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四个汉人藩王中有三藩造反 剩下的一个人又是谁

2020年08月13日20:59:24

今天情缘阅读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初四汉王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导读:从16世纪末期开始,来自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族人开始崛起,在首领努尔哈赤的带领下,经过几十年的征战,他们不仅统一了东北、内蒙地区的少数民族诸部落,还屡次入侵大明,占领了山海关之外广袤千里的辽东之地。

进入17世纪之后,努尔哈赤的继任者皇太极效仿中原王朝,建立大清政权,正式与明朝分庭抗礼。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灭亡,清朝八旗军趁势南下,一举歼灭李自成的农民军,并顺利统一天下。

为何起源于东北一隅,人口,经济、文化都不发达的满族人,仅仅用数年时间,就征服了明朝这个庞大的帝国?对于这个问题,著名的历史学家曾经给出过这样的答案:

“满族人在征服中华帝国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付出任何代价,而由汉人中最勇敢的人替满洲人为反对他们本民族而战。”

这里所说的汉人,主要是指清朝初期,从明朝投降的孔有德、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四位汉人将领,他们在清朝的建立过程中,出力最多,也最得清朝统治者信任。

所以在皇太极称帝和顺治时,这四人先后两次被封为异姓藩王,成为清初四大汉人藩王。可是熟悉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康熙十二年(1673年)爆发的“三藩之乱”,有镇守云贵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孙),那四大藩王之中的另一位藩王,定南王孔有德去了哪里?怎么没有参加叛乱呢?

据《明季稗史初编》记载,孔有德祖籍山东,乃孔子后裔,明朝时其祖先闯关东迁居到了辽阳。孔有德出生之后,因为家贫没有读过书,很小就开始外出做苦力赚钱补贴家用。长大后在铁岭做矿工,多年的社会游历,让孔有德练就了一身好武功。

孔有德的发迹,离不开明末皮岛总兵毛文龙的提拔,史载天启初年,清兵攻占辽阳、沈阳等地,孔有德与大哥孔有性走投无路,只能投靠了盘踞在皮岛的毛文龙部,当了一名士兵。因为孔有德长于弓马,骁勇善斗,深受毛文龙器重,每次大战都派他为先锋,几年下来,孔有德从小兵一路升任为参将。

崇祯即位后,重用袁崇焕,任命他为蓟辽督师,袁崇焕在视察辽东时,听闻皮岛总兵毛文龙虽名义上归顺朝廷,实则到处烧杀抢掠,冒领军饷,于是用尚方宝剑处死了他。其实毛文龙所部虽然军纪败坏,贪污腐败,但经常骚扰清朝后方,对于牵制清军作用重大。

作为毛文龙的心腹爱将,孔有德始终认为袁崇焕是剪除异己,而毛文龙实则是“无罪横受屠酷”。于是他和老乡耿仲明商量之后,一起逃回了山东,投靠了登州巡抚孙元化。

崇祯五年,孔有德、耿仲明因为率兵支援辽东战事不利,在吴桥发动兵变,率兵攻占了登州城。第二年,因为明朝大军的围剿,二人走投无路之下,只能弃城出海,投降了清朝。听说明朝两位能征善战的大将来降,皇太极非常重视,立刻亲自出城市迎接,并设宴款待,亲举金卮酌酒饮之。

酒宴之后,孔有德被皇太极授予都元帅一职,有独自统兵之权。公元1636年,皇太极称帝,孔有德被封为恭顺王,同时被封王的还有怀顺王耿仲明和智顺王尚可喜,史称“三顺王”。但以孔有德威望、职位最高,所以被称为大清朝第一汉人藩王。史载:崇祯间有三叛臣,其首恶为孔有德。

清军入关之后,孔有德与吴三桂等三位藩王一同率军追击李自成和南明割据政权,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平定了天下。“与自己同胞作战的时候他们表现出来的勇气、谋略和聪明才智,真令人叹为观止。”

顺治六年(1649年),朝廷以江南时局不稳为由,下旨让三顺王出征,孔有德被改封为定南王,去征讨最复杂的广西地区。一年之后,孔有德率军攻占桂林,将明靖江王等人俘虏,改靖江王府为定南王府,成了一名手握重兵的藩王。

可惜不久之后,孔有德就碰到了一个厉害的对手,号称南明第一将的小诸葛李定国。顺治九年(1652年),李定国率领南明军队横扫湖南,然后挥师进入广西,兵锋直指桂林。坐镇桂林的孔有德面对被后世赞为“小诸葛”的李定国,毫无招架之力,仅仅一个月后,桂林就被攻破,走投无路的孔有德纵火自焚而死。

按道理,孔有德死后,他的爵位应该由其子继承,比如靖南王耿仲明死后,儿子耿继茂袭爵,耿继茂死后又传给儿子耿精忠。可是孔有德唯一的儿子也在战争中被俘而死,只留下一个女儿孔四贞,无法继承爵位,所以定南王封号被废,导致清初的四大藩王变成了后来的三藩。

结束语:

其实公正的来说,就算孔有德不死,与吴三桂等人一起发动“四藩之乱”,那等待他们的也将是以失败告终。因为当时清朝已经入住中原将近三十年,除了云贵等少数地区还有抗清活动外,其他地区基本都已臣服,认可了清朝的正统地位,加上康熙皇帝乃是不世出的千古一帝,所以叛乱自然很难成功。

参考文献:《清史稿》、《明季稗史初编》、《明季稗史初编》