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服务业发展规划(2003-2005年)的通知

2020年07月21日23:42:40
发布部门: 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新政发[2003]77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服务业发展规划(2003年—2005年)》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服务业的发展,涉及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社会就业等重大问题,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目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仍然不相适应。因此,进一步拓宽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并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拉动经济增长,是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面临的一项十分迫切和重要的工作。《规划》明确了“十五”期间自治区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重点和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规划》的要求,结合实际,认真研究本地区、本行业的服务业发展工作,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步伐,促进自治区国民经济的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二○○三年十一月十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服务业发展规划(2003年—2005年)
一、新疆服务业发展现状和环境分析
(一)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1.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对经济拉动作用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服务业快速发展。1978-2002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84%,远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年均增长水平。“九五”以来,新疆服务业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1995-2002年七年间,全疆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35%,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快1.4个百分点,是三大产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到2002年底,全疆服务业增加值621.1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8%。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达到42.24%,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
2.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兴行业迅速崛起。
在传统服务业继续发展、总量不断扩大、内部结构调整优化、服务手段日益现代化、服务水平和服务层次不断提高的同时,新兴服务业迅速崛起,比重不断增加。以现代经济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和壮大,通信与互联网服务、科技信息服务、中介咨询服务、法律服务、房地产和物业管理服务、旅游服务、社区服务等异军突起,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社会服务业增加值由1995年的16.12亿元提高到2002年的55.41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5.72%上升到8.92%。其中2002年,全疆房地产从业人员2.10万人,增加值由1995年的5.63亿元上升到22.79亿元,比重由2%上升到3.67%;旅游业是近年来重点发展的新兴行业,2002年国内旅游收入达83.95亿元,比2001年增长16.9%,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9942万美元,比2001年增长0.9%,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3.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劳动就业主渠道。
到2002年底,全疆服务业从业人员达213.83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30.48%,比1995年提高了6.27个百分点。1995-2002年,全疆服务业从业人员增加了50.20万人,年均增长3.90%,远远高于同期全社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速度,而同期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仅增加3.65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减少了28.39万人,服务业已成为全疆吸纳富余劳动力和新增就业的主渠道。
4.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得到较快发展。
“八五”以来,自治区加大了对服务业的投资力度,1990-2000年,十年间全疆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长31.29%,在三大产业中增幅最大。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各项鼓励社会投资政策措施的大力实施,服务业已成为吸纳社会投资的重要领域。2002年,全疆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438.02亿元,占全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3.88%,比1995年提高了21.99个百分点,其中,社会服务、房地产、教育文化和科技等行业的投资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投资的不断增长,有力地推进了服务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
5.社会参与度提高,各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
新疆服务业已初步形成以国有经济为主体,集体、民营、股份制、外资企业等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2001年非国有经济的销售总额占71.40%。非国有经济已成为全区服务业发展中迅速成长的新兴力量,服务业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二)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滞后,认识还不到位。
目前,各地、各部门对发展服务业的认识还不到位,对服务业在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中的作用重视不够,对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普遍存在重视工业、农业,忽视服务业发展的片面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对抓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轻车熟路,对如何发展服务业深入研究不够,大多缺乏清晰思路和总体规划。
2.总体规模偏小,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
新疆服务业是在基础较低、第二产业发展不足的情况下快速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与国内其他经济发达及较发达省区相比也有较大差距。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发展广度和深度不足,影响到全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
3.内部结构层次较低,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比重较大。
服务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传统的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业仍占较大的比重,而新兴的信息服务、旅游、科技、房地产、社区服务、教育文化等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行业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行业增长不足,新兴产业先导作用不强,呈现出明显的低层次结构特征。在整个服务业领域四个层次中,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仍占较大比重,其从业人数占全疆服务业从业总人数的12.20%,增加值占全疆服务业增加值的15.82%,远高于其他省、市、自治区的比重,给地方财政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4.体制改革滞后,市场准入门槛仍高。
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目前很多行业仍处于部门垄断状态,限制了非国有经济的进入。体制环境不完善,市场准入限制多、进入门槛高、政出多门、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重管制、重收费,轻管理、轻服务等,严重阻碍了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5.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
服务业的地区分布基本上是以沿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大中城市为轴心向外扩散,北疆地区服务业发展较快,天山北坡经济带11个市县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疆的58.30%。南疆地区服务业发展缓慢,总体水平远低于北疆。城镇服务业发展较快,农村、牧区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2002年,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仅占全疆服务业增加值的1.29%。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较大,城镇化水平偏低,制约着全疆服务业总体水平的提高。
6.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较低。
各级政府对中小服务企业特别是私营个体服务企业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引导力度不足,使民间投资严重滞后。服务业总体上对外开放水平木高,投融资主体单一,外商直接投资少。新疆服务业中的国有、集体经济比重较高,而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等经济类型所占比重很小。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仍较低,部分行业自成体系,垄断经营严重,难以形成具有规模优势和竞争实力的大型社会化服务业企业集团。
(三)服务业发展环境分析
1.有利条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将促进新一轮产业结构的升级,这必将为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已加入WTO,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市场环境将会得到极大改善,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外资的大量进入,将使服务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全国“十五”期间,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将稳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实施,必将为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为各地服务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服务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进入将更加顺畅。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围绕生产过程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会明显增多,各种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服务行业将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自治区农业、畜牧业的产业化推进,以及石油、纺织、食品工业和特色旅游等为重点的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与之相应的各种服务需求必将大为拓展。围绕建立国际商贸中心,实现“引进来、走出去”战略,这必将对服务业的数量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必然。加之目前企业下岗分流和第二产业容纳劳动力有限的现实,大力发展服务业已成为扩大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为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市场准入条件的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将面临更大的冲击。许多领域将逐步失去市场保护和关税保护,外贸出口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形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也将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外资和国外先进管理方式的进入,将使新疆服务业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国际经济一体化,国内买方市场的形成,对政府的宏观决策调控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素质要求将更高。
——新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总体经济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需求的增长和市场的开拓能力。新疆服务业发展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特别是服务业准入门槛过高,审批环节过多等,也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

二、新疆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服务业发展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坚持立足改革、立足开放、立足市场、立足就业和区域带动、城市带动、大企业带动、大行业带动,以加快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建立国际商贸中心为契机,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以扩大就业为切入点,加大政策引导,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壮大服务业的规模和实力,提高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益,逐步形成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在服务业发展中应把握好以下原则:
——坚持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原则。服务业发展要以第一、第二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为前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形成合理的规模和结构。
——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以重点或优势区域、行业、企业为核心,实施重点突破,完善辐射功能,发挥带动作用。
——坚持城市化和服务业互动发展。充分发挥大中城市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加快人口和产业聚集,形成服务业规模需求。
——坚持改革推动和开放拓展并举。以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引入竞争机制,规范经济秩序;优化政策环境,加快内外开放,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规模和水平。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服务业。放宽市场准入,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优势,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坚持以扩大就业为重点,开拓发展新兴服务领域。重点发展就业容量大、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行业,不断开拓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新领域,发挥就业主渠道作用。
(二)服务业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是新疆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服务业发展要保持较快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显著提高;内部结构调整不断优化,新兴行业比重有较大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有较大幅度增加;形成较为完善的所有制结构,非公有制经济有较大发展;产业化步伐加快,服务业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全面、快捷、优质的服务,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初步实现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十五”期间,服务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11.4%,增长速度快于全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40亿元,占全疆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比2000年提高4.1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达到35%,比2000年提高5个百分点。

 

三、新疆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和任务
“十五”期间,加快服务业发展,必须从新疆实际出发,突出重点,优化结构,逐步形成以传统服务业为基础、以新兴服务业为重点、城乡共同发展的服务业新局面。
(一)特色旅游
依托新疆丰富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古迹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以丝绸之路为主干,以“五区三线”为重点,积极开发独具魅力的生态景观、草原风光、风景名胜民俗风情等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进一步拓展探险旅游、科考旅游登山、狩猎等特种旅游项目和休闲度假旅游,积极开发冬季冰雪旅游。形成以喀纳斯为主的生态旅游区、以博斯腾湖和天池为主的风景旅游区、以吐鲁番和库车为主的古文化遗址旅游区、以喀什为主的民俗风情旅游区和以伊犁为主的塞外江南风光旅游区。重点培育“丝绸之路”旅游品牌,推出丝路中道古迹文化游、民俗风情游、丝路北道草原文化游和喀纳斯湖生态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提高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大力营造与旅游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合、适应不同层次消费需求、有利于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大环境。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五区三线”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配套建设,区分不同层次,面向不同对象,突出重点,建设好喀纳斯湖,那拉提草原、天池、喀什、吐鲁番等一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精品旅游区。集中国家和自治区投入的有限建设资金,尽快把道路、供水、供电以及环保设施、接待服务设施建好。建设好一批对新疆本地旅游者有吸引力的旅游度假景点和景区,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多方资金投入到博斯腾湖、赛里木湖,福海、天池、博格达湖冰川公园、乌鲁木齐南山等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加强规范管理,切实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旅游业体制改革步伐,突破区域限制,整合区域特色旅游资源,树立大旅游的理念,进一步拓宽国内国际旅游市场。增加旅游业发展后劲和项目储备。积极提升旅游商品的设计创意和纪念品位,以宝玉石、民族工艺服饰品和土特产品为重点,不断挖掘新品种,开发新系列,建立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基地,培育新疆旅游商品名牌产品。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抓好旅游人才培养和岗位培训,增强旅游宾馆的综合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规范旅行社经营秩序和行为,提高导游队伍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扩大旅游就业量,促进旅游收入较快增长,使旅游业成为新疆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进而培育成支柱产业。
到2005年,接待入境旅游者30万人次,国际旅游创汇1.3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134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31.3亿元,旅游业总产出142.09亿元,年均增长14.9%,接近全疆国内生产总值的8%。
(二)商贸流通
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抓好现有市场升级改造,提高档次,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增强市场竞争力。依托具有辐射能力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走市场与生产基地联动的路子,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加强天山北坡经济带铁路、公路沿线及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口岸等的农产品集散地市场体系建设及南疆地区水果储藏、保鲜、运输体系建设,重点建设伊宁市、博乐市、库尔勒市、吐鲁番市等特色农副产品市场。鼓励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建立一批功能齐全、辐射面广的区域性综合市场和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粮油、棉花、农贸、副食、畜牧等大型龙头集团,重点建设新疆棉花交易、粮油中心批发、农畜产品批发交易等区域性大型市场,实现人才、设备、资金、技术、管理等资源优化配置。发挥乌鲁木齐市首府城市及喀什、伊宁市地域文化的特点,创建少数民族特色名街。争取有条件的商品逐步由现货交易向期货交易过渡,积极争取在新疆建立棉花期货交易所。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推行特许加盟、自由连锁新形式,支持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运用品牌、技术、管理、商品输出等手段,探索多种业态、行业的新型连锁方式,稳步发展物流配送,积极推行产品营销代理制。打破行业界线和地区封锁,吸引国内外强势企业实现资产重组和专业化改造,支持优势流通企业和企业集团与生产企业建立规范的代理制。重点建设连锁经营网络、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及便利连锁店、家居用品和机电建材现代物流中心等项目,使之成为集市场信息、仓储、配送、加工包装、商品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物流连锁、配送企业。逐步推进电子商务,引导大中型流通企业加快实现内部商务活动电子化、标准化、信息化、网络化,努力促进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合。
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积极发展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公司加农户等现代农村流通组织形式,稳定农产品的产销关系;大力组织适合农村消费特点和农民消费水平的商品投放市场,搞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工作;鼓励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完善城乡快速流通形式,建立“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通道。
加强各类社会技能和业务培训,扩大服务领域和劳动就业,提高商贸流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发挥新疆独特的向西开放桥头堡的地缘优势,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巩固中亚、俄罗斯、香港、美国、日本市场,积极拓展西亚、东南亚、欧洲、南亚、非洲及拉美市场,促进市场多元化。提升传统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扩大特色产品出口。引导企业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上市公司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为各类企业开展外经贸业务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实施对重点出口企业和有增长潜力企业的政策扶持,大力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开展外经贸业务。引导企业开展食品、纺织、有色和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加工贸易,做好乌鲁木齐出口加工区和霍尔果斯保税区的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使之成为新疆出口和引进外资新的增长点。
到200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74亿元,年均增长9%;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5亿美元,年均增长15.3%。
(三)社区服务
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就业领域、增加就业岗位为切入点,重点推进社区服务业向实体化、规范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建立起与居民生活水平和社会进步相适应的社区服务体系。加强城市社区服务设施配套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三级社区服务网络,力争到2005年,有80%以上的市、区建成一所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初步建成以市、区两级社区服务中心为龙头、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的社区服务网络。
积极开拓家庭服务领域,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实现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提供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特殊群体的福利服务、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着重发展快餐业、配餐业、家政服务、维修服务、接送服务、幼儿服务、养老服务、保健服务、文娱服务、保洁保绿服务、邮政服务等社区综合服务业。重点建设城市“三保”(街道保洁、庭院及公共绿地保绿、公共设施保养)工程,城市居民生活连锁店,城市蔬菜、肉类及生鲜营养等食品配送中心,伊宁、库尔勒、阿克苏、喀什等市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乌鲁木齐、昌吉、库尔勒、石河子等市的社会化老年康乐活动中心,南疆三地州儿童社会福利院等项目。
进一步完善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和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全国社区示范区”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并将石河子市、昌吉市、库尔勒市、阿克苏市和乌鲁木齐市的天山区、沙依巴克区、克拉玛依市的白碱滩区、独山子区作为试点。通过创建亮点社区,创建服务品牌,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不断扩大社区服务的覆盖面,全方位、多层次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机关、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兴办社区服务业,把社区服务业培育成重要的新兴产业。
到2005年,社区服务业年新增就业人数5万人,占当年全社会新增就业人数的1/6。通过发展社区服务,促进和带动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力争将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和昌吉市创办成“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将乌鲁木齐市的天山区、沙依巴克区、克拉玛依市的白碱滩区、独山子区创办成“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
(四)信息化与中介服务
以需求为导向,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与整合,加快重点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快传统电信网向宽带高速综合信息网络发展。提高信息网络的规模容量、技术层次、应用范围和服务水平,实现信息快速交流和全社会资源共享。
以乌鲁木齐市等中心城市为龙头,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广泛加强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大力推进产业信息化,加快农牧业信息网络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应用,引导农牧民利用信息技术组织生产和销售产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金融、保险、证券、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邮政等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培育新的产业和服务。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重点建设自治区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宏观经济管理系统、金关、金税、金融监管、金财、金审、社会保障、金盾、金农、金质、金水等业务系统,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政务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大力促进电子商务资源平台的建设,鼓励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手段开拓业务。全面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鼓励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各类网上服务。大力促进信息产业化,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业,发展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加快发展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和基于公共信息网络的增值业务、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设备维修等计算机应用服务业。进一步完善市话通信网,大力发展农村电话,不断提高电话普及率。
通过规范竞争规则和服务标准,积极发展会计咨询、资产评估、工程咨询、管理咨询、法律咨询、统计咨询、市场调查和广告等行业,规范发展代理、经纪、拍卖等市场服务,稳步发展保险、房地产、劳动力等市场中介服务。
到2005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全区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44部,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人均年使用信函量达到7件。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到93%。金融、外贸、海关、铁路、民航等行业主要业务实现电子信息化。
(五)科技
坚持科技面向经济建设服务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方向。重点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节水灌溉和生态环境建设技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技术相结合,着重解决农林草畜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高效种植养殖等关键问题。加强特色瓜果保鲜、储存、包装技术研究和引进。大力推动工业技术创新,围绕增加品种,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抓好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引进吸收。积极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和应用先进生产工艺、工业智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积极发展适合自治区资源特色和有一定研究开发优势的生物技术、新能源、中药民族药等领域的高技术产业,抓好一批带动产业技术升级的重大产业化示范工程,重点建设民营科技园、实用技术示范工程、科技合作创业基地、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和科技培训基地等项目。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拓展知识流动和技术扩散的渠道,构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市场、风险投资公司、科技招标、技术推广与服务中介机构,大力开展成果转让、技术扩散、技术示范与测试、资源配置以及信息咨询、科技评估等科技服务,培育和发展科学技术服务市场。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服务机构网络建设、市场资格认定制度建设和发展政策法规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功能社会化、组织网络化、服务产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环保、气象、地震、测绘、技术监督等综合服务业。加大科技投资的投入,建立科技资金管理制度,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
到2005年,建立起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健康发展的组织制度、运行机制和政策法规环境,培育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服务机构,造就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科技服务队伍,初步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科技服务体系,基本满足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服务需求。
(六)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稳定发展高等教育,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促进现代远程教育,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继续提高国民教育普及程度,以社区为依托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加大高中阶段和特殊教育的扶持力度。到2005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学生达到12万人,研究生教育在校生力争达到5000人。
推进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发展非义务阶段教育,鼓励和调动社会各界投资办学和捐资助学的积极性。根据新疆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加快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调整,有计划地在现有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的专业,新增为促进自治区服务业发展的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权专业点,为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急需人才。各级各类学校通过教学、科研、培养服务业专门人才、向社会开放后勤设施、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等多种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发展完善自治区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扩大就业渠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加快大中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产业化、集团化,重点建设3-5个大中专院校后勤服务集团或服务公司。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创办教育科技园区,加速教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改革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
(七)交通运输服务
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快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运输装备水平,加强运输管理,增强运输服务功能。重点发展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逐步放开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内部管理,改进服务质量,扩大服务领域,降低营运成本,提高综合效益。
公路运输要提高全疆公路网覆盖率,扩大公路运输深度、密度和服务范围,进一步完善全疆公路客运网络服务体系,开展公路货运网络系统化服务工作,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公路客运要坚持“旅客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以班车客运为主导,旅游、包车客运为补充,逐步实现长途客运节点化,中途客运直达化,短途客运公交化,出租客运规范化,形成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服务。公路货运以快速货运、集装箱和厢式运输、第三方物流服务为主导,促进危险品、大型物件、冷藏保鲜、装卸运输专业化,实现仓储、配送、包装、运输的一体化经营。建设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以高等级公路为骨架,与全疆公路运输网相协调,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公路运输站场网络体系。发展汽车维修救援服务网络化,逐步实现汽车维修救援服务全天化,提高维修服务能力。
铁路客运着重改善旅客乘车环境和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全面提升旅客运输质量和水平。货运要建成快捷货物运输体系,在提速的同时,进一步简化手续和环节,推进集中化运输,对长期稳定的煤炭、石油、棉花、矿产等大宗货物运输,开行直达货物列车。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重点建设乌鲁木齐二工集装箱中心站,建成以阿拉山口为主要内陆口岸的集装箱国际运行线。加快铁路信息系统建设,实现铁路服务和管理手段现代化。
民航运输着力构建以乌鲁木齐枢纽机场为中心的辐式航线网络,进一步加大航线开辟力度及航班密度。国际航线要利用新疆地处亚欧中心的地缘优势,进一步完善周边航线,争取开辟新的国际航线。国内航线要积极调整航线结构,适时开通至内地发达大中城市、未开通省会城市及旅游城市的航线。区内航线要完善航线网络,积极发展支线航空,合理安排航班时刻,更好地适应新疆旅游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八)文化、卫生、体育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开拓文化消费市场,以大中城市为重点,建设5—10个综合文化产业集团,创建文化大区。立足民族文化,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多出人才,多出精品,整合文化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培育和开拓文化市场,充分发挥演艺业的优势,推进事业型文化单位产业化。加强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搞好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和影剧院改造,充分发挥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等大众性文化设施的作用;以农牧区乡镇、城市社区为重点,构建完善的基层文化服务体系;支持大众化的娱乐项目及其企业的发展,加快文化娱乐市场法规和文化市场执法队伍、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公平竞争的文化市场秩序,有效占领先进文化阵地。规范发展广告业,提高广告的文化内涵,逐步建立结构合理、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广告信息传播和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到2005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2亿元,年均增长10%,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
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卫生行业管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药品、食品市场秩序。加强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和中医药、民族医药三个战略重点,建设各级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医院和急救中心,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构建新型卫生保健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卫生需求和身心健康。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重点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综合素质,基本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到2005年,自治区每千人口医院病床配置数为3.02-3.47张,每千人口医生配置数为1.81-2.16人,每千人口护士配置数为1.87人,每万人口预防保健医生配置数为2.75-3.36人。完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组织机构,构建双向转诊制度和分工合理、方便快捷、高效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尽快建立完善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努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搞好自治区全民健身体育节和全民健身周活动,构建以学校为重点的青少年体育、以社区为重点的城市体育、以乡镇为重点的农牧区体育面向人民大众的服务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奥运争光计划纲要》,高度重视竞技体育工作。加强体育行业管理,培育和规范体育市场中介服务。重点抓好以中心城市为主的体育设施建设和全民健身工程建设,逐步向有条件的县、乡、镇推进。逐步完善基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到2005年,建设3-5个能承办全国单项竞赛和自治区综合性运动会所需的体育设施,在有条件的市县建设二场(田径场、灯光场)、一房(健身房)、一池(游泳池)。深化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支持建立股份制体育俱乐部,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体育,不断拓展体育市场,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体育服务。整合体育资源,加快体育产业化步伐,实现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九)金融保险
发展和完善金融体系,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吸引内外资金融机构在新疆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民营金融机构,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切实增强农村信用社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业务品种,拓展服务领域和范围,积极开辟解决中小企业贷款的新途径,健全现代化的支付清算体系,进一步加强银行业监管,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建立起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和社会进步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保险业,推进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规范发展保险中介机构服务。深化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完善股份制保险公司运行机制,拓展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和商业保险领域,大力开发具有广泛社会需求的保险产品,全面提升保险业的保障功能、融资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
积极发展证券公司、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基金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逐步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保障信用安全,促进国债、企业债、政策性金融债券市场的协调发展,扩大居民投资渠道。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逐步建立以财政、信贷、证券融资形式互为配合、良性互动的有效资本市场运行机制。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推进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场建设,积极拓展债券市场,完善和规范发行程序,扩大公司债券发行规模,推动全疆资本市场快速发展。
到2005年,金融保险服务业增加值占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全疆信贷增长速度高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4-6个百分点,消费信贷在全部贷款金额的比重逐年上升;证券业在核准制下,积极稳妥地支持和培育发展前景良好的股份公司,使上市公司数量相应有所增加。全疆保险业的保费总收入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
(十)房地产业
以货币化分配住房为指导,大力推进住房商品化。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为中心,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导产品,以廉租房为重要补充,大力发展住宅业。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提高房屋建设的质量、功能和配套服务,为全疆各族城镇居民营造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居住、办公和商业环境。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发展以个人抵押贷款为主的住房金融服务业,加大住房营销力度,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积极推进和发展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型的物业管理体制,重点建设物业管理综合服务体系,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规范家庭装饰、装修行业的收费和质量,加强城镇住宅小区和各类房屋管理,提高城市整体管理水平。
到2005年,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2平方米左右,提高房地产业对全疆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全疆住宅小区实现规范化的物业管理达到40%以上。逐步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建设,在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基础上,发展搞活房地产二级市场,实现二、三级市场的联动。全面开放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交易市场,加快住房的自有化、商品化。全疆所有城市及部分发达县城开放二级市场,有条件的城市开放三级市场,允许公有住房使用权上市交易。
(十一)环境保护
以乌鲁木齐市为重点城市,以天山北坡经济带铁路沿线为重点区域,以环保机械制造业为重点行业,大力培植环保骨干企业,重点支持大中型环保企业,组建较大规模的环保高新技术企业集团,理顺管理体制,从政策、资金、信贷、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培育和完善环保产业市场,形成统一开放、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环保产业市场体系。
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快开发与推广节水、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利用、清洁生产、清洁煤、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与装备,加快开发与推广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的关键技术;重点发展污水、固体废弃物及其他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设备,形成有市场前景的环保产业。搞好环境保护中介组织建设,完善环保产业技术服务、政策信息、市场信息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环保咨询和技术服务业的发展。
到2005年,环保产业增加值争取达到5亿元,力争年均增长10%左右,重点建设5个依托大型企业、大专院校的中小环保企业,使环保产业成为自治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新疆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
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服务业整体素质和扩大就业为目标,大力调整和优化服务业结构,全面提升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强化对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流通服务业的改组改造,重点加快流通产业的现代化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商贸流通业、信息咨询业、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需求潜力大的服务行业。积极发展信息、金融、保险、会计以及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行业,要以不断扩大衍生服务工具和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市场体系,积极发展资本、劳动力、信息、咨询、技术、中介服务等各类生产要素市场。
(二)加快服务业改革步伐
加大服务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对大中型国有服务业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除少数企业外,要通过各种形式,逐步改制为多元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国有服务业企业,允许将服务业中的国有中小企业采取拍卖等办法出售或转让给个人和外商等经营。进一步完善科研机构企业化改制及其有关配套政策,加快推进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的步伐,努力增强科研机构活力和创新能力。
推进后勤服务的社会化。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将现有的信息、咨询机构、内部服务设施、交通工具等向社会开放,开展有偿服务。鼓励服务企业承揽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工作和部分事务性、业务性工作。除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另有规定外,机关和企事业营利性的后勤服务机构都要改制为独立法人企业。
合理划分事权范围。各级政府要做好有关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对基本公共服务以外的领域都要实行产业化经营。政府要集中力量抓好服务业中投资大、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的公益性项目,对一般竞争性项目,主要由非政府组织、企业或个人投资经营。
(三)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
放宽市场准入范围。除极少数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特殊地位不能完全放开的领域外,原则上应放开一切可以放开的领域。对存在不同程度垄断行为的服务行业,凡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都应允许和鼓励国内投资者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
对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公用事业、旅游、文化等行业,要逐步放宽对非国有经济的准入限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以参股、控股、收购、租赁等形式参与国有和集体服务企业的改造重组。在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等方面,对非国有经济实行与国有经济同等的待遇。进一步简化服务业项目审批手续,对政策鼓励发展的服务业项目,应在一定时期内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四)保护非公有制服务企业权益和建立信用体系
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乱检查等违法违规行为,对非公有制服务企业的收费实行“一本登记制”,各企业都要有一本收费登记册,各收费单位收费时必须在登记册上登记,以备检查是否属于合理收费范围。对非公有制企业实行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制定保障非公有制服务企业财产安全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它们的投资权益,使非公有制服务企业在参与项目投资、企业股份制改造与企业并购活动中的权益得到法律上的保护。
建立非公有制服务企业的信用体系。建立非公有制服务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信用担保机构,较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资金需求,在银行与企业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用双赢关系。
(五)促进服务业对外开放
积极有序地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有步骤地进一步开放银行、保险、证券、电信、外贸、商业、文化、旅游、医疗、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国际货运代理等领域,提高中介服务水平。目前,重点推进外资以控股或独资形式进入旅游服务业,吸引有实力、信誉好和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国际知名旅行社进入旅行社市场。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新疆旅游品牌。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发展边境旅游。鼓励利用外资对传统商业企业的改造,允许外商并购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商业企业,特别是批发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行“走出去”的战略,积极开展国际化服务业务,特别要开拓周边国家服务业市场,鼓励区内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为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自治区有关部门要在金融、保险、外汇、财税、人才、法律、信息服务、出入境管理等方面,为外资和内资企业开拓国内外服务业市场创造必要条件,积极落实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企业申请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经营的注册资金均为50万元,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资格实行登记备案制和外贸流通经营资格实行核准制。积极营造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六)加快服务业人才培养
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建立与权责利相一致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对技术服务企业要推广股份期权分配制度,允许知识产权资本化,提高技术要素在财产和收入分配中的份额。通过推动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服务业企业用工自主权。逐步实行辞退、辞职制度,实现就业双向选择。
大力培养服务业后备人才。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服务业超前教育和岗位培训,建立服务业人才储备库。调整全疆教育专业设置,在现有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的专业,培养国际金融、外贸、会计和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强化服务人员的再教育,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服务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合理使用和培养高、中级专业工人。
积极引进急缺人才。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和灵活运作方式,积极吸引区外人才来疆创办、领办服务企业。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
(七)多渠道增加服务业投入
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和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投入为支撑,广开投资渠道,推动服务业的发展。自治区每年从财政预算内资金中拿出2000万元,重点支持自治区鼓励发展的新型服务产业。银行要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积极与政府投资相配合,扩大对服务业建设项目的信贷投资规模。大力开拓市场融资渠道,对市场前景好、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股份制企业,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债券、建立产业投资基金、项目融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基金,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鼓励社会闲置资本和一、二产业游离资本投入服务业。
鼓励民间投资。除国家有特殊规定以外,凡是鼓励和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领域,均鼓励和允许民间投资进入。在实行优惠政策的投资领域,对民间投资同样适用。
(八)扩大城乡居民的服务消费
认真改善服务消费环境,引导城乡居民增加服务消费,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社会氛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完善消费信贷办法,提高信贷服务水平。加强服务业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注意扩大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面,促进农民增加服务消费。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与城镇化战略结合起来,积极推进自治区城镇化进程,调整城镇规模结构,扩大城镇服务消费群体。
(九)扩大服务业就业规模
积极支持服务业拓宽服务领域,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根据服务业企业吸纳就业人数给予不同比例减免所得税优惠,对其银行贷款政府给予适当贴息或提供一定比例担保。积极引导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取消各种限制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政策规定。鼓励服务业推行非全日制、临时性、雇员制等形式多样的就业方式。
通过中心城市实行“退二进三”,扩大城市服务业经营用地。加快小城镇规划建设,改革户籍制度,放宽对小城镇人口控制,实行城乡统一就业政策等措施,实现社会剩余劳动力有序合理流动,促进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十)加强政府对服务业的宏观调控作用
自治区已成立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对全区服务业发展进行协调指导。各地、州、市也要建立相应的服务业发展领导机构,研究制定本地区或本部门服务业发展规划,报自治区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搞好综合配套服务,充分发挥服务行业协会的作用,为加快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建立由计划、财政、金融、工商、税收等部门组成的宏观调控支撑体系,通过加强服务、协调、监督和管理,促进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加快建立服务业发展的法规体系。认真清理过时和限制服务业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研究制定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坚持依法行政和依法监督,严厉打击各种不法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