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为何在此一战定天下?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情缘阅读小编一起看下去。
此关隘东有鸿沟连接淮河、泗水,北依邙山毗邻黄河,南临索河连嵩山,西过虎牢关接洛阳、长安,地势险要,交通便利。
作为河洛盆地的东边险要,洛阳的门户,荥阳是历史上的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荥阳虎牢关因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又称汜水关、成皋关、古崤关。
公元前205年夏,项羽在彭城大败汉军,刘邦退到荥阳。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守将曹咎率部出城,兵败自杀而亡,刘邦顺利攻取了荥阳成皋。项羽调兵前往救援,但刘邦闭城不出,项羽因为粮缺兵乏,不得不被迫提出“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荥阳鸿沟就成了“楚河汉界”。
位于荥阳黄河南岸广武山上的鸿沟沟口宽约800米,深达200米,现在鸿沟两边还有当年两军对垒的城址,东边是霸王城,西边是汉王城。
此后,刘邦兵分两路,一路仍在荥阳同项羽相持,一面派大将韩信抄楚军后路,占领河北、山东一带。汉军兵马和粮草源源不断,而楚军后援越来越少,最终战争发生了逆转。
东汉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各地群雄起兵讨伐董卓,群雄包括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
三国演义中,讨伐董卓的战斗主要在荥阳进行。虎牢关前,先是华雄击败先锋孙坚的部队,又接连斩了济北相鲍信的弟弟鲍忠,袁术的骁将俞涉、韩馥的上将潘凤等人,联军在此遭受挫折。这时刘备手下关羽温酒斩华雄,逆转了形势。接下来,董卓派李傕、郭汜引兵五万,把住汜水关;自己则率军十五万,同李儒、吕布、樊稠、张济等守虎牢关。三国第一武将吕布出场,八路诸侯人马无法招架并连折大将。个危机时刻,刘关张演绎了一段荡气回肠的“三英战吕布”,为八路诸侯赢得了宝贵胜利。吕布败退,虎牢关和汜水关失守,洛阳失去门户,董卓为了避开诸侯的锋芒,竟然决定放弃洛阳,迁都长安。
三国演义上这一段故事虽然是虚构,但是为人们千古传诵。
唐朝统一战争中,王世充和窦建德是隋末的两大割据力量,当时与唐三分天下。
武德三年(620年)秦王李世民率军进攻占据洛阳的王世充。李世民鉴于洛阳城坚,王世充兵强,在攻克磁涧后,即分兵阻断其南北救援道路,自率主力屯于邙山包围洛阳。
王世充派人向窦建德求救,当时在河北建立夏朝的窦建德亲率10万大军救援洛阳。李世民一边围困住困兽王世充,一边占据虎牢关天险,消耗敌军实力。
当年项羽就是在这里耗了2年,强势变成了衰势,窦建德强攻虎牢关数战不利,唐夏两军在虎牢关对峙了足足一个月。谋士凌策向窦建德建议,北渡黄河,甩开唐军主力,进攻山西。这样一则开拓疆士,二则入无军守之境,三则唐兵闻讯必从洛阳撤兵,可解王世充之围。然而,窦建德执意在虎牢关与唐军决战。
李世民不断骚扰夏军,又派王君郭袭击夏军粮道,夏军士气渐衰,人心浮动。最后,唐军趁夏军疲惫时发起猛攻,将夏军击败,俘获窦建德。王世充见大势已去,开城投降。
这一仗,李世民消灭了两大割据力量,取得了河南、河北的统治权。可以说是一战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