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的神话,向来为人津津乐道。
作为一个失败的英雄,夸父虽然死在了追逐太阳的路上,可他勇于拼搏的精神却永世长存,给后人以无尽的鼓舞。这样一则悲剧神话,集中反映了古人追求光明、征服大自然的美好愿望。
这是通常的解释。然而,是这样吗?
1.问题所在
先简单讲述下这个神话。
从前有个叫夸父的巨人,发下誓愿,要和太阳赛跑。这天,他果然就提起大长腿,风驰电掣一般自东向西追着太阳奔跑。就这样追啊追,一直到了禺谷,也就是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终于追到了太阳。
太阳就在他的眼前,夸父举起巨大的手臂想要把它捉住。可是,持续一整天的奔跑,加上又暴露在太阳炙热的火光下,夸父既疲惫又口渴难耐,于是便去喝黄河和渭水的水。
网络配图
两条河都被他一口气喝干了,可口渴还是没有止住。于是,他又向北方跑去,想喝大泽里的水。可惜还没走到,就在半路渴死了。
以上便是夸父追日神话的基本内容。
过去,学者们根据马克思的神话学思想,“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并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政治经济学批 判〉导言》),认为这则神话,反映的是先民追求光明、征服大自然的美好愿望。
然而,这种解释有很大局限。
其一,夸父追日神话,山海经中共出现过两次,而且都在北经之中。众所周知,太阳是东升西落,如果是要追逐太阳,当然是要往西跑,按理来说,这个神话应该放在西经里。怎么解释这个问题?
其二,夸父口渴时,是往北跑,喝北方大泽里的水。这里又出现了北方,而非西方或者其他方位。因此,这则神话里,北方这个方位是有特定内涵的,而非随意选定的。但,北方与追赶太阳的方向并无关联。这又作何解释?
其三,神话里有喝江水的情节,夸父不仅一口气喝干了黄河与渭水,还欲饮北方大泽,并最终渴死在半路上。而他死后,尸体所在的地方生出一片树林。这些情节又是什么意思呢?本文为情缘阅读原创,未经情缘阅读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所以,这则神话恐怕需要重新解释。
2.追日还是追日影
其实,上面所讲述的夸父追日神话只是不同版本中的一个。从古籍记载来看,这则神话有三个不同的文本。
第一个版本,《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 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我们上述的神话便是演绎自这个版本。
网络配图
第二个版本,《山海经· 大荒北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即影),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这个版本里,夸父是追太阳的影子,而非追赶太阳。
第三个版本,《列子· 汤问》: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逮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 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 里焉。
这个版本里,夸父追的也是日影。而且,他死后尸体演变成了一片邓林。
从故事情节来看,这三个版本应该同出一源,但他们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即夸父到底追赶的是太阳还是日影的问题。那么,是哪个呢?
恐怕是后者。
其一,日影与北方有关联。在生活在北半球的人看来,太阳从东方升起,然后往南、往西移动。与之对应,日影先在西边,随后是自西向北、向东移动。当中午太阳到达最高点的时候,太阳的影子朝着正北方向。本文为情缘阅读原创,未经情缘阅读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其二,如果夸父是追日影,那么这则神话的原型极有可能是立表测影。如此一来,神话中北方方位的重要性以及夸父身化树林、渴饮江水等情节都有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3.神话原型
人类的生产生活深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如何测定季节便是一件大事,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办法便是立表测影。
一天之内,当太阳在天空中处在不同位置时,它照射在地面上同一个物体上的影子长短并不相同。当太阳位置最高(即正午)时,其投射的影子最短。更进一步地,人们发现,在不同的日子里,即便太阳处在同一位置时,照在同一物体的影子长短也会不相同。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
在炎热的天气里,中午之时树木、房屋投下的阴影很短,而到了寒冷的日子里,中午时刻影子则变得很长。这就给先民以启示:可以在地上竖立一根标竿,通过观察它午时的影长变化来表明季节。
夏天的中午,太阳位置高,影子较短。冬天的太阳较低,影子较长。其中,影子最短的那天被定为夏至,最长的那天则被定为冬至。两个至日的间隔是一年,至此,一年二季便有了。其后,人们又再次基础上创造了春分和秋分的概念。
网络配图
用于测量日影的标竿,古人称之为“表”。在我国,最晚在殷商时期,人们就已经懂得用表测日影来确定回归年和季节了。
众所周知,任何理论或方法,都有一个从诞生到发展再到完善的过程,立表测影法也不例外。可以推论,在远古时代,用于测日影的标竿,最初应该是纯天然的,如特定的高大树木。
明白了这些知识后,再结合夸父追日影的说法,一个合理的推论便诞生了:夸父追日的原型是立表测影,而夸父则是大树的化身。
其一,测日影,主要是为了确定夏至日和冬至日,其中,冬至日的测定更为重要,这从古人曾把冬至日作为一年之始可以看出。测量至日,是以午时的影长变化为标志的。正午时分,太阳在南,投影自然在北方。夸父欲北饮大泽,以及神话故事放在北经里,根据应该就在这里。
其二,冬季是水位较低的季节,尤其是遇到干旱严重的冬天,江河水位猛然降到很低的水位是较常见的现象。先民不太理解这种自然现象,于是用神话思维进行解释,将之理解为神人喝掉了江水。
其三,先民最初应该是用特定的高大的树木来测日影,其人格化的产物是夸父。树木冬天枯萎的景象,被先民理解为沉睡或者死亡,所以夸父在完成测量日影的工作后,也就是冬至日之时,便死掉了。又因为他是大树的化身,所以死后有邓林的出现。
所以,夸父追日神话的真实内涵是:原始先民通过观察特定树木在太阳下的投影,来观测太阳的运动,以测定回归年、季节,进而制定历法的故事。
此外,从神话元素中的渴饮黄河、渭水的情节来看,这个神话应该产生于陕西河、渭平原一带。也就是说,夸父追日极有可能是周人所创造的神话。本文为情缘阅读原创,未经情缘阅读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