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有一块石碑上写有数百汉字,如今被当作民族耻辱纪念

2020年07月23日17:45:33

事情要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说起。在这一年,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军队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大破明军。遭此惨败的明朝不但元气大伤,对一些藩属国的影响力也日益萎缩,反倒是后金政权迅速壮大起来,逐步夺取了战争主动权。

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皇太极继位后率军攻打朝鲜,朝鲜方面被迫接受了城下之盟。但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极深,朝鲜统治者当时仍将后金政权视为蛮夷,对后金的指令一向是阳奉阴违,甚至还偷偷收留了许多明朝遗老。

1635年,准备称帝的皇太极派使臣至朝鲜宣布旨意,结果朝鲜一怒之下将使臣囚禁,还公然撕毁十年前的城下之盟,折让皇太极大为光火。次年,皇太极集结军马征讨朝鲜,该国历史将此事称为“丙子胡乱”。

清军渡过鸭绿江后长驱直下,仅仅用了12天就兵临汉城。朝鲜国王亲自出城投降,并对大清俯首称臣,正式成为清朝的藩属国,需每年向清朝进贡并将世子奉与清廷作为人质。这样的苛刻条件令朝鲜人觉得是奇耻大辱,毕竟明朝时朝鲜从来不用进送世子。

更要命的是,皇太极还要求朝鲜方面为其立功德碑,传颂他平定朝鲜并安抚民众的“浩荡皇恩”。因该石碑位于汉城(今首尔)松坡津的三田渡,因此被称作“三田渡碑”(又称“松坡碑”)。其高度约为5.7米,宽度和长度分别为1.4和3.9,碑文由满、蒙、汉三种文字写成。

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的前夕,日本军队突袭朝鲜王宫,挟持了最高统治者并将朝廷内的亲华势力扫除干净,建立亲日派政权。随着甲午海战的失利,清朝在朝势力彻底出局,这一块歌颂大清皇帝的功德碑也被埋在地下。

20年后,这块功德碑才重新被人挖出树立。但到了50年代末,韩国政府认为这是民族耻辱,再次将其埋入地下。不过一些理智的韩国民众认为石碑作为民族屈辱史的见证物,应当被保护起来。就这样,这一石碑又再次被树立在原址,旁边还修建了纪念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