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因"头不够圆"而被赶下台的皇帝是谁?

2020年07月17日22:00:19

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不到四年的时间,就被自己的亲叔叔朱棣赶下了台(史称“靖难之役”)。这段历史人人皆知,不再赘述。

朱棣之所以发动靖难之役,与朱允炆仓促削藩有关。但是史书上还给出了另一个理由:朱允炆的头长得不够圆。

网络配图

话说朱元璋一生多子,多达24个之多。他建立明朝后立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其他诸子都封了王。可惜这朱标命不长,还没来得及继位就一病不起,不治而亡。朱元璋很伤心,于是立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当时只有十来岁,但是却极其孝顺,整天哭泣,不吃不喝,形销骨立。朱元璋看了很是怜爱,就对他说:

“居丧尽哀,哭泣成礼,只是为人子的孝心,是小孝。如今我立你为皇太孙,就是指望你上承大统。你一身系宗庙社稷臣民,这是大孝。你如果不保重身体,只是顺着自己的意思哭泣损身,就是尽得小孝,失却大孝也。”

朱允炆闻言大惊,颜色俱变地哭拜于地道:“臣孙年少无知,要不是您老人家提点,哪里识得大体。今当节哀,以慰圣怀。”

朱元璋见了大喜,用手将他搀起来说道:“如此方好。”

一边说一边用手抚摩朱允炆的脑袋。这一摸就看出问题了。话说,朱元璋先是仔细看孙子的脑袋,见他头圆如日,实乃帝王之相,甚是欢喜;等摸到脑后时,发现微微扁了一片,便有些不快,叹息道:“好一个头颅,可惜是半边月儿。”

网络配图

自此之后,心里就时常不安。

六年后,朱元璋病逝,根据遗诏,朱允炆即位,改年号“建文”。朱元璋生前怕自己的儿子们不服这个小皇帝,不准儿子们进京奔丧。结果,大明王朝还是祸起萧墙。

朱允炆继位后,感到皇叔们对自己的威胁,于是贸贸然在大臣的建议下削藩,结果四叔朱棣不买账,以“诛齐黄、清君侧”为名,用“恢复祖宗旧制”为旗号,挥师南下,发动了“靖难之役”。靖难之役打了四年之久,朱棣获胜。朱棣攻入南京城时,皇宫里一片大火,朱棣派人在宫里到处搜寻朱允炆,这位皇帝却不见了踪影。建文帝的帝王生涯,四年即告结束。

此事还没有完。据说朱元璋早就想到朱允炆当不了多长时间皇帝,于是在临终前留给他一个铁匣子,让他危难之时打开救命。当朱棣攻进南京城后,朱允炆身边的一个姓黄的太监想起朱元璋留下的铁匣子。朱允炆赶忙找到铁匣,打开一看,匣内有三张和尚用的谍文,上面写着三位官员的名字,还藏着剃刀一把、白银10锭。三位大臣一看,既然朱元璋早就做了安排,于是一商量,带着建文帝从御沟——也就是下水道逃出了南京城,当了和尚。还有传言说,建文帝去了海外。民间更有传言说,建文帝逃出去后,饿死在一座寺庙里。总之,建文帝的下落成了千古之谜。

网络配图

把一个皇帝的命运归咎于脑袋不够圆,还真是荒唐。试想,假如朱元璋真的知道朱允炆当不了几年皇帝,就会被四子朱棣代替,何不直接让朱棣接任,反倒去不厌其烦地弄一个铁匣子?这是对孙子和儿子的双重不负责任。按说以当时朱棣的功劳和威望,让他当皇帝比朱允炆更能服众。

这个问题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朱元璋根本没想过朱允炆的皇帝命会如此短,这一切只不过是朱棣为上位所造的“天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