食品、衣被、帐篷等救灾物资准备,保证随时可以向灾区调运物资。
第二十三条救灾经费和物资必须按规定的范围、项目、标准和办法重点使用,专款专用,专物专用,并加强管理和监督,不得发生截留、克扣、挤占、滥用、挪用、贪污等违法乱纪行为。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每年对救灾经费和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报市政府。
各县(市、区)和乡镇人民政府,在每年安排财政预算时,根据上年灾情及救灾资金需求,必须编制相应的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预算,并视情况逐年递增。建立并落实救灾资金专户管理制度,确保救灾资金专用和及时足额到位。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应根据救灾工作应急任务,拟定和编制工作计划。同时,组织好应急工作人员的培训,必要时进行模拟演习。
各级审计、监察部门要随时对灾区救灾款物安排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察。
第七章宣传报道
第二十四条各新闻媒体根据市政府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提供的情况,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第八章奖励和处罚
第二十五条对在救灾工作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
(一)出色完成特、重大自然灾害救助任务的;
(二)及时提供灾害情况,灾情上报准确,使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减轻或免遭灾害损失的;
(三)抢救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表现突出的;
(四)开展防灾减灾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的;
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照本预案规定和救灾指挥部的要求实施救灾的;
(二)不按要求和规定报告灾情或虚报、瞒报、谎报灾情的,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负有特定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应急期间不坚守工作岗位或玩忽职守,甚至滥用职权,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贪污、挪用、截留救灾资金和物资的。
第九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可参照本预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救灾应急预案,报市政府备案。
第二十八条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