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谨慎的曹操,为何会放走刘备?原来,在曹操眼中的敌人和朋友是这么划分的。下面情缘阅读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朋友是通往成功的垫脚石”,在曹操眼中,别人都是他实现梦想的阶梯。也就是说,是敌是友完全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他会对你热情款待,但是仅限于对自己有用时。一旦对自己没有用处甚至对自己不利时,曹操就会毫不犹豫地与之一刀两断。
曹操同刘备是同龄人,在三国时期,一个被称为“英雄”,一个被称为“奸雄”。曹操有统一天下的大志向,刘备也要匡扶汉室。二人既争人才也争天下,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较量。在曹操看来,刘备政治才能突出,又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确实是个大英雄,有广泛的号召力,所以有一段时间,曹操曾留他在军中。曹操考虑到留着他对自己招揽人才颇有吸引力,所以才没有杀他。
曹操东征徐州时,刘备同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前往救援,被陶谦表举为豫州刺史。陶谦死后,刘备不费吹灰之力接替陶谦成了徐州牧。
占据淮南的袁术也想扩展地盘,对刘备轻易获得徐州非常不满,曾多次对他发动进攻。曹操为了稳定自己的根据地兖州东部边境的局势,同时也为了利用刘备来牵制袁术和吕布,对刘备采取了拉拢的策略。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表荐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并趁机对刘备集团进行分化瓦解,将其逐步融入到自己的军队中。汉献帝到许都后,曹操特地写了《表麋竺领嬴郡》一文:泰山郡界广远,旧多轻悍。权时之宜,可分五县为嬴郡,拣选清廉以为守将。偏将军麋竺,素履忠贞,文武昭烈,请以竺领嬴郡太守,抚慰吏民。
麋竺字子仲,东海人,祖上经商,有雇工上万人,资产颇为丰厚。原为陶谦别驾从事,后奉陶谦遗命迎刘备为州牧。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刘备被吕布打败,家眷被俘。此时,麋竺不仅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大力支持刘备,使之得以重振人马,而且还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曹操表荐麋竺为嬴郡太守。嬴郡,郡治嬴县,包括从泰山郡划出的嬴、武阳、南城、中牟和平阳五县。麋竺却没有接受曹操的表荐,仍然跟着刘备。曹操还同时举荐了麋竺的弟弟麋芳,让他去做彭城相,麋芳也没有到任,可见刘备深得人心。
袁术虽曾多次派兵攻打刘备,但一直都没有什么效果。后来勾结已投奔刘备的吕布,由吕布出兵打败了刘备。刘备失去了安身之地,不得已率部投靠了曹操。
曹操对刘备加以厚待,不仅表荐他为豫州牧,还给他补充兵员,调拨军粮,让他仍然驻屯小沛,对付吕布,二人暂时结成了互为同盟的利益集团。但这种暂时的结盟是非常不牢固的,刘备志向远大,随时都会离开曹操而独立发展。曹操当然知道这一点,而且他还明白,一旦刘备日后成势,必定是自己的大威胁。但是曹操考虑到自己正处于发展壮大的阶段,对刘备这样有影响的人物,只有加以厚待,才会使天下人才聚集,不至于堵了言路。所以,尽管有谋士建议杀刘备,他却没有下手。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术想从下邳北上青州,曹操准备派兵阻截。刘备乘机请求承担这一任务,伺机逃离曹操的控制。曹操便派朱灵等人同他一起带兵东进。
刘备离开许都以后,程昱、荀彧等人得知消息,赶紧跑来劝阻曹操。程昱说:“您以前不肯杀掉刘备,考虑得确实要比我们深远。但今天把兵权交给刘备,他肯定会产生异心!千万不要把刘备放走!现在放走了刘备,以后必定会后悔!”
董昭也跑来劝曹操,说:“刘备志向远大,加上有关羽、张飞做他的帮手,将来必定会谋取天下。”
曹操听了众位谋士的意见,有些后悔,但一来已有令在先,不便更改,二来刘备已经走远,追也追不上了,只好作罢。
刘备到达下邳后,袁术逃回寿春,不久病死。于是,曹操趁机命刘备率军回许都。刘备早就想脱离曹操的控制,让朱灵等人先行返回,以减少下邳的曹军力量,然后发动突然袭击,杀死徐州刺史车胄,公开背叛了曹操。
刘备扛起讨伐曹操逆贼的大旗,公开对抗曹操。他的这一行动引起了连锁反应,使得很多归附曹操的人趁机脱离了曹操。由于曹操尚无恩泽加于百姓,不少郡县纷纷脱离曹操,归附刘备,使刘备的军队增加到几万人。刘备派孙乾前往冀州,与袁绍联合,共同对付曹操。
这样,刘备和曹操就立刻由原来的依附关系,转化为不共戴天的敌人。
曹操在特定时期、特定情势下对刘备采取的不同态度,充分说明了在政治博弈中没有永恒的敌人和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刘备来投曹操时,曹操听从郭嘉的意见,没有杀刘备,使他保持甚至进一步树立了自己爱惜人才、广纳英雄的形象。他甚至表荐刘备为豫州牧,让刘备出守小沛,也有效地利用了刘备的力量来对付吕布,在包围下邳、擒杀吕布的战斗中还直接让刘备消耗兵力,客观上遏制了刘备势力的发展。擒杀吕布后将刘备带回许都,更是为了控制刘备而走出的一着好棋。
曹操即便一时不慎放走了刘备,他也能很快从失误中清醒过来,并立即采取行动。利用袁绍善谋难断、举棋不定的性格和刘备错误估计形势、放松戒备的时机,果断出击,击败了刘备。不仅使自己化险为夷,还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徐州的统治。暂时消除了刘备这个潜在的强敌,避免了以后和袁绍决战时可能出现的双线作战的局面,为官渡之战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此可见,结盟与否都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这种以利益为纽带的同盟关系是非常不稳固的。在上述事例中,体现在利益和盟友的比较上,谁重,就趋向谁。曹操一生这种分分合合经历得可谓不少,在同吕布、袁绍、袁术、张绣、张邈的交往过程中,也都大多经历了由分而合,由敌而友的过程。但无论怎样变化,一切都是围绕着自身的利益在转,这也是曹操不断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可以放过任何人,但不能损失一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