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自诩泱泱大国,在英国人眼中中国竟如此不堪吗?

2020年07月18日14:23:24

《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为元朝时游历中国的马可波罗所作。马克马可波罗在书中对当时的元朝帝国极尽赞美之词,当时的中国,被描述成一个非常富庶,非常文明,令人极其神往的国家。虽然马可波罗在书中也描述了一些中国的基本情况,但他的书有夸大其辞之嫌。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其实寥寥,这本书在西方传播地极为广泛,而且愚昧封闭的欧洲人对此书深信不疑,他们相信中国黄金遍地,富饶强大。而在二百年前,西班牙传教士门多萨在《中华大帝国史》一书中写道:“这个国家(明朝)的男女都有很好的体质,匀称而且是漂亮的人……人们食品丰富,讲究穿着,家里陈设华丽,尤其是,他们努力工作劳动,是大商人和买卖人,所有这些人,连同上述国土的肥沃,使它可以正当地被称做全世界最富饶的国家。”

当马戛尔尼带领的英国使团来到大清的土地上,为乾隆贺圣寿时,他们的内心是十分震撼的。因为大清帝国并不像那么想象的那样富庶,处处可见贫困萧条之象,有文明强大等词汇相去甚远。

在天津,按照清政府的指示,当地部分中国人上了英国使团的船伺候英国人的日常生活。

英国人由此可以和当时的中国人亲密接触,据他们回忆,中国人看上去瘦小孱弱,无精打采,和英国公民那种自由饱满的状态根本不可相提并论。英国人的一些残羹剩饭,赏赐给这些中国人时,他们都会欣喜若狂,而英国人泡过水的茶叶,他们都要抢过来,再接着泡水喝。其贫穷,贪婪,自私,孱弱之态显露无遗。

清政府对于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待之上宾,清政府为英国使团送来了大量的活猪活鸡,英国人忌讳,有些死掉就直接被扔到了海里,岸边到中国人看见了,都争先恐后地跳到海里去捡这些已经死掉的牲畜,家畜,其场景在英国人看起来简直就是触目惊心。

以上的场景只是让英国人重新认识到了中国的贫弱,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他们见识到了中国这个封建大国的一些习俗的丑恶。

登岸之后,英国人竟发现到处都是随处可见的弃婴,随意丢弃婴儿在基督教国家是大罪,这让英国使团的成员们胆战心惊。他们曾经看到在江中有一个漂浮的婴儿的尸体,但是岸上的人对此却熟视无睹。仿佛江中漂浮的并不是人的尸体,而是猪狗的尸体一样。这让英国人感觉到非常的胆寒,贫穷落后也就罢了 ,没想到这里的中国人竟然是这样的冷漠自私,无情,真是让人觉得难以置信。

不过,后来他们也发现,中国这个神奇的国度,贫富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有些人其实非常地富有,他们有园林式的大房子,妻妾奴仆成群,而一些贫穷的小老百姓。他们只能住在一些破烂的茅草屋里,尚不能躲避饥饿和严寒。而在后来和中国官员打交道的过程中,英国人同样惊奇地发现。中国官员对于知识吃食十分地讲究和奢侈,一天吃几顿饭,顿顿都有荤菜,菜肴也十分地精致。而贫民之家吃糠咽菜,能够饱腹已经是最大的愿望和奢求了。一个泱泱帝国,也是一个阶级森然的国家,与民主,平等,自由等政治方式对立而存在。

但是当时清朝的土地留给英国人也并不全是不可收拾的坏印象。英国人也曾经回忆在北京城里,卖货物的店铺和摊面鳞次栉比,并不比英国的商业繁荣状况差多少。而且他们见到的北京城里的妇女们都面容姣好状态良好,也给人很清新怡人的感受。

但是过去的时候,西方人经常在文学作品里面。赞美东方国度的美好,他们认为,无论是他们的文化风俗,以及财富比起我们来都自惭形秽。但是随着对中国越来越多的了解,他们对中国的评价也越来越低。

英国人曾经请中国人做他们的厨师,而这个愚蠢的厨师经常把整只鸡的鸡腿藏起来一只,当英国人斥责询问的时候,他笑嘻嘻地再把剩下的一只鸡腿拿出来。如此厚颜无耻的行为还做得理所当然,也难怪,英国人会看低中国人的品质。英国人在后来的日记簿中评价中国人贪婪,撒谎成性,一点基础的信用都没有。

在中国旅行的过程中,英国人注意到中国的老百姓非常地害怕官员。一旦有官员在场,他们就变得非常的羞涩拘谨。巴罗一番话这个中华民族的性格剖析地透彻而又淋漓尽致,他写道:“这些事例再清楚不过地昭示了中国人自夸的道德品格中的巨大缺陷。不过就像我先前说过的,其错当在于政治制度,而不在于民族的天性或者气质。就现政权(清廷)而言,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其高压手段完全驯服了这个民族,并按自己的模式塑造了这个民族的性格。”

对“驯服”这个词,英国人用的很精确。中华民族的性格本来可以是粗犷豪迈的,但是几千年来的皇权专制制度,把中华民族的刚烈的血性消磨殆尽。封建社会需要驯服的人民,中华民族背了几千年的沉重的枷锁,在恐惧与驯服中逐渐地改变了自己的性格。鲁迅在文章中曾冷冷地说过:中国人过去也是有血性的,只不过慢慢被驯化成家畜了。这样的话,即使非常难听,却是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