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自入关一统中华大地近三百余年,功绩也卓著,整个文化经济都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如此,他对中华的疆域也做出了贡献,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清朝对疆域做出的贡献。
网络配图
而且雍正评价清朝疆域贡献:是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而塞外之一统始于元代,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 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然各蒙古之所以一统者,亦皆天时人事之自然,岂人力所能强乎?
《文化纵横杂志》: 把内外蒙古与中原长期稳定地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这确实是旷古未有的事业;这也是中国历史两三千年以来,第一次将农耕、游牧、渔猎等多种经济区域与多种生产生活方式统合在一个政权之内,从而实现了不同区域之间的和平相处与共同发展,为最终实现多元区域之间的一体化创造了政治条件。
网络配图
在我们看来,如何理解南北关系,如何理解游牧与农耕之间的关系,关乎如何理解历史中国的形成动力。对于中原而言,在面对北方威胁之际,唯有通过抗拒和隔离的方式来保障自身安全。若想从根本上消除北方草原游牧集团的威胁,只有彻底将其农耕化一途。但自然环境的限制使这一图谋无法实现。因此,从中原来看,对于北方只有贸易和防御两种控制方式,靠农耕文明自身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南北关系问题,无法真正控制游牧社会从而整合不同的自然和经济区域;对于北方而言,大概有两种与南方的关系模式:一种是南迁模式,整个游牧集团进入中原,并最终消失在农耕文明的汪洋大海当中;另一种则是南进模式,游牧集团不放弃其祖宗根本之地,在征服中原的同时,将北方与南方加以融合,最终促进更广大疆域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南”还是“北”,其实都从根本上渴望彻底消除南北之间的界限。对中原而言,这意味着彻底消除来自北方的动乱和侵略,对北方来说,则意味着摆脱由于匮乏而导致的受制于中原的局面。但如何消除南北界限,将两大区域纳入于一个统一的政治框架之下,则是制约中国历史的大难题。真正从政治上解决了这一问题的,正是清朝。正是通过清朝的伟力,两千年来作为南北屏障的长城成为历史遗迹,草原内亚传统与中原传统终于在维持各自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前提下,融合在一个政治框架之下,可以和平相处、顺畅交流。从此,曾经作为中国历史基本动力轴的南北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中国历史的动力轴也随之发生转换。
网络配图
正如雍正所言:“然各蒙古之所以一统者,亦皆天时人事之自然,岂人力所能强乎?”清朝的疆域一统,正是这一长期历史趋势和中国史内在要求的结果。中国历史的难题假清朝的政治力量最终得以解决,这是清朝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然各蒙古之所以一统者,亦皆天时人事之自然,岂人力所能强乎?” 雍正这句话最经典,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