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廖观音
别 称:廖九妹
所处时代:清光绪年间
民族族群:汉
出生地:四川金堂
出生时间:1886
去世时间:1903年1月15日
主要成就:参与领导清末四川红灯教起义
廖观音—红灯教女首领
廖观音(1886—1903年1月15日),女,四川金堂县人,清末红灯教起义首领之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从红灯教主曾阿义学“神拳”,借宗教宣传反清灭洋。活动在华阳、简阳、仁寿一带。次年,与曾阿义在简阳石板滩率众起义,以“灭清剿洋”为宗旨,直扑总督府,寡不敌众,失败被捕后英勇就义。
个人简介
廖观音(1886--1903年),祖籍广东省。她的祖父在鸦片战争中是参加过广东三元里斗争的义勇,因斗争失败遭到清军的抄捕。他率家人辗转逃到四川成都的与其略微沾亲的“廖剪刀”舍下寄居,才得以脱离魔掌,即后又落脚在石板滩,开设一间土布染房为生,全家大小都成为作坊工人。其父廖为圻,母薜氏,生二子一女,廖观音行二,在同族大排行中占老九,邻里亲友都昵称她为廖九妹。
人物生平
少年时代的廖九妹,健壮秀丽,十分逗人喜爱,洗衣浆裳来得利索,挑花绣朵一学就能。她最爱缠着祖父讲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和三元里爱国群众抗英斗争的故事,由是,爱国仇洋的思想深深地烙印在她纯洁幼稚的心灵上。廖九妹自幼生性聪明伶俐、敏慧非凡,能当众琅琅背诵诸兄塾学所教难诗繁文,常令满座惊叹不已,在家庭及族人中深受宠爱。她母亲就曾感叹:‘九女若是男儿,恐怕廖氏门中也要出状元了’。
石板滩为有名的“东山五场”之一。这里地势十分重要,丘山环抱,集市热闹,逢场之日,商贾云集,贸易十分繁盛。当时附近常有土匪作乱,场镇人家习武防盗保家之风素盛,稍殷实之人均请武师教授子女拳棒。廖九妹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便从小习武。由于她身手轻捷,拳脚矫健,意志坚强,练功时特别吃得苦,到十六、七岁时,武艺就出一般人之上。
同场人曾阿义(号称曾罗汉),是个铁匠,暗中早已参加了义和团的秘密活动,他常与外州府县的义和团保持密切联系,并为“东山五场”一带的首领。他见廖九妹武艺不凡,便主动去接近她,并给她讲 “反清灭洋”的道理,鼓励她参加红灯教。在曾的启发下,廖九妹勇敢地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冲破家庭和族人的阻绕,毅然加入了红灯教。
廖九妹心地善良,对一般劳苦团众的生活,关心备至,乐于救人之急,济人之难,团众都打心眼里拥护她,称赞她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下凡”,她的名望也随之一天一天地传播到四川内外。石板滩的红灯教,见她胆略过人,指挥果断,善设埋伏,便推其为首,原首领曾阿义,自已甘居偏将参谋地位,并正式向团众宣布:“廖九妹是观音化身,今后团众活动悉归九妹指挥。”从此,廖九妹身着月白短衫,头顶青巾,一派“观音”装束,与曾阿义一起带领众团活跃在石板滩一带。
她通过设坛、传教、讲法等形式宣传“反清灭洋”的革命思想,她向团众慷慨陈词,控诉清廷勾结洋人犯下的桩桩罪行,给她们指明:唯有起来造反才是脱离苦海的道路。由于这些革命思想适应了当时困苦巅连的百姓心里,因而大大地增强了号召力,闻讯前来拜谒的教徒、民众络绎不绝,其中,加入红灯教的已达数千人。他们当中有秀才、保甲和中小地主,当然绝大部份是农民,还有不少的妇女和少年参加。甚至有一些小股义和团头目,干脆带着武器人马前来合伙,就是川西各州县义和团首领也都纷纷派人前来与她取得联系。石板滩红灯教的“红色七星团”标志,成为人心所向的旗帜。在廖观音的领导下,这支武装力量在石板滩、龙潭寺一带得到迅速发展,日益壮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