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冶金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2020年08月06日12:08:00
发布部门: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晋政办发[2007]8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山西省冶金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

二○○七年七月十日

山西省冶金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冶金工业是山西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为确保“十一五”期间冶金工业继续支撑全省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协调发展,加快冶金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冶金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订本规划。
一、山西冶金工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十五”规划期,我省冶金工业实施以增量调整为主、增量投入带动存量优化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在生产规模、品种质量和技术装备水平上都有了快速发展和提升,在国内乃至国际产业和市场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初显端倪,成为我省最重要的支柱产业。2005年,全省冶金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236亿元,2006年冶金工业销售收入1550亿元,占全省工业销售收入的26.6%,冶金工业继续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4.45倍,占全省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7%,较2000年平均增长速度提高了2个百分点。
一是产业规模显著提高,地区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目前,我省炼钢生产能力已达到3700万吨、钢材生产能力达到2400万吨,规模在1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发展到10户,太钢已形成300万吨不锈钢生产能力,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单体生产企业;中铝山西分公司通过实施80万吨氧化铝工程,产能达到220万吨;山西鲁能晋北铝业已形成100万吨氧化铝生产能力;阳煤集团80万吨、武圣铝业80万吨氧化铝项目进展顺利。关铝、阳煤兆丰、新东方、振兴铝业等企业通过实施大型预焙槽工程建设,全省电解铝生产规模已达100万吨。
二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十五”期间,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着力于产业升级,全省加大了技术改造投入,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提升。重点企业的炼铁生产大部分采用了高炉喷煤、高风温鼓风、自动化控制等先进技术,工艺布局向连续、紧凑、短流程、智能化方向发展,钢水全连铸实现了100%。太钢不锈钢项目建设中引进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仅扩大了规模,更在技术与装备上达到了国际水平;新临钢实施150万吨宽幅中厚板技术改造项目,淘汰落后的劳特式三辊轧机,工艺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与档次上有了大幅度提升;关铝(现为华圣铝业)实施20万吨320千伏安预焙槽技术改造国债项目,为我省电解铝企业淘汰落后、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提供了有力的示范和带动;阳煤兆丰、新东方、振兴、阳泉铝业等电解铝企业也相继进行了改造,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目前,全省大型电解铝生产企业全部采用了200千伏安以上预焙槽生产工艺。
三是培育了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十五”期间,通过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扶优扶强,使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太钢、长钢、海鑫、中钢、安泰、中宇等六户钢铁企业钢产能占到全省总产能的54%以上;电解铝生产在关闭10多户中小企业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投入,产能集中于中铝山西分公司、华圣铝业、关铝、阳煤兆丰、新东方、振兴铝业等六户企业,其中,关铝、华圣铝业和中铝山西分公司三户企业产能占全省总产能达60%。
四是深加工开始起步,产业链进一步延伸。钢铁工业延伸加工突出表现为钢对铁水的转化率以及轧材能力的大幅提高。铝工业产业链延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围绕能源优势的发挥,电解铝企业正在抓紧建设自备电厂,实现铝电联营;另一方面,在关铝、阳泉铝业形成一定铝深加工能力基础上,各电解铝企业、各地政府都把铝的深加工纳入发展重点。
五是节能降耗成效明显,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2005年重点钢铁企业炼铁工序单位能耗为450千克标煤/吨,入炉焦比400千克/吨,吨钢耗新水12立方米/吨,分别比2000年降低了18.3%、23.6%和14.8%,高炉利用系数由2.43提高到2.75,特钢企业(太钢)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2.09吨标煤,普钢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2.7吨标煤,分别比2000年降低了27.2%和??15.7%??,平均每年节约75万吨标准煤。此外,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高,2005年,用高炉渣、转炉渣生产超细粉、炼铁溶剂、水泥等建材约300万吨,焦炉煤气回收利用率达到90%,废水循环回收利用率达到92%以上。“十五”期间,太钢作为特大型钢铁联合生产企业,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在节能降耗方面成效显著。2005年企业吨钢综合能耗由“九五”末的1194公斤标准煤下降到845公斤标准煤,吨钢新水消耗由“九五”末的21.06吨降到6.25吨,分别下降28.2%和70.3%。污染减排效果显著。近几年来,各冶金企业新上项目,均能按照“三同时”的要求,建设“三废”治理设施,累计投入资金超过30亿元,用于企业环境综合整治。2000年以来,太钢先后淘汰了化铁炉、平炉、横列式轧机和叠板式轧机等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工艺装备,累计投入10多亿元,先后建成了冶炼废水处理、焦炉除尘、发电锅炉除尘等30多项重点环保项目和节能节水项目。2005年与2000年相比,烟尘排放量由25622吨下降到5713吨,工业废水排放量由3463吨下降到923吨,分别下降77.7%和73.3%。2004年太钢荣获“山西省环境保护先进集体"称号,厂容厂貌经过整治绿化,正在向国际一流水平的生态型园林化工厂迈进。临汾、晋中、晋城、吕梁等地加大了对小高炉的整治力度,近两年关闭小高炉320余座。各电解铝企业利用生产线技术改造机遇,加大了烟尘治理,全部实现了达标排放。
在充分肯定近年来全省冶金工业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按科学发展观要求衡量,当前我省冶金工业存在的问题还很明显,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布局不合理,严重影响产业集中度提高。我省10户百万吨以上产能钢铁联合企业,分布于7个地市,370多家钢铁企业分布于60多个县(市、区)。冶金产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目前,这种分布状况,不仅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也增加了重组整合的难度。
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深加工产品发展不足。我省钢铁工业除太钢外,大部分企业仍以生产长材为主。目前,国内长材市场呈饱和或过剩状态,利润低、市场竞争激烈,虽然我省钢铁工业有一定能源优势,但60%以上精矿粉依赖进口,国家发布钢铁产业政策后,随着大型钢铁企业向沿海的转移,我省相当一批钢铁企业将面临生存与发展压力。在铝工业方面,铝深加工产品规模不足10万吨,占全省电解铝规模的10%左右。我省铝土矿资源虽然占全国总储量的43%,居全国第一,但除中铝山西分公司外,其他电解铝企业所用氧化铝基本依赖外购或进口,形成了一方面廉价大量输出铝土矿资源,另一方面又以高价购入氧化铝的局面,不仅严重削弱企业市场竞争力,而且也使利益大量流失。
三是技术装备水平低,环境污染重。“十五”期间,虽然一批骨干企业如太钢、长钢、海鑫、中钢、中宇等,通过技术改造,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大部分企业生产装备水平不高,特别是炼铁高炉,全省1000立方米以上高炉仅6座,1000―300立方米高炉58座,300(含300)―200立方米高炉46座,有380多座200立方米以下高炉仍在运行。在环境治理方面,尽管重点企业实现了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大量小型炼铁等生产企业环保设施不到位,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很高,给全省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也严重制约冶金工业的健康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审视我省冶金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我们做好“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也是“十一五”期间我省冶金工业加快结构调整,实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基础。钢铁工业面临的形势是产品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钢铁总规模就目前的市场需求而言,已属相对过剩,在长材上表现尤为突出,但在部分品种上仍然紧张,如:不锈钢、冷轧硅钢、冷轧薄板、新型建筑结构钢、汽车钢、船板钢等。技术含量高、品质优、附加值高的钢材品种依然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国家有关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指出:“钢铁产业布局调整要综合考虑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市场分布和利用国外资源等条件。”“从矿石、能源、资源、水资源、运输条件和国内外市场考虑,大型钢铁企业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钢铁企业应结合本地市场和矿石资源状况,以矿定产,不谋求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可持续生产为主要考虑因素。”“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产能低水平过剩,应根据环保生态要求,重点搞好结构调整,兼并重组,严格控制生产厂点继续增多和生产能力扩张。”上述政策规定,对我省钢铁产业发展构成了紧约束,对我省钢铁产业如何科学发展、集中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铝工业中氧化铝高度依赖进口,铝深加工产品发展不足,煤电铝产业链发展不紧密,给我省铝工业提供了较大发展空间。总之,“十一五”期间,我省冶金工业既面临发展机遇,更面临着必须认真应对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机遇,赢得主动,加快推进产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十一五”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立足于国际、国内产业和市场分工,立足于我省资源、能源“双重”比较优势,立足于我省冶金工业目前在产业、产品、技术等方面发展潜力的发挥,“十一五”期间我省冶金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着力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全面优化产业、产品、技术和企业组织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主业成长,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实力,发展集聚、集群经济,推进延伸加工,加大技术创新,提高装备水平,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物耗能耗,重视环境保护,实施清洁生产,使我省冶金工业步入集约化、规模化新型工业发展道路。
根据以上发展指导思想、国家产业政策及我省冶金工业的产业基础,“十一五”期间全省冶金工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具体方向是:
1.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十一五”期间,将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2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电炉,通过产能置换,企业联合重组,建设一批符合国家准入条件的钢铁项目,使我省钢铁企业由目前的370多家减少为60家左右,形成若干个5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优特钢生产基地,大幅提高产业集中度,基本实现铁、钢、材综合配套。
2.优化钢种结构。根据国家有关钢铁产业发展“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到2010年,我国钢铁产品优良品率有大幅度提高,多数产品基本满足建筑、机械、化工、汽车、家电、船舶、交通、铁路、军工以及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大部分行业发展需要”的政策目标,要加大我省钢种结构的调整,发展硅钢、新型建筑结构钢、优质合结钢、汽车用钢等品种。
3.推进大型钢铁企业联合重组,优化钢铁产业组织结构。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加大协调力度,积极引导、鼓励省内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支持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并购我省钢铁企业或控股、参股我省钢铁企业的技术改造。
4.发展氧化铝,夯实我省铝工业发展基础。加大我省铝土矿资源的勘查力度,加强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合理规划,积极落实建设条件,建设一批氧化铝项目,发挥我省铝土矿资源优势。
5.强化煤电铝联合。鼓励电解铝生产企业与大型煤炭企业、电力企业重组整合,支持电解铝企业建设自备电厂,发挥能源优势,增强我省铝工业竞争力。
6.加快铝深加工产品集聚、集群发展。进一步扩大开放,以工业园为平台,筑巢引凤,通过引进资金、技术,通过产学研联合开发,通过与国内外大客户联合联盟,发展铝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
7.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装备水平。加大技术、工艺与产品的研发投入,积极倡导人才战略,加大用新型技术对冶金产业的技术改造,推进企业信息化工程。
8.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淘汰、关闭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设备,加大企业环境治理投入,实施清洁生产。加大政策引导与支持,鼓励企业围绕“三废”的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以上发展与调整方向,突出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我省冶金工业“十一五”期间发展的目标是:
到2010年,全省冶金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力争达到3000亿元以上;生铁产能5500万吨、粗钢产能5000万吨(其中:不锈钢产能300万吨)、钢材产能4200万吨,氧化铝产能700万吨,电解铝产能控制在150-200万吨之间,铝深加工产品达60万吨以上;重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吨钢综合能耗降到0.73吨标煤、吨钢可比能耗降到0.685吨标煤、吨钢耗新水降到8吨以下。重点钢铁、电解铝企业废气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30%,废水全部实现闭路循环。
(二)发展的重点项目
1.钢铁产能置换及钢种结构优化项目
(1)淘汰太原市落后产能,推动山西燎原钢铁有限公司、太原市宝晋钢铁公司、古交市岚峰钢铁公司和古交钢铁公司等4家企业,通过联合重组、产能置换,建设1080立方米高炉、120吨转炉各一座及轧钢等配套系统,形成100万吨特钢生产能力。同时,支持美锦能源集团对现有生产装置进行完善配套,形成200万吨特钢生产能力。
(2)淘汰山西同煤钢铁有限公司落后产能,支持其建设1380立方米高炉、120吨转炉各一座及轧钢等配套系统,形成200万吨三级螺纹钢、热轧中厚板生产能力。
(3)淘汰阳泉市落后产能,支持盂县万汇钢铁有限公司建设1080立方米高炉一座、65吨转炉一座及轧钢等配套系统,形成100万吨冷轧薄板生产能力。
(4)淘汰长治市落后产能,由长钢(集团)牵头重组常平、长信、长宁、兴宝等钢铁企业,建设1080立方米高炉、120吨转炉各一座及轧钢等配套系统,形成500万吨H型钢、棒材、螺纹钢生产能力。
(5)淘汰晋城市落后产能,支持泽州福盛钢铁有限公司完成在建530立方米高炉一座,与现有炼钢及轧钢系统配套,形成100万吨棒材、螺纹钢生产能力。
(6)淘汰忻州市落后产能,支持山西代州钢铁有限公司、繁峙县鑫宇铁源有限公司(两区项目)联合建设1260立方米高炉、120吨转炉各两座及轧钢等配套系统,形成200万吨棒线材、热轧带钢生产能力。
(7)淘汰吕梁市落后产能,全力支持太钢集团吕梁项目,形成生铁500万吨、粗钢535万吨、钢材340万吨生产能力。同时,支持中阳钢铁公司(两区项目)完成在建两座1080立方米高炉及轧钢等配套系统,形成200万吨中宽带、冷轧薄板及线材生产能力。
(8)“十五”末期,安泰集团有限公司已形成200万吨钢产能,为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满足国内对新型建筑结构用钢的需求,“十一五”期间,支持安泰集团建设配套轧钢系统,形成200万吨H型钢、棒材生产能力。
(9)临汾市是我省最大的钢铁生产地区,也是淘汰落后任务最大的市,“十一五”期间,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产能置换,加快五个项目建设:一是新金山特钢公司、襄汾星原钢铁公司、襄汾鸿达钢铁公司与中升钢铁公司联合重组,新建1080立方米高炉、120吨转炉各一座及轧钢等配套系统,形成200万吨轴承钢、弹簧钢生产能力;二是中宇钢铁公司、立恒钢铁公司、通才钢铁公司实现联合重组,完善配套炼铁、炼钢、轧材系统建成曲沃高显冶金工业园区,形成400万吨高碳素钢、弹簧钢、棒材生产能力;三是通过产能置换,由临汾钢铁公司联合山西汇丰钢铁有限公司、长丰特钢公司、临汾市建华钢铁实业有限公司,建设1080立方米高炉一座,与临钢现有设施配套形成130万吨板材生产能力;四是引进首钢淘汰翼城县及周边地区落后产能,整合翼城现有钢铁企业,建设2450立方米高炉两座、120吨转炉三座及轧钢等配套系统,形成500万吨优特钢生产能力;五是浮山县方兴钢铁公司(“两区”项目)建设1080立方米高炉、120吨转炉各一座及轧钢等配套系统,形成100万吨优质碳素结构钢生产能力。
(10)运城市淘汰落后产能,支持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在建的三座630立方米高炉、一座120吨转炉及配套轧钢系统(“两区”项目),实现500万吨卷板、棒材及线材生产能力。
2.太原不锈钢生态工业园二期、三期项目
太原不锈钢生态工业园一期工程于2004年7月底全部建成,用地230亩,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5亿元。目前正式入园企业已有28户,引进投资6.9亿元,同时吸引两个外资项目入园,引进外资420万美元和3610万港元。其中19户企业的投资项目已投产。为吸引更多企业加盟和投资,“十一五”期间,拟实施二期、三期建设。二期建设新增工业园区面积1000亩,投资4.7亿元建造工业厂房17座,配套建设道路、供电、供水、热力、通讯和绿化等工程,形成工业加工区、资源配置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园区格局,同时与太原市共同兴建占地面积270亩的太原不锈钢专业市场。二期工程全部建成以后,园区将形成年产20万吨的不锈钢深加工能力,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三期建设将不锈钢生态工业园扩建至5000亩,形成50万吨的不锈钢深加工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在太钢周边地区形成一个集不锈钢生产、加工、配送和贸易为一体的不锈钢产业基地,将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建成规模大、品种全、关联度强的新型工业园区,成为全国最大、世界知名的不锈钢深加工产业中心。
3.氧化铝及铝合金深加工项目
(1)氧化铝项目。根据国家批准的山西省铝土矿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国家铝工业产业政策,在优化资源配置、积极落实项目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加快鲁能晋北铝业100万吨氧化铝达产达效,全力推进兴县铝业100万吨氧化铝、鲁能二期100万吨氧化铝、阳煤集团80万吨氧化铝、同德铝业100万吨氧化铝、肥美铝业80万吨氧化铝、武圣铝业有限公司80万吨氧化铝等项目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省氧化铝产能达到700万吨以上。
(2)铝深加工工业园区。借鉴太钢与太原市联合建设太原不锈钢生态工业园经验,依托中铝山西分公司、华圣铝业、关铝、振兴铝业、阳煤兆丰铝业、新东方铝业等大型电解铝企业,充分发挥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与当地政府联合创办河津铝材工业园、运城铝材工业园、阳泉铝材工业园、太原铝材工业园四个专业化产业集聚、集群区,落实园区建设用地,加大配套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加大对电解铝生产企业从事深加工产品自主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力度,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同行业优势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在园区投资建立生产基地。通过四个工业园区的集聚、集群发展,到2010年力争将电解铝产能的60%转化为深加工产品。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保护,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配合重点钢铁项目和氧化铝项目的建设,加大铁矿和铝土矿资源的勘查力度。改革与完善现行矿产资源勘查管理体制,对已经进行初勘的矿区、矿山,可预留给项目开发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则由有关部门、企业共同出资或企业投资进行详勘、精查。加强矿产资源的规划管理,矿产资源规划不仅要考虑现有生产企业的需要,更要考虑支持重点项目的建设。对已取得采矿权,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于应淘汰和关闭的采矿企业,可强行收回,配置给重点发展的项目。切实加强资源的保护。针对当前我省部分市县铁矿石、铝土矿资源“民采”、无证开采十分严重的状况,要加大整治力度,从源头抓起,严厉惩处收购“民采”、无证开采矿产资源的企业,杜绝不法开采,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管理办法,加强我省矿产资源的保护。
(二)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国家明确要求,2007年前重点淘汰2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2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的落后能力,2010年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等其他落后设备能力。城市市区内的钢铁企业要结合环保要求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对列入淘汰目录的设备,不得进行转让、变卖,金融机构要慎贷,环保部门要加强排污监控,质监部门要加强质量检查。各地、各部门本着“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妥善处理淘汰落后能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鼓励淘汰企业转产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对部分申请转产铸造、铁合金等的企业,省有关部门将制订规划和实施方案,并严格监管,确实建成铸造、铁合金生产线和环保等设施的,可予以适当保留。
(三)做大做强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地区竞争优势
大企业、大集团是地区竞争实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培育、发展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既是冶金工业组织结构调整的方向,也是冶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和主体。要继续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以推进重大项目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大企业、大集团的支持与服务,推进其主业快速成长。列入省重点培育的35户大企业、大集团,可根据国家产业有关政策以及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制订本企业规划,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或省级投资主管部门进行必要衔接平衡并批准后执行。规划内的具体项目,按照国家投资项目管理权限,经省核准的项目视同核准,经省备案的项目视同备案,由企业办理土地、环保、安全、信贷等审批手续后自行组织实施。围绕“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进一步增强大企业、大集团的筹融资能力,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冶金工业的信贷规模,对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高、投资风险小,不需要国家综合平衡外部建设条件的大型冶金建设项目,各商业银行、特别是股份制银行要积极予以信贷支持。积极推进大企业、大集团上市融资、项目境外融资、增发企业债券。省筹资金的70%以上要投向大企业、大集团,投入的企业要突破国有和非国有的界限。
(四)加快集聚、集群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跨国公司加工产业向我国转移,国内发达省份配套能力向内地转移的发展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产业的梯度转移。鼓励优势企业拿出优势项目进行招商引资,积极推进我省大企业、大集团与国内特大型企业集团及世界500强企业实施战略联盟,进行资源、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合作。以专业工业园区为平台,组织专业项目招商,加快集聚、集群经济发展。
(五)加大技术创新,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利用高新技术推进冶金工业的技术改造,钢铁工业要鼓励企业采用精料入炉、富氧喷煤、铁水预处理、大型高炉、转炉和超高功率电炉、炉外精炼、连铸、连轧、控轧、控冷等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新建、技术改造项目都要力争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工艺和装备。加快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重点钢铁联合企业、氧化铝、电解铝生产企业要加大生产系统采用可编程控制系统(PLC)、集散控制系统(DCS)、总线控制系统(FCS)的技术改造。同时,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对传统企业实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企业物质流、资金流和信息化的协调发展和有效控制。加快培育我省冶金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产品、技术开发和科研机构,提高开发创新能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装备技术和产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推进企业跟踪、研究、开发不锈钢冶炼与深加工产品、氧化铝生产工艺、高性能镁合金及铝、镁合金深加工产品等,确立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主导方向,明确技术发展路线,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积极与科研院所、制造厂家组织联合攻关。进一步强化人才战略的实施,加大对生产技术工人的职业培训,以优厚待遇招聘高级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夯实工业发展的人才基础。
(六)加大协调力度,推进企业改革重组
加大政府的协调与支持力度,推进冶金企业实施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互相持股等方式的战略重组,优化冶金产业组织结构。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借鉴鞍钢本钢联合重组经验,加大政府协调力度,组织省内大型钢铁企业、煤电铝企业实施重组,鼓励我省大型冶金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以重大项目为依托,通过合资合作、引资控股参股,加盟国内特大型企业集团或国际跨国公司。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大型冶金企业重点规范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母子公司体制,推进大企业、大集团实施资本经营。通过改革重组为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提供企业制度和产业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