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甘肃省白银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白银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及综合评价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兴农战略,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步伐,树立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精品农业等现代农业示范典型,按照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指南》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的具体要求,规范全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建设,促进园区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园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充分发挥当地区域特点和特色产业优势为原则、以科技为支撑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新型模式,是农业技术、先进管理、经营体制创新和各类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是建设现代农业诸多要素高效组装集成的载体,是现代化农业科技知识和信息的辐射源,是利用外资及先进技术、推广先进农业装备、培养人才和实施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当地及同类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起示范与推动作用。通过园区的技术创新、科学引导和示范带动,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
第二章园区的主体、组织管理及运行机制
第三条园区建设管理是指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总体规划、项目的资金投入、项目的实施、考核验收所进行的计划、控制、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园区的建立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现代企业管理的多元化体制;强调业主投入、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开发办法;管理机构按照企业化经营运作,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参与园区建设的单位部门或个体,凡在园区有相对规模的建设项目可以采取独立核算或二级法人的形式。
第五条按照"有利于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灵活高效、吸引人才和便于招商引资"的原则,成立相对应的园区管理机构,负责园区总体规划制定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招商引资协调管理并处理其它日常事务;采取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示范为主的原则,协调入园各实体之间的关系。
第六条要将园区建设纳入市、县(区)农业科技发展计划,并作为农业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优先支持园区农业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将园区的技术合作交流作为科技合作、科技引进计划的重点。制定符合实际的相关配套政策,努力营造园区建设与发展的良好环境。园区内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经认证批准,可享受国家与地方有关优惠政策。
第七条成立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协调指导小组"(附件1),由市科技局牵头,联合有关部门负责全市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地方配套政策,指导园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监督。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协调指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科技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科技局局长和市农牧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农牧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扶贫开发办、市农办、市农科所、市农行、各县区主管县区长等有关单位相关人员组成。协调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园区的评审、检查、考核等日常事务。主任由市科技局主管副局长担任。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
第八条成立"白银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专家委员会",负责技术指导与技术咨询,参与园区的论证、评审、考核等工作。
第三章园区的申报和考核
第九条由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协调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委员会及相关部门对园区进行考核和综合评价,并实行动态管理,即各县区在现有各种类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基础上,组织县区科技局及相关单位,对照综合评价指标,自查合格后形成考核推荐意见,向上申报;经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协调指导小组组织专家委员会和有关部门按照《白银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附件2)考核和验收,达标者上报市政府批复正式挂牌。挂牌后每三年进行复审,不合格者取消其"白银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资格。
第四章园区的综合评价指标
第十条园区要有高效、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
第十一条园区要纳入县级以上农业科技发展计划,经过两年以上建设。
第十二条园区有完整、科学的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有规范的土地、资金、人才等规章与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企业和科技人员有进有出、投融资渠道多元化的运行机制。
第十三条园区建设突出地域优势和主导产业,以无公害(绿色)、标准化、产业化为基础,采取"高度开放式兴办园区"的战略,吸引技术领先、实力雄厚、产品前瞻性好的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体业主入园兴业。
第十四条园区内水、电、路配套,通讯设施完备。
第十五条办公场所、培训场地、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其中,培训场地和实验室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
第十六条有先进实用的培训、实验设备和仪器。配置计算机(接入internet)、投影仪、录放机、电视机等电教设备和土壤养速测、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及病理实验仪器等监测手段。
第十七条园区的核心区面积在500亩或饲养畜禽1000羊单位以上;示范区面积2500亩或饲养畜禽5000羊单位以上;辐射区面积25000亩或饲养畜禽50000羊单位以上。
第十八条园区要有较强的科技开发能力,有较完善的人才培养、技术培训、技术推广、信息化服务网络体系,实现一批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解决影响园区及周边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园区内参与技术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10名,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不少于3人,每年开展科技项目在10项以上,转化技术成果在20项以上,年培训农民技术员500人,培训农民3000人次以上。
第十九条园区建成运营后,核心区和示范区新技术应用率和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辐射区达到90%以上);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50%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以上;区内劳动者文化素质有明显提高,科技意识增强;区内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第二十条园区总体投资规模在2000万元以上,其中,科技投入占总投入的20%以上。
第二十一条园区建成后新增总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新增纯收入200万元以上。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四年十月十八日
发布文号:
白银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及综合评价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兴农战略,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步伐,树立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精品农业等现代农业示范典型,按照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指南》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的具体要求,规范全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建设,促进园区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园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充分发挥当地区域特点和特色产业优势为原则、以科技为支撑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新型模式,是农业技术、先进管理、经营体制创新和各类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是建设现代农业诸多要素高效组装集成的载体,是现代化农业科技知识和信息的辐射源,是利用外资及先进技术、推广先进农业装备、培养人才和实施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当地及同类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起示范与推动作用。通过园区的技术创新、科学引导和示范带动,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
第二章园区的主体、组织管理及运行机制
第三条园区建设管理是指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总体规划、项目的资金投入、项目的实施、考核验收所进行的计划、控制、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园区的建立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现代企业管理的多元化体制;强调业主投入、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开发办法;管理机构按照企业化经营运作,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参与园区建设的单位部门或个体,凡在园区有相对规模的建设项目可以采取独立核算或二级法人的形式。
第五条按照"有利于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灵活高效、吸引人才和便于招商引资"的原则,成立相对应的园区管理机构,负责园区总体规划制定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招商引资协调管理并处理其它日常事务;采取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示范为主的原则,协调入园各实体之间的关系。
第六条要将园区建设纳入市、县(区)农业科技发展计划,并作为农业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优先支持园区农业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将园区的技术合作交流作为科技合作、科技引进计划的重点。制定符合实际的相关配套政策,努力营造园区建设与发展的良好环境。园区内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经认证批准,可享受国家与地方有关优惠政策。
第七条成立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协调指导小组"(附件1),由市科技局牵头,联合有关部门负责全市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地方配套政策,指导园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监督。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协调指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科技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科技局局长和市农牧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农牧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扶贫开发办、市农办、市农科所、市农行、各县区主管县区长等有关单位相关人员组成。协调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园区的评审、检查、考核等日常事务。主任由市科技局主管副局长担任。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
第八条成立"白银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专家委员会",负责技术指导与技术咨询,参与园区的论证、评审、考核等工作。
第三章园区的申报和考核
第九条由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协调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委员会及相关部门对园区进行考核和综合评价,并实行动态管理,即各县区在现有各种类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基础上,组织县区科技局及相关单位,对照综合评价指标,自查合格后形成考核推荐意见,向上申报;经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协调指导小组组织专家委员会和有关部门按照《白银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附件2)考核和验收,达标者上报市政府批复正式挂牌。挂牌后每三年进行复审,不合格者取消其"白银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资格。
第四章园区的综合评价指标
第十条园区要有高效、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
第十一条园区要纳入县级以上农业科技发展计划,经过两年以上建设。
第十二条园区有完整、科学的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有规范的土地、资金、人才等规章与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企业和科技人员有进有出、投融资渠道多元化的运行机制。
第十三条园区建设突出地域优势和主导产业,以无公害(绿色)、标准化、产业化为基础,采取"高度开放式兴办园区"的战略,吸引技术领先、实力雄厚、产品前瞻性好的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体业主入园兴业。
第十四条园区内水、电、路配套,通讯设施完备。
第十五条办公场所、培训场地、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其中,培训场地和实验室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
第十六条有先进实用的培训、实验设备和仪器。配置计算机(接入internet)、投影仪、录放机、电视机等电教设备和土壤养速测、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及病理实验仪器等监测手段。
第十七条园区的核心区面积在500亩或饲养畜禽1000羊单位以上;示范区面积2500亩或饲养畜禽5000羊单位以上;辐射区面积25000亩或饲养畜禽50000羊单位以上。
第十八条园区要有较强的科技开发能力,有较完善的人才培养、技术培训、技术推广、信息化服务网络体系,实现一批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解决影响园区及周边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园区内参与技术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10名,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不少于3人,每年开展科技项目在10项以上,转化技术成果在20项以上,年培训农民技术员500人,培训农民3000人次以上。
第十九条园区建成运营后,核心区和示范区新技术应用率和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辐射区达到90%以上);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50%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以上;区内劳动者文化素质有明显提高,科技意识增强;区内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第二十条园区总体投资规模在2000万元以上,其中,科技投入占总投入的20%以上。
第二十一条园区建成后新增总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新增纯收入200万元以上。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四年十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