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随着电影《荡寇风云》的播出,三百多年前的一支军队又从历史的尘埃里被翻拣出来,戚继光和他的鸳鸯阵,又再次成为一个话题而被反复翻炒。戚继光与其创制的鸳鸯阵很能打,这是得到公认的。但是,鸳鸯阵到底是怎么打的?这就很少有人能说明了。其实,长久以来,中国古代的军队战术运作,无论是研究还是影视,表现的都是一片空白。笔者则借以此文抛砖引玉,简单还原鸳鸯队战术阵形上的变化和核心思想。
很多所谓的研究者说,鸳鸯阵是特意应对倭寇的日本刀的,而且是近现代样式的日本刀。鉴于篇幅有限,我们就不考虑幕末出现的新々刀,是如何在专业研究者那边穿越三百年时空的了。实际上的古代战场,双方都是尽可能使用长杆武器,一寸长一寸强,鸳鸯阵也不例外。从设计者到改良者,并没有像那些在影视片里学习古代战争的研究者们一样,津津乐道地去研究如何应对日本人的单兵自卫武器。
最早因为倭寇战术和战场环境,讲大阵变小阵,率先使用狼筅的唐顺之,对倭刀的应对仅仅是“长枪比刀长,长枪所到而敌锋刃不能及”一笔带过。
其实,鸳鸯阵一开始即为克制长枪而出现的。《纪效新书》十八卷本卷十二短兵长用说中,已经明确交代了倭寇常用兵器及其长度——“彼之枪一丈七八尺”,并为此将原本长度只有“七八尺”的镗钯加长以应对倭寇的长枪——“凡钯叉棍,俱要长一丈二尺,盖短兵须长用,庶可入长枪。”并在之后特意注明藤牌手的标枪用途:“夫藤牌用标,非取以杀人,盖彼以枪器持定,我牌无故不得进,故用标一掷,彼以顾标而动,我则乘势而入;彼若不为标所动,则必为标所伤,我亦有隙可入。”看出当年倭寇所持的主要兵器,根本不是所谓古战研究者们说的三百年后的新々刀,而是戚继光本人所亲手记录的以枪阵——“彼以枪器持定”。
《纪效新书》十八卷本卷六比较武艺赏罚篇里,也可以清楚的看到真正演练中,应对倭寇的明军是以长枪为作战对象的:
比枪,先单枪试其手法、步法、身法、进退之法;复二枪对试,真正交锋;
试狼筅,先令自使,看其身手、步法,次用枪对较;
试钗钯,先令自使,看其身手步法合一,复单人以长枪短刀对较;
一试藤牌,先令自舞,试其遮蔽活动之法。务要藏身不见,及虽藏闭,而目犹向外视敌,又能管脚下为妙。次以长枪对较,令牌持标一枝,近敌打去,乘彼顾摇,便抽刀杀进,使人不及反手为精。
从上面的校场演武比较我们可以看到,通篇而来,鸳鸯阵的所组成兵器:狼筅、长枪、镗钯、藤牌,均是应对长枪为演练目标,短刀仅为列阵在最后的镗钯手,在应对长枪之余,简单提了一下。
▲《纪效新书》十四卷本鸳鸯阵图
然而,最关键的鸳鸯队整体战术运用,是在挨牌校演中,全队以鸳鸯阵进行操演:
试挨牌,每一人执牌面左,一人执狼筅面右,俱牌后遮严,分面立定。枪等杂艺,俱照鸳鸯阵立定。前设长枪一人为敌。
从演练开始,敌方长枪手各攻击方向和应对方式:
越过挨牌从上方刺入鸳鸯阵:长枪手挺枪高举,越过挨牌防御,从上往下刺击,鸳鸯阵的应对方式,则为用盾牌架枪高举,鸳鸯阵内长枪手借此前出,刺击敌方长枪手,之后退回原位;
从挨牌下方刺入鸳鸯阵:若长枪从盾牌下方刺入,盾牌手坐落,压住敌方长枪,鸳鸯阵内长枪手借此前出,刺击敌方长枪手,之后退回原位;
从藤牌左侧刺入:盾牌手不动,左侧狼筅手拿枪,长枪手出枪刺击敌方,镗钯手前出掩护长枪手,之后退回原位;
从藤牌右侧刺入:右侧盾牌手以短刀砍开长枪,右侧长枪手前进刺击敌方,镗钯手前出掩护长枪手,之后退回原位。
v▲《三省备边图记》练兵平倭寇图
我们首先考虑鸳鸯队列阵,鉴于十八卷本四库本绘图错漏较多,现选用十四卷本中的小队鸳鸯阵列阵,再参考《三省备边图记》中的狼筅长枪杀倭绘图,以及藤牌手的《真正对敌势》,加之人体模型、兵器长度,阵形空间,推衍鸳鸯阵对敌时的各兵器正常摆放位置。
▲《纪效新书》十八卷本 藤牌低平势(真正对敌势)
由上述资料,以及170cm标准人模高度,48cm肩宽,比例尺寸复原兵器,再根据《选练条格》,前后左右站位距离,调整各角度和持兵器姿态,在参考绘图的情况下,以及空间运用上,个人与个人,各队与各队之间,不会造成兵器互相阻碍运用,鸳鸯阵3D阵形复原各角度图如下。由于挨牌并未讲明姿势,下图为参考藤牌跪姿(左、上)、立姿(右、下),鉴于操作,个人倾向挨牌手为立姿:
▲跪姿挨牌和立姿挨牌
▲跪姿挨牌
▲立姿挨牌
借由资料综合,推衍兵书所描绘的各类攻击角度及其因对方式,下图挨牌为跪姿:
越过挨牌从上方刺入鸳鸯阵:
▲挺枪越过挨牌,刺入鸳鸯阵内
▲挨牌手格架,敌方长枪手攻击高度已经越过狼筅手头部
▲长枪手前出,刺杀敌方长枪手
▲从挨牌下方刺入鸳鸯阵
▲敌方长枪手持枪从挨牌下方突刺
▲挨牌格压长枪,将枪头坐地
以上为跪姿挨牌,下两图为立姿挨牌,各综合步骤刺入——下压——反击图,除挨牌手为立姿外,其他与上文各图相同:
▲上刺突入挨牌
▲下刺突入挨牌
从藤牌左侧刺入(绘图方向与兵书相反,为便观察突刺方向上鸳鸯阵应对,兵书兵器方向向上,兵器方向向下以方便拖动模型方向,兵书左侧即为下图右侧):
▲敌方长枪手透过筅枪枝杈,预备前突刺击
▲狼筅手绞长枪并推枪举高(兵模中该狼筅手狼筅已转动角度),举枪或压枪或推开均可,为保证图片观看和后续大图制作,此处选择推高长枪
▲长枪手前刺,镗钯手抵近掩护,以防止长枪失手,或敌方长枪手弃长枪,拔出短刀突刺
从藤牌左侧刺入:
右侧刺入与左侧类似,该应对为《鸳鸯阵左右分变二伍之图》,或者单伍之时方有文中所述应对空间。现集合各类资料及文中因对,排列鸳鸯阵VS同人数长枪阵示意图:
以双藤牌为例,以兵书中描述的格枪上抬、压枪、拿枪和狼筅本身结构而言,盾牌和狼筅的主要作用,用一个通俗的话来说,叫做推矛,如下图所示。
燕尾型挨牌的V型凹槽;藤牌的中间高四周低、边缘凸起;以及狼筅的枝杈,在实际面对长枪时,非常容易造成上图所示的推矛现象。但是燕尾牌很窄,藤牌圆形四周有空隙,狼筅的枝杈向前而非向后,有足够的空间给予身后长枪手出枪。无论是盾牌的举枪、下压,还是狼筅的绞枪之后举上、压下还是向左右推开,均给长枪手制造了杀敌的机会。鸳鸯阵的V型阵列,也使得以横阵和方阵为主的部分后排枪手无法攻击到对方。鸳鸯阵大量使用盾牌和枝杈的狼筅镗钯,限制了敌方枪手的攻击范围,并很容易造成兵器被控。
作为控场核心的狼筅,对体力要求较高,因此在选人上特意强调了“年力健大老成”,稳重而力气大。鸳鸯阵从运作上远较纯枪阵复杂,在阵形使用上极为灵活,在其优点的背后,是训练、后勤上的高要求。伍长和队长阶这种最为低级的军官,都需要指挥四类长短不同样式各异的兵器作战,没有长期严格的训练和可靠的后勤保障,以及良好的人才选拔制度,鸳鸯阵是不可能被成功运用的。阵形战术除开依托战场环境以外,相关的各项日常训练、后勤保障、人才选拔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鸳鸯阵在明代成功运用,除开戚继光本人的才能,离不开明代中国强大的物资和人员支持。与鸳鸯阵长期作战的倭寇,以及手把手从教师到兵书给予支持的李氏朝鲜,均无法学习明军运作相同的鸳鸯阵战术,这与其日常训练、后勤保障、人才选拔等方面,相较于明朝的绝对劣势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