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一生结过四次婚,第一次婚姻是包办婚姻,他与妻子离婚后,妻子就出家当尼姑了。说起来,这位妻子真是不幸,她父亲为她指定了有大贵之相的顾维钧当丈夫,并资助顾维钧留学,可是她却被顾维钧抛弃,白白当了人家的楼梯。
顾维钧的父亲顾晴川曾经是上海道尹袁观澜的师爷。当时袁观澜幕府还有个师爷名叫张衡山。张衡山特别擅长看相。
这时袁观澜的儿子袁履登和顾维钧一起在在育才读书,两人是好朋友,课后常一起在衙门里玩。张衡山就给两个孩子看了看相,觉得袁履登虽然富贵,将来行路不正,难得善终,而顾维钧是罕见的大贵之相,将来必定一生发达。
张衡山有一个女儿,名叫张润娥,生得秀外慧中、娴静温柔,袁观澜就为儿子提亲,想让儿子袁履登娶张润娥为妻,没想到张衡山竟然婉言拒绝了。张衡山心里早有东床快婿,就是顾维钧。
(注,张衡山和袁道尹(袁观澜)是亲戚,张衡山是袁道尹的姨表兄。袁道尹想亲上加亲,才不嫌弃张衡山只是一个师爷,门不当户不对。)
这看起来是不是很奇怪?张衡山不想女儿嫁给上海道尹的少爷,却想把女儿嫁给一个衙门师爷的儿子,这是为什么?
这就因为张衡山对自己看相特别有自信,他认定顾维钧将来会发达,非池中物,不是一个富贵少爷可以比的。于是张衡山向顾维钧的父亲顾晴川提亲,想把女儿张润娥嫁给顾维钧。顾晴川欣然同意。
顾晴川认为,张衡山是袁道尹的姨表兄,这亲戚关系有助于儿子将来的发展。
可是顾家清贫,顾维钧在育才中学毕业后无钱升学,顾晴川想让儿子学习商业,并且已经向一家钱庄讲妥了。张衡山却极力反对,他认定顾维钧进钱庄没有发展前途,于是他出资助顾维钧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深造。
上海圣约翰大学是一所贵族学校,学费很贵,张衡山为了未来的女婿出了血本。后来顾维钧在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张衡山又卖掉一部分祖产,供给顾维钧赴美留学。
顾维钧能上大学,能出国留学全凭未来的岳父张衡山出钱资助,可是他对未婚妻张润娥不满意,有一次顾维钧到张家拜访,想见见未婚妻。可是张润娥是旧式闺秀,羞答答地躲在房内不肯出来。顾维钧很失望,后来又听到张润娥还裹着一对三寸金莲,就更不满意这门婚事了。
顾维钧是在1904年8月留学美国的,读到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的父亲顾晴川来信了,让他回国结婚。顾维钧不同意,说他要完成学业再结婚。顾晴川明白儿子是想赖婚,旧式的人讲诚信,他说什么也要逼儿子回来结婚。
万般无奈之下,顾维钧只得回家结婚。可是顾维钧在举行婚礼之后,不肯和新娘子圆房,他不入洞房,在他母亲的卧室里过了两个晚上。后来他父母逼他入洞房。他就睡在椅子上。
新娘子张润娥看到这个情景,又心酸又尴尬,她柔声说道:“你睡床上吧,我睡椅子。”
结婚没几天,顾维钧想要回美国念书,他想以此离开这个令自己心烦的新娘子,可是他父亲顾晴川猜中他的心思,对他说:“你回美国念书可以,必须带着媳妇儿一起去。如果你不带媳妇儿走,你就没回美国了。
顾维钧没办法,只能带着新婚妻子张润娥去了美国,一路无话。到了美国之后,顾维钧将妻子张润娥安顿在费城一个朋友介绍的家庭里,让张润娥在那里学习英语,进学校读书,自己只身回到纽约。
此后顾维钧也曾回到费城探望张润娥几次,冷冷淡淡地如同照顾陌生的同乡。1909年,顾维钧向张润娥提出了离婚问题,张润娥内心是不愿意的,而且她是旧式妇女,离婚一事还需要父母的同意。
离婚之事拖延了两年,到了1911年,张润娥看到郎心似铁,只能同意离婚,结束了这名存实存的婚姻。
张衡山得到顾维钧抛弃他的女儿,很是难过,叹息道:“我只会看相,不会看人。”不久之后,他就抑郁而终。而张润娥万念俱焚,在陆家观音堂落发为尼。
1933年,顾维钧当了外长,在上海听说张润娥生活清苦,就派人把一笔5万元的款子送到张润娥修行的陆家观音堂。张润娥却把5万元的款子原封退还。她一个世外之人,不需要世俗人的钱。
这次婚姻到底是谁的错?实在是很难说。站在张家的立场上,应该指责顾维钧忘恩负义,用了岳父家的钱,受了岳父的栽培,却不愿娶人家的女儿,结婚也是名义夫妻,最后还抛弃了人家女儿。可是站在顾维钧这方面来说,他一个新式人物为什么要接受包办婚姻娶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
其实张衡山真是不明智,花钱栽培未来的女婿,却不花钱栽培自己的女儿。你想一个受的新式教育的人怎么会愿意娶一个旧式妇女?
总之,张润娥一生是悲剧,成全了丈夫的锦绣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