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市建设的意见

2020年07月20日15:03:01
发布部门: 济南市政府
发布文号: 济政办发[2011]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的意见》(鲁政办发〔2010〕44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试验市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企业主体、政府引导,整体规划、分类推进,以用兴业、融合发展,健全体系、加强服务”的原则,围绕全市中心任务,充分借鉴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经验,紧紧把握信息化条件下的生产服务、管理决策、研发创新三大主线,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努力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在全市全面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到2015年,建成4个两化融合示范县(市)、区,10个居于国内领先地位、30个居于省内领先地位和50个居于市内领先地位的创新性、示范性两化融合试验企业(项目)。全面完成规划政策编制、优势行业提升、龙头企业示范、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支撑体系构建、融合模式探索的试验任务,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两化融合对本地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的贡献不断提升,由两化融合催生的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基本建成以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数字农业、低碳经济为主要构成的新信息时代经济体系,形成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模式。

二、重点建设领域

(一)先进制造业领域。以装备类制造业、基础类制造业、消费类制造业为重点,采用网格计算技术、专用集成电路芯片、高端工业软件、新型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电网等新信息技术、产品和网络,推进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环节的两化融合,全面打造我市具有高可靠性、高性能、高适用性和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为特征的先进制造业。

(二)现代服务业领域。以生产性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为重点,采用多网异构融合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与云计算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射频识别、新型传感器、新一代互联网、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智能传感网等新信息技术、产品和网络,推进在物流、金融、公共服务、城市建设与管理等环节两化融合,构建我市具有高技术密集、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和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

(三)数字农业领域。以粮食生产、畜牧养殖、水产渔业和高效经济作物为重点,采用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农业过程数字仿真技术、智能精准控制技术、数字温室、生物嵌入式芯片和物联网等新信息技术、产品和网络,推进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产品监测与质量控制等环节的两化融合,建设我市以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

(四)节能环保领域。以新能源和清洁技术研发、低碳产品生产、节能减排为重点,采用智能清洁技术、智能电网技术、新型led、智能电器设备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产品与网络,推进清洁能源开发、能源结构调整、能源集约利用、能源消费优化、排放综合治理等环节的两化融合。

三、主要建设任务

(一)制定规划政策。各县(市)、区要研究制定本地区两化融合建设规划,并以规划实施为抓手,明确两化融合重点和方向,出台支持两化融合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快推进两化融合进程。

(二)提升优势行业。各县(市)、区要选择本地区优势特色行业,深入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开展面向行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信息技术推广中心、生产性信息服务项目、产业链整合等建设工作,实现行业内涵式发展,提升行业竞争力。

(三)促进节能减排。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高能耗行业的应用,重点推进电力、建材、化工、钢铁、水泥等高能耗行业生产设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优化工业生产流程,加强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和工业园区的能源、资源消耗和主要污染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四)完善支撑服务体系。建立完善行政并联审批、科技防腐电子监察、地理信息平台共享、数字城市管理、数字市政等政府公共服务项目,协调通信运营商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具有国内先进水平、适应两化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发展物联网应用,积极促进三网融合,做好人才培训、技术攻关等组织协调工作,为两化融合提供良好的支撑服务体系。

四、实施步骤

(一)调研启动阶段(2011年3月底前)。分行业进行调查研究,制定两化融合实施方案,各县(市)、区制定工作计划,建立两化融合工作机制。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4月至2014年10月)。根据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确定两化融合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工程,树立两化融合示范县(市)区、示范企业、示范工程项目,大力宣传推广其经验做法,以点带面,全面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工作。

(三)验收总结阶段(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验收相关工程项目,总结两化融合工作经验,分析我市两化融合发展模式,并据此研究制定今后发展规划。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全市两化融合试验市建设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建立两化融合试验市建设工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协调交流会议,积极引导相关企业、行业协会、中介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两化融合工作。两化融合示范县(市)区、示范企业都要明确工作牵头机构,建立健全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确保两化融合建设顺利推进。

(二)支撑保障。完善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制度,为企业推进两化融合提供“智多星”、“智囊团”。加强校企联合,深化“产学研用”模式,组织和引导专家走出去为企业提供信息与技术,探讨专家与企业牵手的方法和机制,加大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推介力度。加强企业家信息化能力培训,发挥企业家在推进两化融合中的积极作用。

(三)政策保障。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两化融合试验市建设,认真落实两化融合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强化企业投资主体意识,鼓励企业加大两化融合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相关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我市两化融合项目建设。

(四)产业保障。发挥我市信息产业优势,支持促进两化融合工作。组织信息化建设优势企业建立两化融合支撑联盟,开展“信息化助企”、“信息化助农村”活动,以用兴业,壮大我市信息产业。

(五)人才保障。立足省会城市人才优势,同时充分利用我市各项人才政策,积极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有计划、有重点地对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进行脱产、半脱产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素养和技能。推动成立校企合作两化融合人才培养联盟,引导科研院校与企业共建大学生实训基地,加大高水平人才培养力度,做好两化融合人才储备。

(六)舆论保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群众性两化融合普及活动,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同,并积极参与建设的良好氛围。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