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赵祯是一个样的皇帝,情缘阅读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熙宁二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主持了变法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当时还在京任职的苏轼对王安石变法极为不屑,干脆申请外调,来个“眼不见心不烦”,熙宁十年,苏轼调离京城,先后担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等职,期间写了大量讽刺王安石变法的诗作,元丰二年,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故技重施,趁机暗讽朝政,结果被御史抓住把柄,联名弹劾苏轼,宋神宗下令严查,结果“拔出萝卜带出泥”,苏轼以前暗讽朝政的诗作都被查了出来,苏轼因此入狱,这便是大名鼎鼎的“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爆发后,宋神宗大怒,意欲处死苏轼,但太皇太后曹氏出面干预,只说了一句话就令宋神宗改变了主意,最后“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只是将苏轼贬官发配。
那太皇太后究竟说了一句什么话呢?
据《乌台诗案》所载,当时太皇太后曹氏拉着宋神宗的手说“昔仁宗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而杀之可乎?”意思是当初宋仁宗见过苏轼苏辙两兄弟后,心中大喜,对曹氏说自己又为子孙觅得两位“治世能臣”,而神宗身为仁宗之子,怎么能因为几首诗就杀掉仁宗看中的人才呢?宋神宗就是听了这番话才回心转意的!
也就是说苏轼之所以能够活命,全靠宋仁宗的“庇护”,宋仁宗“人与其名”,是皇帝中少有的“仁善之人”,《宋史》赞曰:“《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纵观宋仁宗一生,对苏轼这样的大才子极为宽容,甚至可以说是仁慈,这也使得仁宗一朝名臣辈出,人才济济,其中最出名的当属铁面无私的包拯“包青天”!
包拯一生铁面无私,刚正不阿,执法严苛,从不攀附权贵,甚至时常做出“侵犯”权贵利益的行为,这使得朝中一些人对包拯恨之入骨,时常罗织罪名诬告包拯,但包拯却并未因为他人的诬告而蒙受不白之冤,反而稳坐开封府尹的位置,无人能够撼动,到其嘉祐七年因病逝世时已经升任枢密副使了!
包拯之所以能够得以善终,不被小人所害,全靠宋仁宗在背后为其撑腰,仁宗对包拯极为仁慈,包拯常与其争辩,辩至激烈处甚至将唾沫星子都溅到仁宗脸上,仁宗却从未因此而怪罪包拯,反而对其颇为“爱护”,世人皆知包拯清名,却鲜有人知这背后有着宋仁宗的功劳,若是仁宗昏庸无能,包拯就算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
宋仁宗不仅对包拯一人仁慈,只要是品学端正,心怀国家的人他都爱护有加,比如我们上文提到的苏轼苏辙两兄弟,以及欧阳修、曾巩、张载等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宋仁宗足以称得上“仁慈之君”
除此之外,宋仁宗的仁慈还体现在对自己的严苛以及对下人的宽容之上
据《宋史》所载,仁宗虽然身为九五至尊,富有天下,却极为勤俭律己,常常批阅奏折直至深夜,一次仁宗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又到了深夜,腹中饥饿难忍,非常想来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但他思来想去,还是忍着饥饿睡去了,第二天他与皇后说起此事,皇后劝其保重龙体,吃一碗羊肉汤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仁宗却说自己一时索取恐在宫中形成惯例,自此御膳房每日深夜宰羊,长此以往既创恶例又伤生害物,实在得不偿失,所以他干脆就忍一时饥饿!
仁宗可不是突然“心血来潮”,才做出自忍饥饿,避免形成恶例的行为,实际上勤俭律己的品格已经深入他的骨髓,他所用的床帐和垫具都质朴灰暗,许久未更换,他常常对大臣说“朕居于宫中,自己日常生活的享用正是如此。这也是百姓的膏血啊,可以随便浪费吗!”
宋仁宗对自己严苛,对下人却极为宽容
一次宋仁宗在御花园中散步时,频频回头张望,随从们好生奇怪,不知皇帝有何需求,却也不敢出言询问,仁宗回宫后急忙让宫女端来茶水,连喝了四五杯,看样子是渴坏了,妃嫔很奇怪,问仁宗既然如此口渴,为何不在外时就让随从伺候饮水,仁宗却说他频频回头张望,发现所有随从都没带水壶,若是他开口要水喝,必然会有人因此而受罚!
还有一次仁宗吃饭时在饭中吃出一粒沙子,周围伺候的太监本想将饭端走,仁宗却让其不要声张,将沙子捡出后继续将碗中的饭吃光,事后他对左右说,人难免粗心大意,若是因为一粒沙子将饭端走,难免有人会因此而受到不小的惩罚,说不定还会丧失生命,一粒沙而已,捡出来就罢了,若是小题大做,岂不是太过残暴了?
宋仁宗对自己的严苛以及对下人的宽容其实都是他仁慈的一种表现,对自己严苛是怕“上梁不正下梁歪”,自上而下形成一种不好的风气,从而使得老百姓们劳民伤财,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仁慈,至于对下人宽容更说明他表现出来的仁慈完全是发自肺腑,并非装腔作势,沽名钓誉!
总而言之,宋仁宗“人与其名”,确实是一位难得的“仁慈之君”!
小结:
嘉祐八年,宋仁宗病逝,享年五十四岁,消息传出后,“京师(开封)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就连偏远山区的人们都为仁宗的逝去悲痛不已!当皇帝当到这份上,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终仁宗一朝,并未解决“冗官、冗兵、冗费”的现象,但他在任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科学技术和文化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他的个人魅力得到了天下百姓的认可,算得上一位相当成功的皇帝,史学家将其亲政的这段时期称为“仁宗盛治”!
参考资料:《乌台诗案》《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