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系专业韶关实习报告(优秀实习报告模版)
实习内容:
第一站—南华寺
南华寺座落于韶关市区东南22公里的曹溪之畔,这里依山面水,峰峦奇秀,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六祖慧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距今已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寺后有桌锡泉(俗称九龙泉),几株高达数十米的古老水松,是现在世界上稀有的树木,寺庙现存大量珍贵文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明的梁天监元年(公元5XX年)。据史料记载,是年印度高僧智乐三藏自广州北上,途经曹溪,“掬水饮之,香味异常”,“四顾群山,峰恋奇秀”,“宛如西天宝林山地”遂建议在此建寺。天监三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宝林寺”名。后又先后更名为“中兴寺”、“法泉寺”、至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宗敕赐“南华禅寺”,寺名乃沿袭至今。
南华寺是一座完整古建筑群,建筑面积有一万二千多平方米,整体为中轴线平面布局,分为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祖殿、方丈、钟、鼓楼等组成,寺后有卓锡桌,是六祖浣洗袈裟的清泉,周围环境幽美,鸟语花香,九株古老而稀有的水松,直插云天,更是引人入胜。
这座千年古刹还珍藏许多历史文艺物,如古建筑、碑铭、木雕、泥塑、刺绣、铜铸、冶炼等,都是国家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南华寺镇山之宝,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如六祖真身像、唐代千佛袈裟及圣旨、北宋木雕五百罗汉等。六祖即慧能大师。相传慧能(638-7XX年)本上一个樵夫,目不识丁,一日听人诵读《金刚般若经》而悟道,於是投到禅宗五祖弘忍门下,深得五祖器重。弘忍将衣钵传於慧能,慧能后来被尊为禅宗六祖。慧能提倡顿悟法门,传承很广,为禅宗南宗创始人。南华寺三百六十尊北宋木雕罗汉像神情逼真,栩栩如生。这些木雕罗汉全为坐像,都是用整块松木、樟木或楠木雕成,高约60厘米,雕刻技术纯熟精湛,生动表现了罗汉各自不同的性格。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木雕罗汉像上还有功德铭文,如“大宋国广州右第一厢第四届住止女弟子邓氏六娘谨抽净财镌造罗汉一尊舍人韶州南华寺永充供奉”,这些铭文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第二站—马坝人遗址
马坝人遗址位于曲江县县城西南15公里处,距间市区18公里,总面积为0.4平方公里,前山海拔123米,后山海拔197米是闻名中外的“马坝人”、“石峡文化”遗址所在地。马坝人遗址所处的狮子岩,由南北并列一高一矮两座玲珑秀丽的石灰岩孤峰构成,由北遥望如卧狮酣睡,由南远眺则如雄狮起舞,因而得名狮子名,岩内洞穴纵横,洞中套洞,穴中有穴,遍布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
狮子岩以出土“马坝人”头盖骨和“石峡文化”遗址而蜚声中外。马坝人是介于中国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一种古人类型,考古学家和艺术家在银岩内塑造了12万年前马坝人的生活群像,在桂花岩内再现了四五千年前马坝新人生活群像,洞外有多种游乐设施,有仿古式的“野烤洞”和“狩猎冲”,可乘仍古独木舟游洞中湖。景区内还建一座大型的马坝人博物馆和张九龄纪念馆,前山主要介绍“马坝人”
和“石峡文化”及洞中湖游览为主,后山则以曲江二十四景之一的“招隐寺”和天然景观为主。
马坝人的脑容量估计超过北京人,又具有智人的进步性质。分类上归于早期智人,是直立人转变为早期智人这一重要环节的代表。马坝人头骨化石是目前华南地区唯一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马坝人遗址至今尚未发现有文化遗物。马坝人的发现,有助于研究古人类在粤北地区的活动和当时的地理气候及生态环境,也为进一步探讨人类演化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宝贵材料。既扩大中国远古人类分布范围,还填补了岭南地区人类进化系统上的空白,是古人类文化科普教育是基地,于1961年10月彼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峡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广东考古学工作的重大突破,其内容丰富,特征鲜明。
第三站—“粤人故乡”珠玑古巷
闻名遐迩的珠玑巷位于南雄市城北9公里的梅关古驿道上,它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广东的一个商业重镇。唐宋年间,南来北往的文人达官、富商贵贾都在此停留,有的还在此落户,珠玑古巷便成为岭南诸姓杂居的繁荣集镇。自北宋中后期至元代初期的200多年间,中原及江南氏族由南雄珠玑巷陆续南迁的有130多次,主要迁居地为珠江三角洲一带及海外,以操粤语方言为其文化特征。据众多的岭南姓氏族谱记载,从珠玑巷南迁到珠三角,然后迁徙到港澳和海外的有丁、刘、王、邓、古、甘、马、胡、曾、林、孙、崔、曹、戴、欧阳、陈、杨、周、郭、赵、宋、朱等共143姓,时至今日,珠玑巷后裔达
千万人以上。珠玑巷人的南迁,以其范围之广,次数之多,历史延续之长,谱写了中华民族迁移史上壮丽的一页。珠玑巷人南迁带去了中原和江南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优秀文化,为发展岭南经济网站文化乃至昌兴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珠玑巷,至今已1100多年,它是广东省目前仅存的惟一宋代古巷古道,全长1500米,路宽4米多,全部用鹅卵石铺砌而成。两旁民宅祠堂,店铺商店鳞次栉比。巷道曲直有致,古朴清幽。巷内现有20多姓320多户1400多居民。
珠玑巷原名敬宗巷,据传唐敬宗时,张兴一家七代同堂,朝廷同其考义,特赐与珠玑绦环,为避宗庙缢,就将敬宗巷改名为“珠玑巷”,珠玑巷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商贸重镇,也是现在海内外和珠三角四千多万后裔的发祥地和祖居地。 管理,增加关税收入,公元1063年,南安知军蔡挺在驿道口建筑关楼,并将其命名为梅关。位于粤赣交界之处梅岭之上的古驿道除了在经济上曾经做过卓越的贡献之外,还是历代兵家活动要寨。早在公元前2XX年,赵佗就率秦军经过梅岭入粤,在岭口设横浦关。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又两次督师度岭北伐。甚至连开国元帅陈毅也曾带游击队在梅岭战斗过三年,并因此写下了流芳后世的《梅岭三章》。而古驿道两旁林立的花中君子---梅,每至寒冬,竞相怒放,其娇艳独特的景致,更是令得无数经此的文人墨客雅兴大发,自三国吴陆凯的《赠范晔》迄今1700多年,咏梅篇章数不胜数。
终点站—丹霞山风景区
位于韶关东北的仁化县城,为广东四大名山之一,总成积290平方公里,因其山由江色沙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古人取其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狭义丹霞山仅于北部长老峰,海螺峰和宝珠玑构成的山地。广义丹霞山却包括了这里由石所组成的丹霞山区,即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它由四个景区所构成,即北总的丹霞山景区,东南部的韶石景区,中部的大石景区和锦江景区,已开发的浏览区主要集在北部的丹霞景区,即有长老峰游览区,阳元山游览区,翔龙湖游览区和锦江游长廊。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 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霞”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由于20世纪20年代我国学者以丹 霞山为基地率先对红层地貌开展科学研究,因而红层地貌也就被命名为“丹霞 地貌”。
阳元石—与丹霞山主山隔河相望,因有天下奇景阳元石而得名,主要景点面有阳元石,北有坤元山(玉女拦江),一阳一阴相遥对应,从阳元石背后经云崖栈知道可上至阳无山顶的嘉遁亭。
晒布崖—崖壁坚向沟槽,阳元山大石壁岩壁上布满了平行的竖向浅沟槽,有如大块布匹在岩壁上晾哂,称哂布岩。这种岩壁浅沟槽是下雨时由山顶汇集的片状水流侵蚀及溶蚀作用所形成。
阴元石—竖向侵蚀洞穴,上部内为红色砂@岩,下部为红公砂岩的风化侵蚀残余岩块,地下水曾治砂岩内部的层间垂直节理渗流,侵蚀与溶蚀成为竖向洞穴,外表又经几化与坡面流水改造而成。
实习心得与收获:
这次的实习,不论我们当它是真正的实习还是只当它是一次旅游,其它都增长了许多见识,特别是学习到作为一个导游而必须具备的技能和态度。而在活动中我们也学到如何去观察,如何与别人流等。在实习中,我们是作为游客的身份去进行的,所以我们将来做导游是,能清楚游客的想法。
通过这类次实习,我对旅游景区有较深刻认识,对韶关地区的旅游有较全面了解,还使我对旅游的构成,旅游条件和旅游资源等内容有更深一层的认识,经过这次实习,使我注意到食、住、行、游、购、娱六方面的体现,通过旅游理论对吗?合实际,对旅游有更深体会,不仅对旅游景物有深刻了解,而对精神意识也有所磨炼。譬如我们在游览梅关古道的时候,不但看到了景区内的景物,对景物的形态美,包含历史底蕴,文化价值,艺术价值都能体会之外,最好的是也能体会到当年古代的书生,通过这梅关古道去首都考试时的艰辛,尤其到我们到达丹霞山风景区的时候,更体会精神意识的磨炼;在烈日下,我们攀山涉水,翻山越岭,体会到刻苦耐劳的精神。
对实习点的建议与评价: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了解到韶关各景点景区的优势与劣势,其中有些古代建筑物的后期人工渲染太过份,侧如图中南华寺一景,志华寺管理外在寺内挂太多彩旗,彩带,这些过多的装饰物,反而使寺内景色显得庸俗。
而在某些景点则反映出当地旅游局的细心,例如在梅关古道的夫人庙,庙内长期驻有解说员为沿途的游客证明解夫人庙的来历,历史。
04旅游管理2班 徐宇亮
实习内容:
第一站—南华寺
南华寺座落于韶关市区东南22公里的曹溪之畔,这里依山面水,峰峦奇秀,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六祖慧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距今已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寺后有桌锡泉(俗称九龙泉),几株高达数十米的古老水松,是现在世界上稀有的树木,寺庙现存大量珍贵文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明的梁天监元年(公元5XX年)。据史料记载,是年印度高僧智乐三藏自广州北上,途经曹溪,“掬水饮之,香味异常”,“四顾群山,峰恋奇秀”,“宛如西天宝林山地”遂建议在此建寺。天监三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宝林寺”名。后又先后更名为“中兴寺”、“法泉寺”、至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宗敕赐“南华禅寺”,寺名乃沿袭至今。
南华寺是一座完整古建筑群,建筑面积有一万二千多平方米,整体为中轴线平面布局,分为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祖殿、方丈、钟、鼓楼等组成,寺后有卓锡桌,是六祖浣洗袈裟的清泉,周围环境幽美,鸟语花香,九株古老而稀有的水松,直插云天,更是引人入胜。
这座千年古刹还珍藏许多历史文艺物,如古建筑、碑铭、木雕、泥塑、刺绣、铜铸、冶炼等,都是国家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南华寺镇山之宝,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如六祖真身像、唐代千佛袈裟及圣旨、北宋木雕五百罗汉等。六祖即慧能大师。相传慧能(638-7XX年)本上一个樵夫,目不识丁,一日听人诵读《金刚般若经》而悟道,於是投到禅宗五祖弘忍门下,深得五祖器重。弘忍将衣钵传於慧能,慧能后来被尊为禅宗六祖。慧能提倡顿悟法门,传承很广,为禅宗南宗创始人。南华寺三百六十尊北宋木雕罗汉像神情逼真,栩栩如生。这些木雕罗汉全为坐像,都是用整块松木、樟木或楠木雕成,高约60厘米,雕刻技术纯熟精湛,生动表现了罗汉各自不同的性格。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木雕罗汉像上还有功德铭文,如“大宋国广州右第一厢第四届住止女弟子邓氏六娘谨抽净财镌造罗汉一尊舍人韶州南华寺永充供奉”,这些铭文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第二站—马坝人遗址
马坝人遗址位于曲江县县城西南15公里处,距间市区18公里,总面积为0.4平方公里,前山海拔123米,后山海拔197米是闻名中外的“马坝人”、“石峡文化”遗址所在地。马坝人遗址所处的狮子岩,由南北并列一高一矮两座玲珑秀丽的石灰岩孤峰构成,由北遥望如卧狮酣睡,由南远眺则如雄狮起舞,因而得名狮子名,岩内洞穴纵横,洞中套洞,穴中有穴,遍布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
狮子岩以出土“马坝人”头盖骨和“石峡文化”遗址而蜚声中外。马坝人是介于中国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一种古人类型,考古学家和艺术家在银岩内塑造了12万年前马坝人的生活群像,在桂花岩内再现了四五千年前马坝新人生活群像,洞外有多种游乐设施,有仿古式的“野烤洞”和“狩猎冲”,可乘仍古独木舟游洞中湖。景区内还建一座大型的马坝人博物馆和张九龄纪念馆,前山主要介绍“马坝人”
和“石峡文化”及洞中湖游览为主,后山则以曲江二十四景之一的“招隐寺”和天然景观为主。
马坝人的脑容量估计超过北京人,又具有智人的进步性质。分类上归于早期智人,是直立人转变为早期智人这一重要环节的代表。马坝人头骨化石是目前华南地区唯一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马坝人遗址至今尚未发现有文化遗物。马坝人的发现,有助于研究古人类在粤北地区的活动和当时的地理气候及生态环境,也为进一步探讨人类演化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宝贵材料。既扩大中国远古人类分布范围,还填补了岭南地区人类进化系统上的空白,是古人类文化科普教育是基地,于1961年10月彼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峡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广东考古学工作的重大突破,其内容丰富,特征鲜明。
第三站—“粤人故乡”珠玑古巷
闻名遐迩的珠玑巷位于南雄市城北9公里的梅关古驿道上,它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广东的一个商业重镇。唐宋年间,南来北往的文人达官、富商贵贾都在此停留,有的还在此落户,珠玑古巷便成为岭南诸姓杂居的繁荣集镇。自北宋中后期至元代初期的200多年间,中原及江南氏族由南雄珠玑巷陆续南迁的有130多次,主要迁居地为珠江三角洲一带及海外,以操粤语方言为其文化特征。据众多的岭南姓氏族谱记载,从珠玑巷南迁到珠三角,然后迁徙到港澳和海外的有丁、刘、王、邓、古、甘、马、胡、曾、林、孙、崔、曹、戴、欧阳、陈、杨、周、郭、赵、宋、朱等共143姓,时至今日,珠玑巷后裔达
千万人以上。珠玑巷人的南迁,以其范围之广,次数之多,历史延续之长,谱写了中华民族迁移史上壮丽的一页。珠玑巷人南迁带去了中原和江南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优秀文化,为发展岭南经济网站文化乃至昌兴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珠玑巷,至今已1100多年,它是广东省目前仅存的惟一宋代古巷古道,全长1500米,路宽4米多,全部用鹅卵石铺砌而成。两旁民宅祠堂,店铺商店鳞次栉比。巷道曲直有致,古朴清幽。巷内现有20多姓320多户1400多居民。
珠玑巷原名敬宗巷,据传唐敬宗时,张兴一家七代同堂,朝廷同其考义,特赐与珠玑绦环,为避宗庙缢,就将敬宗巷改名为“珠玑巷”,珠玑巷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商贸重镇,也是现在海内外和珠三角四千多万后裔的发祥地和祖居地。 管理,增加关税收入,公元1063年,南安知军蔡挺在驿道口建筑关楼,并将其命名为梅关。位于粤赣交界之处梅岭之上的古驿道除了在经济上曾经做过卓越的贡献之外,还是历代兵家活动要寨。早在公元前2XX年,赵佗就率秦军经过梅岭入粤,在岭口设横浦关。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又两次督师度岭北伐。甚至连开国元帅陈毅也曾带游击队在梅岭战斗过三年,并因此写下了流芳后世的《梅岭三章》。而古驿道两旁林立的花中君子---梅,每至寒冬,竞相怒放,其娇艳独特的景致,更是令得无数经此的文人墨客雅兴大发,自三国吴陆凯的《赠范晔》迄今1700多年,咏梅篇章数不胜数。
终点站—丹霞山风景区
位于韶关东北的仁化县城,为广东四大名山之一,总成积290平方公里,因其山由江色沙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古人取其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狭义丹霞山仅于北部长老峰,海螺峰和宝珠玑构成的山地。广义丹霞山却包括了这里由石所组成的丹霞山区,即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它由四个景区所构成,即北总的丹霞山景区,东南部的韶石景区,中部的大石景区和锦江景区,已开发的浏览区主要集在北部的丹霞景区,即有长老峰游览区,阳元山游览区,翔龙湖游览区和锦江游长廊。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 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霞”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由于20世纪20年代我国学者以丹 霞山为基地率先对红层地貌开展科学研究,因而红层地貌也就被命名为“丹霞 地貌”。
阳元石—与丹霞山主山隔河相望,因有天下奇景阳元石而得名,主要景点面有阳元石,北有坤元山(玉女拦江),一阳一阴相遥对应,从阳元石背后经云崖栈知道可上至阳无山顶的嘉遁亭。
晒布崖—崖壁坚向沟槽,阳元山大石壁岩壁上布满了平行的竖向浅沟槽,有如大块布匹在岩壁上晾哂,称哂布岩。这种岩壁浅沟槽是下雨时由山顶汇集的片状水流侵蚀及溶蚀作用所形成。
阴元石—竖向侵蚀洞穴,上部内为红色砂@岩,下部为红公砂岩的风化侵蚀残余岩块,地下水曾治砂岩内部的层间垂直节理渗流,侵蚀与溶蚀成为竖向洞穴,外表又经几化与坡面流水改造而成。
实习心得与收获:
这次的实习,不论我们当它是真正的实习还是只当它是一次旅游,其它都增长了许多见识,特别是学习到作为一个导游而必须具备的技能和态度。而在活动中我们也学到如何去观察,如何与别人流等。在实习中,我们是作为游客的身份去进行的,所以我们将来做导游是,能清楚游客的想法。
通过这类次实习,我对旅游景区有较深刻认识,对韶关地区的旅游有较全面了解,还使我对旅游的构成,旅游条件和旅游资源等内容有更深一层的认识,经过这次实习,使我注意到食、住、行、游、购、娱六方面的体现,通过旅游理论对吗?合实际,对旅游有更深体会,不仅对旅游景物有深刻了解,而对精神意识也有所磨炼。譬如我们在游览梅关古道的时候,不但看到了景区内的景物,对景物的形态美,包含历史底蕴,文化价值,艺术价值都能体会之外,最好的是也能体会到当年古代的书生,通过这梅关古道去首都考试时的艰辛,尤其到我们到达丹霞山风景区的时候,更体会精神意识的磨炼;在烈日下,我们攀山涉水,翻山越岭,体会到刻苦耐劳的精神。
对实习点的建议与评价: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了解到韶关各景点景区的优势与劣势,其中有些古代建筑物的后期人工渲染太过份,侧如图中南华寺一景,志华寺管理外在寺内挂太多彩旗,彩带,这些过多的装饰物,反而使寺内景色显得庸俗。
而在某些景点则反映出当地旅游局的细心,例如在梅关古道的夫人庙,庙内长期驻有解说员为沿途的游客证明解夫人庙的来历,历史。
04旅游管理2班 徐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