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抚顺市政府
发布文号: 抚政办发[2011]5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气象局《抚顺市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抚顺市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市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以下简称“两个体系”)建设,提高全市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的必要性
抚顺市地处辽宁东部山区,93%以上地域为农村,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高,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给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影响,已成为制约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市农村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气象服务机构、工作队伍相对薄弱,气象服务的准确性、精细化和针对性尚无法对农业生产提供气象保障,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及预警信息发布的能力急需加强。因此,进一步加快“两个体系”建设,为农业生产和农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服务是十分必要的。
二、建设目标
用3 年时间,完成农村气象机构建设,初步建立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成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农业气象监测预报系统、农村气象信息发布与接收系统,提高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实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到县区,组织机构、自动观测、精细预报、气象信息服务站到乡镇,应急预案、风险调查、科普宣传、气象信息员、预警信息发布到行政村;农村气象灾害损失和因灾死亡人数同比减少10%以上。
三、主要建设任务
(一)组建农村气象机构。建立由县、区政府(含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牵头,所属相关部门组成的县、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本地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全市每个乡镇设1 名气象助理员,配备计算机、网络设备等,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承担气象防灾减灾任务和气象信息传播工作;承担农村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咨询工作;承担气象情报、气象灾害的灾情收集上报工作;承担本地自动气象站、土壤水分站和气象预警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和保养工作。全市每个村设1 名气象信息员,承担气象信息接收和传播,气象灾情调查收集和上报,气象服务需求调查和反馈,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科普宣传等工作。
(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县、区政府组织编制出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制定县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乡镇、分灾种专项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实现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实现预案联动、信息联动、措施联动。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和气象灾害隐患排查制度,乡镇规划及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等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建立以村为单元的农村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绘制农村气象灾害风险图。建立乡镇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制度,开展社区(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建立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定期培训制度,每年组织一次乡镇主管领导气象防灾减灾培训;建立乡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制度,全面提高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助能力。
(三)完善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机制。建立作物引种和布局调整的气候可行性分析制度,实现农业趋利避害,提高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建立气象和农业部门合作机制,建立农业和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交换沟通有关信息,联合开展农业气象灾害会商、调查和服务工作;建立气象部门与当地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的直通式联系机制,开展针对性和快捷性的农业气象服务。
(四)建设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在乡镇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各布设1 套4 要素自动气象站;每个县气象局建设1 套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及时接收卫星、雷达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等;完善应用雷达、卫星资料和当地预报员经验相结合的乡镇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制作短时临近灾害性天气警报、乡镇短期天气预报、乡镇中期天气预报等,同时实现对可能诱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及造成基础设施受损的暴雨自动监测和报警。
(五)建立农业气象监测预报系统。每个县布设1 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在重点乡镇设土壤水分观测点;每个县建立设施农业气象观测基地或特色农业气象观测基地,开展设施内或特色农业园的小气候和生长状况观测;每个县配备车载设备、便携式农业气象移动观测与野外调查设备。建立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建设集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评估、农用天气预报于一体的县级农业气象预报服务平台,开展重大农业灾害的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及其减灾控制,增强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指导广大群众有针对性地采取防灾减灾应对措施;开展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和风险区划,以及作物新品种引进的气候可行性论证,为粮食作物区域合理布局和作物新品种的引种、推广等提供科学支持;开展农用天气预报,为粮食生产的播种、灌溉、施肥、收获等全过程的科学管理提供信息服务。
(六)建设农村气象信息发布与接收系统。建设分布式的市、县气象信息综合发布平台,提供早(晚)间天气预报(本县和各乡镇)、农用天气预报(关键农时季节、农事活动)、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乡镇实时气象要素监测信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在各村(屯)和尾矿库等地点建设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在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建设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建立市、县、乡、村各级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及时将气象信息手机短信免费发送到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成员、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和气象助理员、农村中小学校校长、气象信息员手中。在暴雨、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及泥石流等气象衍生灾害易发区设立警示牌。建立县气象局发布平台到乡镇、行政村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联动机制。
四、经费测算
本项目建设经费为783.1 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30 万元,地方投资453.1 万元(县、区建设经费测算见附表1)。年业务工作经费为365.8 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4 万元,地方投资311.8万元。(县、区工作经费测算见附表2。)
(一)中央投资建设经费
1.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4 要素自动气象站建设,每套3 万元,共117 万元。
2. 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建设,每套25 万元,共75 万元。
3.乡镇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建设,每个县10 万元,共30 万元。
4.每个县建设1 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每套6 万元,共18 万元。
5.每个县建设农业气象移动观测系统,每套10 万元,共30万元。
6.每个县建设1 个设施或特色农业气象观测基地,每套10万元,共30 万元。
7.每个县建设1 套农业气象预报服务平台,每套10 万元,共30 万元。
(二)地方投资建设经费
1.乡镇气象信息服务建设,配备计算机、打印机、网络设备等,每个乡镇1.2 万元,49个乡镇共58.8 万元。
2.县、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费,每个县、区5 万元,共40 万元。
3.县、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编制费,每个县、区1 万元,共8 万元。
4.县、区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建设,每个县、区1 万元,共8 万元。
5.县、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每个县、区1 万元,共8 万元。
6. 县、区农业、水利、民政、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每个县、区1 万元,共8 万元。
7.县、区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和风险区划,每个县、区1 万元,共8 万元。
8.市、县级气象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建设,20万元。
9.乡镇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led 屏,2 平方米)建设,每个乡镇1 万元,共49 万元。
10.村屯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每套0.3 万元,共185.7 万元。
11.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建设,每个县、区0.2 万元,共1.6 万元。
12.气象灾害危险地区警示牌1000 个,共10 万元。
13.乡镇2 要素自动气象站改造为4 要素,每套2 万元,共48 万元。
(三)中央投资年业务工作经费
1.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工作经费,每套2万元,共6 万元。
2. 乡镇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建设,每个县5 万元,共15 万元。
3.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业务工作经费,每套1 万元,共3 万元。
4.农业气象移动观测系统业务工作经费,每套5 万元,共15 万元。
5. 设施或特色农业气象观测基地工作经费,每套2 万元,共6万元。
6.农业气象预报服务平台工作经费,每套3 万元,共9万元。
(四)地方投资年业务工作经费
1.气象信息服务站业务工作经费(含气象助理员补助经费), 每站2 万元,共98 万元。
2.气象信息员补助经费(以奖代补),每人0.2 万元,共123.8万元。
3.气象信息员培训,每个县2 万元、每个区1 万元,共11万元。
4.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经费,每个县、区2 万元,共16 万元。
5.乡镇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4 要素自动气象站工作经费,每站0.3 万元,共27 万元。
6.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建设,每个县2 万元,共6 万元。
7.气象信息综合发布平台业务工作经费(含gprs 传输费、信息费等),每个县10 万元,共30 万元。
五、进度安排与考核指标
(一)2011 年进度安排与考核指标。
抚顺县:县政府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乡镇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有场所、设备、气象助理员,建立制度)、村设气象信息员;选择2 个乡镇的所有村布设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编制印发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开展暴雨等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县级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建设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4 要素自动气象站17 套。
清原县:县政府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乡镇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有场所、设备、气象助理员,建立制度)、村设气象信息员;县政府出台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等专门文件;建设县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布设125 个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14 个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编制印发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开展暴雨等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县级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开展社区(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制作发放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和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共5.3 万张;建立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建立学校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和气象科普示范村;完成县玉米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完成水稻低温冷害农业气象灾害区划;完成中草药龙胆草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完成温室大棚雪灾风险区划;建立中草药气象观测基地,安装多要素自动气象站1 套和视频监视系统1 套;建立县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建设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4 要素自动气象站10 套;完善乡镇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建设1 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
新宾县:县政府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乡镇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有场所、设备、气象助理员,建立制度)、村设气象信息员;建设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综合发布平台;选择2 个乡镇的所有村布设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编制印发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开展暴雨等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县级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建立县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建设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4 要素自动气象站12 套;完善乡镇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建设1 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
新抚区:区政府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明确代管气象工作的部门;乡镇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有场所、设备、气象助理员,建立制度)、村设气象信息员;1 个乡镇的所有村布设气象
灾害预警大喇叭;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
望花区:区政府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明确代管气象工作的部门;乡镇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有场所、设备、气象助理员,建立制度)、村设气象信息员;1 个乡镇的所有村布设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建立气象灾害风险库。
东洲区:区政府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明确代管气象工作的部门;乡镇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有场所、设备、气象助理员,建立制度)、村设气象信息员;选择2 个乡镇的所有村布设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建立气象灾害风险库。
顺城区:区政府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明确代管气象工作的部门;乡镇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有场所、设备、气象助理员,建立制度)、村设气象信息员;选择2 个乡镇的所有村布设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
抚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区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明确代管气象工作的部门;乡镇有气象信息服务站(有场所、设备、气象助理员,建立制度)、村设气象信息员;选择2 个乡镇的所有村布设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
市气象局:承担抚顺县、新抚区、望花区、东洲区、顺城区、抚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信息制作发布等任务;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乡镇天气预报预警系统;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
(二)2012 年进度安排与考核指标。
抚顺县:村屯布设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总量达到70 个;建设8 个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制订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开展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和风险区划;建设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建立农业、水利、民政、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平台;设立140 个气象灾害危险地区警示牌。
清原县:全部行政村布设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修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设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建立农业、水利、民政、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平台;设立200 个气象灾害危险地区警示牌;建设农业气象移动观测系统。
新宾县:村屯布设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总量达到130 个;建设15 个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制订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开展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和风险区划;建设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建立农业、水利、民政、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平台;设立200 个气象灾害危险地区警示牌;建立农业气象观测基地,安装多要素自动气象站1 套和视频监视系统1 套;建设农业气象移动观测系统。
新抚区:建设1 个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制订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开展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和风险区划;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建设;编制印发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开展暴雨等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建立农业、水利、民政、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平台;设立80 个气象灾害危险地区警示牌。
望花区:建设1 个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制订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开展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和风险区划;建设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编制印发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开展暴雨等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建立农业、水利、民政、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平台;设立80 个气象灾害危险地区警示牌。
东洲区:村屯布设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总量达到46 个;建设4 个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制订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开展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和风险区划;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建设;编制印发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开展暴雨等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建立农业、水利、民政、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平台;设立100个气象灾害危险地区警示牌。
顺城区:村屯布设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总量达到43 个;建设3 个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制订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开展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和风险区划;建设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编制印发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开展暴雨等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建立农业、水利、民政、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平台;设立100个气象灾害危险地区警示牌。
抚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村屯布设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总量达到40 个;建设3 个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制订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开展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和风险区划;建设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编制印发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开展暴雨等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建立农业、水利、民政、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平台;设立100 个气象灾害危险地区警示牌。
市气象局:建立农业气象观测基地,安装4 要素自动气象站1 套和视频监视系统1 套;建设农业气象移动观测系统;12 个乡镇2 要素自动气象站改造为4 要素。
(三)2013 年,完成其它建设任务。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县、区要高度重视“两个体系”建设,制定工作方案,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两个体系”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各级发展改革、财政、经济与信息化、教育、文化广电、气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共同推进“两个体系”建设。
(二)加强合作,提高效益。民政、环保、国土资源、水利、农业、卫生、林业、气象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气象及气象次生、衍生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联动机制,实现相关灾情、险情等信息实时共享,实现气象信息服务站一站多用、共建共享、共同培训信息员队伍。
(三) 落实经费,保障建设。各县、区要将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两个体系”建设经费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气象部门要加大向省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局争取“两个体系”建设经费。
(四)督促检查,加强考核。市政府与各县、区签订“两个体系”建设目标责任书,纳入绩效管理考核。市政府督查办会同市气象局检查各县、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定期通报。
(五)加强宣传,引导发展。各县、区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对“两个体系”建设的宣传,为搞好“两个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切实加强农村气象科普工作,普及农民防灾避险常识和增强全市农村抵御气象灾害能力,将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害降到最低,财产损失降到最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附件:1. 抚顺市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测算表(略)
2. 抚顺市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工作经费测算表(略)
市气象局
二○一一年五月十日
发布文号: 抚政办发[2011]5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气象局《抚顺市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抚顺市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市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以下简称“两个体系”)建设,提高全市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的必要性
抚顺市地处辽宁东部山区,93%以上地域为农村,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高,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给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影响,已成为制约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市农村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气象服务机构、工作队伍相对薄弱,气象服务的准确性、精细化和针对性尚无法对农业生产提供气象保障,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及预警信息发布的能力急需加强。因此,进一步加快“两个体系”建设,为农业生产和农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服务是十分必要的。
二、建设目标
用3 年时间,完成农村气象机构建设,初步建立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成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农业气象监测预报系统、农村气象信息发布与接收系统,提高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实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到县区,组织机构、自动观测、精细预报、气象信息服务站到乡镇,应急预案、风险调查、科普宣传、气象信息员、预警信息发布到行政村;农村气象灾害损失和因灾死亡人数同比减少10%以上。
三、主要建设任务
(一)组建农村气象机构。建立由县、区政府(含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牵头,所属相关部门组成的县、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本地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全市每个乡镇设1 名气象助理员,配备计算机、网络设备等,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承担气象防灾减灾任务和气象信息传播工作;承担农村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咨询工作;承担气象情报、气象灾害的灾情收集上报工作;承担本地自动气象站、土壤水分站和气象预警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和保养工作。全市每个村设1 名气象信息员,承担气象信息接收和传播,气象灾情调查收集和上报,气象服务需求调查和反馈,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科普宣传等工作。
(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县、区政府组织编制出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制定县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乡镇、分灾种专项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实现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实现预案联动、信息联动、措施联动。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和气象灾害隐患排查制度,乡镇规划及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等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建立以村为单元的农村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绘制农村气象灾害风险图。建立乡镇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制度,开展社区(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建立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定期培训制度,每年组织一次乡镇主管领导气象防灾减灾培训;建立乡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制度,全面提高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助能力。
(三)完善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机制。建立作物引种和布局调整的气候可行性分析制度,实现农业趋利避害,提高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建立气象和农业部门合作机制,建立农业和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交换沟通有关信息,联合开展农业气象灾害会商、调查和服务工作;建立气象部门与当地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的直通式联系机制,开展针对性和快捷性的农业气象服务。
(四)建设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在乡镇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各布设1 套4 要素自动气象站;每个县气象局建设1 套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及时接收卫星、雷达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等;完善应用雷达、卫星资料和当地预报员经验相结合的乡镇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制作短时临近灾害性天气警报、乡镇短期天气预报、乡镇中期天气预报等,同时实现对可能诱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及造成基础设施受损的暴雨自动监测和报警。
(五)建立农业气象监测预报系统。每个县布设1 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在重点乡镇设土壤水分观测点;每个县建立设施农业气象观测基地或特色农业气象观测基地,开展设施内或特色农业园的小气候和生长状况观测;每个县配备车载设备、便携式农业气象移动观测与野外调查设备。建立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建设集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评估、农用天气预报于一体的县级农业气象预报服务平台,开展重大农业灾害的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及其减灾控制,增强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指导广大群众有针对性地采取防灾减灾应对措施;开展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和风险区划,以及作物新品种引进的气候可行性论证,为粮食作物区域合理布局和作物新品种的引种、推广等提供科学支持;开展农用天气预报,为粮食生产的播种、灌溉、施肥、收获等全过程的科学管理提供信息服务。
(六)建设农村气象信息发布与接收系统。建设分布式的市、县气象信息综合发布平台,提供早(晚)间天气预报(本县和各乡镇)、农用天气预报(关键农时季节、农事活动)、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乡镇实时气象要素监测信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在各村(屯)和尾矿库等地点建设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在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建设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建立市、县、乡、村各级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及时将气象信息手机短信免费发送到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成员、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和气象助理员、农村中小学校校长、气象信息员手中。在暴雨、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及泥石流等气象衍生灾害易发区设立警示牌。建立县气象局发布平台到乡镇、行政村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联动机制。
四、经费测算
本项目建设经费为783.1 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30 万元,地方投资453.1 万元(县、区建设经费测算见附表1)。年业务工作经费为365.8 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4 万元,地方投资311.8万元。(县、区工作经费测算见附表2。)
(一)中央投资建设经费
1.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4 要素自动气象站建设,每套3 万元,共117 万元。
2. 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建设,每套25 万元,共75 万元。
3.乡镇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建设,每个县10 万元,共30 万元。
4.每个县建设1 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每套6 万元,共18 万元。
5.每个县建设农业气象移动观测系统,每套10 万元,共30万元。
6.每个县建设1 个设施或特色农业气象观测基地,每套10万元,共30 万元。
7.每个县建设1 套农业气象预报服务平台,每套10 万元,共30 万元。
(二)地方投资建设经费
1.乡镇气象信息服务建设,配备计算机、打印机、网络设备等,每个乡镇1.2 万元,49个乡镇共58.8 万元。
2.县、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费,每个县、区5 万元,共40 万元。
3.县、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编制费,每个县、区1 万元,共8 万元。
4.县、区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建设,每个县、区1 万元,共8 万元。
5.县、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每个县、区1 万元,共8 万元。
6. 县、区农业、水利、民政、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每个县、区1 万元,共8 万元。
7.县、区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和风险区划,每个县、区1 万元,共8 万元。
8.市、县级气象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建设,20万元。
9.乡镇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led 屏,2 平方米)建设,每个乡镇1 万元,共49 万元。
10.村屯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每套0.3 万元,共185.7 万元。
11.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建设,每个县、区0.2 万元,共1.6 万元。
12.气象灾害危险地区警示牌1000 个,共10 万元。
13.乡镇2 要素自动气象站改造为4 要素,每套2 万元,共48 万元。
(三)中央投资年业务工作经费
1.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工作经费,每套2万元,共6 万元。
2. 乡镇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建设,每个县5 万元,共15 万元。
3.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业务工作经费,每套1 万元,共3 万元。
4.农业气象移动观测系统业务工作经费,每套5 万元,共15 万元。
5. 设施或特色农业气象观测基地工作经费,每套2 万元,共6万元。
6.农业气象预报服务平台工作经费,每套3 万元,共9万元。
(四)地方投资年业务工作经费
1.气象信息服务站业务工作经费(含气象助理员补助经费), 每站2 万元,共98 万元。
2.气象信息员补助经费(以奖代补),每人0.2 万元,共123.8万元。
3.气象信息员培训,每个县2 万元、每个区1 万元,共11万元。
4.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经费,每个县、区2 万元,共16 万元。
5.乡镇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4 要素自动气象站工作经费,每站0.3 万元,共27 万元。
6.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建设,每个县2 万元,共6 万元。
7.气象信息综合发布平台业务工作经费(含gprs 传输费、信息费等),每个县10 万元,共30 万元。
五、进度安排与考核指标
(一)2011 年进度安排与考核指标。
抚顺县:县政府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乡镇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有场所、设备、气象助理员,建立制度)、村设气象信息员;选择2 个乡镇的所有村布设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编制印发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开展暴雨等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县级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建设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4 要素自动气象站17 套。
清原县:县政府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乡镇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有场所、设备、气象助理员,建立制度)、村设气象信息员;县政府出台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等专门文件;建设县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布设125 个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14 个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编制印发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开展暴雨等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县级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开展社区(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制作发放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和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共5.3 万张;建立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建立学校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和气象科普示范村;完成县玉米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完成水稻低温冷害农业气象灾害区划;完成中草药龙胆草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完成温室大棚雪灾风险区划;建立中草药气象观测基地,安装多要素自动气象站1 套和视频监视系统1 套;建立县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建设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4 要素自动气象站10 套;完善乡镇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建设1 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
新宾县:县政府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乡镇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有场所、设备、气象助理员,建立制度)、村设气象信息员;建设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综合发布平台;选择2 个乡镇的所有村布设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编制印发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开展暴雨等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县级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建立县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建设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4 要素自动气象站12 套;完善乡镇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建设1 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
新抚区:区政府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明确代管气象工作的部门;乡镇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有场所、设备、气象助理员,建立制度)、村设气象信息员;1 个乡镇的所有村布设气象
灾害预警大喇叭;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
望花区:区政府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明确代管气象工作的部门;乡镇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有场所、设备、气象助理员,建立制度)、村设气象信息员;1 个乡镇的所有村布设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建立气象灾害风险库。
东洲区:区政府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明确代管气象工作的部门;乡镇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有场所、设备、气象助理员,建立制度)、村设气象信息员;选择2 个乡镇的所有村布设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建立气象灾害风险库。
顺城区:区政府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明确代管气象工作的部门;乡镇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有场所、设备、气象助理员,建立制度)、村设气象信息员;选择2 个乡镇的所有村布设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
抚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区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明确代管气象工作的部门;乡镇有气象信息服务站(有场所、设备、气象助理员,建立制度)、村设气象信息员;选择2 个乡镇的所有村布设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
市气象局:承担抚顺县、新抚区、望花区、东洲区、顺城区、抚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信息制作发布等任务;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乡镇天气预报预警系统;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
(二)2012 年进度安排与考核指标。
抚顺县:村屯布设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总量达到70 个;建设8 个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制订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开展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和风险区划;建设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建立农业、水利、民政、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平台;设立140 个气象灾害危险地区警示牌。
清原县:全部行政村布设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修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设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建立农业、水利、民政、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平台;设立200 个气象灾害危险地区警示牌;建设农业气象移动观测系统。
新宾县:村屯布设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总量达到130 个;建设15 个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制订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开展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和风险区划;建设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建立农业、水利、民政、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平台;设立200 个气象灾害危险地区警示牌;建立农业气象观测基地,安装多要素自动气象站1 套和视频监视系统1 套;建设农业气象移动观测系统。
新抚区:建设1 个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制订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开展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和风险区划;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建设;编制印发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开展暴雨等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建立农业、水利、民政、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平台;设立80 个气象灾害危险地区警示牌。
望花区:建设1 个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制订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开展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和风险区划;建设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编制印发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开展暴雨等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建立农业、水利、民政、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平台;设立80 个气象灾害危险地区警示牌。
东洲区:村屯布设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总量达到46 个;建设4 个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制订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开展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和风险区划;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建设;编制印发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开展暴雨等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建立农业、水利、民政、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平台;设立100个气象灾害危险地区警示牌。
顺城区:村屯布设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总量达到43 个;建设3 个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制订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开展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和风险区划;建设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编制印发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开展暴雨等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建立农业、水利、民政、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平台;设立100个气象灾害危险地区警示牌。
抚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村屯布设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总量达到40 个;建设3 个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制订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开展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和风险区划;建设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编制印发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开展暴雨等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建立农业、水利、民政、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平台;设立100 个气象灾害危险地区警示牌。
市气象局:建立农业气象观测基地,安装4 要素自动气象站1 套和视频监视系统1 套;建设农业气象移动观测系统;12 个乡镇2 要素自动气象站改造为4 要素。
(三)2013 年,完成其它建设任务。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县、区要高度重视“两个体系”建设,制定工作方案,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两个体系”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各级发展改革、财政、经济与信息化、教育、文化广电、气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共同推进“两个体系”建设。
(二)加强合作,提高效益。民政、环保、国土资源、水利、农业、卫生、林业、气象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气象及气象次生、衍生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联动机制,实现相关灾情、险情等信息实时共享,实现气象信息服务站一站多用、共建共享、共同培训信息员队伍。
(三) 落实经费,保障建设。各县、区要将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两个体系”建设经费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气象部门要加大向省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局争取“两个体系”建设经费。
(四)督促检查,加强考核。市政府与各县、区签订“两个体系”建设目标责任书,纳入绩效管理考核。市政府督查办会同市气象局检查各县、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定期通报。
(五)加强宣传,引导发展。各县、区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对“两个体系”建设的宣传,为搞好“两个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切实加强农村气象科普工作,普及农民防灾避险常识和增强全市农村抵御气象灾害能力,将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害降到最低,财产损失降到最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附件:1. 抚顺市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测算表(略)
2. 抚顺市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工作经费测算表(略)
市气象局
二○一一年五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