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11年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

2020年07月18日05:55:22
发布部门: 郑州市政府
发布文号: 郑政[2011]4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2011年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一年六月十一日

  郑州市2011年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

 2011年全市服务业工作以成功申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着力抓好综合改革试点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探索制造业二、三产业分离,完善服务业统计考评体系,推动特色园区发展,加强重大项目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水平不断提升,实现我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中部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820亿元以上,增长13.5%以上。

一、着力壮大主导产业,加快结构升级步伐

1.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贯彻实施《郑州国际物流中心规划》,尽快完成《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进一步明确各园区的产业布局及节点任务。加强与新加坡方面的对接工作,尽早实现新加坡国际物流产业园挂牌建设,打造对外开放主平台。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b区、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一类口岸、联检大楼等项目建设,按期实现综保区封关运行,进一步强化口岸功能。继续实施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中国外运郑州国际物流园、风神物流中心、中原(国际)钢铁物流园、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航空港物流区等一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河南进口保税中心、河南富士康物流综合园区等项目,建成国药控股河南物流中心等项目。以富士康入驻为契机,大力引进国际知名物流、航空企业在郑设立分支机构或分拨中心,力争年内实现ups、嘉里物流、中信物流、安得物流、伊藤忠物流、中远集团、宝供物流、香港招商局等10家左右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入驻郑州。加强与南航、海航、深航等航空公司的战略合作,积极开辟新的国际、国内货运航线,争取开通直航美国全货运航线2条,直航欧洲全货运航线2条。着力构建公共物流信息服务、物流统计系统和物流人才培育等三大平台,提升我市现代物流发展和运作水平。2011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30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4a级物流企业由12家增加到15家。

2.创新发展现代商贸业。积极落实《郑州市现代化商贸城建设总体规划(2009-2020年)》,上半年完成商业空间发展布局规划,适时出台关于现代化商贸城建设的相关意见。做好恒隆广场、嘉里中心、火车站西广场中央商务区、华润万象城、万达广场等一批重大商贸项目推进工作,开工建设10万平米以上商业综合体15个,新建五星级酒店8家,改建商品交易市场2个。加快推进酒吧街、文庙等特色街区建设,并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升档次和品位。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仓储超市、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重点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构建郑州市商贸业电子商务和物联网平台。结合国家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项目的实施,加快蔬菜流通体系建设,加大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社区便利店建设力度,开展农超对接,市内五区新建蔬菜批发市场3家,城区农贸市场15家,社区便利店239家,蔬菜早市23个。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做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加快发展餐饮,培育一批餐饮龙头企业,打造豫菜品牌,不断提高餐饮的规模、质量和服务水平。推进早餐工程建设,促进早餐经营向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年底前完成第二批新增流动早餐车735个的任务。支持商贸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效益,做大做强,培育年销售额100亿元的商贸企业3家,50亿元企业5家,10亿元企业15家,引进100家以上国际知名商贸品牌。2011年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突破1950亿元,增长17%。

3.大力发展金融业。围绕建设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目标,编制完成《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11-2015年)》,加快出台《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入驻郑州的意见》,强力推动郑东新区金融cbd集聚发展,增强金融业的竞争力和辐射力。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落户我市,不断增强金融业发展活力,力争引进外资银行1家,商业银行2家,保险公司2家,新增证券营业部2家;发展和壮大本土金融机构实力,加快郑州银行走出去步伐,力争年内在郑以外设立分支机构1家;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组建,力争年底前市属六县(市)全部设立村镇银行。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建设,做好36家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工作,力争全年4家以上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直接融资同比增长20%;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扩大现有上市公司再融资,力争有3家实现再融资。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增加交易品种、扩大交易规模,加快发展农产品、能源原材料等期货和期权;全力支持郑州高新区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实现符合条件的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公开挂牌转让;积极推进资本重组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力争年内完成百瑞信托引进战略投资者;争取吸引国内外5家以上投资业绩突出、管理经验成熟的创业投资机构和股权投资基金进入我市开展业务,使之逐步成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加强与各类投资机构合作,争取设立1家备案式基金。强化政府27个工作组与驻郑银行对口联系机制,重点抓好项目筛选和对接,力争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与存款的存贷比达到70%以上。2011年金融业增加值完成300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
4.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重点建设郑州嵩山文化产业园、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郑州市动漫产业基地)、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商城遗址公园等5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着力培育郑州古玩文化城、郑州金水文化创意园、石佛艺术公社当代艺术园、西里路摄影艺术街、《快乐星球》文化产业园、河南汽车公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6大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园区。加紧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合作,积极谋划郑州富士康软件创意园。加大文化创意产业招商引资力度,修订完善《郑州市扶持动漫产业发展意见实施细则》,推动动漫产业快速发展,2011年全市动漫企业力争由2010年的50家增加到75家,年增长50%。精心打造文化创意产品品牌,持续提升《快乐星球》、《小樱桃》、《天乐动画》等文化创意品牌影响力。着力打造电视连续剧《河洛康家》、电影《轩辕大帝》、动画电影《达摩传奇》、电视连续剧《三国后传-美潘安》等新的城市文化品牌。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着力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尽快解决市影剧公司、杂技团等单位改制过程中的遗留问题,推动郑州电台、电视台、市图书馆、群艺馆等事业单位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84亿元,增长15%。

5.加速发展旅游产业。实施“旅游强市”战略,年内编制完成《郑州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深度挖掘“天地之中”、禅武少林、黄帝文化、黄河风光、庄园古城、都市游憩等旅游资源,强力打造登封少林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巩义浮戏山雪花洞景区开发等20个重大旅游项目。加强与中南集团的衔接,争取中南卡通城项目早日落地并开工建设。加快登封叠石山庄旅游小镇项目、港中旅旅游总部项目的规划建设。整合二七广场-德化街、城隍庙-文庙等城市特色街区的旅游功能和元素,策划郑州都市观光、休闲、游憩旅游产品。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系统,提升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建设质量,加快旅游网站建设,突出做好12301旅游咨询热线座席服务。开展专项检查和整顿活动,规范郑州“一日游”旅游市场秩序。加大康百万庄园、黄帝故里宣传促销和市场开发力度,策划创作郑州旅游形象宣传片,争取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突出抓好薄弱环节,优化“大旅游”发展环境,使游客满意度位次明显前移,提升郑州城市旅游形象。推进景区精品化建设,康百万庄园、黄帝故里、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积极开展申报国家5 a级景区工作。2011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600亿元,增长超过17%。

6.强力拓展会展业。实施《郑州市会展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郑州市会展业管理办法》,巩固郑州“中部会展之都”的地位。引进全国药品交易会、中国国际五金博览会、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等全国流动展会3个以上。举办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汽车后市场博览会、郑州国际汽车展览会等3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展览10个。重点支持河南家禽交易会、中原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中国(郑州)国际微型汽车配件博览会等10个自主品牌展会做大做强。培育中国(郑州)裤业博览会、中国(郑州)磨料磨具磨削博览会等符合产业优势和消费热点的新展会5个。提升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等节事活动的影响力,积极推动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在东盟10国、西亚及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化招商工作。鼓励外商投资会展业,吸引国内外知名会展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壮大本土会展企业规模,培育一批综合竞争力较强的会展主体。加强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中原国际博览中心的服务功能,着力谋划建设郑州国际会议中心和新的展览设施项目。重视会展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组织召开会展企业与会展专业高校人才交流会。2011年全市举办展览112个,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143万平米,同比增长8%。拉动经济效益120亿元,同比增长10%。

7.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认真实施《郑州市“十二五”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大投入力度,新建、改扩建25个城市社区管理、服务用房,规范有序推动“住改商”工作,完善基层社区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家庭服务业协会的作用,根据国家财政部、商务部的有关要求,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继续实施全国家庭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完善郑州家政服务网络平台。鼓励发展家庭保洁、烹饪、保姆、老年人护理等多种类型的社区家政服务,重点扶持一批规模较大的家政服务公司扩大规模,支持、培育我市5家左右大型家政企业开展连锁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服务质量和水平。扶持发展养老服务业,新建30个老年人日托站,新增养老机构养老床位2000张,总床位数达到15000张以上。
8.加速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以电信运营、信息内容、信息技术、信息软件等为主的信息服务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级云计算中心落户郑州,加快推进市民卡、无线城市、网络问政等十大数字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创新发展模式,鼓励信息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逐步扶持和规范发展法律、会计、审计、公证、质检等公正性中介服务业行业发展,提升层次,提高效益。结合二七商圈、郑东新区商圈城市综合体建设,打造现代服务业平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年内争取引进港澳具有国际水平的设计事务所1家以上,力争引进具有先进水平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到我市开展业务。

二、着力培育新增长点,努力加强税源建设

9.培育服务业税收新的增长点。加快推进制造企业面向市场剥离研发、设计、物流、营销、配套服务等环节,改变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组织体系,通过服务外包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业需求,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服务,发展软件和技术服务业,强化信息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规模。积极推动物流、金融保险、批发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及软件、旅游等七大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在原有计划增速基础上年增速达到20%以上,提高在服务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夯实服务业税源基础。

10.努力提高服务业税收比重。建立税源发现机制、税源监控互动一体化机制、税源监控保障机制组成的税监控三大机制,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及时掌握税收变化动向。完善税源经济体系建设共享信息平台系统,充分发挥其在促进服务业税收征管方面的作用。加强各部门沟通协调,及时发现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到源泉控管,严防税款流失。大力挖掘纳税额在30亿元以上的房地产、金融保险两大行业和10亿元以上的批发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及软件等三大行业的税收潜力,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税收对全市税收总收入的贡献率。2011年全市服务业税收完成220亿元以上,力争占当年税收收入的比重提高到62.3%。

三、积极招商引项目,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11.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十二五”重大项目库354个服务业项目为基础,2011年重点推进总投资5286亿元的221个服务业重大建设项目。其中,物流业重点建设新加坡国际物流产业园、河南富士康物流园、综保区物流平台、中国(郑州)国际汽车后市场产业园、中原(国际)钢铁物流园等74个项目;商贸业重点建设火车站西广场中央商务区、华润万象城、香港锦艺集团锦艺国际华都、中原万达广场、恒隆广场等101个项目;文化创意旅游业重点建设郑州登封嵩山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工程、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项目(一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建设、港中旅河南区域总部、轩辕圣境黄帝故里文化产业区等39个项目;会展业及其他产业重点建设郑州会展宾馆、中国人寿河南省分公司等7个项目。通过重点项目建设,力争2011年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900亿元,增长30%以上,带动和延伸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加速全市服务业的发展。

12.实施大项目招商。发挥园区优势,按照生产要素科学配置,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原则,以物流商贸、文化创意旅游为重点,引进会展、金融、服务外包、物联网和都市型现代农业等大型生产性服务业项目,重点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和知名品牌入驻。完善重大招商项目周例会制度,全面加强对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衔接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争取项目尽早落地。进一步调整招商引资思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大力开展集群招商、区域招商和对口招商,充分利用各类重大招商活动,为集聚区搭建招商平台,筛选准备一批重大项目,争取签约一批重大项目。物流、商贸、金融、会展、文化创意和旅游等领域均以行业前50家重点企业为目标,积极进行对接,各行业争取新引进重点企业均在5家以上。

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速培育行业名牌

13.实施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计划。研究制定我市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实施意见,壮大50家服务业龙头企业,扶持100家高成长性服务业企业。支持现代服务业企业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鼓励企业之间强强联合,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带动性强、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培育层次高、带动力强、特色鲜明的服务品牌,在物流、商贸、金融、会展、文化旅游等行业培育5个郑州特色服务业品牌。
14.加强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快制订相关服务业的地方标准,为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技术依据。引导服务业企业自觉遵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鼓励优势服务业企业创新服务理念,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争取行业领域话语权。在服务业领域推行服务标准化示范活动,鼓励企业建立服务标准化管理体系。在家政服务、商务服务等方面新制订10个以上服务业行业标准。通过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升整体服务业水平。

15.推进服务业信用建设。围绕“诚信郑州”建设,研究制定推进服务业信用建设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服务业信用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引导服务业企业树立“以诚立业,以诚树品牌”的理念,推进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信用道德教育,加强对经营者信用知识的培训,引导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指导服务业企业建立信用管理的基本制度,提高信用管理水平,树立信用形象,打造服务业信用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优化发展环境

16.大力推动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根据国家和省里要求,一季度启动我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实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所确定的主要工作任务,确保分解任务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以物流、商贸、会展等服务业领域为突破口,率先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在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选择5家重点企业,启动二、三产业分离工作;积极推动发展政府服务外包,研究出台政府服务外包暂行办法,创新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带动我市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切实取得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新突破。

17.完善服务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根据我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重点方向,就制造企业二、三产分离、国际物流中心建设、金融建设以及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建设等方面,对我市相关行业进行调研,到成都、杭州、苏州等地学习,了解服务业发达地区发展经验,为我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及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结合我市实际,参照外地经验,修订完善并研究出台《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意见》、《关于鼓励制造企业二、三产分离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金融机构入驻郑州的意见》等相关意见及措施,保障我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

18.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制定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办法,鼓励服务业企业集聚发展,形成郑州都市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不断提高集聚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城市功能,打造中原经济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平台。围绕打造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国际物流区、航空港物流区、西部物流区、北部物流服务区、南部物流服务区等五大物流功能区,推动郑州物流业集聚发展。围绕打造中原经济区现代商贸中心,加强核心商圈建设,重点打造二七商圈、郑东新区cbd两个核心商圈。围绕打造国际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嵩山少林旅游集聚区、黄帝旅游集聚区、沿黄生态旅游集聚区和新区城市旅游集聚区等功能区。围绕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郑东新区cbd金融集聚区、经三路金融集聚区等功能区。围绕建设“中部会展之都”,建设郑东新区cbd会展集聚区。

19.改革服务业统计体系。加快健全服务业统计分析方法体系,参照省统计部门服务业统计方法,创新统计方法,加快研究界定符合我市实际的现代服务业行业分类,加大对新兴领域重点行业的统计力度,建立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切实增加服务业统计信息的发布内容和频率,提高服务业经济监测分析质量。对有关服务业企业负责人开展统计法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企业依法统计意识。

20.强化财政资金保障。整合服务业各类资金为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不少于5亿元,集中管理使用。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郑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等相关政策,制定修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创新资助引导方式。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及早确定年度专项资金支持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年度资金计划安排争取在9月份之前全部下达,力争年度资金在本年度内发挥效益。

21.建立健全服务业考核机制。制定《服务业发展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加强对各级政府特别是重点产业牵头部门的绩效考核。加大考核权重系数,把服务业发展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服务业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对各县(市、区)、各部门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和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表彰和奖励。

附件:郑州市2011年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任务分解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