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防御体系到底是什么样 为何蒙古西征会打的如此顺利

2020年07月25日11:36:18

对蒙古远程欧洲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情缘阅读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引言

蒙古帝国横扫欧洲之时,忽必烈正忙于与南宋开战,钓鱼台之战一直打到元代初期才彻底宣告平定,但为何此时的西征大军会打的这么顺利呢?相比进攻南宋的情况而言,这一时期进攻欧洲的西征大军要顺风顺水的多,可这与南宋的城防体系有很大关系,这比同一时代的欧洲要完善得多。

另外南宋军事实力并不弱,几次与金国交手早已显示出他在对抗骑兵方面的独到经验,可在对抗蒙古骑兵的过程中却往往没有运用完善也是令人唏嘘。

欧洲地势原因使得骑兵利于作战

跨过乌拉尔山脉以后,欧洲再也无险可守,同时蒙古骑兵采取突袭的方法有效的切断了欧洲各城邦之间的联络,使得利用围点打援的方法得以大规模使用。与同一时期的南宋不同,欧洲地区属于城邦结构管理较为松散,同时粮食储存也是一个大问题,不仅在粮食方面得不到充足的补给。

另外蒙古骑兵利用的多为夜袭,使得欧洲各城邦更加苦不堪言。因此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被逐一击破,除了欧洲城防不行以外,还在整体作战战略上落后于蒙古。同时代的蒙古帝国不仅拥有当时最优秀的军师,还制定了有效的西征策略,这使得欧洲在应对有备而来的蒙古大军时往往处于下风。

当然欧洲也利用其气候特点托住了不少蒙古大军,但寒冷的冬天改变不了战争天平的根本偏向,因此在蒙古骑兵的不断突袭下,几乎所有经过的城池都难免被攻陷,而有效的利用欧洲平坦的地形也是一个主因。

早在成吉思汗南下进攻金国时,就询问过一些军师有关西征的问题,但军师利用诸葛亮三征魏国做比方,需要快,准,狠,所以早在远征花剌子模时,成吉思汗有有效利用骑兵进攻敌方粮草以及后勤补给线,这造成了对方非常被动,因而自身也能快速占据战争的主动权,同时也能有效威慑对方,使其不战而降。

在诸葛亮三征魏国时,就利用了快和突袭这一战术,使得处于劣势的蜀汉军队快速占据了战争的主动权,后来成吉思汗也用了这一招,不仅在南下金国时利用快速突袭使得对方疲于奔命,在远征欧洲更是如此,由于总体兵力少,因此更要采取突袭策略,利用骑兵攻击敌方城池的补给线是其有效打击城防的一个策略。

可是在攻打钓鱼台时却在南宋的完善的城防和复杂的地形上败下阵来。但欧洲不一样,不仅一马平川,还没有有效的城防体系,这是使得蒙古大军屡屡得手的主因,但这并有使得蒙古帝国就此彻底统治欧洲,反倒是通过战争和贸易让欧洲意识到了与东方的差距,这才有了后来欧洲完善的城堡防御体系。

欧洲城防中没有后勤补给一说

南宋钓鱼台之所以能坚持这么久与完善的城防补给线有关,同时中央集权有有效调动各地力量,因此钓鱼台也有源源不断的援军,这让蒙古骑兵在围城中苦不堪言,不仅无法有效地解决破城问题,还不断被援军骚扰,这使得蒙古大军围了这么久也不见有破城的迹象,同时在长江沿岸也有南宋水军,使得蒙古骑兵不敢轻易南下。

在欧洲松散的城邦中不仅没有有效的防御体系,还无法形成有效的补给线维持长期作战。这导致蒙古骑兵在切断其补给线后往往不久就破城了,在如此的压力下使得欧洲城邦往往自动投降的多,坚持抵抗的少,其抵抗也起不到长期作战的效果。

但蒙古骑兵在欧洲围城的策略却大有三国时代诸葛亮破城的方法。这源于三国志的一下记载,可被后代军师运用;在围攻一些不大的城池时,可以利用火攻,以带火的箭不断射击,这仅击破了敌方的心理防线,还间接的减少了攻城成本,早在诸葛亮初次进攻魏国边境城池时就运用了这一招,后来这一招被成吉思汗采纳并广泛运用到攻城战争中,这也是蒙古大军屡屡得手的原因。

欧洲城防的补给线非常脆弱也是易于攻城的主因,但切断补给线后蒙古大军往往追求速战速决。原因是欧洲采用的粮食与东方有很大区别,这使得蒙古大军基本不就地取材,而是自带干粮,当然一些牛羊除外,但欧洲当时的马匹总数还不及中国的一半,可见的掠夺成本上实际是划不来的,这也是后来蒙古帝国逐渐停止西征的主因,但在攻破城池后,掠夺的物资不及蒙古大军自身所带的干粮多,也是常有的事。

蒙古帝国的入侵为欧洲带来了先进的作战理念

蒙古帝国当时入侵欧洲由于统治成本的问题并没有继续深入欧洲,但蒙古帝国带来了来自中国的先进生产理念,比如城市的建立,粮食的种植,当然也包括贸易。这些都是蒙古帝国给欧洲带来的福利。但畅通无阻的贸易路线使得欧洲第一次得到来自中国的粮食种植方法,也让欧洲有了建立城防补给线的能力,但欧洲事实上却是走上了自己的独特城防路线。

为了避免今后再次被蒙古骑兵围攻,所以建了不少城堡,而城堡自身就是个有效的社会群体,包括农业生产和商业,因此不少欧洲贵族开始流行大规模建立城堡,但城堡建设费用高,并且在城防效果上来看并不如中国城池来得实际,当然护城河都有,但比较大城池而言,城堡的护城河显然是杯水车薪,根本起不到有效的防御效果,但与过去欧洲的城邦相比,跨入中世纪的欧洲还是拥有了一台自己的城防体系。

既然是为了防止蒙古骑兵的再次突袭,所以欧洲多国想到了火炮,这在元朝初期进攻西北的叛军就有使用过,但这在中国地区使用的方法不一样,欧洲采用的是强有力的火力覆盖,而不是中国军师手中的千变万化,这也使得城堡中有无数的洞眼,炮口密密麻麻,而成本也很高,每一次射击都需要上百公斤火药,因此这种火力覆盖也让欧洲从此走上了火器加大火力覆盖而不是精巧射击准的路线,不过这已经让欧洲的作战理念有了本质的提升了。

蒙古帝国的入侵让欧洲拥有了先进的作战理念

多兵种配合在过去的欧洲还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因为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就强调简单,快速而有效,但中国历代王朝组建的军队往往是集天下之大成,所以在多兵种配合上必须做到协同一致,这也是中原王朝得以在分封制的基础上长久存活的原因之一。

但欧洲在罗马帝国崩溃以后就再次陷入了城邦独立化的现象,这样一来没有有效的国家管理体系让欧洲在与蒙古帝国作战中处于下风。

有效的国家管理系统也是蒙古帝国带来的先进管理体制,这让欧洲第一次认识到国家的力量,此前欧洲都是贵族各自为政,但这一次国家的力量让欧洲看到不抱团似乎很难生存,同时蒙古帝国的入侵是动员了国家整体力量,实力上肯定比单一的地方豪强要强,因此欧洲贵族开始强调教会的作用,也妄图建立以宗教为中心的国家体系,这样一来调动各地诸侯的军队就不需要通过多国调节而是由教会下令直接出兵,效率比过去提高了不止一星半点,也让欧洲从此进入了一个诸侯捆绑教会的特殊封建化的时代。

但欧洲虽然在军事上依旧无法与东方抗衡。可是欧洲在贸易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这也是令蒙古帝国没有意料到的,因为蒙古帝国希望借助贸易将各大汗国捆绑在一起,但事实却是因为贸易摩擦使得蒙古帝国内部的矛盾越来越激化。

在贸易中欧洲的到了来自元朝的活字印刷术,也获得了来自元朝先进的军事理念,比如建立多兵种协同的作战理念,这样才使得欧洲建立了一支拥有骑兵和完整步兵编队的一直军队,同时欧洲也积极制造不同的火器,让欧洲在热兵器使用方面开始逐步超越中国。

最终尽在16世纪左右,欧洲开始超越中国,成为将热武器普遍使用的一个国家,但在火器营这一概念刚刚传入欧洲时,欧洲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多兵种协同作战的理念,也是在蒙古帝国的入侵下建立了一整套完善先进的作战理念。

参考文献:

《元史》

《蒙古帝国西征史》

《欧洲军事改革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