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陆逊打败后,刘备留在白帝城都是出于哪些考虑?

2020年07月31日20:30:12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而张飞又被部下所害。孙派遣使者前来请和,刘备大怒不许。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秋七月,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张南、傅肜、程畿等战死。在夷陵之战被陆逊击败之后,刘备退到永安白帝城。

并且,对于刘备来说,之后近一年的时间,他都留下白帝城,而没有回到蜀国都城成都。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刘备病逝,享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从时间上来看,刘备完全可以回到成都,尽管身体抱病,不过,回到成都托孤,依然是比白帝城托孤更好的选择。那么,问题来了,夷陵之战后,为何刘备一直留在白帝城?对此,在笔者看来,刘备这么做的原因并不简单。

首先,刘备之所以一直留在永安白帝城,而没有回到蜀国都城成都,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为了聚拢溃散的蜀军。在夷陵之战,蜀汉和东吴的兵力,都在5万人左右。因此,虽然陆逊取得了胜利,但是,想要在短时间内全部歼灭蜀军,显然是非常不现实的。在这场战役中,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近万之众。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物资丧失殆尽。

在此基础上,因为部分蜀军四处溃散,所以刘备选择留在永安白帝城,以此聚拢这些士兵。反之,如果刘备匆忙逃回蜀汉都城成都的话,那么这部分溃散的蜀军,很可能就没有聚拢的方向,从而真的损失殆尽了。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但此时刘备收拢散兵以及赵云的后军来援,永安驻军接近两万,陆逊已经失去攻克永安的机会。

正是因为聚拢了夷陵之战中溃散的士兵,加上赵云带来的兵马,促使刘备手中握有接近2万人兵力的。在此基础上,刘备得以守住永安白帝城。众所周知,一旦白帝城被攻破的话,那么东吴将士就可以深入益州腹地,甚至灭亡蜀汉了。这对于刘备来说,无疑是最不能接受的结果。于是,聚拢士兵,镇守永安,成为刘备临终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虽然在夷陵之战中败给了陆逊,可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能抵挡陆逊接下来的冲锋,蜀汉还有翻盘的可能。反之,如果刘备自己逃回成都,夷陵之战带给蜀汉的损失,很可能就不是数万大军的伤亡了。另一方面,刘备之所以没有回到成都,是为了反攻东吴。对此,可能有人要问了,夷陵之战中,蜀汉伤亡惨重,怎么还有实力反击东吴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夷陵之战后,东吴和曹魏矛盾激化,双方逐渐兵戎相见。而这,无疑给了刘备卷土重来的机会。

公元222年十月,也即夷陵之战结束后,孙权选择背叛曹魏。在此之前,孙权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曾向曹操俯首称臣。现在,陆逊打赢了夷陵之战,蜀国这边的威胁得以解除,孙权也认为不必再向曹丕称臣了。对于孙权权的欺骗与背叛,曹丕十分恼怒,又下《伐吴诏》鼓励将士们曰:“南征进军,以围江陵,多获舟船。斩首执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 表示坚决要南征孙权之意。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东吴和曹魏之间的关系变化,尤其是曹丕征讨东吴的消息,刘备肯定会及时获悉的。于是,刘备留在永安白帝城,很可能就是等待曹丕征讨东吴的走向。公元222年,曹丕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曹真、曹休等诸路大捷,击败孙盛 ,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江陵。孙权临江拒守,几条战线或溃或败,仅朱桓濡须一路击破曹仁。不过,东吴还是艰难化解了曹丕三路征讨东吴的战役。

最后,在笔者看来,如果曹丕三路征讨东吴取得了胜利,甚至直接攻入到东吴境内。那么,此时坐镇白帝城的刘备,完全可以率领手中的2万兵马,以此反攻东吴。虽然规模上不如夷陵之战,但是,只要曹丕可以吸引东吴主力,刘备这一边完全可以浑水摸鱼,甚至收回关羽大意失去的荆州。当然,非常可惜的是,曹丕三路大军讨伐东吴,没能取得战略上的胜利。不过,不管怎样,刘备一直留在永安白帝城,还是给了孙权非常大的压力。就孙权来说,听闻刘备驻扎白帝,非常害怕,派遣使者请和,刘备同意。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夷陵之战中,虽然是东吴一方获得了胜利,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胜利一方的孙权主动派遣使者到刘备这边请和。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刘备一直停留在白帝城,给孙权带来了不小的威慑。特别是在曹丕征讨东吴的背景下,刘备这一举动所带来的威慑,显然是放大化了。而这,意味着之后蜀汉和东吴的结盟上,前者可以保持主动,至少不会因为兵败夷陵而处在下风了。进一步来说,刘备一直留在白帝城,而不是回到成都,可谓是充满智慧的一招妙棋,不仅避免东吴趁势扩大战果,乃至于消灭蜀汉的奢望,还威慑孙权,促使其主动使者请和,为之后蜀吴联盟的恢复奠定了良好基础。总的来说,夷陵之战后,刘备虽然锐气受挫,不过,一向坚毅的刘备,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最后的努力,以此为元气大伤蜀国谋取更多的好处。正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所言:“(刘备)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