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

2020年07月15日13:51:04
发布部门: 四川省政府
发布文号: 川府发[2011]20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现将《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年)

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途径。为加快建设西部科技创新高地,提升我省科技成果转化力、产业聚集力、市场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实现产业化为目的,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着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基本思路

把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我省科技支撑发展的中心任务,作为建设西部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举措,作为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试点工作的主体工程。通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项目,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措施,建立市场导向、政府服务、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资本化、产业化,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启动实施1500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以上重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平台100家以上;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创新联盟100家以上;全省技术交易合同项目累计40000项以上,技术交易额累计400亿元以上。通过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的实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快发展,预计带动实现产值12000亿元以上。

四、基本原则

(一)坚持市场配置资源、政府引导服务的原则。按照市场机制聚集和配置各类资源,政府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引导支持。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走向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动态管理机制。

(二)坚持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原则。对企业牵头,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共同承担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优先支持。重点支持产业化示范。

(三)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对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带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坚持自主开发和技术引进并举的原则。鼓励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资金和人才,吸引海外留学人员来川进行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鼓励军民两用科技成果的转化。

(五)坚持产业化导向、注重技术创新的原则。科技成果转化以实现产业化为目的,注重市场前景,突出科技成果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水平,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重点任务

(一)项目引导,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围绕我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7+3”产业发展规划、八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及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发展规划,促进我省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塔尖产业的发展,强化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实行产业标准化,鼓励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金和高端人才,实施15个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加快我省相关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到2015年,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0项以上,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00项以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实现产值12000亿元以上。

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项目要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和产业上有重大需求。重点支持:国家重大专项中具有转化和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创新计划支持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奖励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通过技术交易落户我省的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电子信息产业是我省优势产业,是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和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产业之一。我省拥有四川长虹、九洲、三零集团等一批全国知名的龙头企业,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大、中电10所、29所、30所、中科院成都分院等一批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拥有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拥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等一批国家级信息技术创新平台,已形成集成电路、应用软件、数媒视听、网络通信、军事电子5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2)重点领域:重点在集成电路、应用软件、信息安全、军工电子、数字视听及数字媒体、网络与通信、三网融合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互动式网络电视(tv2.0)、集成芯片式特高频(uhf)频段射频识别(rfid)读写机具、等离子显示板(pdp)高光效模组、分立元器件uhf频段rfid读写机具、带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识别uhf频段rfid读写机具、uhf频段系列化天线。

(4)重点产品:重点培育形成大尺寸高清晰pdp电视机、国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产品、网络安全产品、表面等离子体超衍射光刻机、物联网射频识别产品、工业机器视觉产品、三维仿真系统、电子眼自动检测系统、电子阅读产品、电子政务虚拟专用网络(vpn)设备及系统、公共安全视频信息管理系统、高性能路由器、高清电视节目网络制播系统、互动式网络电视、主动式有机发光显示屏等产品。

(5)重点基地:重点加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信息安全产业基地、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数媒视听产业基地、软件外包基地的建设。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一代网络及通信、信息安全、3c家电、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卫星移动通信、动漫游戏、软件外包、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网络增值服务、数媒视听和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集群。

(6)实现目标: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2015年,预计带动实现产值2000亿元以上。

2.装备制造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我省装备制造业已基本形成产业规模较大、技术装备较先进、研制水平较领先、配套体系较完善的装备制造工业体系。拥有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拥有东方电气集团、二重集团、四川宏华、空分集团、资阳机车、眉山车辆、攀钢集团、成都神钢、四川长起、邦立重机、长江液压、四川长征机床公司、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成焊宝玛焊接装备等优势重点企业。2010年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500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24.7%,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加快我省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

(2)重点领域:重点在新能源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现代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及自动化装备、石油钻采及石化成套设备、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设备、高端配套基础零部件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cpr1000蒸汽发生器用18mnd5管板锻件研制、2兆瓦双馈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超超临界1000兆瓦火电重大装备研制与产业化。

(4)重点产品:重点培育形成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大型铸锻件、冶金轧机、风电增速箱产品,百万千瓦级核电大型成套铸锻件,特大型天然气液化成套设备,大功率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大型高速龙门五轴加工中心,高速精密卧式加工中心,重型数控桥式铣车,数控道轨板磨床,智能机器人,柔性汽车装焊生产线,大型环保电动系列液压挖掘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高精度智能化数字化测量仪器仪表,大型精密轴承系列产品、油气开采装备等产品。

(5)重点基地:重点加强四川省数控机床产业、成都焊接装备、四川省液压元件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成都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宜宾国家精密模具与特种材料集成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广汉石油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资阳机车车辆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基地的建设。

(6)实现目标: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2015年,预计带动实现产值1000亿元。

3.节能环保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我省在节能环保产业领域具有较强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发展能力,拥有东方电气、德阳二重、自贡东锅、自贡运输机械、四川长虹、昊华鸿鹤公司、久大盐业、中昊晨光、华西能源、亚连科技、新力光源、中物科技集团、中物环保等一大批节能环保产业的骨干企业,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科院成都分院、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四川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从事节能环保的科研机构,拥有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拥有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平台。节能环保产业市场巨大,前景广阔。
(2)重点领域:重点在节能装备、节能电机、节能材料、生活垃圾处理、工业废气、废水处理、城市污水、核废料处理、高效节能绿色照明产品、建筑节能、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成套设备、环境生物制剂、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生态治理与环境服务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废旧空调换热器回收处理技术和设备、以接插元器件为主的废弃线路板的可重用性拆解设备、以贴片元器件为主的废弃线路板的可重用性拆解工艺及拆解机、废弃线路板再资源化中获得的非金属材料再利用技术及应用、煤层气耐硫催化脱氧技术开发。

(4)重点产品:重点开发高效节能锅炉、高效节能机电产品、节能家电及办公设备、高效照明产品、节能环保建筑材料、五效真空制盐装置、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处理和回用装置、生活垃圾处理设备、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危险废弃物等离子焚烧装置、多品系环境微生物菌剂和生物催化剂、模块化高效生物反应器、环境快速监测系统成套设备等产品。

(5)重点基地:重点加强德阳、自贡大型节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成都、乐山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遂(宁)资(阳)绵(阳)西部高效照明产业带、绵阳节能家电产品制造基地和废旧家电、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和成都高新区、金牛科技园、锦江工业园等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区建设,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基地和产业集群。

(6)实现目标: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2015年,预计带动实现产值1000亿元。

4.新材料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我省新材料具有品种多、门类齐全、资源优势突出的特点。除钒钛以外还拥有丰富的稀土、锂、镁、硅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拥有得阳科技、东材集团、自贡硬质合金、新光硅业、峨眉半导体厂、四川长虹、宜宾丝丽雅、银河磁体、天齐锂业、新力集团、乐山银邦硅业等企业和硅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拥有中蓝(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西南化工研究院、西南磁学研究所、成都工具所、中科院成都有机所、峨眉半导体研究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实力雄厚的科研机构,拥有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拥有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稀土材料、特种高分子材料(包括新型复合材料)、硅材料、高纯金属、化合物半导体、锂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核材料、碳材料、超硬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2)重点领域:重点在稀土材料、特种高分子材料(包括新型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合金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物质改性材料、纳米材料、碳材料、超硬材料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无钕稀土系镍氢动力电池、小管径金属复合管、三氧化二钒生产技术研究。

(4)重点产品:重点培育形成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发光材料及制品,聚苯硫醚纤维、芳纶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及复合材料,生物修复与介入材料、高档炭黑和石墨、高纯硅材料、高纯碲化镉材料、稀土储氢合金、高性能稀土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高端镍氢电池、聚苯硫醚纤维及高温袋式除尘器、玄武岩纤维及复合材料制品、高品质大功率电机绝缘材料、超硬精密工具、刃具、量具、大直径碳素电极、电池级碳酸锂、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等产品。

(5)重点基地:重点加强成都国家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自贡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绵阳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德阳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乐山硅材料及副产物综合利用产业化基地等的建设。

(6)实现目标: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2015年,预计带动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

5.新能源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我省在新能源产业上具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和较强的研发能力。峨嵋半导体厂(研究所)、中国核动力研究院、中科院光电所、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校和东方电气、新光硅业、中核建中、乐电天威、成都钟顺、乐山新天源等龙头企业,承担了一大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在晶硅电池、碲化镉薄膜电池、太阳能聚光及跟踪装置、核电、风电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技术水平全国领先。
(2)重点领域:重点在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质能源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研发、2倍v型聚光cpv发电机;zstrack— fs太阳跟踪装置、高方阻细栅密栅多晶硅太阳电池。

(4)重点产品:培育形成多晶硅电池,非晶硅电池、多晶硅硅片、多晶硅电池组件、石英坩埚炉、碲化镉薄膜电池组件、核级管材、风电叶片、直驱式高功率风电机组、核燃料棒、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产品。

(5)重点基地:重点加强双流国家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乐山国家硅材料及副产物利用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

(6)实现目标: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2015年,预计带动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

6.汽车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全省在汽车制造全产业链上拥有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形成了成都、资阳、绵阳、南充等汽车整车和零部件配套产业集中发展区。成都经开区已拥有德国大众、日本丰田、一汽、吉利、大运等 “八大车企、若干车系”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国内外生产企业。同时,资阳南骏已与韩国现代开展合作,绵阳中国重汽、华晨汽车加快发展,南充汽车零部件企业快速成长。汽车产业在我省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2)重点领域:重点在汽车制造、发动机、汽车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系统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电动出租车开发及产业化、采用密闭鼓风炉铁水浇铸的汽车钒钛制动鼓、小排量增压汽油机。

(4)重点产品:培育形成纯电动汽车(出租车、客车)、低速高性能环保电动车、低重心矿用自卸车、小排量增压汽油机、nq160n系列天然气发动机、电动汽车驱动系统、载货汽车钒钛制动鼓等产品。

(5)重点基地:重点加强成都市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资阳“车城”、绵阳汽车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

(6)实现目标: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2015年,预计带动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

7.钒钛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我省攀西地区拥有世界罕见的超大多金属矿床,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铁储量占全国的20%,是仅次于鞍本地区的我国第二大铁矿,除与铁共生的钛、钒外,还伴生镓、钪、钴、铬等是重要战略资源,价值巨大。钛资源保有储量占全国储量的93%,居世界第一位;钒资源保有储量占全国储量的63%,居世界第三位;镓、钪、钴、铬等保有储量丰富,仅攀枝花、红格、白马三矿区伴生在表内矿中的镓储量就相当于55个大型镓矿床的储量。拥有攀钢集团、龙蟒集团、恒鼎实业、钢城企业集团、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攀枝花学院以及一批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产业技术联盟等,钒钛磁铁矿综合开发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创新团队。

(2)重点领域:重点在钛化工、钛及合金、氧化钒、钒氮合金、含钒钛微合金钢、钒催化材料、钒钛特种功能材料、钒、钛磁铁精矿高炉冶炼新流程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高速重载钢材新技术开发、钛板和钢板爆炸焊工艺技术研究、钛加工工艺研究、攀钢高钛型高炉渣碳化产业化技术研究、碳化渣低温选择性氯化制备ticl4工艺及装备研究。

(4)重点产品:重点培育形成含钒钢筋、钒钛特殊钢产品、钒钛刹车制动鼓、钒钛齿轮、钛材及钛制品、高档钛白产品、脱硝催化剂载体二氧化钛、电子级高纯二氧化钛、纳米铁粉、钒铝合金、钒基储氢合金、钒电池、纳米二氧化钛等产品。

(5)重点基地:重点加强攀枝花国家钒钛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延伸钒产品链和钛产品链,打造钒钛产业集群。

(6)实现目标: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2015年,预计带动实现产值800亿元以上。

8.轨道交通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以高速铁路为代表的轨道交通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西部地区以成都为中心,高速铁路贯通东西南北为标志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我省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四川是我国除北京以外的第二大轨道交通产业资源拥有省份,拥有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中铁二院、成都铁路局、中铁二局、中铁八局、中铁信托、中铁二十三局、中铁西南院、成都机车车辆厂、资阳机车厂、眉山车辆厂、攀钢集团、铁投集团、成都地铁公司等国营大中型企业及科研院校,拥有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涵盖了轨道交通产业生产制造、设计、施工、运营、教学、科研等上、中、下游业务产业链,将有力带动机械、电子、材料、信息等产业快速发展。(2)重点领域:重点在综合交通智能化、软件信息、节能环保、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制造、关键零部件、技术服务等产业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车体和转向架、高速重载铁路关键消耗材料及配件开发、100米钢轨在线热处理工艺研究及生产线研制。

(4)重点产品:重点培育形成高速重载铁路关键消耗材料及配件、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及关键部件、100米钢轨在线热处理工艺研究及生产线研制、高速铁路用轨、高/快速铁路扣配件、载重80吨级以上铁路货车、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钢轨自动精调技术、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定位限位装置等产品。

(5)重点基地:重点建立和推进一批轨道交通技术创新联盟和一批轨道交通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促进轨道交通产业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不断提升我省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6)实现目标: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2015年,预计带动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

9.油气化工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石油化工作为能源工业和基本原材料工艺,其主要产品汽油、乙烯、工程塑料、橡胶等,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天然气的主要化工产品合成氨、甲醇、化肥以及甲醇衍生物,在国内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我省以天然气、硫、磷、盐等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基础雄厚、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是全国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四川盆地天然气三级储量达1.7万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位;盐卤和石灰石资源富集,岩盐矿储量180亿吨,居全国第一位;硫磷钛化工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拥有中石油、中石化、四川化工控股集团、煤炭产业集团、亚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晨光化工研究院、中科院成都有机所、四川大学等企业和高校院所。拥有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拥有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重点领域:重点在油气化工新型催化剂,天然气、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醇醚燃料助剂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焦炉气甲烷化制合成天然气中试及催化剂开发、二甲醚为基质的工业用切割气的技术研究、粗苯催化加氢精制纯苯。

(4)重点产品:重点培育形成聚乙烯、聚丙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工程塑料、涂料、基本化工原料等产品。

(5)重点基地:重点加强川南现代煤化工基地、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化基地、德阳磷化工产业化基地、自贡和乐山盐化工产业化基地等的建设,逐步形成天然气化工产业链、石油化工产业链。

(6)实现目标: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2015年,预计带动实现产值800亿元以上。

10.农畜超级种及配套技术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四川是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粮食作物和畜禽生产与消费大省,播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生猪出栏量、猪肉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一,肉制品远销国内外。同时,拥有国豪种业、川种种业、川单种业、川农高科、西科联、新希望、高金和铁骑力士等龙头企业,省农科院、省畜科院、四川大学、四川农大等国内外知名科研单位,拥有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农畜遗传育种技术、良繁技术及配套种养殖技术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有良好的产业和科研基础。

(2)重点领域:重点在水稻、玉米、油菜、小麦、生猪、家禽等主要作物和畜禽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骨干亲本蜀恢527及重穗型杂交稻的选育与应用,高异交性优质香稻不育系川香29a的选育及应用,优质高配合力重穗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绵恢725的选育和应用,高配合力优质新质源水稻不育系803a的创制及应用,四川杂交中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西南地区玉米杂交育种第四轮骨干自交系18— 599和08— 641,温—热带种质玉米自交系ya3237和ya3729选育与应用,超高产玉米新杂交种川单418、川单428、川单189,人工合成小麦优异基因发掘与川麦42选育推广,四川省小麦条锈病菌源区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甘蓝型油菜新材料绵7mb— 1与核三系育种方法的创制及应用,大恒699肉鸡配套系,大恒优质肉鸡育种研究与应用,畜禽粪污沼气化处理模式及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规模猪场健康养殖和清洁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优质獭兔高效养殖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四川省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

(4)重点产品:重点培育形成超级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杂交油菜、杂交小麦、四川优质风味猪、大恒肉鸡等产品。

(5)重点基地:重点加强全省农畜育种攻关、良种繁育基地、粮畜禽规模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发展壮大四川种业,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6)实现目标: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2015年,转化超级稻和玉米新品种30个以上,优质高效安全肉猪配套系3个以上,优质高效安全肉鸡配套系2个以上,先进实用配套技术100项以上,预计带动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

11.优势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四川是全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畜禽水产的重要生产基地。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同时,拥有新希望、泸州老窖、高金、吉香居、光友、叙府、佳美、张飞牛肉等龙头企业,拥有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一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实力雄厚,创新成果丰硕,具有较好的研究开发基础。

(2)重点领域:重点在生猪、蔬菜、薯类、家兔、茶业、柑橘、食(药)用菌、蚕桑、奶业、高粱、山羊、烟草、猕猴桃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母猪系统营养技术研究与应用,饲料安全技术体系研究,仔猪动态营养调控及应用新技术,生物蛋白饲料的开发与应用,非常规蛋白饲料高效利用技术研究,禽流感、鸡新城疫等重大禽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畜禽疫病防控体系无公害系列药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优质牛肉加工及综合利用研究与产业化示范,传统肉品加工技术改造及产业化示范,优质安全冷却保鲜肉加工及储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优良牧草种质资源挖掘、新品种选育及应用,直投式功能菌发酵泡菜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应用,茶叶保绿增香加工技术研究及应用,西部茶叶优质原料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优质高产桑蚕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桑蚕茧质量智能测试新技术及设备,四川烟草主要病虫害的流行、预警及防控体系研究。

(4)重点产品:重点培育形成富营养安全肉制品、四川泡菜、名优绿茶、现代奶制品、浓香型白酒、山地清香型烤烟、非浓缩还原(nfc)果汁、桑椹保健品、新型高效兽用疫苗及兽药、生物高能饲料、生物农药等产品。

(5)重点基地:重点加强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农业科技园区、优势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市场营销与现代物流等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6)实现目标: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2015年,开发新产品50个,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40%以上,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链及产业集群10个以上,预计带动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

12.生物医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四川拥有较为雄厚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拥有科伦药业、迪康药业、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蓉生药业、奥泰医疗、西南医用、华神药业、远大蜀阳、诺迪康药业等重点企业,成都是国家生物技术产业基地;研发实力强,拥有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容量注射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研发机构。近年来,我省先后承担多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省委、省政府已把生物工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我省重点发展的三大潜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目前已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2)重点领域:重点在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血液制品、化学药、医疗器械、保健品和美容护肤品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的研制及临床应用、静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的制备及临床应用研究、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可立袋)、拆分新方法在手性药物和中间体制备中的应用、肝癌多药耐药及其相关机制与干预研究、医学图像处理与三维重建系统等。

(4)重点产品:重点培育形成kh901等基因工程药物、多价肺炎结合疫苗等新型生物疫苗、静注免疫球蛋白等新型血液制品、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等高端医疗影像诊断设备、胱抑素c检测试剂盒等诊断产品、生物医学植入材料等产品。
(5)重点基地:重点推动成都高新区国家首批医药出口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生物医药)、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基地、龙潭工业园、温江海峡两岸工业园、邛崃医药工业园等生物医药产业集中区加快发展。推进大容量注射剂、生物与医药、医疗器械、血液与生物诊断、生物医学植入材料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建设四川(成都)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6)实现目标:通过本专项实施,到2015年,预计带动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

13.现代中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我省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较强的中医药研发力量和良好的中药工业基础,是全国第一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多年来全省积累了丰硕的中医药科技成果,发展迅速。全省共有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0余个国家和省级研究平台,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拥有康弘药业、地奥药业、科创药业、蜀中药业、好医生药业、禾邦药业、新荷花中药饮片公司、新绿色药业、美大康药业等重点企业,中药工业总产值位居全国前列,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以上,是省委、省政府重点发展的七大优势产业之一。

(2)重点领域: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及成果转化;中药饮片、提取物及配方颗粒成果转化;中药新药、中药相关产品成果转化;中药加工炮制、质量控制、流通技术等成果转化。

(3)重点成果:中药材大品种;现代中药饮片;新型配方颗粒;治疗重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药大品种;中药保健食品、中药兽药等相关产品;道地中药溯源系统、中药材网上交易平台、中药现代炮制技术及设备等。

(4)重点产品:川贝母、川附子等川产道地药材大品种;新型中药饮片与配方颗粒;地黄叶总苷胶囊、银杏内酯注射液、渴洛欣胶囊、康复新液系列产品等中成药大品种;道地中药溯源系统、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等。

(5)重点基地:资阳、泸州等省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宝兴、北川等省级中药现代化特色科技示范基地;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禾邦医药工业园、海峡两岸科技园、邛崃医药工业园、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孵化基地;中药饮片、中药材大品种培育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6)实现目标: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2015年,预计带动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

14.军民结合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四川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生产的重要试验研究基地,拥有绵阳科技城、航天七院、九洲集团、久远集团、四川电子军工集团、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成都林海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一航成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绵阳市宏扬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云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四川泛华航空仪表电器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征机械厂、成都云药有限责任公司等基地、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拥有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目前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3个,省级技术中心31个,为我省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重点领域:重点在航空技术、航天技术、核技术、光电技术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表面等离子体超衍射光学光刻基础研究、国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地面综合信号关口站成套设备及通信终端产品、介质壁加速器以及功能材料和功能器件。

(4)重点产品:重点培育形成民用飞机(机头) 、航空发动机(包括零部件)、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再制造技术及其应用、新型管制自动化系统、大型飞机机载设备燃油管理系统及燃油质量流量测量系统、离合器壳体旋压成形专机、cf2燃料组件研制、90y及其制品、介质壁加速器以及功能材料和功率器件、国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地面综合信号关口站成套设备及通信终端产品、晶体谐振器及铷原子钟产业化、slm105型森林灭火发射系统等产品。

(5)重点基地:重点加强绵阳科技城、广元电子信息等产业化基地建设,同时创建一批军民融合技术创新联盟,建立完善一批军民融合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促进军民融合产业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不断提升我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6)实现目标: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2015年,预计带动实现产值800亿元以上。

15.国际科技合作成果转化专项。

(1)基础条件:我省充分发挥国际科技合作的渠道、信息和人才优势,以双边、多边的政府间合作为平台,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俄罗斯、泰国、新加坡、越南等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成都华气厚普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长征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九洲迪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阜特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已与美国acd公司、意大利cesi公司、奥地利bachman公司、以色列amimon公司、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国内外企业和研究机构、大学开展合作,研究开发了一批重大成果。建设了7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立了国际科技合作网络平台、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取得了一系列国际科技合作成果。

(2)重点领域:重点在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新材料、现代农业、航空航天产业、民用核技术等领域突破。

(3)重点成果:lng加气站泵池核心技术,中冷器研发矩形波纹开窗专有技术,先进焊接工艺与新颖结构形式完善结合的制造技术,大跨度机床构件的安装结构、机床位置环热变形的补偿装置和宽推力输出范围的组合式直线电机等技术。

(4)重点产品:重点培育形成gmc4000h/2x60、五坐标龙门数控机床、lng加气机及成套设备、新型环保节能中冷器、天线高清视频传输系统、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浆系统等产品。

(5)重点基地:重点创建和推进一批国际科技合作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建立完善一批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和国际科技合作孵化器、国际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基地,促进国际科技合作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提升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6)实现目标: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到2015年,预计带动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

(二)搭建平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能力。

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启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项目,将平台打造成聚集科技资源,开展科技创新,服务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发展,培育创新服务团队的重要载体。重点支持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分析测试、技术转移、工程化应用、创新孵化、区域服务、融资服务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到2015年,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各类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平台100家以上,促成全省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900项以上。全省重大技术交易项目累计40000项以上,技术交易额累计400亿元以上。

1.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资源集成与信息共享。

建立全省统一开放的科技成果信息、专利文献信息、标准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中国创新驿站四川区域站点,重点建设好50个工作站点,挖掘中央在川科研单位、高校、省级计划和市州科技成果,汇集国内外科技成果、专利、标准等信息。

到2015年,建立登记科技成果3000项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资源和企业技术需求信息10万条以上的管理数据库

公共服务网络体系,使其成为西部第一服务功能强、覆盖领域广、信息量大的科技成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2.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分析测试平台建设,建立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分析测试服务体系。

大力整合分析测试资源,发挥全省及中央在川各类专业检测机构作用,构建我省科技成果转化分析测试能力较强、仪器设备较齐全、能够集中配套服务、实现开放共享的分析检测平台。重点支持建设重要领域、重点产品、重大工程等科技成果转化的分析测试机构20个,培育服务机构30家。完善分析测试网络信息系统和分析测试专家人才库。

到2015年,为1000家以上的企业在研发、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提供分析检验、分析方法、标准制定及技术咨询、转让等服务。

3.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平台建设,承接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

针对提高科技成果技术的交易服务水平和承接能力,建设适用、便捷、高效的科技成果技术转移平台。重点支持7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重点建设好40个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交易服务机构;指导培育30个市级技术转移中心;建立培育20家以上科技成果转化中介评估服务机构;20个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培育20个以上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市、区)。在有条件的县(市、区)设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
 到2015年,建立起覆盖全省的科技成果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全省重大技术交易合同项目累计40000项以上,技术交易额累计400亿元以上。

4.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化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围绕发展我省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以突出资源整合、开放共享、完善布局、统筹发展,建立持续稳定支持机制为重点,着力解决重点行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从小试、中试、工业性试验,到规模化生产的相关技术和工程问题,提升行业整体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依托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重点建设20家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工程化平台,40家重大产业技术工程化平台,40家企业自主创新科技成果工程化平台。

到2015年,促成全省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0项以上。

5.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区域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围绕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构建省市县三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区域服务机构的联动机制,促进技术成果、人才、资金等科技要素向产业集群流动,提升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组织、开拓能力的带头人,培养一支能够满足服务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重点服务于区域特色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50个以上,产业集群30个以上。

到2015年,逐步形成服务规范、特色鲜明、开放协作、高效运行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区域服务体系,促成全省中小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项以上。

6.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平台建设,加速科技成果的培育孵化。

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培育、创新创业、环境营造,依托国家和省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区等,建设一批综合实力强、服务条件完善、设施齐全的综合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一批专业特色鲜明、配套条件好、专业人才集聚的高水准的专业性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建设20个综合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20个专业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立健全我省科技成果孵化体系。

到2015年,依托孵化平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以上,促成全省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0项以上。

7.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融资平台建设,构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多元投入体系。

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金融信贷、创业投资和民间资本等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体系,搭建金融资本、创业资本与高新技术产业对接平台。整合各类资源,部、省、市、园区共建科技投融资增值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中国西部规模最大、功能最强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到2015年,力争吸引银行、创业机构及券商、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300家以上,吸引20家投资机构入驻,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债权股权融资超过2000亿元,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上市。

六、工作机制

整合科技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动力。重点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主体运行机制、产学研联盟合作机制、多元化投入机制、组织推进机制、展示交易促进机制、奖励评价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效、长效的动力机制。

(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运行机制。

优先支持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承担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内在机制,鼓励引导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主体。

引导企业从战略层面加强技术创新谋划和规划,使企业成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主体。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企业承担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当按一定比例配套,到2015年,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占主营收入的比重要达到5% 以上,使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主体。

鼓励引导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使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活动主体。到2015年,争取建设国家级创新型企业30家,带动建立省级创新型企业1000家以上。

鼓励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加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使企业成为国际科技成果转化的合作主体。鼓励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应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迅速做大做强,使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受益主体。(二)创新产学研技术联盟合作机制。

积极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建立产学研合作合同登记备案制度,完善专利许可合同备案,鼓励创新型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以股份制、委托开发、成果转让、知识产权许可转让等方式,建立产学研技术战略联盟。

鼓励产学研合作开展产业发展系统工程设计、共性技术和关键瓶颈技术联合攻关,建立知识产权权属和利益分享机制,完善科技成果合作共享机制,按照合同约定依法享受利益、承担风险。优先支持联盟承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畅通技术创新成果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渠道。

重点支持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具有较强竞争力、能够引领产业技术创新的国家和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00家,其中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试点备案联盟30家。

(三)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多元化投入机制。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及各类产业化专项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力度,通过引导带动使全社会投入3000亿元以上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财政科技投入的法定增长要求,省、市(州)和有条件的县(市、区)要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与金融资本、风险投资联动机制,加强同四川产业振兴发展投资基金科技专项的衔接,采取鼓励支持有条件企业境外上市等方式,打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链,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格局。

(四)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组织推进机制。

建立以省委、省政府领导牵头,省直有关部门参与的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我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重大事项,审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统筹协调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科技厅,负责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和推广工作,起草、实施有关法规规章政策,协调落实联席会议议定事项,制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全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市、区)试点工作。

(五)完善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促进机制。

建立完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市场双向互动机制和转化平台,促进科研院所、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流动转化。在有条件的市建立固定的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市场,每年组织一次适应我省产业发展需求,且具有综合性、较大规模的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带动地区、行业开展各具有特色的专业科技成果展示活动。

组织参加国家级以及国际性的有关技术交易博览会,鼓励企业运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产业优势,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精心组织承办西博会“高新馆”,把西博会“高新馆”打造成科技成果展示和技术交易重要平台;组织科研院所、高校举行科技成果、专利技术推介活动。组织指导市(州)、县(市、区)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建立起与政府、高校院所、行业部门等共同举办区域性、专业性、综合性科技成果展示交易活动的互动机制。

到2015年,全省组织开展200场次以上科技成果展示、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技术交易、资本对接等活动,促成全省一大批产学研合作的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六)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评价、考核、奖励机制。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科技成果的专利获取、运用和保护等自主知识产权指标,改进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科技成果评估办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认定、评价办法,依法保护科技成果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统计分析,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和落实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考核评价制度,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检查考核内容。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省科技进步奖要重点对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七、政策措施

营造环境,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综合运用投入、税收、金融、股权、人才等多元化支持方式,推动我省科技成果向科技产业转化,探索拓展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路子。
(一)进一步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各项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继续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符合规定条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西部大开发政策属于国家鼓励类项目企业,可依法享受西部大开发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国家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税收政策新规定,按照新规定执行。

进一步加大落实其他有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税收政策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搭建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产业对接平台。每年举办一届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资本对接推进会,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与风险资本对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科技保险试点等服务模式创新。

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和担保风险补偿金制度,鼓励和引导投资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等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投融资服务。创造条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上市。

(三)激励各类人才转化科技成果。

加强高新技术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重点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用人单位引进高级人才的住房货币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金等费用,可依法列入成本。鼓励专业技术人才以柔性流动方式在其他单位进行智力转化活动。

高校、科研机构主要利用财政性资金资助的项目所形成的职务科技成果,应及时实施转化;如果科技成果形成一年内仍未实施转化的,科技成果完成人提前两个月告知本单位后,在不变更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的前提下,可创办企业自行转化或者以技术入股方式进行转化。其中,职务科技成果由单位转化成功后,可将3至5年内形成的利润按最高可达到50%的比例对科技成果完成人给予奖励;经与单位协商同意,由科技成果完成人转化成功的,可按不低于65%的比例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

(四)政府采购鼓励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建立财政性引导资金采购科技成果转化产品制度。本方案形成的重点产品,特别是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产生重大影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并且具有明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产品,全部列入使用省财政资金采购的重大装备、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清单,作为政府采购重点予以支持。

积极落实国、省、市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使用省财政资金采购重大装备和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引导和鼓励企业加速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五)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作用。

推进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搭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载体。充分发挥园区、基地对科技成果集成、孵化、融资以及高端人才聚集功能,吸引科技成果转化各要素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基地聚集,培育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基地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格局。

附件: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分工方案(2011— 2015年)

四川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附件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分工方案(2011— 2015年)

为切实保证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落实任务分工,强化工作职责,务求取得重大实效,根据《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2011— 2015)》,特制定分工方案。

一、组织构架

成立联席会议制度(另文下发),负责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的组织实施。建立由相关单位、部门组成的专设工作执行机构和由科技、经济、管理等专家组成的综合咨询评审专家委员会,形成公开透明、科学决策、统一管理、部门联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一)进一步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各项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继续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符合规定条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西部大开发政策属于国家鼓励类项目企业,可依法享受西部大开发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国家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税收政策新规定,按照新规定执行。

进一步加大落实其他有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税收政策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搭建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产业对接平台。每年举办一届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资本对接推进会,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与风险资本对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科技保险试点等服务模式创新。

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和担保风险补偿金制度,鼓励和引导投资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等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投融资服务。创造条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上市。

(三)激励各类人才转化科技成果。

加强高新技术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重点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用人单位引进高级人才的住房货币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金等费用,可依法列入成本。鼓励专业技术人才以柔性流动方式在其他单位进行智力转化活动。

高校、科研机构主要利用财政性资金资助的项目所形成的职务科技成果,应及时实施转化;如果科技成果形成一年内仍未实施转化的,科技成果完成人提前两个月告知本单位后,在不变更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的前提下,可创办企业自行转化或者以技术入股方式进行转化。其中,职务科技成果由单位转化成功后,可将3至5年内形成的利润按最高可达到50%的比例对科技成果完成人给予奖励;经与单位协商同意,由科技成果完成人转化成功的,可按不低于65%的比例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

(四)政府采购鼓励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建立财政性引导资金采购科技成果转化产品制度。本方案形成的重点产品,特别是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产生重大影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并且具有明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产品,全部列入使用省财政资金采购的重大装备、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清单,作为政府采购重点予以支持。

积极落实国、省、市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使用省财政资金采购重大装备和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引导和鼓励企业加速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五)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作用。

推进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搭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载体。充分发挥园区、基地对科技成果集成、孵化、融资以及高端人才聚集功能,吸引科技成果转化各要素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基地聚集,培育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基地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格局。

附件: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分工方案(2011— 2015年)

四川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附件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分工方案(2011— 2015年)

为切实保证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落实任务分工,强化工作职责,务求取得重大实效,根据《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2011— 2015)》,特制定分工方案。

一、组织构架

成立联席会议制度(另文下发),负责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的组织实施。建立由相关单位、部门组成的专设工作执行机构和由科技、经济、管理等专家组成的综合咨询评审专家委员会,形成公开透明、科学决策、统一管理、部门联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一)进一步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各项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继续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符合规定条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西部大开发政策属于国家鼓励类项目企业,可依法享受西部大开发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国家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税收政策新规定,按照新规定执行。

进一步加大落实其他有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税收政策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搭建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产业对接平台。每年举办一届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资本对接推进会,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与风险资本对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科技保险试点等服务模式创新。

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和担保风险补偿金制度,鼓励和引导投资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等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投融资服务。创造条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上市。

(三)激励各类人才转化科技成果。

加强高新技术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重点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用人单位引进高级人才的住房货币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金等费用,可依法列入成本。鼓励专业技术人才以柔性流动方式在其他单位进行智力转化活动。

高校、科研机构主要利用财政性资金资助的项目所形成的职务科技成果,应及时实施转化;如果科技成果形成一年内仍未实施转化的,科技成果完成人提前两个月告知本单位后,在不变更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的前提下,可创办企业自行转化或者以技术入股方式进行转化。其中,职务科技成果由单位转化成功后,可将3至5年内形成的利润按最高可达到50%的比例对科技成果完成人给予奖励;经与单位协商同意,由科技成果完成人转化成功的,可按不低于65%的比例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

(四)政府采购鼓励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