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提倡薄葬墓中啥也没有 为何还搞72疑冢?

2020年07月29日16:50:53

曹操在东汉末年,属于一个力挽狂澜式的人物。从弃董卓,回陈留起兵,再到迎为难中的汉献帝到许昌。有人对此说曹操不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请注意,当时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称王称帝的人比比皆是,比如袁术,汉献帝代表的汉朝尚未灭亡,其狼子野心已昭然若著,公然称帝。再比如刘备,虽然汉献帝禅让曹丕,但是刘备向来自诩乃刘氏子孙,忠于汉室的,但其对帝位也是迫不及待。但曹操在世时,虽然渴望称帝之人大有人在,但因曹操的不懈努力,始终保持了大汉王朝的延续,在这一点上,必须承认曹操的功劳,为曹操正名。

网络配图

曹操此人其没有篡位之心,在其诗中当能看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是想做一个周公式的人物,辅佐汉献帝完成统一大业,恢复汉朝秩序的。那么纵观曹操一生,可谓鞠躬尽瘁。但是曹操在对待死葬这件事上却一改汉朝习俗:抛弃厚葬,主张薄葬。

史书记载曹操的遗嘱中有这样的交代:“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网络配图

通过这一段,我们可以知道曹操对于自己的丧葬事宜要求非常简单,也就是说他的墓中没有任何值钱的贵重之物,没有陪葬的妃子,也没有瑰宝的宝物,更没有什么稀世珍品。既然如此,曹操为何还搞了一个七十二疑冢,难道是为了忽悠盗墓贼?或者是担心别人发掘他的墓吗?

关于这个七十二疑冢的来历,在此有必要交代一下,不然曹操就太冤枉了。话说到了宋代,宋朝统治者为了政治宣传需要,以蜀汉自居,同时大力推崇蜀汉文臣武将。而金人则推举曹操为正统,还每年到曹操的墓地去祭拜。但是曹操当年主张薄葬,所以经过历史的烟云之后,其墓葬早已无法找寻,于是金人干脆就把民间流传的七十二疑冢当做曹操的墓地去祭拜。

网络配图

但是随着这种错误认识的传播,甚至到了清朝时,毛宗岗甚至在《三国志通俗演义》里把这七十二疑冢的民间说法加到了书里,其中写道:“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口头流传还好,一旦白纸黑字写到书里,更显得言之凿凿,不容置疑,于是漳河岸边属于北朝的墓地就被强加在了曹操头上,成了曹操的七十二疑冢。

俗话说三人成虎,人言可畏。通过曹操七十二疑冢,足见其威力。不过到了今天,我们再看历史,应该理性正确认识曹操,和曹操的七十二疑冢,还这位雄才大略、文武兼备的一代枭雄以清白。实现读史乃知兴衰、明心智的目的,而不是从历史的故纸堆里翻看无聊的噱头以误会那些有杰出贡献的人物。小女子一家之言,希望各位看客多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