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竟与印第安人有关!

2020年07月29日16:41:08

大明王朝为什么会突然崩溃?

有很多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明清小冰期对明朝的致命一击。

 公元16世纪中叶至18世纪后半期,也就是明朝嘉靖年间至清朝乾隆年间,全球气候有一个变冷的过程,这就是明清小冰期。

明清小冰期造成了全球气温下降,中高纬度地区的植物在一年当中可以生长的时间变短,全球气温的下降,还使得夏季东亚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温差变小,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难以深入到我国的华北平原,这就导致了华北平原不仅面临着气温下降的问题,还面临着严重的干旱问题。

我们都知道,华北平原的湖泊和河流比较少,自然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的重要,连年的干旱,必然导致粮食作物减产。

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粮食作物减产,农民吃不饱饭,就会起来造反。

所以明末的农民起义军都集中在华北地区,因为这里常年有灾荒,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就出自于陕西。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明清小冰期的出现呢?

这与印第安人有关。

印第安人常年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活动,经常烧荒,导致了美洲大陆的上空,有一层厚厚的二氧化碳层,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可以让地面处于保温状态。

公元16世纪至17世纪,是大航海时代,西方人开始向美洲大陆殖民,他们把天花病毒带到了新大陆,印第安人由于以前没有被传染过这种病毒,身上没有抗体,所以大规模的死亡。

土著居民消失以后,留下了大量的无主之地,美洲大陆也不再烧荒了,森林开始茁壮生长,吸走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了更多的氧气,美洲大陆上空的二氧化碳就随之减少了。

二氧化碳这样的温室气体减少以后,全球气候就发生了连锁反应,导致了全球性的气温下降,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明清小冰期。

那有人会问,明朝和清朝同样经历了明清小冰期,那为什么清朝兴盛了,而明朝却灭亡了呢?因为清朝建立以后,恰恰是番薯、玉米、土豆这些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大规模进入中国的时候。

番薯、玉米和土豆这些高产作物对气温和水分的要求比较低,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长。

清朝前期虽然也经历了明清小冰期,但是因为这些高产作物的大规模种植,为康乾盛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清朝到了康熙年间,开始不断的繁荣发展。

如果这个时候,没有高产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农民吃不饱饭,他们很有可能会积极响应三藩之乱,清朝的统治也很难稳定下来。

清朝会不会退出关外,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明朝万历年间,美洲高产作物已经开始在中国种植了,但是那个时候的种植面积相当小,并未大规模推广开来,假如明朝的时候,番薯、玉米、土豆这些高产作物已经推广开来的话。

那么张献忠、李自成也许就在家里种土豆了,就不会起兵反明,明朝也许就不会灭亡。

美洲高产作物,在中国大概晚推广了50年,就这50年的时间差,让明朝无法度过明清小冰期的困局。

当然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明清小冰期的出现,印第安人的因素只是众多猜测中的一种,但不管怎么样,明朝中后期,确实出现了一个小冰期。小冰期是明末发生农民起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