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历史书籍以及影视剧中,人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古代的女子出嫁年龄普遍都比较早,而且早得还不是一点半点,在当时的社会制度规定中,女子到了十四五岁就可以出嫁了,如果到了十八九还没有婆家,会被人耻笑,认为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
可是看看现在,《婚姻法》上面有明确的规定,女子必须年满二十周岁才能结婚,少于这个年龄,民政部门是不肯答应的。如果像古代那样,十四五岁就要结婚,结婚的男子一定会被告上法庭,被冠以逼婚未成年少女罪,这可是典型的流氓行为,是人人喊打的对象。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代女子十四五岁就可以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了呢?
其一是古代女子成熟一般比较早。这一点需要从人们的寿命说起。在古代社会,人们的普遍寿命都不长,即使是皇帝老儿,能够活上个五六十岁就算是长寿了,所以古语才有“人到七十古来稀”的说法。简单地说,就是指人的寿命超过了七十岁,恭喜你超越了平均水平,是大寿星了。
正因为整体人群年龄普遍偏低的因素,所以作为适应自然最为强大的人类,早熟期也提前来到,很多女孩在十四五岁就达到了成熟期,可以生儿育女了。这一现象在自然界也非常普遍,雌性动物普遍比雄性动物早熟,人是自然的一份子,所以也概莫能外。
正如《黄帝内经·素问》上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换乳牙)发长;二七(十四岁)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这段话的意思很好理解,简言之,女子到了十四岁的时候,大姨妈就有了,血脉畅通,生儿育女自然不成问题了。
其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古代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同时战争也比较频繁,所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急需大量的劳动力,这也是古代的“人口红利”。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那些封建帝王们,也往往要求女子必须早结婚。
如《左传》中曾记载:“女子十七未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这是有关越王勾践的历史资料信息。当年的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一直想着如何复仇,为此他不惜“卧薪尝胆”,同时为了补充在战争中失去的男丁,所以规定国内的女子,必须最晚在十七岁之前嫁出去,否则会连累自己的父母。
应当说,这种硬性的规定,延续了数千年之久,女子早婚早育的问题,一直伴随着封建王朝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