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太平盛世的秘密:收人收心收天下!

2020年07月31日14:31:23

“唐人”,中华民族代称之一,“唐人街”、“唐装”等唐朝元素一直影响到今天。

大唐王朝,雄霸天下,四海皆服,八方来贺。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现“汉唐”梦想。

唐太宗李世民,被称为“天可汗”的千古名帝,他开辟了“贞观之治”,也掀开了大唐绚烂恢宏的历史篇章。

李世民为什么能成就政治清明、军事强盛、经济繁荣,整个社会蒸蒸日上的“贞观之治”呢?

除了他个人卓越的才华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广纳人才,虚心纳谏,特别是照好人镜有着重要的关系。

唐太宗的一生人镜无数,但最为重要的有三面。

第一面:苦言规劝于私下的虞世南。

网络配图

提起虞世南,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书法成就,虞世南继承二王,外柔内刚、圆融冲和、遒劲秀丽,被称为“唐初四大书家”。

但是,虞世南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道德品质、博学多识。虞世南和哥哥虞世基都曾是隋朝的官员,二人名重一时,但虞世南又不像哥哥,他低调内敛、谦逊好学、清贫节俭。后来,虞世基被杀,虞世南欲代兄受死,名扬天下,青年的李世民钦佩其道德品质。

唐代替隋朝后,李世民即招聘虞世南到身边,先后授予他弘文馆学士、太子中舍人、著作郎、太子右庶子、秘书少监、秘书监等官职。一句话,李世民时刻留虞世南在身边,随时咨询,极其信任。

虞世南利用他的地位,极力劝谏李世民。不过,他不在朝堂之上,不在人面之前,而是在弘文馆里,在李世民求学之时,娓娓道来,据理力争。

比如,贞观八年(634年),山东及江淮地区多次遭大水,陇右山崩,大蛇多次出现。唐太宗问虞世南,这是否是“天变”?虞世南以历朝多次山崩为例,借机劝谏太宗不要自满,不能因太平久而骄傲松懈,要始终如一;劝谏唐太宗不要恣于游猎而疏于政事。

据史载,虞世南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当政得失,直言敢谏。唐太宗曾对侍臣说:“朕闲暇时间与世南商讨古今政事,有一个字的差错,他未尝不惆怅恼恨,恳切诚挚到这种程度,朕用他用得好啊。群臣都像世南这样,天下还愁治理不好吗?”

虞世南去世,唐太宗痛哭悲伤,下手诏说:“虞世南对朕忠心一体,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朕有小失必犯颜直谏,而今亡故,朝廷上下,无复人矣!”并赐虞世南陪葬昭陵,谥号“文懿”。

“贞观之治”,虞世南的劝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面:犯颜直谏于朝堂的魏征。

网络配图

纵观唐太宗一朝,魏征以犯颜直谏而闻名,常常在朝堂之上与唐太宗争论的脸红脖子粗。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据《贞观政要》记载,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态度之坚,同朝大臣难望项背。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初登大位,立即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就要广纳贤才,虚心纳谏。他多次于卧榻中召见魏徵,询问为政之得失,魏徵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唐太宗全然接受。

魏征不仅为国事敢于犯颜直谏,就是唐太宗的一些私人情感问题,他也敢于劝谏。

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葬于昭陵。唐太宗十分思念,于是,在宫中建起了层观,思念之时,登上层观,眺望昭陵。不仅如此,他还要大臣陪同悼念。一次魏徵陪同,唐太宗指着昭陵的方向,问魏徵是否看见昭陵。魏徵假装没看见,唐太宗很生气,说:“你怎么看不见,那不是昭陵吗?”魏徵回答说:“臣以为陛下望献陵呢,原来是昭陵啊!”唐太宗听后,一震。心有灵犀的唐太宗明白魏徵意思:不能只思念亡妻而忘了父亲。于是,哭着下令,拆掉了层观。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唐太宗非常伤心,为此废朝五天,谥“文贞”。魏徵的灵柩出殡,唐太宗带领文武百官出城相送,并亲自刻写碑文。魏徵死后,唐太宗常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同年二月,唐太宗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烟阁,魏徵位列第三。

第三面人镜,润物无声于闺阁的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出身名门,贵族世家,父亲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亲高氏,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胞兄长孙无忌,唐朝宰相。

隋朝大业九年(613年),13岁的长孙氏与16岁的李世民完婚,二人开始互爱互信、相知相伴的一生。

贞观十年(636年)六月,长孙氏去世,享年36岁,谥号文德皇后。此后,唐太宗再没有立过皇后。

网络配图

长孙皇后(文德皇后)为一代贤后,并为历代所敬仰,究其原因有三:其一,她先后为李世民诞下三子四女,并有儿子李治为唐朝第三位皇帝。其二,她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其三,她深明大义,以国为重,保护忠正耿直的大臣。其四,她在世时,一直以前代为鉴,抑制外戚,临终仍不忘嘱托丈夫不要给予长孙家族太多。其五,她一生谦恭节俭,对于自己的身后之事,她希望不要劳民伤财,不起坟茔(yíng),她知道丈夫对她的情谊,要求找个山洞安葬即可,从此开创了以山为陵的先河。

长孙皇后在宫闱之中劝谏唐太宗最为有名的故事是“朝服进谏”。一次,唐太宗下朝,回到后宫,气愤地说:“我一定要找机会杀了那个乡巴佬!”长孙皇后问道:“谁惹怒了陛下?”唐太宗说:“魏征经常在朝堂上羞辱我,和我过不去。”长孙皇后面对盛怒中的丈夫,既没有出言煽动,也没有默不敢言。她暂时不理丈夫,退到里间,换上了大典时穿戴的服装,然后来到丈夫面前,表示祝贺。唐太宗感到奇怪,问:“今天为什么穿这样的衣服?”长孙皇后笑着答道:“我听说君主开明,则臣下正直。现在魏征正直敢谏,正是陛下开明,我怎能不恭贺呢!”太宗听了转怒为喜,更加看重魏征。

同样受惠于长孙皇后的还有房玄龄,一次,房丞相犯了错,被遣回家。长孙皇后便对唐太宗说:“玄龄侍奉陛下时间最久,为人小心谨慎,颇有奇谋秘计,他知道的事情从无泄露,如果不是大的过错,希望陛下珍惜他。”唐太宗听了,觉得有理,不久便再次重用了房玄龄。

长孙皇后不仅保护朝中正直的大臣,就是一些卑微的人,只要没有大错,也尽力保护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