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河南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豫政[2001]44号
为了更好地落实《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确定的关于培育改造提升五大支柱产业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目标任务,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反复论证,提出了《关于培育改造提升五大支柱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情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年九月十一日
关于培育改造提升五大支柱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改造、提升以粮食、畜产品和果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以建设全国重要铝工业基地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煤化工和石油化学工业,以输变电和成套设备为主的机械工业,以造纸、烟草和纺织为主的轻纺工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决策,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五大支柱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十五”发展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契机,全面促进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资源优势转化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着力培植一批名牌产品和大企业集团;以“品种、质量、效益和替代进口、扩大出口”为主攻方向,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投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步伐,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和实施东引西进,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大力推进与国内和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坚持优先发展和淘汰落后相结合,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二、主要原则
(一)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注重超前研究和准确预测国内外市场变化趋势与特点,进行全球化思考和定位,既要巩固省内市场占有,也要努力扩大外省市场份额,强力开拓国际新兴市场;既要看到眼前市场,更要研究市场的潜在需求和变化走向,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寻找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使确定的发展方向与扶持重点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促进企业形成面向世界的发展机制。
(二)坚持效益优先原则。以效益为中心加快经济增长,既是增强经济实力、缩小差距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一方面要坚决制止盲目地、片面地追求高速度,避免无效或低效投入,限制和淘汰效益差、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产品及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要把加快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不断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坚持效益优先,研究确定重点发展的产品和企业,支持高产出高效益规模经济的发展。
(三)坚持科技进步原则。始终把科技进步作为强大的动力和立足点,以赶超国内外科技发展先进水平为目标,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主攻方向,着眼于企业自主科技开发能力的增强和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注重开发生产具有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大产业化投入,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缩短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
(四)坚持比较优势原则。从我省劳动力、市场、区位和资源等比较优势突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适应不同消费需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围绕优势,着力发展特色经济,不断壮大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在国内外市场具特色的河南工业经济优势。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把调整产业结构同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结合起来,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真正按比较优势促进我省地区经济发展;把污染防治、节能降耗、各类资源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环保产业作为重要内容,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逐步形成我省区域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城乡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
(六)坚持“限定范围、择优扶强、有所突破”的原则。要进一步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按层次有步骤分类实施,以“质量、品种、效益和替代进口、扩大出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功夫找准有望成为名牌产品和潜在竞争优势明显的重点企业,采取资金集中、政策倾斜、生产要素聚集等综合措施,集中全省力量持续扶持,力争取得较大突破。
三、分产业基本任务、主要目标和扶持重点
(一)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培育、改造、提升五大支柱产业、不断实现传统优势产业的新突破
1.以粮食、畜产品和果品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
基本任务;以小麦、畜产品、果品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围绕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大力推广应用生物技术、工程化食品技术和先进的保鲜、速冻、干燥及包装技术,初步实现传统食品现代化、现代食品规模化、食品产业集约化、贸工农一体化;大力培育优质原料基地,带动农业与畜牧业产业化;实施名牌战略,培植具有标志性的名牌食品和竞争优势强的企业集团;注重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努力实现我省食品工业原料基地化、工艺技术装备现代化、资源利用综合化、生产规模化、营销网络化、产品系列名牌化、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
主要目标:“十五”期间,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2005年达到800亿元,增加值达230亿元。形成粮食转化加工能力1800万吨,肉类加工量150万吨,奶类加工量25万吨。
重点发展产品: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重点开发生产优质小麦淀粉及淀粉糖系列产品、各种高等级专用面粉及谷朊粉、高品质麦胚制品、小麦和大豆的各种蛋白磷脂、寡糖、食用纤维等功能性食品、豆奶复合型系列制品,利用玉米开发谷物新型食品及变性淀粉产品;实现燃料乙醇、味精、多种氨基酸等产品的规模化、系列化生产;搞好肉类产品深加工,重点发展低酯低盐低温高蛋白多风味肉制品等升级换代产品;大力发展苹果、板栗、猕猴桃、山楂、银杏等果品深加工系列产品;以逐步降低奶粉生产比例、适度增加液体奶产量为方向,积极发展史氏杀菌奶、酸奶、配方奶、保鲜奶、奶油、干酪和各类功能性奶粉以及为食品工业配料的全脂、脱脂奶粉等系列产品;鼓励发展高档烹调油、煎炸油、起酥油、沙拉油等油脂产品及精制产品;积极开发生产各类功能性营养保健食品、各类速冻食品、方便快餐及休闲食品、绿色食品和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的新型产品,不断形成和扩大名牌优势,使我省食品工业进一步成为具有明显优势的支柱产业。
重点支持企业(集团):省定10户小麦加工转化“龙头”企业和30户重点企业,双汇集团、华英集团、邦杰集团、亚卫集团、科迪集团、巨尔公司、康达公司、三全公司、郑州油脂化学厂、正大公司、金星啤酒集团、汇通公司、华莱公司、三门峡湖滨果汁公司等。
重点项目;初步规划重点投资项目60个(详见附表),总投资84.8亿元。完成达产后,预计年增销售收入433亿元,利税54亿元。
2.以建设全国重要铝工业基地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
基本任务:以提升铝产品的质量档次和精深加工、延长产品链为突破口,重点围绕电解铝、氧化铝两大支撑产业,强力推广采用先进工艺装备,加大节能降耗、环境治理、综合利用力度;大力推进铝工业资产重组,走铝电煤一体化发展道路,促进资源与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实现综合与规模经济效益;加强铝钼矿产资源管理,制止“采富弃贫”、乱招乱采、浪费及破坏矿山资源,提高矿藏开采率和选矿回收率。同时有选择性地扶持优势企业,发展铜、铅、锌、钨、钼、镁等重点产品,提高精深加工比重。
主要目标:氧化铝年生产能力由140万吨发展到280万吨,电解铝年生产能力发展到由62万吨发展到120万吨,铝材加工能力达到50-60万吨。钼、钨生产能力及质量水平保持全国前列;培植2-3个铝电大企业集团,行业前五名大企业生产集中度达到70%以上。
重点发展产品和企业(集团):氧化铝以长城铝业公司的两个氧化铝厂为重点,积极应用“铝土矿选矿一拜耳法”、强化烧结法、混税法全高铝配矿、结晶强制蒸发、沉降分离、熔出罐和间接加热等氧化铝生产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规模效益。
电解铝以环境治理、提高工艺装备水平为重点,积极采用200KA及以上大型预炼工艺、计算机控制技术、半石墨阴极炭块、干式防渗料、点式下料、烟气干法净化、原料供给超浓相输送等新技术。优先支持沁阳铝电集团、焦作万方公司、万基铝电公司、中早实业集团、三门峡天元铝业集团、神火铝电有限公司、登电集团的发展,重点支持神火铝电集团、登电集团、三门峡天元铝业集团等企业铝硅钛多元合金产品的发展。
铝材要控制初级加工低附加值铝型材发展,重点发展高性能、高精度铝板、带、箔、铸件、PS板、合金板等产品。积极引进热轧机和高精度冷轧机,替代高档铝板带和铝箔特别是烟箔的进口。重点支持郑州铝业公司、三门峡天元铝业集团等骨干企业的发展。
其他有色金属要重点支持发展大铜管棒、高导高强铜带、弹性精密铜带、高精度内外螺纹管等产品;支持铅、锌、铝、钨产品发展,提高档次及规模效益,搞好综合回收利用。优先扶持洛阳铜加工集团和新乡金龙公司、豫光金铅集团、洛阳栾川钼业集团等企业的发展壮大。
重点项目:初步规划重点投资项目27个(详见附表),总投资162.5亿元。完成达产后,预计年增销售收入222亿元,利税70亿元。
3.煤化工和石油化学工业
(1)以煤化工为主的煤炭工业
基本任务:在继续扩大煤炭资源向电能转化的基础上,大力推动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炼焦、煤焦油综合精深加工等煤化工以及型煤、型焦、水煤浆等重大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实施,促进资源优势与生产要素的紧密结合,努力延伸产品链条,实现增值效益,同时,支持骨干矿井采煤工艺及综采综掘设备的更新改造,提高原煤工效,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力度;积极采用跳汰重介、加压过滤、微泡浮选等先进工艺技术,以洗、选、配煤为方向,提高煤炭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在努力开拓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大力扩大煤炭出口;继续执行“关井压产、限产压库”政策,扩大非煤产业发展,做到“合理安排产量、实施战略调整、开拓两个市场、减轻企业负担”。继续关闭破产一批资源枯竭、资产不良的生产矿井。
主要目标:力争煤炭气化、煤炭液化及型煤产品在技术开发和生产等方面有较大进展;原煤产量控制在8000万吨左右,洗精煤达到2350万吨以上,其中炼焦精煤850万吨,动力精煤1500万吨,煤炭入洗率由目前的14.7%提高到30%以上。
重点支持企业(集团):永城煤电集团、平煤集团、鹤煤集团、郑煤集团、义煤集团、焦煤集团、商丘神火集团等。
(2)石油化学工业
基本任务:充分利用我省现有资源和“西气东输”机遇,以延伸产品链条、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增加系列品种、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扩大精深加工和最终产品的比重、顶替进口、扩大出口为主攻方向,着力培育比较优势明显的名优产品和大企业大集团,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努力提高生产集中度,同时大力开展“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重点选择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肥、轮胎等重点产业为扶持对象,拉动全行业整体竞争能力的提高。
主要目标:2005年,全行业实现工业产值700亿元,增加值270亿元,年均增长7.5%以上,实现利税总额70亿元;炼油能力达750万吨,聚酯生产能力达40万吨,载重子午胎生产能力达140万套,高浓度复合肥生产能力达250万吨以上。工艺废水处理率达到98%以上,外排废水达标率达到95%以上,工艺废气处理率达到85%以上。
重点发展产品和企业(集团):石油化工重点抓好洛阳石化总厂500万吨炼油、化纤扩能改造,重点发展催化重整、细旦丝、聚酯、乙苯利用C4原料发展顺酐产品,形成油品、化工、化纤相结合的格局。抓好中原乙烯稳定达产及C4以上深加工产品,形成以乙烯为主、兼有精细化工系列产品的产业链条。
精细化工重点围绕电子、造纸、皮革化学品、医药中间体、食品与饲料添加剂等重点行业的发展需要,重点支持金丹乳酸实业有限公司的乳酸和河南玉源化学工业公司精化厂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系列产品,庆安集团的苯酐、异辛酸、增塑剂,焦作化工总厂纳米级锆盐系列产品,中原大化的三聚氰胶、甲醛树脂,开封黄河集团及平顶山尼龙66盐的PA66改性树脂,平煤集团煤焦油,开普集团公司有机中间体等。力争到2005年精细化工产值占全行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九五”末的25%提高到35%以上,力争焦作化工总厂、河南玉源公司精细化工厂成为我国锆盐和PVP系列产品生产基地。
化肥在不增加总量的前提下,重点提高化肥复合化率,提高高浓度多元素复合化肥的比重,加快发展NPK复合肥,实现由化肥大省向化肥强省的转变。重点抓好中原大化复合肥、安阳化肥厂大颗粒尿素、开封化肥厂硝酸磷肥、平顶山化肥厂和三化集团以及新乡、骏马、颖华、商都、绿宇、息县、中吴等企业的复合肥项目。
轮胎重点扶持河南风神集团系列载重子午胎。到2005年轮胎工业总产值达到或超过50亿元,轮胎的子午化率提高40%。
我省南阳桐柏天然碱矿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天然碱矿,保有储量达8497万吨,是生产优质低盐重质纯碱的主要原料。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优质天然碱基地建设重点抓好吴城碱矿和安棚碱矿的低盐重质纯碱开发生产,力争到2005年在桐柏地区形成60万吨/年重质低盐天然碱生产能力,建成我国最大的重质天然碱生产基地。
重点项目:本支柱产业初步规划重点投资项目66个(详见附表),总投资167.8亿元。完成达产后,预计年增销售收入237.3亿元,利税61.5亿元。
4.以输变电和成套设备为主的机械工业
基本任务:紧紧围绕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发展和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对重大装备的需求,以提高大型设备成套化和机电一体化水平为主攻方向,着力提高各类产品尤其是关键基础件产品的档次质量,扩大系列品种规格,拉长产品链条,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步伐;着力解决科技开发能力弱、工艺设备落后、生产要素及产品重复分散严重、集约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通过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尽快提高机械产品的技术质量水平和成套能力,大力培育出口拳头产品及外向型大企业(集团),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尽快实现我省机械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主要目标:200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940亿元,增加值24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9%以上,出口创汇达到4.8亿美元左右;每年开发重点新产品50项,其中10-15%达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培育国内名优产品20-30种;大型骨干企业或排头兵企业的关键工艺装备、主导产品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30亿元以上企业(集团)6家。
重点发展产品:输变电类以输变电成套设备为重点,发展电力系统微机线路保护系统和主设备保护系统,各种电力自动化控制、检测与计量系列产品,新一代变压器、高压超高压电力断路器及开关系列产品、全封闭组合电器、氧化锌避雷器系列产品、110KV以上交联电缆、直流输电设备、各种防爆及特种电机等。
工程农机类主要是为现代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精确农业及农业产业化服务的各类新型农业成套机械和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的大型工程成套机械。主要是:大功率轮式(履带)拖拉机及变型系列产品,新型路面施工机械,大型装载机,各类农作物种植收获机械及秸秆处理综合利用机械,节水灌溉机械,粮油深加工成套设备,适应田园、蔬菜、烟草、花卉、果木等作物生产需要的中小型及多功能拖拉机和各种成套农机具。
基础件类主要是中档轿车轴承、高速铁路轴承、特大型专用轴承、中小型密封低噪音轴承、中高档磨料磨具,精密液压、密封产品,各类精锻、精铸产品。
其他重点产品,包括新一代大型水泥成套设备、纺织机械成套设备、水工成套设备和煤炭综采及洁净煤成套设备,矿山、冶金(提升、破碎、洗选、制动)系列产品,汽车传动轴、减振器、制动器、插接件、水泵、转向节等关键零部件及总成,中高档新型环保型及特种改装汽车,大型空分成套设备,用于水处理、脱硫除尘、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各种环保成套设备、木工成套设备、数控机床等。
重点支持企业(集团):洛轴集团、许继集团、天鹰公司、南阳金冠集团、郑缆集团、焦缆集团、南阳防爆集团、金雀公司、中国一拖集团、郑州工程机械厂、宇通客车集团、鹤壁汽车电器厂、许昌传动轴厂、星光机械厂、中信重型机械公司、信阳木工机械公司、白鸽公司、冰熊集团、黄河磨具公司、开封空分厂、郑州纺机厂、郑州水工机械厂、平顶山电吸尘器厂等。
重点项目:初步规划重点投资项目33个(详见附表),总投资30.7亿元。完成投产后,预计年增销售收入99.6亿元,利税29.5亿元。
5.以造纸、烟草和纺织为主的轻纺工业
(1)以造纸为主的轻工业
基本任务:尽快扩大消费品及精深加工产品的比重,延伸产品链条,大力提高质量档次,加大潜在市场容量大、带动性强产品的扶持力度,加快企业改组改革步伐,以造纸产业为突破口,优化原料结构,促进名优“拳头”产品的发展壮大,培育大企业大集团,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突出解决生产规模小而散、产品档次低、工艺装备落后、污染严重等问题,实现产业升级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轻工业由生产大省向生产强省转变。
主要目标:200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增加值达到25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9-10%以上,加工增值率达到30%,利税总额达到75亿元。形成30万吨规模造纸企业1家,10万吨规模以上造纸企业5-10家。
重点发展产品;造纸类重点发展高档信息用纸、办公用纸、轻定量涂布纸、食品医疗用纸及涂布纸板、复合纸板、低定量高强度包装纸板等产品;大力开发特种用纸和工业用纸,改变我省目前以中低档纸生产为主的状况。优化造纸原料结构,积极探索速生木材制浆为主的林纸一体化路子,提高非木材纤维浆的精制能力,充分利用废纸资源,2005年草浆、废纸浆、木浆的比例达到45:35:20。
酿酒类坚持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的原则,把啤酒、黄酒、葡萄酒、果露酒、国家级名优白酒做为扶持重点。控制白酒总量,抓好名优白酒的发展,提高优质酒比率。
塑料类要积极采用纳米工艺技术,重点发展农用功能型塑料、包装塑料、建筑塑料和工业及工程塑料制品。
有选择地重点扶持日用硅酸盐、新型高效节能家用电器、皮革皮毛及制品、日用化学等产业中市场潜力大、规模效益好、出口前景广阔的其他优势特色产品。
重点支持企业(集团):锦华纸业公司、武陟红麻造纸厂、新乡新亚集团、濮阳造纸厂、焦作陶瓷公司,仰韶、天冠、宝丰、金星、民权、东方、蓝牌等酒业集团,大地公司、新飞电器集团、天元集团、洛阳明花公司等。
(2)纺织工业
基本任务:以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着力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努力扩大最终产品的比重;加大名牌产品及大企业集团的培植力度,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以纺织面料为突破口,增强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能力,重点解决纤维生产、纺纱、织造、染整和设计与开发创新五大技术问题,着力解决初级加工能力相对偏大、服装及最终产品比重偏小、产品趋同化严重、出口创汇以初级产品为主、功能化及差别化纤维比重低等结构不合理问题;以棉纺织和化纤两个支柱行业为扶持重点。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尤其是精深加工及最终消费品的出口比重,全面提升纺织工业的整体技术素质和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初步实现我省由纺织大省向纺织强省转变。
主要目标:2005年,工业总产值达320亿元,增加值达110亿元,年均递增10%左右。纺织:服装:化纤的比例由目前的70.67:3.25:22.99调整到65:10:25;服装:装饰:产业用纺织品比例由目前78:10:12调整为65:20:15;服装出口比重由目前的38%提高到60%;化纤使用量较“九五”增加30%,差别化纤维由17%提高到25%;服装出口量由1500万件/年提高到3500万件/年,争取培育2-3个国内服装名牌。
重点发展产品:棉纺织产品要重点增加精梳纱、无结头纱、喷气纺纱、气流纺纱、高支纱和针织用纱以及无梭织物比例,发展各种混纺交织品和高支高密织物,开发生产差别化、功能化纤维织物和色织装饰物。
化纤产品粘胶纺丝向连续纺、溶剂纺方向发展;开发生产高强低伸和高强高模帘子布,涤纶向差别化纤维方向发展,大力发展植物蛋白丝及特种纤维产品,努力增加细旦、网络、异型、中空、复合纤维生产,提高差别化、功能化纤维生产比重,大力发展产业用丝和无纺布产品。
服装面料要重点开发生产高档化纤仿真面料、植物蛋白纤维面料、棉抗皱免烫面料、色织面料和休闲面料;发展高支高密轻薄面料,化纤混纺面料、低比例混纺面料等。
服装要以西服、衬衫、休闲服、时装、中老年服装等五大类系列产品为发展重点,努力培植具有我省优势的名牌产品。
重点支持企业(集团):嵩岳集团、白马集团、新野集团、南阳集团、龙马集团、神马集团、白鹭集团、洛阳石化集团、河南神力集团、银海纺织公司等企业。
(3)烟草工业
基本任务:以培育名牌产品和大企业大集团为着力点,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装备,提高产品的档次质量和规模效益,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加快企业“三改一加强”步伐,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大力优化烟叶种植到最终产品的布局结构,提高烟叶整体品质等级水平,带动行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同时限制和逐步淘汰规模小、档次低、效益差的小烟厂,并加强专卖管理,加大打假打私力度,加快实现由烟草大省向烟草强省的转变。
主要目标:2005年,全行业实现利税70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年增幅为10%左右;烟叶种植面积保持150万亩,收购量达到17.5万吨,工商交接合格率达到80%以上;卷烟年产能力控制在297万箱;低焦油、混合型卷烟产品开发生产取得重大进展,其产量占卷烟总产量的15%左右;培育2个以上全国知名品牌;形成年产100万箱能力以上大企业(集团)1个、50万箱企业3个、40万箱企业1个。
重点发展产品及企业(集团):优化烟叶种植布局,提高复烤、薄片、膨化等质量档次;在加快优化卷烟产品结构的基础上,着力开发生产低焦油混合型卷烟系列产品,同时注重烟草机械等重点装备与配套产品的开发和规模生产。重点扶持新郑烟厂、郑州烟厂、许昌卷烟厂、安阳卷烟厂、南阳卷烟厂、驻马店卷烟厂及重点配套厂家。
重点项目:初步规划重点投资项目72个(详见附表),总投资170亿元。完成投产后,预计年增销售收入228.7亿元。利税74.6亿元。
(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着力培植新的支柱产业
按照“面向市场、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强化投入、壮大产业”的原则,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与环保等五大高新技术领域,重点做好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建设、企业和产品的培育、服务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五项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努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
“十五”末,全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水平明显提高,高新区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初步建立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宏观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2500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58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左右。
1.信息产业
基本任务:以新一代显示及通信设备、信息网络及安全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及原材料产品为主攻方向,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等三大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力提高投资类产品比重,着力培育国内外名优品牌和大企业大集团,走集约化、规模化、系列化发展道路;立足引进与自主创新,注重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缩短新产品商品化、规模化周期,在若干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和跨越发展,增强我省信息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和对全省工业经济的带动作用。
主要目标:2005年,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500亿元,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00亿元,年递增速度力争达到30%;出口创汇4亿美元,形成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大型企业集团1家、销售收入超50亿元企业2家。
重点发展产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重点是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各种信息安全及网络系列产品,密集波分复用设备,光同步数字系列设备,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等数字通讯传输类产品;大屏幕、纯平彩管玻壳,大屏幕、数字化、高清晰度系列彩电及LED显示器,有线电视双向系统等广播电视数字视听类产品;计算机系列产品;高分子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新型传感器、高性能电池、大直径单晶硅抛光片、片式微型金属化有机薄膜电容器、高频声表面滤波器件、光无源连接器及相关材料,工业数字控制类产品,数字化电度表等。
软件业的重点是宽带语音输入系统、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杀病毒软件、电子申报征管税集成管理网络系统、信息安全软件、计费软件、各种管理类软件等,加快软件产业开发和软件基地建设,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步伐。
通信业的重点是传输网、移动通信网、固定电话网和IP网的建设。
重点支持企业(集团):安阳玻壳集团、南阳金冠集团、537厂、雪域集团、新乡环宇公司、755厂、河南思达集团、河南天地公司、洛阳单晶硅公司、金惠公司、158厂、508厂、天地科技公司、威科姆软件公司、华普奥原公司等。
2.生物工程及新医药
基本任务:针对我省比较薄弱的现状,跟踪国内尤其是国际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大力采用现代提取、分离、精制等先进工艺技术及装备,选择优势领域、集中力量实现局部突破和跨越式发展。重点以生物药品系列、生物食品系列、工业酶制剂、基因工程、新型植物药有效成份精取产品、中药植物新品种选育、农业深加工生物工程产品等为重点,采取引进、联合研制和自主开发等综合措施,实现商品化、规模化,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我省比较优势的“拳头”产品和骨干企业(集团)。
重点发展产品;血液精深加工系列制品,诊断试剂、基因芯片系列产品,各类抗病毒系列产品,以抗癌、抗衰老和中药现代化为主的新医药,新型酶制剂、新型生物化工产品等。
重点支持企业(集团):莲花集团、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华兰生物公司、众生制药公司、宛西制药公司、天方药业公司、雅康公司、海星公司、普康制药厂、漯河天翼生物公司等。
3.新材料
基本任务:结合我省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重点发展超硬材料及制品、优势高档耐火材料、新型合金材料、陶瓷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精细化工材料、超细粉体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大力促进纳米技术研究及纳米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力争形成一定的技术和产业优势。
重点发展产品:重点发展高纯超细粉体材料、新型室内外装饰材料及产品,优质特种耐火耐腐材料,纳米氧化物材料,高品级金刚石及制品,大直径区熔单晶硅及磨片,芳纶丝及其帘子布、DF尼龙、高纯金属镓及砷化镓、铝硅钛多元合金制品、无氧高清洁镀铜管、特种玻璃、高档系列包装材料及制品等。
重点支持企业:黄河实业集团、新亚公司、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焦作化工总厂、庆安化工公司、新乡巨晶化工公司、永城铝厂、郑州二钢、郑州铝业公司、新乡金龙铜业公司、洛玻集团等。
重点项目:规划重点投资项目60个(详见附表),总投资187亿元。预计年增销售收入595亿元,利税146亿元。
四、主要对策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促进全省观念创新。一方面,全省各级、各部门和重点企业都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改造、提升五大支柱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和要求,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系统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机遇感和危机感,切实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措施,制订目标,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另一方面,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彻底打破部门、行业、地区界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能动作用,树立全局观念,强化整体意识,齐心协力,配合联动,形成有利的氛围和工作机制。
(二)努力提高对外、对内开放水平。进一步强化主动走出去的“开放带动”战略,尽快熟悉和掌握世贸组织运行规则,在扩大对境外开放的同时,努力扩大对国内开放,继续实施“东引西进”,把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制订更加优惠的鼓励政策,特别是要创造更加宽松的软环境,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处处代表河南形象”的意识,多渠道、宽领域、多方式地在市场、资金、品牌、管理、信息、人才等方面加强同国际国内的合作,加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联动发展步伐,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努力提高我省大中型企业和全省工业经济的开放度。
(三)加快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以建立企业为主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科技发展要求的技术创新体系与运行机制为目标,始终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把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与升级紧密结合起来,把自主开发同引进技术密切结合起来,把引进、消化与创新密切结合起来;要利用税收优惠手段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开发费用,使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5%以上,各类大中型企业达到1.5%以上,确保企业科技并发有可靠的资金来源;加快建设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中心,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我省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和水平,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名牌产品、关键技术;注重培育社会化、网络化高新技术中介服务体系,加速先进、成熟、实用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积极鼓励外商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设立研究开发机构、高技术企业和出口企业;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科技人才队伍成长的培养、激励、考核、监督机制,创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软硬环境,使我省工业发展切实建立在强大的科技进步基础之上。
(四)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我省大企业集团、国家级科研院所和高校在知识、技术、人才密集方面的资源优势,认真落实开发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法规,通过制定全省高新区发展规划,集中力量,持续扶持,促进以郑州、洛阳为重点的国家和省级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壮大成长,尽快形成一批布局合理且具有特定区位优势的高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群体,充分发挥对国民经济和传统产业的“基地、窗口、辐射、带动”作用。各类开发区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工商、税务、公安、保险、会计、审计、人才交流、技术交易、信息咨询等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配套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招商方式,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来豫投资。有条件的要充分利用国家赋予高新区的优惠政策,发展一区多园。同时,重点建设大学科技园、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等专业园区,以专业产业园建设培植有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
(五)加大改革力度,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全面放开搞活中小企业。一方面切实深化国企改革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推动企业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实现社会服务机构与企业分离,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动力。另一方面要着力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优化国有资本配置。要以产业结构布局和组织结构调整为主线,围绕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培育大企业集团,加快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重组、联合,鼓励企业资产重组、工商重组、经营重组、技术重组、管理重组,实现优势互补,切实把企业联合、改组作为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和整合效益的重要内容,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效。同时,积极引导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双向协调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推进大公司、大集团与中小企业开展专业化协作。强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体系,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担保、咨询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引导和激励中小企业向专业化、外向型、科技型发展。
(六)加快信息化建设。一方面以建成先进、高效、灵敏、准确的企业现代信息网络系统为目标,大力推广应用生产集散控制系统(DCS)、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CAD CAM)、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以及市场快速反应系统(QR)、财务软件管理系统等,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技术开发、生产营销方式的根本变化,实现企业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资源的优化,增强企业在发展方向选择、产品市场定位、投资项目实施等重大问题上的正确决策能力。另一方面切实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信息网络化和电子政务。一是加快建设政府管理部门信息主干网,为政府部门内部提供信息沟通平台,提高政府决策效率。二是发展政府部门间、政府与企业间的电子政务,将政府的各类产业政策以及采购、招标、招商和对公众服务等活动放到网上进行,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七)大力发展非国有工业。在建立完善国有资产退出机制的同时,各级政府要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创造好的政策和宽松环境。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要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充分利用其市场意识强、历史包袱轻、经营方式灵活的特点,合理配置资源。各类中小企业要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努力上规模、上档次、提高素质。要特别鼓励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放宽政策环境.提供资金、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有力支持,拓宽发展空间。要通过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市场的推动和自身的活力,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平等竞争中各展所长、共同发展。
(八)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重点抓住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行的财政债券支持技术改造、采用国产设备抵免所得税和技术改造进口设备减免关税等一系列政策机遇,同时要把省委、省政府颁布的“抓大放小”24条政策、“对外开放”政策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结构调整专项财政资金与国家继续实施债转股、兼并破产等重大措施紧密结合,用足用好,集中倾斜到确定的重点产品和企业上来。二是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围绕“控制总量,优化结构”,结合我省实际,定期颁布我省限制与淘汰落后目录,采取有力措施,有步骤地确保技术质量水平低、能耗高、污染重、已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产品及时淘汰退出。
(九)加强统筹规划,建立健全高质量、高水平项目库。一方面要紧紧围绕确定的企业及产品发展方向和重点,深入分析、预测国内外各方面趋势变化,加强统筹规划,建好项目库。另一方面,建立投资决策风险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加强项目管理,规范投资行为,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果,做到规划一批,实施一批,竣工见效一批,补充淘汰一批,逐步扭转近年来我省技术含量高、比较优势明显的大项目储备不足的被动局面,为五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改造升级建立可靠的项目支撑。
(十)扩大筹资视野,拓宽资金渠道,增强融资能力,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力度。一是要继续发挥银行信贷资金的主渠道作用,尽快建立完善政府、银行、企业在技术改造投资管理方面的新型关系,调动各级金融单位、政府部门及企业的积极性。二是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政策性资金。重点把国家各类财政资金和我省各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采取贴息、资本金补助等多种形式,带动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技术改造重点项目。三是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积极运用企业债券、土地置换、资产转换和重组以及企业上市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强对上市企业募集资金的监管,确保合理的资金投向。四是面向国际资本市场,改善我省投资环境,采取多渠道、多形式,扩大直接和间接利用外资,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五是根据需要,利用国有资产退出变现和财政支持等途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
附件:五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十五”重点规划项目(略)
发布文号: 豫政[2001]44号
为了更好地落实《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确定的关于培育改造提升五大支柱产业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目标任务,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反复论证,提出了《关于培育改造提升五大支柱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情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年九月十一日
关于培育改造提升五大支柱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改造、提升以粮食、畜产品和果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以建设全国重要铝工业基地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煤化工和石油化学工业,以输变电和成套设备为主的机械工业,以造纸、烟草和纺织为主的轻纺工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决策,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五大支柱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十五”发展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契机,全面促进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资源优势转化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着力培植一批名牌产品和大企业集团;以“品种、质量、效益和替代进口、扩大出口”为主攻方向,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投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步伐,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和实施东引西进,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大力推进与国内和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坚持优先发展和淘汰落后相结合,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二、主要原则
(一)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注重超前研究和准确预测国内外市场变化趋势与特点,进行全球化思考和定位,既要巩固省内市场占有,也要努力扩大外省市场份额,强力开拓国际新兴市场;既要看到眼前市场,更要研究市场的潜在需求和变化走向,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寻找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使确定的发展方向与扶持重点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促进企业形成面向世界的发展机制。
(二)坚持效益优先原则。以效益为中心加快经济增长,既是增强经济实力、缩小差距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一方面要坚决制止盲目地、片面地追求高速度,避免无效或低效投入,限制和淘汰效益差、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产品及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要把加快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不断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坚持效益优先,研究确定重点发展的产品和企业,支持高产出高效益规模经济的发展。
(三)坚持科技进步原则。始终把科技进步作为强大的动力和立足点,以赶超国内外科技发展先进水平为目标,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主攻方向,着眼于企业自主科技开发能力的增强和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注重开发生产具有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大产业化投入,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缩短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
(四)坚持比较优势原则。从我省劳动力、市场、区位和资源等比较优势突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适应不同消费需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围绕优势,着力发展特色经济,不断壮大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在国内外市场具特色的河南工业经济优势。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把调整产业结构同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结合起来,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真正按比较优势促进我省地区经济发展;把污染防治、节能降耗、各类资源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环保产业作为重要内容,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逐步形成我省区域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城乡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
(六)坚持“限定范围、择优扶强、有所突破”的原则。要进一步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按层次有步骤分类实施,以“质量、品种、效益和替代进口、扩大出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功夫找准有望成为名牌产品和潜在竞争优势明显的重点企业,采取资金集中、政策倾斜、生产要素聚集等综合措施,集中全省力量持续扶持,力争取得较大突破。
三、分产业基本任务、主要目标和扶持重点
(一)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培育、改造、提升五大支柱产业、不断实现传统优势产业的新突破
1.以粮食、畜产品和果品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
基本任务;以小麦、畜产品、果品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围绕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大力推广应用生物技术、工程化食品技术和先进的保鲜、速冻、干燥及包装技术,初步实现传统食品现代化、现代食品规模化、食品产业集约化、贸工农一体化;大力培育优质原料基地,带动农业与畜牧业产业化;实施名牌战略,培植具有标志性的名牌食品和竞争优势强的企业集团;注重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努力实现我省食品工业原料基地化、工艺技术装备现代化、资源利用综合化、生产规模化、营销网络化、产品系列名牌化、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
主要目标:“十五”期间,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2005年达到800亿元,增加值达230亿元。形成粮食转化加工能力1800万吨,肉类加工量150万吨,奶类加工量25万吨。
重点发展产品: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重点开发生产优质小麦淀粉及淀粉糖系列产品、各种高等级专用面粉及谷朊粉、高品质麦胚制品、小麦和大豆的各种蛋白磷脂、寡糖、食用纤维等功能性食品、豆奶复合型系列制品,利用玉米开发谷物新型食品及变性淀粉产品;实现燃料乙醇、味精、多种氨基酸等产品的规模化、系列化生产;搞好肉类产品深加工,重点发展低酯低盐低温高蛋白多风味肉制品等升级换代产品;大力发展苹果、板栗、猕猴桃、山楂、银杏等果品深加工系列产品;以逐步降低奶粉生产比例、适度增加液体奶产量为方向,积极发展史氏杀菌奶、酸奶、配方奶、保鲜奶、奶油、干酪和各类功能性奶粉以及为食品工业配料的全脂、脱脂奶粉等系列产品;鼓励发展高档烹调油、煎炸油、起酥油、沙拉油等油脂产品及精制产品;积极开发生产各类功能性营养保健食品、各类速冻食品、方便快餐及休闲食品、绿色食品和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的新型产品,不断形成和扩大名牌优势,使我省食品工业进一步成为具有明显优势的支柱产业。
重点支持企业(集团):省定10户小麦加工转化“龙头”企业和30户重点企业,双汇集团、华英集团、邦杰集团、亚卫集团、科迪集团、巨尔公司、康达公司、三全公司、郑州油脂化学厂、正大公司、金星啤酒集团、汇通公司、华莱公司、三门峡湖滨果汁公司等。
重点项目;初步规划重点投资项目60个(详见附表),总投资84.8亿元。完成达产后,预计年增销售收入433亿元,利税54亿元。
2.以建设全国重要铝工业基地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
基本任务:以提升铝产品的质量档次和精深加工、延长产品链为突破口,重点围绕电解铝、氧化铝两大支撑产业,强力推广采用先进工艺装备,加大节能降耗、环境治理、综合利用力度;大力推进铝工业资产重组,走铝电煤一体化发展道路,促进资源与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实现综合与规模经济效益;加强铝钼矿产资源管理,制止“采富弃贫”、乱招乱采、浪费及破坏矿山资源,提高矿藏开采率和选矿回收率。同时有选择性地扶持优势企业,发展铜、铅、锌、钨、钼、镁等重点产品,提高精深加工比重。
主要目标:氧化铝年生产能力由140万吨发展到280万吨,电解铝年生产能力发展到由62万吨发展到120万吨,铝材加工能力达到50-60万吨。钼、钨生产能力及质量水平保持全国前列;培植2-3个铝电大企业集团,行业前五名大企业生产集中度达到70%以上。
重点发展产品和企业(集团):氧化铝以长城铝业公司的两个氧化铝厂为重点,积极应用“铝土矿选矿一拜耳法”、强化烧结法、混税法全高铝配矿、结晶强制蒸发、沉降分离、熔出罐和间接加热等氧化铝生产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规模效益。
电解铝以环境治理、提高工艺装备水平为重点,积极采用200KA及以上大型预炼工艺、计算机控制技术、半石墨阴极炭块、干式防渗料、点式下料、烟气干法净化、原料供给超浓相输送等新技术。优先支持沁阳铝电集团、焦作万方公司、万基铝电公司、中早实业集团、三门峡天元铝业集团、神火铝电有限公司、登电集团的发展,重点支持神火铝电集团、登电集团、三门峡天元铝业集团等企业铝硅钛多元合金产品的发展。
铝材要控制初级加工低附加值铝型材发展,重点发展高性能、高精度铝板、带、箔、铸件、PS板、合金板等产品。积极引进热轧机和高精度冷轧机,替代高档铝板带和铝箔特别是烟箔的进口。重点支持郑州铝业公司、三门峡天元铝业集团等骨干企业的发展。
其他有色金属要重点支持发展大铜管棒、高导高强铜带、弹性精密铜带、高精度内外螺纹管等产品;支持铅、锌、铝、钨产品发展,提高档次及规模效益,搞好综合回收利用。优先扶持洛阳铜加工集团和新乡金龙公司、豫光金铅集团、洛阳栾川钼业集团等企业的发展壮大。
重点项目:初步规划重点投资项目27个(详见附表),总投资162.5亿元。完成达产后,预计年增销售收入222亿元,利税70亿元。
3.煤化工和石油化学工业
(1)以煤化工为主的煤炭工业
基本任务:在继续扩大煤炭资源向电能转化的基础上,大力推动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炼焦、煤焦油综合精深加工等煤化工以及型煤、型焦、水煤浆等重大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实施,促进资源优势与生产要素的紧密结合,努力延伸产品链条,实现增值效益,同时,支持骨干矿井采煤工艺及综采综掘设备的更新改造,提高原煤工效,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力度;积极采用跳汰重介、加压过滤、微泡浮选等先进工艺技术,以洗、选、配煤为方向,提高煤炭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在努力开拓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大力扩大煤炭出口;继续执行“关井压产、限产压库”政策,扩大非煤产业发展,做到“合理安排产量、实施战略调整、开拓两个市场、减轻企业负担”。继续关闭破产一批资源枯竭、资产不良的生产矿井。
主要目标:力争煤炭气化、煤炭液化及型煤产品在技术开发和生产等方面有较大进展;原煤产量控制在8000万吨左右,洗精煤达到2350万吨以上,其中炼焦精煤850万吨,动力精煤1500万吨,煤炭入洗率由目前的14.7%提高到30%以上。
重点支持企业(集团):永城煤电集团、平煤集团、鹤煤集团、郑煤集团、义煤集团、焦煤集团、商丘神火集团等。
(2)石油化学工业
基本任务:充分利用我省现有资源和“西气东输”机遇,以延伸产品链条、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增加系列品种、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扩大精深加工和最终产品的比重、顶替进口、扩大出口为主攻方向,着力培育比较优势明显的名优产品和大企业大集团,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努力提高生产集中度,同时大力开展“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重点选择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肥、轮胎等重点产业为扶持对象,拉动全行业整体竞争能力的提高。
主要目标:2005年,全行业实现工业产值700亿元,增加值270亿元,年均增长7.5%以上,实现利税总额70亿元;炼油能力达750万吨,聚酯生产能力达40万吨,载重子午胎生产能力达140万套,高浓度复合肥生产能力达250万吨以上。工艺废水处理率达到98%以上,外排废水达标率达到95%以上,工艺废气处理率达到85%以上。
重点发展产品和企业(集团):石油化工重点抓好洛阳石化总厂500万吨炼油、化纤扩能改造,重点发展催化重整、细旦丝、聚酯、乙苯利用C4原料发展顺酐产品,形成油品、化工、化纤相结合的格局。抓好中原乙烯稳定达产及C4以上深加工产品,形成以乙烯为主、兼有精细化工系列产品的产业链条。
精细化工重点围绕电子、造纸、皮革化学品、医药中间体、食品与饲料添加剂等重点行业的发展需要,重点支持金丹乳酸实业有限公司的乳酸和河南玉源化学工业公司精化厂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系列产品,庆安集团的苯酐、异辛酸、增塑剂,焦作化工总厂纳米级锆盐系列产品,中原大化的三聚氰胶、甲醛树脂,开封黄河集团及平顶山尼龙66盐的PA66改性树脂,平煤集团煤焦油,开普集团公司有机中间体等。力争到2005年精细化工产值占全行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九五”末的25%提高到35%以上,力争焦作化工总厂、河南玉源公司精细化工厂成为我国锆盐和PVP系列产品生产基地。
化肥在不增加总量的前提下,重点提高化肥复合化率,提高高浓度多元素复合化肥的比重,加快发展NPK复合肥,实现由化肥大省向化肥强省的转变。重点抓好中原大化复合肥、安阳化肥厂大颗粒尿素、开封化肥厂硝酸磷肥、平顶山化肥厂和三化集团以及新乡、骏马、颖华、商都、绿宇、息县、中吴等企业的复合肥项目。
轮胎重点扶持河南风神集团系列载重子午胎。到2005年轮胎工业总产值达到或超过50亿元,轮胎的子午化率提高40%。
我省南阳桐柏天然碱矿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天然碱矿,保有储量达8497万吨,是生产优质低盐重质纯碱的主要原料。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优质天然碱基地建设重点抓好吴城碱矿和安棚碱矿的低盐重质纯碱开发生产,力争到2005年在桐柏地区形成60万吨/年重质低盐天然碱生产能力,建成我国最大的重质天然碱生产基地。
重点项目:本支柱产业初步规划重点投资项目66个(详见附表),总投资167.8亿元。完成达产后,预计年增销售收入237.3亿元,利税61.5亿元。
4.以输变电和成套设备为主的机械工业
基本任务:紧紧围绕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发展和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对重大装备的需求,以提高大型设备成套化和机电一体化水平为主攻方向,着力提高各类产品尤其是关键基础件产品的档次质量,扩大系列品种规格,拉长产品链条,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步伐;着力解决科技开发能力弱、工艺设备落后、生产要素及产品重复分散严重、集约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通过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尽快提高机械产品的技术质量水平和成套能力,大力培育出口拳头产品及外向型大企业(集团),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尽快实现我省机械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主要目标:200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940亿元,增加值24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9%以上,出口创汇达到4.8亿美元左右;每年开发重点新产品50项,其中10-15%达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培育国内名优产品20-30种;大型骨干企业或排头兵企业的关键工艺装备、主导产品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30亿元以上企业(集团)6家。
重点发展产品:输变电类以输变电成套设备为重点,发展电力系统微机线路保护系统和主设备保护系统,各种电力自动化控制、检测与计量系列产品,新一代变压器、高压超高压电力断路器及开关系列产品、全封闭组合电器、氧化锌避雷器系列产品、110KV以上交联电缆、直流输电设备、各种防爆及特种电机等。
工程农机类主要是为现代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精确农业及农业产业化服务的各类新型农业成套机械和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的大型工程成套机械。主要是:大功率轮式(履带)拖拉机及变型系列产品,新型路面施工机械,大型装载机,各类农作物种植收获机械及秸秆处理综合利用机械,节水灌溉机械,粮油深加工成套设备,适应田园、蔬菜、烟草、花卉、果木等作物生产需要的中小型及多功能拖拉机和各种成套农机具。
基础件类主要是中档轿车轴承、高速铁路轴承、特大型专用轴承、中小型密封低噪音轴承、中高档磨料磨具,精密液压、密封产品,各类精锻、精铸产品。
其他重点产品,包括新一代大型水泥成套设备、纺织机械成套设备、水工成套设备和煤炭综采及洁净煤成套设备,矿山、冶金(提升、破碎、洗选、制动)系列产品,汽车传动轴、减振器、制动器、插接件、水泵、转向节等关键零部件及总成,中高档新型环保型及特种改装汽车,大型空分成套设备,用于水处理、脱硫除尘、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各种环保成套设备、木工成套设备、数控机床等。
重点支持企业(集团):洛轴集团、许继集团、天鹰公司、南阳金冠集团、郑缆集团、焦缆集团、南阳防爆集团、金雀公司、中国一拖集团、郑州工程机械厂、宇通客车集团、鹤壁汽车电器厂、许昌传动轴厂、星光机械厂、中信重型机械公司、信阳木工机械公司、白鸽公司、冰熊集团、黄河磨具公司、开封空分厂、郑州纺机厂、郑州水工机械厂、平顶山电吸尘器厂等。
重点项目:初步规划重点投资项目33个(详见附表),总投资30.7亿元。完成投产后,预计年增销售收入99.6亿元,利税29.5亿元。
5.以造纸、烟草和纺织为主的轻纺工业
(1)以造纸为主的轻工业
基本任务:尽快扩大消费品及精深加工产品的比重,延伸产品链条,大力提高质量档次,加大潜在市场容量大、带动性强产品的扶持力度,加快企业改组改革步伐,以造纸产业为突破口,优化原料结构,促进名优“拳头”产品的发展壮大,培育大企业大集团,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突出解决生产规模小而散、产品档次低、工艺装备落后、污染严重等问题,实现产业升级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轻工业由生产大省向生产强省转变。
主要目标:200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增加值达到25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9-10%以上,加工增值率达到30%,利税总额达到75亿元。形成30万吨规模造纸企业1家,10万吨规模以上造纸企业5-10家。
重点发展产品;造纸类重点发展高档信息用纸、办公用纸、轻定量涂布纸、食品医疗用纸及涂布纸板、复合纸板、低定量高强度包装纸板等产品;大力开发特种用纸和工业用纸,改变我省目前以中低档纸生产为主的状况。优化造纸原料结构,积极探索速生木材制浆为主的林纸一体化路子,提高非木材纤维浆的精制能力,充分利用废纸资源,2005年草浆、废纸浆、木浆的比例达到45:35:20。
酿酒类坚持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的原则,把啤酒、黄酒、葡萄酒、果露酒、国家级名优白酒做为扶持重点。控制白酒总量,抓好名优白酒的发展,提高优质酒比率。
塑料类要积极采用纳米工艺技术,重点发展农用功能型塑料、包装塑料、建筑塑料和工业及工程塑料制品。
有选择地重点扶持日用硅酸盐、新型高效节能家用电器、皮革皮毛及制品、日用化学等产业中市场潜力大、规模效益好、出口前景广阔的其他优势特色产品。
重点支持企业(集团):锦华纸业公司、武陟红麻造纸厂、新乡新亚集团、濮阳造纸厂、焦作陶瓷公司,仰韶、天冠、宝丰、金星、民权、东方、蓝牌等酒业集团,大地公司、新飞电器集团、天元集团、洛阳明花公司等。
(2)纺织工业
基本任务:以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着力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努力扩大最终产品的比重;加大名牌产品及大企业集团的培植力度,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以纺织面料为突破口,增强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能力,重点解决纤维生产、纺纱、织造、染整和设计与开发创新五大技术问题,着力解决初级加工能力相对偏大、服装及最终产品比重偏小、产品趋同化严重、出口创汇以初级产品为主、功能化及差别化纤维比重低等结构不合理问题;以棉纺织和化纤两个支柱行业为扶持重点。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尤其是精深加工及最终消费品的出口比重,全面提升纺织工业的整体技术素质和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初步实现我省由纺织大省向纺织强省转变。
主要目标:2005年,工业总产值达320亿元,增加值达110亿元,年均递增10%左右。纺织:服装:化纤的比例由目前的70.67:3.25:22.99调整到65:10:25;服装:装饰:产业用纺织品比例由目前78:10:12调整为65:20:15;服装出口比重由目前的38%提高到60%;化纤使用量较“九五”增加30%,差别化纤维由17%提高到25%;服装出口量由1500万件/年提高到3500万件/年,争取培育2-3个国内服装名牌。
重点发展产品:棉纺织产品要重点增加精梳纱、无结头纱、喷气纺纱、气流纺纱、高支纱和针织用纱以及无梭织物比例,发展各种混纺交织品和高支高密织物,开发生产差别化、功能化纤维织物和色织装饰物。
化纤产品粘胶纺丝向连续纺、溶剂纺方向发展;开发生产高强低伸和高强高模帘子布,涤纶向差别化纤维方向发展,大力发展植物蛋白丝及特种纤维产品,努力增加细旦、网络、异型、中空、复合纤维生产,提高差别化、功能化纤维生产比重,大力发展产业用丝和无纺布产品。
服装面料要重点开发生产高档化纤仿真面料、植物蛋白纤维面料、棉抗皱免烫面料、色织面料和休闲面料;发展高支高密轻薄面料,化纤混纺面料、低比例混纺面料等。
服装要以西服、衬衫、休闲服、时装、中老年服装等五大类系列产品为发展重点,努力培植具有我省优势的名牌产品。
重点支持企业(集团):嵩岳集团、白马集团、新野集团、南阳集团、龙马集团、神马集团、白鹭集团、洛阳石化集团、河南神力集团、银海纺织公司等企业。
(3)烟草工业
基本任务:以培育名牌产品和大企业大集团为着力点,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装备,提高产品的档次质量和规模效益,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加快企业“三改一加强”步伐,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大力优化烟叶种植到最终产品的布局结构,提高烟叶整体品质等级水平,带动行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同时限制和逐步淘汰规模小、档次低、效益差的小烟厂,并加强专卖管理,加大打假打私力度,加快实现由烟草大省向烟草强省的转变。
主要目标:2005年,全行业实现利税70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年增幅为10%左右;烟叶种植面积保持150万亩,收购量达到17.5万吨,工商交接合格率达到80%以上;卷烟年产能力控制在297万箱;低焦油、混合型卷烟产品开发生产取得重大进展,其产量占卷烟总产量的15%左右;培育2个以上全国知名品牌;形成年产100万箱能力以上大企业(集团)1个、50万箱企业3个、40万箱企业1个。
重点发展产品及企业(集团):优化烟叶种植布局,提高复烤、薄片、膨化等质量档次;在加快优化卷烟产品结构的基础上,着力开发生产低焦油混合型卷烟系列产品,同时注重烟草机械等重点装备与配套产品的开发和规模生产。重点扶持新郑烟厂、郑州烟厂、许昌卷烟厂、安阳卷烟厂、南阳卷烟厂、驻马店卷烟厂及重点配套厂家。
重点项目:初步规划重点投资项目72个(详见附表),总投资170亿元。完成投产后,预计年增销售收入228.7亿元。利税74.6亿元。
(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着力培植新的支柱产业
按照“面向市场、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强化投入、壮大产业”的原则,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与环保等五大高新技术领域,重点做好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建设、企业和产品的培育、服务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五项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努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
“十五”末,全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水平明显提高,高新区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初步建立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宏观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2500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58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左右。
1.信息产业
基本任务:以新一代显示及通信设备、信息网络及安全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及原材料产品为主攻方向,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等三大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力提高投资类产品比重,着力培育国内外名优品牌和大企业大集团,走集约化、规模化、系列化发展道路;立足引进与自主创新,注重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缩短新产品商品化、规模化周期,在若干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和跨越发展,增强我省信息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和对全省工业经济的带动作用。
主要目标:2005年,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500亿元,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00亿元,年递增速度力争达到30%;出口创汇4亿美元,形成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大型企业集团1家、销售收入超50亿元企业2家。
重点发展产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重点是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各种信息安全及网络系列产品,密集波分复用设备,光同步数字系列设备,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等数字通讯传输类产品;大屏幕、纯平彩管玻壳,大屏幕、数字化、高清晰度系列彩电及LED显示器,有线电视双向系统等广播电视数字视听类产品;计算机系列产品;高分子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新型传感器、高性能电池、大直径单晶硅抛光片、片式微型金属化有机薄膜电容器、高频声表面滤波器件、光无源连接器及相关材料,工业数字控制类产品,数字化电度表等。
软件业的重点是宽带语音输入系统、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杀病毒软件、电子申报征管税集成管理网络系统、信息安全软件、计费软件、各种管理类软件等,加快软件产业开发和软件基地建设,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步伐。
通信业的重点是传输网、移动通信网、固定电话网和IP网的建设。
重点支持企业(集团):安阳玻壳集团、南阳金冠集团、537厂、雪域集团、新乡环宇公司、755厂、河南思达集团、河南天地公司、洛阳单晶硅公司、金惠公司、158厂、508厂、天地科技公司、威科姆软件公司、华普奥原公司等。
2.生物工程及新医药
基本任务:针对我省比较薄弱的现状,跟踪国内尤其是国际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大力采用现代提取、分离、精制等先进工艺技术及装备,选择优势领域、集中力量实现局部突破和跨越式发展。重点以生物药品系列、生物食品系列、工业酶制剂、基因工程、新型植物药有效成份精取产品、中药植物新品种选育、农业深加工生物工程产品等为重点,采取引进、联合研制和自主开发等综合措施,实现商品化、规模化,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我省比较优势的“拳头”产品和骨干企业(集团)。
重点发展产品;血液精深加工系列制品,诊断试剂、基因芯片系列产品,各类抗病毒系列产品,以抗癌、抗衰老和中药现代化为主的新医药,新型酶制剂、新型生物化工产品等。
重点支持企业(集团):莲花集团、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华兰生物公司、众生制药公司、宛西制药公司、天方药业公司、雅康公司、海星公司、普康制药厂、漯河天翼生物公司等。
3.新材料
基本任务:结合我省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重点发展超硬材料及制品、优势高档耐火材料、新型合金材料、陶瓷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精细化工材料、超细粉体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大力促进纳米技术研究及纳米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力争形成一定的技术和产业优势。
重点发展产品:重点发展高纯超细粉体材料、新型室内外装饰材料及产品,优质特种耐火耐腐材料,纳米氧化物材料,高品级金刚石及制品,大直径区熔单晶硅及磨片,芳纶丝及其帘子布、DF尼龙、高纯金属镓及砷化镓、铝硅钛多元合金制品、无氧高清洁镀铜管、特种玻璃、高档系列包装材料及制品等。
重点支持企业:黄河实业集团、新亚公司、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焦作化工总厂、庆安化工公司、新乡巨晶化工公司、永城铝厂、郑州二钢、郑州铝业公司、新乡金龙铜业公司、洛玻集团等。
重点项目:规划重点投资项目60个(详见附表),总投资187亿元。预计年增销售收入595亿元,利税146亿元。
四、主要对策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促进全省观念创新。一方面,全省各级、各部门和重点企业都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改造、提升五大支柱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和要求,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系统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机遇感和危机感,切实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措施,制订目标,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另一方面,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彻底打破部门、行业、地区界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能动作用,树立全局观念,强化整体意识,齐心协力,配合联动,形成有利的氛围和工作机制。
(二)努力提高对外、对内开放水平。进一步强化主动走出去的“开放带动”战略,尽快熟悉和掌握世贸组织运行规则,在扩大对境外开放的同时,努力扩大对国内开放,继续实施“东引西进”,把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制订更加优惠的鼓励政策,特别是要创造更加宽松的软环境,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处处代表河南形象”的意识,多渠道、宽领域、多方式地在市场、资金、品牌、管理、信息、人才等方面加强同国际国内的合作,加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联动发展步伐,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努力提高我省大中型企业和全省工业经济的开放度。
(三)加快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以建立企业为主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科技发展要求的技术创新体系与运行机制为目标,始终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把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与升级紧密结合起来,把自主开发同引进技术密切结合起来,把引进、消化与创新密切结合起来;要利用税收优惠手段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开发费用,使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5%以上,各类大中型企业达到1.5%以上,确保企业科技并发有可靠的资金来源;加快建设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中心,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我省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和水平,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名牌产品、关键技术;注重培育社会化、网络化高新技术中介服务体系,加速先进、成熟、实用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积极鼓励外商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设立研究开发机构、高技术企业和出口企业;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科技人才队伍成长的培养、激励、考核、监督机制,创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软硬环境,使我省工业发展切实建立在强大的科技进步基础之上。
(四)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我省大企业集团、国家级科研院所和高校在知识、技术、人才密集方面的资源优势,认真落实开发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法规,通过制定全省高新区发展规划,集中力量,持续扶持,促进以郑州、洛阳为重点的国家和省级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壮大成长,尽快形成一批布局合理且具有特定区位优势的高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群体,充分发挥对国民经济和传统产业的“基地、窗口、辐射、带动”作用。各类开发区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工商、税务、公安、保险、会计、审计、人才交流、技术交易、信息咨询等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配套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招商方式,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来豫投资。有条件的要充分利用国家赋予高新区的优惠政策,发展一区多园。同时,重点建设大学科技园、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等专业园区,以专业产业园建设培植有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
(五)加大改革力度,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全面放开搞活中小企业。一方面切实深化国企改革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推动企业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实现社会服务机构与企业分离,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动力。另一方面要着力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优化国有资本配置。要以产业结构布局和组织结构调整为主线,围绕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培育大企业集团,加快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重组、联合,鼓励企业资产重组、工商重组、经营重组、技术重组、管理重组,实现优势互补,切实把企业联合、改组作为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和整合效益的重要内容,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效。同时,积极引导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双向协调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推进大公司、大集团与中小企业开展专业化协作。强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体系,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担保、咨询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引导和激励中小企业向专业化、外向型、科技型发展。
(六)加快信息化建设。一方面以建成先进、高效、灵敏、准确的企业现代信息网络系统为目标,大力推广应用生产集散控制系统(DCS)、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CAD CAM)、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以及市场快速反应系统(QR)、财务软件管理系统等,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技术开发、生产营销方式的根本变化,实现企业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资源的优化,增强企业在发展方向选择、产品市场定位、投资项目实施等重大问题上的正确决策能力。另一方面切实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信息网络化和电子政务。一是加快建设政府管理部门信息主干网,为政府部门内部提供信息沟通平台,提高政府决策效率。二是发展政府部门间、政府与企业间的电子政务,将政府的各类产业政策以及采购、招标、招商和对公众服务等活动放到网上进行,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七)大力发展非国有工业。在建立完善国有资产退出机制的同时,各级政府要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创造好的政策和宽松环境。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要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充分利用其市场意识强、历史包袱轻、经营方式灵活的特点,合理配置资源。各类中小企业要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努力上规模、上档次、提高素质。要特别鼓励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放宽政策环境.提供资金、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有力支持,拓宽发展空间。要通过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市场的推动和自身的活力,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平等竞争中各展所长、共同发展。
(八)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重点抓住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行的财政债券支持技术改造、采用国产设备抵免所得税和技术改造进口设备减免关税等一系列政策机遇,同时要把省委、省政府颁布的“抓大放小”24条政策、“对外开放”政策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结构调整专项财政资金与国家继续实施债转股、兼并破产等重大措施紧密结合,用足用好,集中倾斜到确定的重点产品和企业上来。二是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围绕“控制总量,优化结构”,结合我省实际,定期颁布我省限制与淘汰落后目录,采取有力措施,有步骤地确保技术质量水平低、能耗高、污染重、已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产品及时淘汰退出。
(九)加强统筹规划,建立健全高质量、高水平项目库。一方面要紧紧围绕确定的企业及产品发展方向和重点,深入分析、预测国内外各方面趋势变化,加强统筹规划,建好项目库。另一方面,建立投资决策风险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加强项目管理,规范投资行为,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果,做到规划一批,实施一批,竣工见效一批,补充淘汰一批,逐步扭转近年来我省技术含量高、比较优势明显的大项目储备不足的被动局面,为五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改造升级建立可靠的项目支撑。
(十)扩大筹资视野,拓宽资金渠道,增强融资能力,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力度。一是要继续发挥银行信贷资金的主渠道作用,尽快建立完善政府、银行、企业在技术改造投资管理方面的新型关系,调动各级金融单位、政府部门及企业的积极性。二是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政策性资金。重点把国家各类财政资金和我省各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采取贴息、资本金补助等多种形式,带动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技术改造重点项目。三是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积极运用企业债券、土地置换、资产转换和重组以及企业上市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强对上市企业募集资金的监管,确保合理的资金投向。四是面向国际资本市场,改善我省投资环境,采取多渠道、多形式,扩大直接和间接利用外资,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五是根据需要,利用国有资产退出变现和财政支持等途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
附件:五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十五”重点规划项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