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维新变法,为什么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他?陈宝箴最后结局怎么样了

2020年07月19日13:52:27

甲午战败后,光绪帝锐意变革。但地方上的总督、巡抚知道光绪没啥权力,基本上都站在握有实权的慈禧这边,对光绪帝的变革阳奉阴违,或隔岸观火。只有一个人,他坚决站在光绪帝这边,最终惹怒了慈禧……

他就是陈宝箴。

陈宝箴和咸丰帝很有缘分,二人都生于1831年,而咸丰帝改元那年(1851年),陈宝箴中了恩科举人。此年正值太平军狂飙突进,儒家士大夫出身的陈宝箴,跟着父亲陈伟琳,在家乡义宁州(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办起了团练,与太平军为敌。

之后,陈宝箴辗转江湖,后入江西军阀席宝田幕府。不过,席宝田这座庙不大,陈宝箴投奔湘军首领曾国藩,后一步步在官场高升。1890年,陈宝箴任湖北布政使。1895年,陈宝箴任湖南巡抚,成为一方诸侯。

之所以有这个任命,是因为陈宝箴在甲午战争前与光绪帝的会面。陈宝箴对于清朝未来的发展,和光绪帝差不多,光绪帝大有知己之感。而当李鸿章代表慈禧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时,陈宝箴气得大哭,说大清完了!然后就是很多折子飞进紫禁城,要求国家进行大变革,否则无法图存。

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在官场遭受到了太多的冷遇,难得有陈宝箴这样的人理解自己。陈宝箴出任湖南巡抚,表面上是荣禄的推荐,实际上也少不了光绪帝的努力。光绪帝把陈宝箴推到湖南,就是希望陈宝箴在湖南能有大的变革,在地方上呼应自己在朝廷的变革。而选择湖南,则因为湖南在近代以来,风气可开国之先。

陈宝箴这个人是有谋略的,兵部侍郎郭蒿焘就称陈宝箴是一代人杰。席宝田生擒太平天国幼王洪天贵福和干王洪仁轩,陈宝箴就出了不少主意。陈宝箴知道跟着光绪帝进行变革,会得罪慈禧等一大票守旧派。但儒家士大夫的担当,让陈宝箴还是舍小我,顾大我。

在早期,陈宝箴的思想也比较保守,对洋务运动不是很热衷。在湖北的五年仕途,对于总督张之洞大办洋务,陈宝箴早期就表现得不冷不热。但看到国势日渐衰弱之后,而且张之洞的洋务办得有声有色时,陈宝箴认为西方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应该加大学习的力度。在湖北当官后期,陈宝箴已从张之洞洋务运动的冷眼旁观者,变成了积极参与者。

陈宝箴到了长沙后,告诉下属:因循守旧是没有出路的,办洋务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陈宝箴在湖南进行大刀阔斧的洋务变革,开办现代化工厂。值得一提的是,陈宝箴在湖南首设电报局,搭建从湖南到湖北的电报专线,这是湖南历史上首次出现电线,为湖南日后的腾飞打下基础。

湖南矿产丰厚,陈宝箴开办了很多厂矿,拔擢湖南人才为国所用。湖南在近代史上成为标杆式的先锋省,陈宝箴功不可没。

湖南的巨大变化在全国引起轰动,很多人都认为湖南开新风气之力度,称得上是全国第一。在全国那么多封疆大吏中,陈宝箴也被赞为冠首。日本听说陈宝箴的事后,也派人来观摩。日本代表称陈宝箴对湖南的治理,可称于天下。

陈宝箴对湖南的贡献,还在于发现并重用人才。陈宝箴向朝廷推荐了不少湖南人杰北上,深入参与维新变革。比如戊戌六君之二的刘光第和杨锐,就是陈宝箴推荐的。另外,谭嗣同也是湖南人,他在湖南期间,创办了时务学堂。这所学堂,如果没有湖南巡抚陈宝箴的鼎力支持,早就关门大吉了。还有杨深秀,他是山西人,但与陈宝箴互相欣赏。陈宝箴被守旧派大肆攻击时,杨深秀挺身而出,为陈宝箴辩护。

当慈禧不再支持光绪帝的新政时,陈宝箴在湖南进行的小新政,就成了守旧派攻击的靶子。湖南的守旧派,上至朝廷的守旧派,以最猛烈的炮火攻击陈宝箴,恨不得置陈宝箴于死地。

等光绪帝被囚禁后,慈禧挥舞屠刀,六君子人头落地。至于陈宝箴,更是难逃慈禧的报复。慈禧打击陈宝箴的借口,是陈宝箴推荐了刘光第和杨锐,以及其他15名维新人物。指责陈宝箴胡乱保荐“匪人”,乱了朝纲,这不是封疆大吏应该干的事。随后,陈宝箴被罢官,回到江西闲居。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六月(阴历),陈宝箴猝死。

表面上看,陈宝箴是得了小病,突然去世。实际上,是慈禧派一名武将来到江西,下旨让时年70岁(虚岁)的陈宝箴自尽谢罪。陈宝箴早就没有活着的兴趣了,谢恩后,悬梁自尽。

陈宝箴有个儿子叫陈三立,是维新四公子之一。陈三立有五个儿子,末字皆有“恪”字,尤其是第三子,世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