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婆,被称为布艺的始祖。那么这么伟大的一个女人出生在哪,到底怎样的山水才能孕育出这么好的人才,俗话说得好,山清水秀出人才,而黄道婆就生在人杰地灵的海滨地区。她出生在松江府乌泥泾镇也就是今天的上海徐家汇的华泾镇,照现在来说也算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了。
黄道婆书籍封面
黄道婆出生的时候,中国还是处在南宋时期,备受侵略,人们生活困苦,名不聊生。小黄道婆就是在这个时候降生在长江之滨,年少的她,因为战乱,亲人都相继离她而去,留她一人在世上孤苦无依。但是小黄道婆很努力,也很勤奋,跟着周围的相亲努力劳作。下田,剥棉花籽,弹棉花,织布等能干的,小黄道婆都努力学着去干。但是由于年纪太小,经验也不足,弹出来的棉花,织出来的布哪赶得上那些成年人。
在那个年代,成年的妇女即使有手艺也很难养活自己,更何况年仅十几岁的黄道婆,没办法,黄道婆就只有去到富人家给他们当童养媳,每天做牛做马的伺候一大家子人。那个时候的黄道婆已经深深的喜欢上纺织,整日有空就钻研,但那个时候长江之滨的技术并不发达,小黄道婆也只能自己瞎钻研。
后来由于难以忍受婆家的虐待,黄道婆出逃了。逃到了纺织业发达的黎族的部落,在那里学到了很多技术,并且还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改进,对以后推动家乡的纺织业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黄道婆在黎族少数地区生活了三十多年,可以算那里的一份子,但追本溯源,她的根还是在长江之滨。
黄道婆是哪个民族的人
我们如今穿的用的所有纺织品都与黄道婆的贡献脱不了干系,黄道婆又叫黄母,或者是黄婆,然而不管何种称呼,她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都是不变的,是传承布艺的始祖。那么黄道婆是哪个民族的呢,为何既有人说是汉族,此外还有黎族的说法呢?她的生平又如何呢?
黄道婆 画像
黄道婆年纪轻轻就痛失亲人,跟着乡亲学习技术,养活自己。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是儿时的她很好学,对纺织也饱含兴趣。黄道婆出生在南宋时期的长江之滨,所以按理说黄道婆应该是汉人。但是又有人说黄道婆是黎族人,这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她小时候在无法养活自己的情况下,无奈十几岁的年纪,只能去给别人当童养媳,恰巧又碰到恶毒的婆婆和丈夫,小黄道婆难以忍受虐待,终于在又一次被打后选择出逃。央求船家带她去闽广一代,为了她心中的纺织梦开始了旅程。
到达海南岛后,黄道婆去到了纺织技术很发达的黎族地区,那里的民风淳朴,黎族姐妹们,也没把黄道婆当外人,尽心尽力地传授纺织技术。黄道婆很感激她们,自己也很尽力地学,并且还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改进。黄道婆这一呆就是二三十年,但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看到元朝改变统治策略,便毅然决然的回到家乡,由于她带回的是黎族的技术,而当时认识她的人也大都不在了,所以有些人会以为她是黎族人,其实不是,她是个地地道道的汉人。
盘点黄道婆有哪些功劳
丝绸是一种穿在身上很顺滑的布料,但价格昂贵,在古时候只有大户人家才能穿得起丝绸,平常人家大多数普遍穿以棉为原料织成的衣物。老百姓能褪下粗糙的麻布,穿上这种棉,就不得不得益于这位有着卓越贡献的纺织工——黄道婆。她是中国纺织第一人,她传承的纺织技术,推动了中国纺织技术的进程,黄道婆功劳非凡。
黄道婆纺织机实拍
黄道婆跟丝绸并无多大关系,她最大的成就还是在棉花上面。革新了手工剥棉花籽的方式,采用铁棍碾压,大大提高了速度,教人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织布养活自己,然后和纺织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生都在为纺织技术奔波。年少的时候为了学习到更好的纺织技术,搭船南下到技术好的闽广地区。一个小姑娘,不惧危险,一个人跑那么远,只为学习到更好的技术,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能做到。后来皇天不负有心人,她学到了技术,而且带着一份责任感,在家乡需要她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将自己的所学,全数教给当地的人们,并进行推广。
为了提高速度,不再人力剥棉花籽,用轧棉机;改进了一尺长用手弹棉花的方式,运用弹棉弓,解放了人力,提升了产量;还改变了当时单一的织布,在布料上进行形式、花纹的改造,大大增加了布料的美感,使得棉质的衣物穿上既舒服又不失美感。纺织上的黄道婆功劳,没人能不认同。
黄道婆墓在什么地方
黄道婆作为元代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她出生在上海,后来远赴海南学习纺织,学成归来又将先进的技术带回家乡,最终落叶归根。上海作为黄道婆的故乡为其建立了一个墓园与纪念碑,黄道婆墓就在纪念墓园之中,位于如今的华泾东湾13号,在徐浦大桥的外环线北面,自北向南坐落着,一共占地1.5亩多,纪念园中有两层台阶。
黄道婆墓
黄道婆墓的墓冢周围筑有半米高大理石围栏,形成一个圈,中间是椭圆状的石圈土墓,墓的正前方立有一块汉白玉碑。纪念碑的正面刻有“元黄道婆墓”,这字迹出自魏文伯之手,墓碑的背部刻的是黄道婆的墓志铭。整个墓碑的前方放置着长条形状的石桌、石凳用以供奉。在黄道婆墓的周围植有松树、杨树、槐树以及松树等等四季常青的树木,它的三面是白色的花窗滴瓦围墙相绕,墓冢的台阶用青砖铺设,整个墓地看上去十分庄严、简朴。
其实早在元代年间,就为黄道婆建立祠堂,但是经过世世代代的变迁,该祠堂历经沧桑已经残破不堪。于是到了1957年,上海政府决定重建该祠堂,并为其立一座纪念碑,背面的墓志铭赞咏了她的生平功绩,此后1962年有过一次重修,汉白玉石碑就是这年所建。1984再度进行重修,占地一千多平米,至1987年被列为市文保单位,对于世人纪念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学习她遗留下来的精神具有极大的意义。
传奇人物黄道婆生平简介
黄道婆,出生于公元1245年,于公元1330年逝世,享年85岁,这在古代是算作高寿的,大概因为她的生平事迹不同寻常,为后代做出的贡献积淀的福寿吧。很多人听过这个人,却不一定熟悉黄道婆简介。
黄道婆纪念塑像
黄道婆,这名字听起来倒像是某位媒婆的称呼,可她却是一位为世人敬仰的传奇人物。黄道婆又被称为黄婆,还有后人尊其为黄母,在当时的松江府一个叫做乌泥泾镇上生活,也就是今天的上海徐汇区下面的华泾镇人。在历史上被称之为南宋末年元代初期杰出棉纺织家和改革家。历史书中对于黄道婆这一人都有所介绍,看见她在棉纺织业和纺织器具改革方面的重要地位。
在说这一重要历史地位之前,先来说说黄道婆不同寻常的命运。黄道婆小的时候非常贫困,备受封建奴隶主的压迫,还不得不背井离乡以道观为家,是悲惨的劳动农民阶级。在生活十分窘迫的时候,被父母亲卖给人家当做童养媳,当时也就十二三岁的黄道婆早已深刻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后来幸亏得到当时的黎族的接纳,这些热心助人的同胞们还教给了她纺织技术,而黄道婆也是具备纺织天分的,后来根据前人的纺织技术和自己纺织经验的积累,不断改进纺织技术并对纺织工具进行改良。而她也毫无保留的将这些技术传授给他人,并推动了当时纺织技术的进步和松江地区纺织行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当时全国棉织业的中心。在后来的清朝,更被尊称为布业始祖。了解黄道婆简介,对于我们传承她的精神品德具有深远的意义。
黄道婆与丝绸有什么关系
黄道婆是中国纺织第一人,通过自己经验和实践的总结,制成了手摇搅车等以往没有的制棉工具,而且还制作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用一只手就能纺出三根纱的脚踏纺车,真是为当时的职工带去福音,那么黄道婆丝绸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听小编好好的跟你们唠一唠。
纺织中的黄道婆
其实黄道婆最主要的贡献不在丝绸上,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麻绳纺织的鼻祖。她从第一天纺布到离开人世的那天,都在为了纺织而不懈努力,为了学到更好的纺织技术,搭船南下学习崖州的纺织技术。初到崖州,看到当地那些美丽的黎单和色彩艳丽的黎饰,黄道婆暗暗发誓一定要学到这些技术。当地的黎族伙伴也不吝啬,只要黄道婆想学都教给来她。在黎族的三十年里,黄道婆研究他们的纺棉工具,学习纺棉技术,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黄道婆成为了一个技艺精湛的纺织家。
带着技术,黄道婆回到了家乡,传授以及推广他在黎族学到的所有,并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改进。为了让棉布衣物更美观,黄道婆把在黎族学到的棉织技术和当时已经比较发达的江南丝织技术结合在一起,在棉布衣物上进行一些图案的实验,很受人们的喜爱,原来单调的衣物也变得添彩不少。
而丝绸的鼻祖是嫘祖,黄帝的元妃,养蚕缫丝的创始人,比黄道婆早了几千年,两人的侧重有所不同,黄道婆丝绸虽然不如棉,但二者都是纺织业中具有杰出贡献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