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服务业调研报告3篇

2021年01月01日05:37:06

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好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要求,努力提升利用服务业利用外资工作的规模与水平,推动利用外资工作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服务业利用外基本情况

服务业利用外资提高了我市利用外资的水平,填补了多年来招商引资工作中的空缺,对我市经济社会服务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利用外资引进了大量的国外资金,弥补了我市服务建设软环境资金不足的困难;通过利用外资,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引进了按国际规则运作的竞争和经营理念;增加了财政收入,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截止目前,我市现有服务业外资企业197个,合同外资额5.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7亿美元。主要集中在旅游服务业、房地产、商业服务、餐饮业等行业。

房地产行业22个,合同外资XX3万美元,实际外资5286万美元。

商业企业45个,合同外资6441万美元,实际外资3437万美元。

旅游和商务设施45 个,合同外资21940万美元,实际外资10393万美元。

XX年,我市服务业利用外资新批1个项目、增资3个项目,合同外资2919万美元,实际外资1422万美元。主要有:锦湖韩亚高尔夫俱乐部增资、荣成华东海运有限公司增资、成宙生态植物(体育)园增资。新批文登振韩休闲活动有限公司外资50万美元。

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旅游及商务设施服务业发展较快。主要有锦湖韩亚高尔夫俱乐部总投资9840万美元,**康荷国际海洋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2980万美元,**威洋石油有限公司总投资2651万美元,荣成华东海运有限公司总投资1588万美元,荣成旭日度假村有限公司总投资1000万美元,**成宙生态植物(体育)园有限公司总投资1500万美元。二是房地产行业是传统的三产支柱。主要有**九隆置业有限公司总投资2990万美元,乳山东浩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2980万美元,金丰房产开发(乳山)有限公司总投资220万美元。三是商业利用外资项目数量较多,但规模较小。近年来批准了45个商业批发及零售项目,最大的是美敦力威高骨科器械有限公司,总投资2638万美元,**润华商业有限公司总投资420万美元,文登东盛贸易有限公司总投资350万美元。大部分投资在10万美元左右。还有待引进较大的龙头企业。目前有乐购连锁超市项目、佳世客大型购物中心等总投资在XX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在谈。四是服务外包是新兴产业。主要有联亚软件总投资100万美元,奥瑞软件总投资50万美元、奥博软件总投资16万美元、休门客软件总投资30万美元等。

二、主要在谈的服务业项目

永旺(**)购物中心项目(在谈),日本永旺株拟总投资2800万美元,建设大型购物广场,其中一期工程开发建设7万米综合商场。XX年开工建设,XX年计划投资1450万美元,完成一期工程主体及装修施工,年底交付使用。计划8月份一期主体工程完工,9月份开始内外装修,12月份一期工程交付使用。

城市桥梁亚细亚交流中心项目,该项目由韩国城市桥梁(株)投资3亿美元建设。项目区位于孙家疃镇葡萄滩海水浴场南侧,总占地面积为636亩(42.4万平方米),由现进集团拟投资3亿美元建设,设计总体容积率为1,设计建筑面积42.4万平方米。项目区涉及外窑、远遥两个村,根据整体环境,规划分为a、b两区。a区(外窑)规划为旅游休闲区,占地约345亩(23万平方米),设计总建筑面积18.87万平方米,容积率为0.82。规划建设水上世界、名品折扣店、产权式酒店和主题公园。b区(远遥)规划为商务区,占地约291亩(19.4万平方米),设计总建筑面积23.53万平方米,容积率为1.22。规划建设高层it中心、中央商务中心和商务设施以及商务配套住宅。目前,该项目的区域控制性规划通过**市规划委员会审批,并成立**友昵恩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该项目的运作筹划。该项目已经被列入XX年**市重点项目。

三进船业增资设立研发中心项目(在谈),韩国三进株式会社投资,总投资为8800万美元,主要从事船舶制造、船舶检修、船舶配件及其它金属配件的生产、销售,货物和技术进出口。XX年将增资2900万美元设立研发中心。

文登老年康复中心项目(在谈),**海地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美国golden peach公司合资,目前,双方已签订合作投资意向书,目前中方已完成一期约23000平方米公寓和土地购置及相关手续的费用作为双方合作的资金投入,外方以装修设计及装修投入资金作为双方合作的资金投入,双方以此确定持股比例。

乐购-特易购连锁超市项目(在谈),英国tesco拟投资1.5亿美元,该项目1月份,方案进入英国董事会讨论;3-4月份前,签订正式合同;6月份前,设计图纸定稿;7月份登记批准;预计9月份前项目开工建设。

预计XX年服务业外资实际到账5000万美元。

三、下一步工作的主要措施

针对近期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今后利用外资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尽快转变过去利用外资粗放型的做法,突出质量,注重效果,又好又快地推动外经贸工作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目前,国家已经把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商务部启动了“千百十工程”,省委、省政府将其确定为提升我省新一轮发展竞争力的战略目标之一,市委市政府也对发展服务外包给予了高度重视。据联合国贸发组织预测,到XX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达到1.2万亿美元的规模。我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具有高校人才优势、生态优势、成本优势,要充分抓住世界发达国家服务外包产业向中国转移和国家及省市三级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业的机遇,加强服务外包培训机构建设,培植服务外包人才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服务外包产业园区,提升城市的发展竞争力。

二是加快推进商业物流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区位比邻是一个地区发展商业物流的最大优势所在,作为中国离韩国最近的城市,**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同韩国的物流往来。要在今年已经建立中韩商品贸易中心、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韩货批发集散地、与韩国釜山开通空中航线的基础上,通过各类外出招商活动等多种形式,联合相关部门,开辟更多的物流通道,推进**同韩国在更高层次上的经贸往来。

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要把投资重点放在商贸物流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具有发展潜力、符合发展趋势的新兴服务产业。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更好地吸引资本、技术,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部门,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

四、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综合分析发展形势和**实际,我们认为,振兴**市生产服务业,要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招商引资、重抓市区龙头等措施,实现重点领域的突破,带动我市生产服务业规模扩张和水平提升。

(一)加快生产服务业发展,要有更高的认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业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地位上将最终取代第一、二产业而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生产服务业的兴旺与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发展生产服务业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大势所趋;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是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发展生产服务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生产的方方面面,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当然,加快生产服务业发展,可以促进第一、二产业。XX年3月出台的《**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产业招商的意见》把现代服务业列入重点发展的领域,主要是服务外包、研发中心和总部经济、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现代商贸流通业、文化及创意产业、旅游业、会展及医疗教育等。

(二)加快城市化建设,要有更快的步伐。服务业的发展,要以城市和专业市场为载体。强化中心市区的金融、贸易、信息、中介服务等功能,通过加快城市化建设来推进服务业的发展。在产业结构升级转换方面,总的趋势应坚持“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方针,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对生产服务业的投入,要有更大的力度。要保持服务业较快发展速度,加大对生产服务业的投资力度是关键。因此,要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对生产服务业的投入。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要把投资重点放在商贸物流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具有发展潜力、符合发展趋势的新兴服务产业。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为民间资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更好地吸引资本、技术,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部门,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

(四)调整服务业内部结构,要找准突破点。找到一个突破点会将生产服务产业向前推进一大步。在选择突破点的同时,经济地理位置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青岛、烟台半岛城市群之间由于地缘接近、人文相袭,生产服务业结构往往呈现较高相似性,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使得地区间互补承接的空间相对狭窄,因此,生产服务业要想拓展“服务半径”,突破城市发展界限,必须结合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找准定位。结合**半岛制造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业、信息咨询业、中介服务业。

(五)加强人才培训,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人的素质是关键,需要将生产服务业人才政策提高到与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政策同等重要的地位。建立多渠道竞争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服务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大力强化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营造服务氛围,完善服务功能,为服务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全面提高生产服务业的竞争能力。

商贸服务业调研报告

商贸服务业调研报告

商贸业的发展水平直接体现了我国城市现代化的水平,同时也是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窗口。商贸服务业是我市经济结构优化的主导产业,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随着义乌经济逐渐融入国际化浪潮,义乌商贸服务业正进入一个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的重要发展机遇期,进一步提升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势在必行。

一、我市商贸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我市商贸服务业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XX年,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亿元,同比增长18.3 %,创近几年来新高,在全省经济强县中增速和总额分别位居前列。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我市以中国小商品城为龙头的商贸业持续繁荣的背景下,除市场外的其他商贸服务业发展则相对落后,与其它相关行业相比,明显不协调,与进入小康社会追求高质量、时尚生活的居民需求明显不适应。主要体现为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商贸设施明显滞后;结构层次尚欠合理,特色商贸明显短腿;现有企业规模不大,商贸品牌明显短缺。

二、我市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潜力

义乌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决定了我市必须具有较为发达的商贸服务业。“国际性商贸城市”战略的实施,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城市经济、城市自身的特点蕴含了有利于商贸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1、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我市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随着服务业对我市经济社会贡献日益加大,政府越来越重视商贸产业的发展,把商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加以大力扶持。我市今年出台了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批准了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一个城市的商业发展程度与其城市规模是紧密相关的。我市已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城市化进程正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市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了60%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一大批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成。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形成了对服务行业强大的规模需求。

3、居民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升级为商贸服务业发展奠定了一个更为坚实的需求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增加服务性支出将是居民消费支出的重点,服务含量高的消费需求将成为新的热点。特别是一些超出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产品,在较高收入水平时才能形成大规模消费。

4、资本投入足以保障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民间资本雄厚的资金实力加上我市悠久的经商传统、浓厚的商业氛围,为商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外资的强力注入给服务业带来新的活力。以商贸业为主体的服务业将继续成为下一轮发展方向和新的投资机会,预计将有更多的人投资、从事商贸业。

5、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带动和支撑了商贸服务业发展。旅游、会展业的发展对商贸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也产生了更多的关联效益,旅游、交通、宾馆、百货、餐饮等服务行业的经济效益将得到大幅提升。

三、我市发展特色商贸的思考

1、精心布局商业网点,发展新型商贸。以规划为导向,科学合理布局商贸基础设施和商业网点,提升商贸设施档次。按照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义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求,着力构建四个商贸层次。核心层次:营造绣湖、宾王、国际商务中心三个城市商业亮点和窗口商圈,发展以购物商业、餐饮文化商业、休闲商业为基础的三大特色商业。其中以义乌市绣湖广场商圈和宾王商圈为主体的市级商业中心,设置两个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购物中心,在福田-江东商务中心,形成集贸易、金融、政务、信息、文化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商务中心区。骨干层次:在北苑、后宅、廿三里、城西、稠江等5个市区二级商业区,以佛堂、苏溪、上溪商贸集聚区域为中心点的市级商业副中心,各布局一些大型商业设施。基础层次:以遍布城区的商业服务中心、商业步行街区以及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等现代零售业态。重点改造提升工人西路时尚休闲服饰特色街、城中中路精品服饰特色街、稠州路都市景观商业街、江滨路休闲娱乐特色街、宾王餐饮特色街区等5个特色街区。虚拟层次:以涵盖全市的宽带网络为基础而形成的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网上购物。

2、培育高端商业资源,建设品牌商贸。积极推广现代营销方式,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超市和连锁经营等新型商贸业态,形成购物中心、百货公司、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电子商务等多种不同功能的业态结构。大力推进仓储配送中心、大型超市、商贸中心等商贸

重点建设项目,大手笔规划大项目,规划一个集餐饮、娱乐、休闲、住宿、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场所。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业企业来我市开设门店;积极扶持市内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8家年销售额上亿元、主业突出、管理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零售企业,在流通行业发挥龙头作用,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全面进步。

3、拓宽居民服务项目,提升社区商贸。围绕“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促进商业网点布局合

 

理化。建设一批社区服务中心,鼓励规范家政服务公司的发展,大力发展餐饮、托幼、养老、医疗、保健、文娱、维修等服务,重点培育家政、保洁、物业等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培育一批连锁化、规范化的社区服务企业,优化服务结构;健全网点设施,建设一批标准超市、早点快餐、废旧物资回收等便民商业设施。形成每个社区有1个服务中心,设1家以上连锁便利超市,布置1个菜市场,其中居住人口3万人以上的社区各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商业中心。

4、编织农村现代流通网,构建统筹城乡型商贸。继续推进“千镇连锁超市”工程建设,加强农村服务业体系和服务业设施建设,促进服务业发展向中心镇及农村延伸。引导和支持连锁企业向村级发展连锁经营网点(农家店),逐步建立统一、规范、便捷的商品配送和供应网络,不断提高连锁店的商品统一配送率。以现状镇为基础形成苏溪、上溪、佛堂三个商业副中心,达到每个镇、街道所在地有1家以上连锁超市,较大行政村有1家连锁便利店,全市农村都有放心店。

5、发展中介服务业,完善服务型商贸。发展咨询租赁、评估拍卖、法律服务、研究开发、检测认证、招投标、职业介绍、财务顾问、会计审计、房地产中介等各类商务中介服务组织。加大开放力度,降低商务服务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引进一批市外知名的商务中介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全面促进商务中介服务产品创新,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有较大潜力的投资咨询、形象设计、企业形象包装、市场营销与策划、品牌动作、专业技术培训等专业服务,培育一批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商务服务企业。引导各类社会商务中介服务组织集聚发展,打造社会商务服务集聚区,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行业功能日益完备的现代社会商务中介服务业体系。

四、发展特色商贸的建议

1、加大开放力度。发展特色商贸不仅要培育本土的企业,更要大力引进外来企业。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联系,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嫁接联合,努力推介我市良好的商业发展环境,引进外部资金、引进外资商业、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提升我市商贸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2、实施项目带动。发展特色商贸的支撑点主要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建设和开发集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商务考察和购物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购物(商业)中心。为此要加强重大项目支撑力度,通过政府引导、对外开放和市场化运作,进一步加大投入,推进一批关系全局、带动作用强的项目,筛选建设一批、跟踪储备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当前要加快北门街区块的大型购物中心等项目的落实。

3、优先保障用地。发展特色商贸必须要有足够的用地保证。在城市规划中,要预留重点项目的发展用地,对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商贸服务业项目,市政府要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对世界500强零售集团及市内外大型商业企业在义投资的重大商贸服务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经市政府批准后实行优先优惠供地。

4、加强队伍建设。发展特色商贸必须重视商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把商贸队伍培训纳入政府创业素质工程,加强商贸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商贸队伍的综合素质。要组织制定分类开发计划,通过公开招聘、项目合作、学术交流等形式,在服务业各领域引进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行业高端人才。利用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实用技能型服务业人才再培训、再教育,培养社会急需管理和经营方面人才

农村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服务业是指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层次多环节发展起来的一大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农、林、牧、渔服务业;二是乡镇企业口径下除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以外的所有产业;三是农村公共服务业。发展农村服务业是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农村服务业作为农村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繁荣和发展对拉动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人都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构建完善的现代农村服务体系,必将大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深入探究我市农村服务业发展的新路子,我们先后深入到莘县、冠县、茌平的部分乡镇、市场和养殖户,采取与有关专家、部门领导和种养殖业主座谈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进行调查了解,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探讨,现就我市农村服务业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我市农村服务业现状

近年来,我市以农村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农村服务业迅速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 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我们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农业农村政策,不断加大惠农措施,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连续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4年成两位数增长,确保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截至目前,我市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243.7万亩,21种食品通过绿色认证,绿色食品单科生产基地面积36余万亩;81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140余万亩,多个农产品品牌已打入日、韩、欧洲市场。本届奥运会上,我市又有5家基地和企业被列为定点奥运食品供应单位,56家食品基地和企业取得进京资格。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近些年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市紧紧围绕粮棉、蔬菜、畜牧、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建设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生产基地,对农产品实行深度加工。目前我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708家,年销售收入 在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8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市级龙头企业87家,龙头企业带动原料生产基地面积扩大到340余万亩。龙头企业总资产达225.4亿元,固定资产总值为113.97亿元,销售总收入达230.54亿元,带动农户134.9万户,带动基地农民增加收入15.4亿元,安排劳动力就业9.93万人。

(三)农村服务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服务业日趋完善,投资主体逐步壮大,并在行业之间相互渗透。全市现有大型蔬菜瓜果批发市场86处,年交易量1000万吨,交易额100亿元。自XX年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全市共建农家店4084家,现已覆盖全市90%的乡镇驻地和62.1%的行政村,受益群众达360多万人。

(四)农村合作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我市立足资源优势,注重特色产业的培育,并把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与培植农产品加工专业户、专业村、专业生产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粮食、棉花、蔬菜、果品、木材等加工项目,着力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目前全市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95个,并且很好的发挥了农民与市场、农民与技术、农民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做到了致富信息准、产销渠道畅,农副产品就地转化比例明显提高,增强了驾驭市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我市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县乡共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317个,科技服务网络已达485家,市、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达3424人,市农业综合检测中心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之中;通过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全市已有XX名科技特派员和24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代表奔赴农村科技第一线,带动农户40多万户,实施工程项目408个,实现经济效益6亿多元,有效的促进了科学技术与农村经济的结合。

二、现阶段农村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农村服务业,尽管近年来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发展农村服务业的思路还不够明确,体制、机制、政策等还没有完全配套,传统服务产业仍是带动农村服务业的主要力量,总量增长缓慢、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等领域,企业规模偏小,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有限,使农民增收渠道少,收入增长缓慢。同样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但由于龙头企业不足,中介组织偏少,品牌开发不够;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标准化生产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农副产品检测手段落后,检测力量薄弱,不能很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影响了我市优质农副产品进入各大城市市场及高档超市进行销售,导致资源优势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

2、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农村服务业历来重视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销售和农业技术推广等生产性服务,而严重忽视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市场信息发布等经营性服务。而且由于长期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这样的状态,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难以取得农村服务业自身的发展,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

3、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管理规范化程度较低,多数仅是提供集中的交易场所,不能提供配套、系列化服务;二是市场硬件设施不完善,普遍缺少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微机联网、先进计量器具和先进的信息连接发布平台;三是市场交易者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入场交易的买方多为个体农户或农户自主形成的联合体,外地大客商、知名农产品企业少;四是交易产品以原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4、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在数量、素质和结构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行业分布上看,从事种植、养殖等生产周期较长等行业的人才较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人才、农村经济人、专业合作经济带头人和协会带头人相对较少。

5、农村服务业规模小、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低。据调查,我市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服务业组织是农户依托一些种养业大户发展起来或是同业联合组成的,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不能形成规模,自身经济实力不强;业务范围仅局限在一个乡镇或一个县的经济区域内,缺少同类组织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联合;专业类型主要集中在经济效益较低的种植、养殖业等方面,很少涉足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领域,导致农村服务业组织服务功能弱,内部约束机制及抵御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薄弱。再加上人们品牌意识淡薄,富有地方特色的自主品牌缺乏,优质产品不能实现优价,有的甚至靠贴牌才有销路等等,大大制约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不断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我市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生产量大。截止到XX年底,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455.54万吨、棉花9.2万吨、蔬菜(含瓜果)951.63万吨、肉禽蛋水产品215.16万吨,农产品丰产丰收既满足了我市人民生活生产消费的需求,也为全省、全国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国际国内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食品加工、化工、医药生物能源等行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消费对农产品的品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农产品价格上涨趋势将保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是我们加快农业发展的绝好机遇。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市农产品大路货多,名优产品比例低;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还有人多地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直没有解决农业生产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问题,要素没能够充分自由地流动,也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再加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病虫害侵袭频繁以及自然灾害影响等原因,惠农政策的好处、物价上涨的因素很大一部分被成本提高所抵消,与农民打工和其他行业收入比,比较效益还是明显下降。因此,发展农村服务业已经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和历史 必然。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市情,把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现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和我市农村服务业发展现状,就进一步加快农村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上下联动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目前,我市已经进入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应该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大力推进农村服务业发展。一要认真宣传发展农村服务业的必要性、可行性,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营造上下联动的发展氛围;二要在市、县、乡三级政府建立农村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考核机制,特别是各乡镇要把主要职能放在搞好农村服务业发展上,要像抓工业、上项目那样抓好农村服务业建设;三要构筑农村服务业发展平台,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尽量缩小农村服务业与城市服务业之间的差距,为全面提高我市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创造有利条件;四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资、参与我市农村服务业,增加总量,提高质量,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二)抓紧制订农村服务业发展规划。要使农村服务业得到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科学规划,要牢固树立“以工补农、以农促工”的发展理念,按照“抓二带一促三”与“抓三带一促二”相结合的思路,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要按照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有计划地在全市建设了一批粮、棉、油、瓜果菜、肉禽蛋、种子等优势产品、特色产品和绿色产品的生产基地。在搞好一定区域内农业经济综合开发的同时,重点抓好几个主导产业,特别要把一种或几种产品做大做强,切实做到批量大、质量好、货源稳,有利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创造品牌,逐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和产业群。要立足于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积极实施品牌兴农工程,引导广大农户参与到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品牌认证中来,实行品牌化经营,培植一批有地域特色的优质品牌,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叫响“**特产”口号;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按造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对已建立起的243.7万亩标准化基地,制定管理制度,建立管理档案,确保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全部严格实施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要大力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分散的农户结成合作社与各类龙头企业进行交易,切实解决分户经营与统一市场对接问题,让农民进入到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领域,使合作社的产品直接进入超市等销售网络,从而让农民分享到二、三产业的利润,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要以种植、养殖优势为基础,着力拉长贮存、加工、运输、销售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产业效益。积极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农业技术人员等牵头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按造“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展以农产品生产和营销专业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积极鼓励依托农村贩销大户、经纪人和生产大户、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村现代生产经营主体,以及农业技术推广、供销等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利用各自的优势组建专业合作社,并在其中选择和培育一批优势明显、运行规范、带动辐射作用大、市场品牌叫得响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示范单位,在买、卖、销、等各个环节发挥作用,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参加农业合作组织带来的好处。

(四)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围绕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优势,要着力加强农副产品加工业。一是大力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业,带动鸡、牛、羊、猪等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二是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巩固和发展我市全国粮食基地优势,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三是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的深加工,带动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和食用菌基地建设;四是大力发展林果加工业,进一步提高林果产品的附加值。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制订最低收购保护价、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与基地和农户签订服务和购销合同,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的发展目标。要不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努力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开发、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拓展农业功能,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大、带动辐射面广、精加工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延伸到农村一线,实现企业技术、资金优势与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源的有机结合。

(五)抓好市场建设。按造“内建市场、外设窗口”的原则,继续加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市场基础功能配置。在农产品主产区、传统集散地、交通要道或城镇驻地,建成大量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和专业市场,通过乡镇农贸市场、大宗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农产品专业市场和城市综合农贸市场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县乡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集散功能强、辐射面广、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让农产品货畅其流、实现增值。继续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要流通业态,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促进农村地区流通设施升级,构建适应农民需求的生活服务体系,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建立覆盖乡村、服务规范的新型流通服务网络,形成集科技服务、信息交流、消费服务、文体娱乐、医疗服务、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农村服务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交通和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加快构建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在内的现代物流体系,使我市农副产品真正实现“物尽所值、货畅其流”。

(六)切实发挥政府在农村服务业发展的主体作用。我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多,农民收入低,城乡差距长期存在是我们的一大特点。要按照各级政府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服务供给,逐步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社会满意度,为各类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的要求。一是要继续加强农村通讯和“路水电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产品流通设施和消费品市场建设,促进城市商业向农村延伸。二是要依托和利用现有供销、农技、中小学信息化工程和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等便捷、通畅的信息通道,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延伸信息服务范围,推动城市技术、信息、指示灯愿向农村传递,构建农业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包括技术、信息、加工、运输等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配套服务。三是要突出抓好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培育发展劳务市场和中介组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小城镇、大中城市和国外转移的步伐,实现由本乡本土向县外市外、由零星盲目向大批有序、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由打工挣钱向回乡创业的转变。要规范劳动者、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市场行为,进一步打响**劳务品牌。四是要着重建立健全联通市、县、乡三级的畜禽、农作物病虫害监控防治体系,确保农副产品生产安全。要整合技术服务资源,将全市农业、畜牧、林业、科技等部门的技术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发挥整体优势。要进一步健全检验检测体系,整合各级各类检验检测设备的力量,建立农业、畜牧、质检等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重点蔬菜、畜禽、林果生产区建立快速检测点,实现农副产品生产、运输、加工各个环节全过程、无缝隙检验检测,确保农副产品的优质、安全。

(七)、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农村服务业最缺的是人才。因此,要重视培养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及时调整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结构,为现代服务业多培养适用人才。以“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工程”和“阳光工程”为重点,制定农民培训规划,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育新型农民,为现代化农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发现、培养并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闯劲、重实干的农村服务业的业务骨干, 吸引服务业人才向产前产后集聚, 从而带动农村服务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