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声津世,就是这么哏》读后感

2020年10月12日15:10:38

《津声津世,就是这么哏》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津声津世,就是这么哏》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喜欢这本书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喜欢这其中的五个字,首先是“津声津世”,然后就是“哏”。我很喜欢天津人,非常幽默非常喜乐。可是《津声津世,就是这么哏》这本书里,真的“哏”很少哦,我其实没有发现呢。

《津声津世,就是这么哏》书中记录了许多老记忆。其实许多的东西好像也没有那么老,我儿时的时候多少也见过一些,甚至脑海中也仍然有许多的画面。走街串巷的货郎其实还是仍然有的,只是没有以前那么地道了。而有些市井里的吆喝声,也真的.在消失呢。比如乡村里卖针线、磨刀、修伞、方糖、爆米花等,现在已经极为少见了,估计城市里还是偶尔能见到的,但已经是越来越少了,最后的结局肯定是会消失的。

市井吆喝声估计天津腔是好听的。在我的生活周围,我还是很不欣赏的。比如经常会听到,收头发辫的、收旧手机的、手旧家电的、卖各种菜的。这些已经替换掉了传统的修伞、爆米花和磨刀等,在生活社区里此起伏的全是新时期的噪音,没有老记忆中的那种很有味道的吆喝声了。城市里还是有爆米花的,但是不会再吆喝了,而且总是在夜色中出现在街头巷尾的。卖豆腐脑和油条的小摊点早已是随处可见,再也听不到他们吆喝什么了。

《津声津世,就是这么哏》记录的是过去天津的各种吆喝声,比如切糕、豆腐脑儿、肉包儿、大白菜、烤山芋等等,用天津话吆喝出来,真的是各种“哏”,估计会非常好听,非常好笑,非常可乐,也非常有时代记忆感。只是用文字传递出来,那“哏”料就弱了许多哦,也许天津人会记得许多发音,能在文字中想起老天津的各种吆喝声,而天津外的其它地方的读者,估计会少了感同身受的亲临现场的感觉,不会体会出原汁原味的天津吆喝声。

其实我是有想法的,可以建议给作者,就是把《津声津世,就是这么哏》里的各色吆喝声,制作在可以在网络上传播的音频,估计我们听的时候,会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天津发音,就更加“哏”的。这感觉跟小说不一样,小说通过文字描绘,能传递电影和电视都传递不了的心理感受,而老天津的市井吆喝声,曾经绘声绘色,但是已经离开大家的生活许久了,突然喊两爽子,是很有特色的。但是用无声的文字记录下来的,就是不会说话的哑巴文字,不会把天津特色完全带到读者面前的。

其实我想说的是,《津声津世,就是这么哏》是可以改编的,但不管怎么改,肯定离不开“声音”这两个字,离了声音,这台戏肯定唱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