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述例举的3个词中,“东道主”出现得最早。“东道主”一词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春秋时,晋国、齐国合兵围郑国,郑文公派烛之武去游说秦穆公,让秦兵不要围郑国。烛之武在说明了晋、秦围郑对秦国并没有什么好处之后,紧接着说的就是上面引用的那句话,意思是:如果秦国从郑国撤兵,让郑国作为秦国东边道上的主人,那么郑国也可以供应秦国人往来中所需要的东西,这对你们来说毫无害处啊!
《烛之武退秦师》
后来,人们就把“东道主”泛指出钱请客的人,即“做东”,成为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至于“东家”则是“东道主”的进一步延伸,把主人或营商出资的人(股东)都称之为“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