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登基后虽锐意改革,但尾大不掉,大厦将倾之势已无力挽回。因而,在勤奋了几年之后,王莽也不得不沉浸在自相吹捧美化的自我陶醉之中。而此时,天下分崩离析。
历史再次回到了群雄逐鹿的年代,战火在这片国土上熊熊燃起,到处是刀光剑影,杀声震天。那些有本事的、没本事的,都梦想着借机一梦黄粱。战乱总是与饥馑相连,受苦受难的永远是老百姓,流离失所,饿殍满野。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无奈之下,连忠厚如刘秀者也都揭竿而起了,谁还能不响应呢?
刘秀自诩是高祖刘邦的后代,但自己也讲不明白这里面的脉络。在他起兵之前无非是一个街头卖谷的小贩而已,那些祖辈的荣耀光环早已逝去。他为人谨慎忠厚,一副“美髯”飘挂前胸。他哥哥伯升喜好豢养宾客,结交当地豪侠。其实所谓豪侠与今天意义上的豪侠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其中不乏为非作歹、杀人越货之徒。从这也可以看出伯升不是个安分之人。
网络配图
地皇三年,南阳大面积灾荒,“诸家宾客多为小盗”,民心不稳,在这种背景下宛人李通“刘氏复起,李氏为辅”的谶言,大肆蛊惑。几次三番,考虑到兄长刘伯升早晚会累及自己,于是便答应了李通等人的请求,到市场上去购置兵弩。当年十月在宛起事,真是拉开了其戎马征战的岁月。
但当时的天下一片纷然,仅南阳也各立山头,各起义军相互攻讦,与乱军无甚区别。这绝非长久之计,出师无名总归不是好事。刘秀与刘伯升开始着手考虑整合起义军的问题。于是,他们拉出了一个枪把子刘玄,推选他为天子,即更始帝。刘玄是汉景帝的后代,在血统上要比刘秀更适合当皇帝。但处事谨慎的刘秀怎可能自己不想黄袍加身呢?而只是时机未到,且这个时候谁出头谁就死得快,拉刘玄出来,无非是当一个幌子。果然其兄伯升就是这么做的,处处挑衅更始的帝威,令更始忍无可忍而将其害死。而此时刘秀尚在前线与王莽的朝廷军激烈对抗着,这其中有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昆阳之战,成为后世以少胜多的典范。刘秀临事的处乱不惊和破釜沉舟的勇气和意念,构筑了他在以后岁月中的人格魅力,再加上他体恤部将,能够推心置腹,使得追随他的人也越来越多。
但前线立功,后营长兄却被杀,这是刘秀始料不及的。从战场回来,刘秀来不及表功,就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处境,赶忙向刘玄谢罪,择清自己与兄长的关系,换的更始的信任。这足以看出刘秀这个人的心机之重,他明白更始的价值,也明白自己所要的目标,在这一目标尚未达成之时,他可以隐忍。
刘秀暂避锋芒,出巡河北,远离了更始帝的政治中心。没有了刘秀的洛阳城里,是更始帝一个人指手画脚的天下。他大肆封王,形成了以赵萌、李松为首的权力中心。更始帝还娶赵萌之女为皇后,醉生梦死。更始帝生性爱酒和美色,其美人也个个都能喝。每日里喝得醉醺醺的哪还有功夫理政,俨然一个亡国之君的样子,这让很多充满希望的官员大失所望,也让更多心怀鬼胎的“群雄们”看到了希望。
网络配图
在刘秀北击王郎、铜马的时候,更始帝的天下已分崩离析,四方背叛,“梁王刘永擅命睢阳,公孙述称王巴蜀,李宪自立为淮南王,秦丰自号楚黎王,张步起琅邪,董宪起东海,延岑起汉中,田戎起夷陵,并置将帅,侵略郡县”。而更始帝任由老岳丈赵萌胡作非为,自己又耳根极软,任何煽风点火的话都可以挑动他敏感的神经,这使得他身边的近臣全失,人人自保,众叛亲离。他所倚重的那些大将一个个成为他怀疑的对象,这与收买人心的刘秀背道而驰。刘秀在灭掉王郎之后,从王郎的宫殿搜出了大量自己部下私通王郎的书信,刘秀没有将这些部下斩首示众,而是命人将这些书信统统烧掉,概不过问。这一举动足以稳定军心,收买人心。河北大定之后,刘秀的政治资本当然越来越厚了,他与更始帝之间隔阂也越来越深,两者逐渐成为了对家。在更始帝杀死西汉废帝刘婴之后,刘秀的政治资本就更多了一筹,于是在同年四五月份,刘秀在蓟登基称帝。
刘秀明白,要使众将死心塌地跟随自己,就必须满足他们“攀龙鳞,附凤翼”的心情,顺道也成全了自己当皇帝的志向。犒赏将士,普天同庆。稍作整顿之后,集结部队南下,与赤眉军和更始帝的正面交锋正式拉开。而此时赤眉军杀进了长安城,更始帝抵抗不过,再加上身边无有亲信大将,“更始破败,弃城逃走,妻子裸袒,流冗道路”,刘玄不得不向赤眉投降,但很快便被赤眉军杀害。
网络配图
据说刘秀闻讯后还满腹伤怀,但其实内心早就乐开了花。敌人不需自己动刀兵就减少了一个,自己乐享其成。壬子,定都洛阳,起高庙,建社稷,封美人郭氏为皇后。而此时的赤眉军已经大势已去,完全成为一支烧杀劫掠的匪子武装,崤底之战赤眉“应时崩解”,传国玉玺再次回到刘氏手中。其他各路起事的英雄们也都接连被破或死或降,天下大定,但刘秀并未满足现有的疆域,征战与开拓还在一定时期里是他不得不考虑的事情,于是有了“得陇望蜀”的典故,更有了大汉一统的再次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