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钱:​王莽​曾造铁钱 五代十国时曾有“泥钱”

2020年07月13日03:17:01

自从钱币被战国诸侯们搞成“孔方兄”这副嘴脸,“铜钱”两个字也就如影随形,不过许多人也知道,“孔方兄”不仅有铜的,也有过铁的。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以为铁钱是唐代末年割据藩镇搞的“土政策”,这显然是错得离谱;一些参考书上则会频频提到西汉和东汉之交的公孙述,言之凿凿把铁钱的“发明专利”归到这位老兄名下。

网络配图

其实早在西汉初年就有过“铁半两”和“铁四铢”,1956年在衡阳、1960年在长沙都曾出土过不少,他们铸造铁钱的时间要远早于公孙述;那位喜欢标新立异、搞出许多怪钱的大新皇帝王莽,也弄出过“大泉五十”和“货泉”两种铁钱,王莽造铁钱是当皇帝时所为,而公孙述造铁钱则是从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开始,这时王莽已死去七年,把“铁钱发明专利”让给曾在王莽手下当不大不小地方官的公孙述,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不过,铁钱也确实是经公孙述这么一折腾,才庶几修成了一点正果。他在公元25年,即王莽死后两年在成都称帝,建立“成家国”,公元30年(“成家国”的“龙兴六年”),“置铁钱官,废铜钱铸铁钱”,并且立铁钱为“铁官钱”,也就是说,从公元30年到公元36年“成家国”灭亡,在这个主要疆域位于今天四川、重庆境内的割据王国里,铁钱是官方发行、大规模使用的唯一合法货币。

网络配图

公孙述为啥要折腾铁钱?较普遍的说法,是四川缺铜,不得不用铁“顶缸”。四川的确缺铜,不过汉代、尤其西汉是铜资源丰富的年代,且当时钱币流通量也较小,很多小额贸易还是物物交换,布帛、谷米这些“准货币”也仍然大行其道,加上五铢铜钱存世极多,刚刚立国且周围全是强敌的公孙述,照理没必要为了铜折腾一番。

还有一些人认为,公孙述觉得铜钱不吉利,因此改用铁钱。公孙述迷信不假,可他是个有能力、有头脑,地方官出身的能吏,轻重缓急总该知道,就在“铜改铁”当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将耿弇进军甘肃,公孙述感到唇亡齿寒,加紧备战,这时候他怎么有心思为了几句吉祥话,把全国货币给改制一番?

《华阳国志》、《后汉书》说公孙述“铜改铁”后“货币不行”,意思是说钱不能在市场上流通。但“成家国”期间蜀中经济以繁盛著称,所谓“不行”,其实指蜀中和境外的贸易流通,铁钱使不上,而这恐怕正是公孙述专挑大敌当前的节骨眼上“铜改铁”的奥妙所在。

网络配图

  蜀中在两汉三国时就以物产丰富、社会富裕和商业发达著称,如果仍和境外使用同样的铜钱,则虽有贸易之利,却难以实现市场垄断。使用仅能在蜀中流通的铁钱,境外商人在蜀中售货后,就不得不将手中铁钱换成蜀地特产带走(否则等于白忙),这不仅可刺激商业发展,增加税收和军需,还可趁机哄抬蜀锦等特产的价格,在“商战”中大占便宜。

事实上“铜改铁”算厚道了——五代十国时割据湖南的楚王马殷,想出了和公孙述如出一辙的“高招”,可马王爷是“铜改泥”,造的是泥饼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