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映像最深刻的无非是关羽、刘备、诸葛亮等,提到曹操的感觉就是一“坏人”。近几年曹操在电视剧中角色越来越正面。百科给曹操的定义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军事家两个定义今天咱们暂且不谈,主要说说曹操在三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真正说起来就算是小说中饱读诗书的诸葛亮,比曹操也是相差甚远。
首先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东汉末年一大批文学家,如 曹操、 曹丕、 曹植、 蔡文姬、 邯郸淳等,他们在 铜雀台,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建安文学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之句,可知建安文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曹操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曹操的诗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前两篇写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心情。
此外,曹操还有不少其他文章传世,例如《请追增郭嘉封邑表》、《让县自明本志令》、《与王修书》、《祀故太尉桥玄文》等,文字质朴,感情流露,流畅率真。除此之外对于兵法之书,曹操也是成就斐然。曹操钻研兵法,有高深的军事理论,曾熟读孙武、吴起等前代军事家的著作,在习诸家兵法的基础上,写成《兵书接要》一书,结合自己的战争经验加以论述。所撰《孙子略解》,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他主张“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强调师出有名,符合道义。在战略战术上灵活多变,因事设奇、任势制胜,兵不厌诈。
如若真算起来曹操文学成就,只能说三国时期他说是第二,没人敢说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