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米以为古代的阳谋大师很多,但是最牛的一个阳谋莫过“推恩令”。
“推恩令”是由贾谊根据文帝时期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事件的教训,在《治安策》里提出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理论基础;由主父偃上书武帝“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也就是“推恩令”);在元朔2年(公元前127年)武帝颁布“推恩令”。
所以这三个人合作被称为“阳谋大师”。缺一环,这个阳谋无法实现。
传统的分封制有着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王朝初期,中央的实力明显强大于各个诸侯国,对各个诸侯国形成实际性的震慑。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各自实力的此消彼长,有着诸侯国逐步壮大甚至超越中央朝廷,然后诸侯之间不断混战吞并,形成一个更为巨大的力量,最终颠覆中央朝廷。
实际上从夏商周以来,华夏大地上就一直上演这种游戏。商原本只是夏的一个部落;周又原本是商的一个封国;而秦又是周的一个封国。
秦始皇结束了分封制,以萌芽于楚国的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但是强大的历史惯性,使得秦王朝很短暂。刘邦取得天下后,实行了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的国策。
但是仅仅几十年,便又上演了“七国之乱”,吴楚之国的实力发展迅捷,甚至拥有自己的铜山铸币权,兵马强壮。风头正劲的时候,汉景帝不得不杀晁错以自保。
“推恩令”最牛的地方在于,他没有剥夺诸侯王的封地和财产以及权利,而是让他诸侯国内部不断裂变,变成无数更小的诸侯国,从而无法产生对中央朝廷的威胁。
汉初,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是由嫡长子单独继承的,其他庶出的子孙得不到尺寸之地。贾谊就从这一条做出了文章。
嫡长子继承了爵位和封地,这也就导致了诸侯国不会被分割,那就有坐大的基础。
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的庶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
这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些越分越小的百十个诸侯国,最后“大国不过十余城,小国不过数十里”。
关键原来完整继承封国的嫡长子还没办法跟中央朝廷急。因为那些嫡次子、庶出的子弟们会跟他急。原本自己虽然说起来也是诸侯子弟,但自己什么都得不到。现在朝廷让自己在嫡长子的份额里也能拿一部分封地和爵位,何乐不为。
关键还有一点,自己新封的封地不受原来嫡长子的管辖,虽然属于朝廷郡县管辖,自己也会认了,因为这样避免对方不爽给自己小鞋穿了。
然而就在发动了很多庶出子弟来斗嫡长子的“地主”以后,汉武帝既做了了好人,又无形之中彻底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使得诸侯国无法形成足与中央朝廷抗衡的力量。
所以刘备的身份或许就是真的,只是分到他手里的时候,就剩一个茅草房、一棵大树,与普通百姓的家境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