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魏征还魏征 他竟在朝堂上当面说汉武帝虚伪

2020年07月31日14:51:40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开国后,经过前几代皇帝励精图治,一般会迎来一个国势鼎盛的时代。此时当家的天子,无疑是最幸福的:没有打天下的艰难,也没有治天下的辛劳,更没有忧天下的苦恼,只有用天下的资本和机会。在西汉,这个生在帝王家的幸运男人叫刘彻。

中学时代学中国历史都知道,西汉有个著名的“文景之治”。为了国计民生,皇帝都省吃俭用,为自己盖个房子也舍不得花钱。经过前4代皇帝约70年的苦心经营,西汉积累了大量财富。《史记》中有段文言文形容汉武帝即位时国家的富足,非常有名,几乎被引用滥了:“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摈而不得聚会。”①简单地说,就是“四多”——钱多、粮多、马多、人多。身体孔武有力了,难免想通过实践证明一下肌肉的力量,“无为而治”必然成为过去时。如何展示?最直接的方式当然是武功。

网络配图

汉武帝是个不甘心守成的皇帝。在诏书中,他不止一次表达改变和改革的愿望,并寻找各种“借口”。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从自然界找理由:“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②公元前122年(元朔六年),又从历史上找依据:“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③当然了,这些都是包装,褪去外套,最本质最核心最真实的东西显露出来了——汉武帝内心难以遏制的扩张欲望。早在即位第一年(公元前140年即建元元年)年,他就在董仲舒面前畅谈了自己的理想:“德泽洋溢,施乎方外,延及群生。”④当时的汉武帝年轻气盛,心里想当法家,表面上却装儒家,他这点小心思在精明的大臣们眼里,透亮透亮的。在朝堂上,黄老之学的粉丝、主张无为而治的中大夫(谏官)汲黯,居然当面说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⑤。

  这不等于指责老板说一套做一套,虚伪做作吗?而且还当着那么多高管。汉武帝被当众揭穿,脸上挂不住,气得立即宣布散会。汉武帝怎么评价汲黯的呢?一个字——“憨”,翻译成现在的流行语,就是“很傻很天真”。有的事,大家心知肚明就好,非得说出来,搞得彼此都很尴尬。这是汉武帝退朝后对身边人说的,当是真实想法。各位估计比较关心汲黯的结局,汉武帝当时并没把他怎么样——毕竟皇帝需要在其他大臣和史官面前表现自己很宽容大度。不过,汲黯太不醒事,至少4次搞得汉武帝下不来台,最后汉武帝也受不了,把他外放到地方当太守去了,不过给了他善终。

网络配图

汉武帝摆出对匈奴开战的理由时,重点说到世仇。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32万大军御驾亲征匈奴,不料在白登山(今大同市东马铺山)陷入匈奴30万骑兵四面围困,险些创造开国皇帝被俘的尴尬记录。经此大挫后,西汉一直对匈奴取守势战略,并以岁岁纳贡为代价,换取人家不内侵。形象地说,匈奴是老板,西汉是打工仔,老板依据“不平等合同”抽取打工仔劳动成果的相当一部分。匈奴对西汉“孝敬”的礼物照单全收,不够用还在边境侵掠,每年杀掳的汉人达1万多(仅辽东和云中地区),有一次甚至打到离长安仅200公里的地方。匈奴气焰嚣张到什么程度呢?在刘邦死后,冒顿单于致信调戏吕后,言语十分轻慢:“陛下独立,孤愤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同娱,笔者注),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⑥说白了,就是要吕后去做他“小三”。吕后尽管气得不行,回信却尽是软话,称配不上冒顿,为此不惜自毁形象,说自己“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⑦文帝和景帝也曾反抗过,不过均以失败告终。如公元前 166年,文帝拒绝和亲,竟引来匈奴14万大军。汉军受命迎击,结果竟是惧而不战。到最后,文帝还是屈辱求和。这种情况持续了近70年之久!

有条件、有愿望、有理由,汉匈大战如箭在弦,一触即发。

不过,汉武帝身边的人,绝大多数还在紧紧拥抱过去,包括太子。太子劝谏不要兴兵杀伐,汉武帝怎么回答的呢?“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各位,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啊。后来唐太宗要征高丽,太子劝谏,李世民说的话和汉武帝说的话,简直如出一辙。⑧在卫青面前,汉武帝说得更透:“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

网络配图

  ⑨汉武帝即位时年仅16岁,一段时间内尚不能亲政,而由窦太后主政,继续执行和亲政策。7年之后,西汉国力更盛,已具备与匈奴一争高下的资本。23岁的汉武帝决定不再忍受下去。

不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还有最重要的东西没准备好——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