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对“神童”有着不解之缘,早在汉朝时则有了对神童的选拔制度,汉朝的选举法中规定:"孝廉试经者拜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现代则有了各个大学的少年班,期间的确培养出了各个前沿领域的中流砥柱!
今天将要介绍的神童,康有为称呼他为"民国第一神童",因为学部大臣劳乃宣的推荐他差一点被选作末代皇帝溥仪的伴读,天下人趋之如骛,无奈,鲁迅先生只得写就一篇名为《随感录33》的文章斥责他"捣乱得更凶的”唤醒民众,由此可见他的巨大影响力——
他的名字叫做江希张:
1907年3月27日,江希张出生于山东历城县江家庄(今属济南市历城区董家镇)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江钟秀勤奋苦读20余年,终于成了方圆十几里颇有名气的文人;母亲王崇孟,幼年读过几年私塾,少女时代还考上了山东女子师范学校——
江希张无疑是幸运的,那个年代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过百分之十,也就是江希张出生的环境便超越了百分之九十的人,但是江希张出色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还是惊喜了父母;就这样,在父母的教育下,3周岁的江希张就能识800多汉字、背诵100多首唐诗,到4周岁时已能熟练地吟诗作对,所作诗文的意境并不比一般成年人差!
四岁时,父母带他到离家不远的趵突泉玩,看到奇景,父子俩不由得临泉吟诗作对,江希张吟出的诗句引起了旁边一个钓鱼老翁的注意,老翁是当时山东提学使陈荣昌的幕僚,他将自己遇到的神童告知了陈荣昌:
陈荣昌第二天就骑马赶到江家庄,当面考江希张,结果非常满意,当即一面挥笔赋诗一面让人刻碑纪念,同时向自己的上司山东巡抚孙宝琦作了详细报告;江希张被带到了巡抚府,经过好几个诗文,几道算术题的考察,孙宝琦连声称赞:"神童,真是神童啊!"同时上报学部,推荐江希张做比他大一岁的宣统皇帝溥仪的伴读——
父亲江钟秀带着儿子进京,不过因为当时正值辛亥革命,无人有心关注江希张,江钟秀带着儿子在京城被晾了一个多月,只好回老家了!江希张一直跟着父亲学习,也许是望子成龙心切,江希张6周岁(即7虚岁)那年,江钟秀突发奇想地指导儿子编写了一套《四书白话解说》丛书~~~
《四书白话解说》一出,便立刻轰动了国内学林,印行了上百万部,康有为因此盛赞江希张"堪称民国第一神童",并表示自己愿意破例收江希张为弟子,在江希张拜访康有为期间,康有为甚至拿出自己尚未出版的《大同书》书稿给江希张看!
也正因此,社会上纷纷躁动浮夸起来,有些人也借由他的名头来牟利,鲁迅先生点名批评的《三千大千世界图说》一书就是别人冒名而作的,但也足以看出江希张的巨大影响力!
再后来,山东管理最严的泰安萃英中学(今泰安第一中学)学习,两年后,江希张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汇文大学,期间,他的祖父和父母相继去世。难能可贵的是,天资聪颖的江希张也是一个勤奋刻苦的人,1927年,二十岁的江希张远赴法国勤工俭学,读的是巴黎大学的化学专业——
不得不说的是,江希张的成名作《四书白话解说》也不是他一人所为,要知道当时他不过6周岁(即7虚岁),父亲江钟秀便请人一道和儿子共同完成了这套丛书的编写工作,江希张曾回忆道,《四书白话解说》丛书中,有一半是他自己写的,另一半是一个姓周的人和其他几个人共同写的,但全书署名只有一个,即"七岁童子江希张";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后,江希张决定重写《四书新编》~~~
1935年《四书新编》的写作完成,两年内印了14版。西北军将领、29军军长宋哲元对此书十分推崇,亲自登门拜访了江希张,在征得江希张本人的同意后,还将《四书新编》改印成硬皮袖珍本,29军全军将士人手一册~~~
抗战爆发后,江希张赶往南非约翰内斯堡任当地华侨报纸《侨声报》的总编辑,宣传中国抗战,直到抗战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外来的经济封锁,许多工厂因缺少原料而濒于停产的边缘。学过化学的江希张建议挖掘国内资源以代替进口原料,被调到了上海工业设计院任总工程师,成为中国化工界和轻工业界享有盛誉的高级专家——
2004年初春,江希张先生去世,享年97岁,算得是善始善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