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狄青是北宋少有的战神,接下来情缘阅读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
他一生驰骋疆场,笑傲马鞍,走过了一条从士兵到将军的奋斗之路,按现代话说,就是演绎了一段精彩的“屌丝逆袭”成长史。
狄青出生于今天山西汾阳的一户穷苦人家,小时候没读过什么书,也没有考取过功名,这在重文轻武的大宋朝是个大短板,影响了狄青的一生。十六岁时,狄青的哥哥与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羁押到京城,贬入军籍,脸上刺字,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狄青很适合军营生活,武艺出众,胆略过人,成长得很快,先是当了京城禁军的一名骑兵,后被朝廷抽调到西北边陲,担任延州指使,走上了抵御西夏入侵的前线。狄青作战勇敢,战场上披头散发,带一幅铜面具,冲锋在前,所向披靡,威震敌军。他在西北战场呆了四年,前后经历了二十五场战斗,多次负伤,但他不惧伤病,奋勇杀敌,打得西夏人望风而逃,立下了赫赫战功。
北宋名臣范仲淹、韩琦等人很欣赏狄青,认为他是个奇才,对这个脸上刺字的武人很是优待。范仲淹教狄青读《左氏春秋》,告诫他说:“将帅不知古今历史,就只有匹夫之勇。”狄青深受启发,从此认真读起书来,精通了各代兵法,成为一名文武兼备的良将,官位也不断提升,先后担任秦州刺史、惠州团练使、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枢密副使,成为朝廷主管全国军事事务的二把手。
虽然当上了高官,但狄青脸上的刺字疤痕一直留着,宋仁宗曾劝他敷药除掉,但狄青不肯,认为留着它可以激励手下的士兵:不管出身如何,只要立下军功,都可以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狄青手下的将士也确实把他当成了榜样,一呼百应,令行禁止,展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南方蛮族侬智高叛乱时,朝廷派兵征剿,却被熟悉地形的蛮军打得一败涂地。狄青主动请缨前去平叛,他严肃军纪,巧妙用兵,很快平定了叛乱。
得胜回京后,狄青因功升为枢密使,这破了大宋朝的先例,因为在狄青之前,还没有一个武将担任过枢密使这一最高军职,原来都是由文官担任,武将最高只能担任副使,原因就是朝廷对武将不放心。所以狄青担任枢密使,遭到了文官集团很多人的攻击,包括欧阳修、文彦博、庞籍等名臣,他们纷纷上书反对。仁宗皇帝说狄青是忠臣,不会有事。文彦博说了一句大逆不道又锥心刺骨的话:“本朝太祖皇帝(赵匡胤)难道不是后周的忠臣吗?”大文豪欧阳修也上了《论狄青札子》,极力贬低狄青的能力,劝皇帝将他调出京城,平息非议。
众口铄金,在文官集团的一片反对声中,仁宗皇帝只好免去了狄青的枢密使职务,给他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外调陈州担任通判。狄青不服气,跑到中书门下找说法,宰相文彦博直截了当地说:“没有其他原因,就是朝廷有些怀疑你。”狄青一听,真是又气又恼又怕,但在文官集团的强势面前,他也没办法,只能含悲忍怒到外地上任,上任不到半年,就忧思得病去世了,终年49岁。
演义故事里的狄青
狄青的心态估计一直不太好,才会积抑成病,一病不起。作为一名威名赫赫的武将,处在大宋朝重文轻武、重科场功名轻疆场厮杀的大环境里,脸上刺字的狄青始终处在一种自卑压抑的状态中。在西北战场时,有一次军中韩琦请客,有个叫白牡丹的妓女喝多了点,竟扭到狄青面前,轻飘飘地说了一句“斑儿请饮一杯酒”,公然取笑狄青脸上的刺字,狄青恼怒至极,韩琦与在场众人却哈哈大笑。在这一片笑声中,狄青那颗孤傲而又自卑的心冷到了极点!
还有一次,狄青的旧将焦用来看他,两人交情很深,喝酒拉呱很开心。不料焦用却被手下告状,说他克扣军饷,主帅韩琦查实后,当着狄青的面,就把焦用抓了,而且按照战时条例判了死刑。狄青赶紧求情,说了句“焦用是好儿郎,有军功。”韩琦却把嘴一撇,不屑地说“东华门外以状元身份唱名者才是好儿郎,焦用算个啥!”随即将焦用斩首示众。看着兄弟血淋淋的尸体,狄青呆立了许久,既为兄弟难过,又为韩琦对武人的轻蔑寒心,那一刻,他的内心是崩溃的。
因为狄青终于明白了,不管你在沙场上立下怎样的战功,在宋朝文人的眼中,也不过是一个出身行伍的大头兵!就算是重用自己的韩琦,他的内心深处也是轻视武人的,整个社会重文轻武的情结、氛围根深蒂固、不可动摇!只可惜这一情结,最终害了狄青,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军心,动摇了国本,把北宋拖入了覆亡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