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得力干将冯胜为何会被明太祖朱元璋毒死?

2020年07月29日21:18:40

  朱元璋手下有一员得力大将叫冯胜,他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大将军徐达和早死的大将常遇春。他跟随明太祖南征北战几十年,纵横沙场,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在全国局势稳定下来之后,朱元璋不再需要这些功臣了,于是把毒手伸向了这些跟随他几十年的功臣宿将,冯胜也在劫难逃。那么朱元璋为何也不放过他呢?

  传说,冯胜出生时满屋黑气很多天没有散去。他还有个哥哥叫冯国用。他们两兄弟出身于地主家庭,家中也有几百亩良田。两人都喜欢读书,同样精通兵法,哥哥深沉稳重、有计谋,弟弟则彪悍勇猛、多智略。兄弟两个在当地也很有名气。

网络配图

  元末大乱,于是冯国用和冯胜兄弟两人带着队伍投奔了朱元璋的起义军。在军中,冯氏兄弟始终跟随在朱元璋的左右,策划军国大计,成为朱元璋的心腹亲信。

  一次,朱元璋为了收服降兵的心,让五百名降兵做自己的亲兵,宿在大帐周围,而把平时所用的卫士全都换掉,只留冯国用一个人在床旁服侍,可见朱元璋对这兄弟两个的信任。但是不幸的是,冯国用死在军中,朱元璋亲自祭奠痛哭,后来还追封他为郢国公。

  从这之后,冯胜接任了冯国用的职位,替朱元璋统领亲军,出生入死。起初,冯胜始终跟在朱元璋身边,经常为朱元璋谋划战事,机智勇敢,和哥哥一样,深受朱元璋的赏识和信任。后来,冯胜又被派去辅助大将军徐达,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为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王朝,登基称帝。冯胜因为深受太祖信任,在担任军事将领的同时被任命为太子的老师。当时,虽然江南、中原等地已经并入明王朝的版图,但周边地区还没有归附,继续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仍是当时的首要任务。冯胜几次跟随大将军徐达渡过黄河,平定山西、陕西地区,每战必胜,朱元璋为此十分喜悦。于是,朱元璋按照他的功劳授予他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同参军国事,又封宋国公,年禄三千石。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高的职位了。

  之后,冯胜又奉命带领二十万大军去征讨元将纳哈出。他精心筹划,谨慎运兵,并亲自观察地形,掌握敌我双方的情况以做出正确的分析,节节胜利,到最后更是兵不血刃地降服了纳哈出,并把二十万降军带人关内。

网络配图

  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又异常高兴,于是马上派出使者迎接慰问冯胜。但是冯胜的这次大胜利也招来了一些人的妒忌和猜疑,一些谣言不时传出,有的说冯胜藏匿了战争中俘获的许多好马,有的说他乘机骗取了很多财宝,又有人说他强娶蒙古王子的女儿。这样一来二去,本来猜疑心很重的朱元璋也相信了这些谣言,他不但没有奖赏冯胜的大功,反而下令收回冯胜的大将军印,让他到凤阳去居住。冯胜立了大功却落得个这样的结果,还时刻受到监视,再也没有带兵打仗,每日为此非常地愤懑。

  朱元璋基本稳定了全国的局势,南方的割据势力和北元的残余力量都先后平息下去了,明王朝的统治更加巩固,再也没有一支外部力量能和明王朝相抗衡了。于是,闲下来的朱元璋一直对外的目光转向了这些跟随他几十年和他出生入死的大将们,总是猜疑他们有一天会夺他的皇帝宝座。是什么原因让朱元璋有着这么大的疑心呢?

  原来,在长达几十年的战争中不免会有一两个武将叛变,朱元璋因此更是小心翼翼,对诸将更加不放心了。他不断编一些劝人做忠臣孝子的书籍,要求人们对自己忠诚,花费了许多心思。但是最终,这个强权皇帝还是觉得说教远不如斩尽杀绝的效果好,只有杀光了那些威胁他地位的人,他才能把皇的位子坐稳。从这时起,朱元璋就把诛杀功臣当成最急待解决的事情了。

  而恰巧,这时的官僚集团也形成了各种小集团,有文武之间的矛盾,也有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的矛盾,官员们互相攻击倾轧,排斥异己,这正好为朱元璋提供了很好的借口和机会,利用官员之间的矛盾,个个击破。宰相胡惟庸死了,开国功臣李善长死了,朱元璋又怎能允许冯胜独活呢?

网络配图

  一天,朱元璋把冯胜召进宫里,摆了酒席与他对饮。他一边饮酒还一边安慰冯胜说:“我知道现在外面有些人一直在说你的坏话。你径自放心好了,我是信任你的,绝不会相信那些流言。”冯胜听了不禁感激涕零,直称赞皇帝的圣明,也放下心来和朱元璋开怀畅饮。饮至正欢,君臣二人好像回到了许多年前称兄道弟,把酒言欢的日子,当日冯胜久久抑郁的心情也得到了很大的舒缓。

  然而,冯胜万万没有想到,当他从宫中回到家后,还为皇帝的厚待而满心欢喜,不想当夜就七窍流血,暴病而死。这一代功臣,没有如愿地死在沙场之上,反而死在了他始终尊敬信任的明太祖朱元璋的毒酒之下。他死了以后,朱元璋不准他的儿子承袭他的官职,也不得录用为官,冯家这功勋之家很快就在太祖的有意压制下衰落下去了。为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最后竟然落得这般下场,无论是当时的人还是现在的人听了都不禁为之惋惜、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